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推动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带来了人才流动的趋势性变革。2018年8月9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简称“信通院”)联合中国领先的职业成长平台脉脉,发布《2018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流动》报告,揭示出数字经济发展下中国城市间人才流动的特点。
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来自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32.9%,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显示出新时代的巨大活力。
根据2017年(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下同)的相关城市招聘求职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城市整体人口数据进行对比校正。分析显示,2017年,接近一半的全国招聘和求职需求集中在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和广州的人才流动活跃位于全国前列。同时,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也显示出人才吸引力。人才招聘求职的活跃度与《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8)》对中国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评分存在较强关联。
在“抢人大战”中备受关注的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以“单级突破发展”为主,围绕核心城市如成都、重庆、西安建设形成区域数字经济高地,数字经济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人才不断向数字经济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明星城市聚集。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武汉、重庆、西安等地区企业招聘行为全国占比在1.2%以上,人才求职行为占比在0.6%以上,均处于较高水平,与这些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相互支撑。
报告建议,地方政府应该寻找数字经济比较优势,提升人才流动的有效性,避免盲目“追逐风口”,并且尊重企业和个人在人才流动中的主体性地位。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辐射带动下,全球化、网络化的数据资源帮助中小型企业降低生产要素门槛,特别是线上线下的充分整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岗位细分,具有丰富高科技行业工作经验及相关技能人才的流入,不仅直接推升信息行业发展,零售业、金融业、制造业等行业也纷纷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衍生出各种新型商业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同时,人才流动更带动文化观念与消费升级推动消费升级,提升消费品质,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了整体经济的活跃。
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业招聘行活跃前十名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与中小企业的招聘呈现正相关性,但具体情况则存在差异,珠三角的深圳与长三角的杭州在中小企业招聘上表现更为活跃,超过了北京上海广州。
从历次技术对就业影响的规律来看,就业结构性升级是技术应用的必然结果。数字经济将不断提升就业高度,低层次就业将逐步被高层次就业所替代,引发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对人才流入结构的分析,也往往能反映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杭州、北京等地IT互联网研发岗位人才流入占比突出,主要通过“研发投入”驱动技术发展,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当地数字经济发展。
相比较其他一线城市,深圳IT互联网产品岗位人才流入占比略高,显示出其数字经济正
通过“产品创造”驱动消费升级,挖掘新的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福州、重庆、厦门等IT互联网研发岗位、产品岗位人才流入占比双突出,体现出这些城市的数字经济正全面发力、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创造的高效价值,直接体现在了人才待遇的提升上。IT互联网行业薪酬领先其它行业,来自脉脉职场大数据的统计显示,2017年IT互联网行业的平均薪酬位居全行业之首,以11688元/月超过金融行业、房产建筑等传统高薪行业。
报告认为,随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人才将加速成长,更多传统人才向数字化人才转型。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人才流动变革雇佣关系与职业文化,对“为何而工作”,“何为好工作”,职场人将有更多样化的看法。同时,在传统的招聘寻人模式之外,雇主也将更为青睐社交式招聘等新兴模式。整体而言,数字化就业形式和领域继续扩展,新业态带来更加多样化的就业领域。
脉脉数据研究院院长陈琼建议,数字经济给中国构建新型商业文化带来新机遇,应该利用互联网构建信任社会,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基于真实身份和透明信息的商业社交,减少“信任成本”。
陈琼认为,在数字经济推动各行各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除了引进人才,更应该着手培养人才,构建终身学习与知识成长体系,破除“唯学历”的人才导向,提供多元成才机遇,构建新型人才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