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国内在线招聘行业的发展,在2000年至2014年,几乎没有任何进展。那时候还是传统招聘巨头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的天下。模式也很简单,企业在网站上发布职位,求职者若看重此职位,直接投递即可。简单粗暴,也难以称的上是有效。企业的痛点其实不是缺乏简历。举个例子,传统场景下,求职者盲目的大量投递简历,造成简历和工作的匹配度不高。而且,单单从简历上,也很难看出求职者是否适合此职位。
36Kr 曾经报道过的项目“人人猎头”,倒是在模式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是聚合了用户碎片化的时间,打出“人人都是猎头”这一概念,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在其应用上你可以查到相关的招聘信息,企业会给出一定的悬赏额,用户可以自荐或者推荐朋友给企业,一旦成功,推荐人会拿到新员工5%的年薪,作为推荐费。
然而,此模式仍旧存在问题,它仅仅是将员工简历推荐给相关企业,并没有人,为其背景做相关背书,企业当然不知道,此人是否就是符合职位要求的员工。而且由于充当“猎头”角色的是普罗大众,并非经过职业训练的专业猎头,职位精准度方面自然存疑。果不其然,此项目于2015年前后破产。
虽然失败,但在很多从事招聘的人士看来,企业招人,效率最高的方式还是猎头,只不过这里所指的猎头,是专业猎头。这些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在供需双方之间兑换,调整双方的需求,使双方可以很快地匹配。只不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费用过高。行业内目前比较普遍的抽成方式是求职者年薪的25%,即一名求职者入职,初始年薪十万的话,猎头需要从中抽成2.5万元。这笔高昂的费用吓退了很多想要雇用猎头的企业。
看到此痛点,具备十多年招聘工作经验的黄少君切入市场,创办了“枣仁网”这一平台。套用一位招聘行业人士的话来说,“人才共享才是共享经济之魂”。枣仁网就是利用这一理念,在平台上发布企业的招聘需求,再加上一些有着多年招聘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员,利用他们的人脉、判断力,为企业推荐合适的人才。
具体的模式为,有招人需求的企业,在该公司平台上发布招聘需求,并给每个招聘岗位设置悬赏金额。对每一个发布求职需求的企业,枣仁网都会派一个专职的“经纪人”进行跟进,彻底明确企业的需求。(其实很多企业发布的岗位需求都是模棱两可的,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个职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把职位表述的更精准,更精确?其实是门学问)
而后,这些经纪人会将这些职位招聘信息扩散给“伯乐”,这是 CEO 黄少君对与枣仁网有合作关系、并且本身具备多年招聘行业经验的从业人员统称,包括一些企业的 HR,小公司猎头,或者纯粹就是有某一行多年从业经验的老人。举个例子,某位 HR 一天要面试十来个人,可能最终只能成功一个。但其他九位并不是不好,只是纯粹不适合这个岗位而已,那这位 HR 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其他人推荐到适合的岗位。
推荐后,枣仁网首先会利用人工智能系统筛选一遍,从工作年限、职位大致的匹配程度等笼统的信息入手,去除掉明显不适合岗位要求的人。之后,经纪人会进行二次筛选,和被留下的求职者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进行更深层次的筛选工作。最后再推荐给企业。据创始人黄少君介绍,有人单靠做伯乐,月入两万元。
同时,枣仁网有一大特色,目前仅仅只是专注于时尚领域的招聘,比如鞋、服饰、化妆品等。据创始人介绍,专注于垂直行业的话,用户体验更好。且时尚行业无论线上、线下,发展都十分迅速,存在人才空洞,亟待补充。这个市场,足够大了。
在与这群“伯乐”打交道的过程中,黄少君发现这群“伯乐”的学习、交流需求非常强烈,他们之间急需互相认识、以相互推荐合适的人才。基于此,他建立了一些学习型的社群,一来帮助大家扩展人脉,二来给他们传递一些招聘干货。对于道行较深的人,还会讲授一些跨行业的企业管理学知识。
团队目前有30余人,基本都在招聘行业浸润了多年。创始人是海德贝格管理咨询机构董事长,CTO 在国内第一家在美上市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担任技术负责人,首席技术专家。去年十月产品上线,今年4月正式运营。截止目前,注册用户数约为2000家,上传简历约为10万份,已经匹配成功200多单业务。今年5月,单月已达收支平衡。
据悉,已经启动 A 轮融资,计划出让10%的股份。创始人希望该轮投资者最好是时尚行业的上市公司,或者专注在人才招聘领域的 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