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抗抑郁界的“新氧”?「抑郁研究所」想给9000万患者互联网解决方案 >

抗抑郁界的“新氧”?「抑郁研究所」想给9000万患者互联网解决方案

转载时间:2022.02.12(原文发布时间:2019.06.17)
12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28次

从陌生到熟知,“抑郁症”这个名词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日常生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1990年至2013年期间,患有抑郁症、焦虑情绪的人数上升了近50%,从4.16亿增至6.15亿。世界上近10%的人口受到影响,精神疾病占全球非致命疾病负担的30%。如何走出抑郁症,已经成为社会议题。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环境对抑郁症患者的包容程度还有待提升,容易给患者带来病耻感,延误就医。国内的相关医疗资源有限,处于强烈的供不应求状态,而且心理咨询师也良莠不齐。在这种条件下,患者比较难获得完整的、高质量的治疗。

36氪近期接触的「抑郁研究所」,想用互联网化的运营方式,为抑郁群体提供解决方案。

抗抑郁界的“新氧”?「抑郁研究所」想给9000万患者互联网解决方案

针对行业痛点,「抑郁研究所」建立了属于抑郁患者的社区,提供包括抑郁测试、药物指南、康复课程、线下活动、电商产品等一系列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

  • 获客:尽管国内泛抑郁人群多达1.8亿人,抑郁症患者达9000万人,但实际就医率低,国民人均精神卫生支出不足2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59元的支出水平。如何有效挖掘患者需求,如何获取用户,是目前抗抑郁行业的难点。

    「抑郁研究所」的做法是,通过内容、产品和社群,来挖掘用户需求。公司创始人任可是抑郁症领域KOL(任有病),粉丝数量超过55万;社群患者总量达到2.8万,分为地区群、职业群、家属、亲友群等;平台还提供抑郁测试量表、知识付费等产品。「抑郁研究所」在全国多家医疗机构部署了推广合作,可实现从精神门诊精准获客。

  • 转化:「抑郁研究所」开发了一系列产品,覆盖康复陪伴所需的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举个例子,抑郁症患者不仅需要医院药物治疗,还需要定期接受心理治疗,但是国内医院心理治疗师资源紧缺,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又良莠不齐、价格高昂,「抑郁研究所」针对这一痛点,从病因学“生物-心理-社会”理论出发,提供「患者-咨询师-精神医师」为小组的线上医疗咨询服务。咨询团队由北京怡宁医院心理咨询主任李露带队。

  • 盈利:目前主要靠医院导流和心理测试量表。抑郁症和医美用户一样,具有粘性强、客单价高、治疗周期长的特点。私立精神专科医院有强烈的流量需求,通常会有20%-30%的费用花在获客上,因此「抑郁研究所」的医院导流具有较大市场,医院和咨询机构的代运营收入可观。抑郁症患者每个月大约需复诊两次,每次都需要做心理测试量表,量表费用高昂,这也是患者的痛点,「抑郁研究所」提供价格更合理的专业量表,面向患者刚需。

公司创始人任可表示,目前「抑郁研究所」的重点不是盈利,还没有搭建最终的盈利模式。未来,to C的心理测试量表、知识付费课程、医院导流、电商产品,to B的员工精神体检、企业保险等等环节,都将是盈利途径。

谈及为什么要切入抑郁症领域,创始人任可表示,首先,中国有1.8亿泛抑郁人群,9000万抑郁症患者,患者群体庞大而目前国内服务于抑郁症的组织以公益机构和医疗研发团队为主,缺少对抑郁垂直领域的关注。希望借助“任有病”这一IP形象在患者群体中的影响力,以更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公众疾病教育。  

其次,任可亲历过重度抑郁症,了解患者群体的痛点:治疗刚需、黏性高、治疗周期长,行业客单价高。国内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医疗资源严重缺乏,适合创业企业发展。

核心团队方面,创始人任可具备5年用户增长经验,曾任职于58赶集、去哪儿、新氧,是连续创业者。医疗合伙人杨怡是安肯医疗董事长、湘雅医院临床精神学博士。战略顾问李岩是中植企业集团执行总裁、丰升资本创始人。咨询合伙人李露是从业13年的心理咨询师,北京怡宁医院心理咨询主任。

公司已经与1500多位精神科医师、持证心理咨询师建立合作,业务覆盖170余家精神病医院。

目前,「抑郁研究所」正在开展天使轮融资,计划融资500万元,主要用于内容制作、市场运营。此前「抑郁研究所」已完成来自某在线教育公司的百万元种子投资。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