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真正聪明的人,都愿意下笨功夫 >

真正聪明的人,都愿意下笨功夫

转载时间:2022.02.14(原文发布时间:2020.12.21)
15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57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自言稚语”(ID:selfgrowing1118),作者:Windy Liu,36氪经授权发布。

除了把事做好,生活没有给你任何捷径

之前在我的新书直播中,有个读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觉得自己的心智很不成熟,个人能力也很差,不管是学习,工作都很慢,怎么才能更快突破限制性的心智模式,更快地提升自己呢?”

这个社会变化得越来越快了,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所以,我们也就开始焦虑,质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快一点啊,再不快,就要被世界淘汰了!

可是,自以为聪明的人,都想要走捷径。

而那些真正聪明的人,总是愿意下笨功夫,用最专注的心,做着最平淡的事,不急不躁,收获最有价值的生活。

慢就是快,少即是多

读书是一件很多人喜欢的事,如果闲来无事,大可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对着窗台,就着手边的咖啡和书,消磨掉一下午的时光。

只是这个世界的节奏太快,读书的闲适感早已被各种高效阅读的风潮所湮没。

有朋友问我,“你写了不少文字,应该读过特别多的书吧?”

而我的回答是,我读的书不多,而且读得非常慢。

所以,跟有的人每周读两本书,一年下来要读近百本书相比,我几乎可以算是不爱读书的人了。

过去在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时候,我每天早上需要花近40分钟左右才读完一个章节,而整本书有38章,也就是我需要花费25个小时,才能把这本书读完。

如果你不太了解我的读书方式,你肯定会嘲讽我说,你这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人家有些人速读,一天就能看完一本书呢!

我承认我读书速度慢,但是我在读书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价值一点都不比别人少。

在我眼里,读书这件事情,不仅仅在于数量,还在于我们读完之后,能否找到整本书的脉络,理解书中的观点,辨别出哪些知识是有利于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又该如何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去。

正是这种读书的慢节奏,让我在读完每一章节的内容之后,都会把对书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而且对于文中的一些精彩例子,也会随着读书笔记一并记录下来,读完之后还要根据学到的知识,想一想,我能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实践。

整个慢节奏的读书过程,在别人眼里很慢,在我自己心里却非常高效。

因为这个过程不仅仅有“看”这个动作,还有听,说,写,想等多个感官参与其中,印象自然更加深刻,而收获也自然会比只读只看的人多得多。我甚至以后不再需要这本书,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整理在笔记里和装在脑子里了。

读书,就像建一座城邦,你得先慢慢地,专注地把城邦的根基打牢,打造好一个知识架构,之后才能更高效地建立固若金汤的城堡。

生活中,不仅仅是读书,还有我们工作上的学习,兴趣上的培养,感情上的交流,这些都需要慢工出细活的耐心。

慢就是快,少即是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懂得慢下来,保持自身成长节奏的人,看似愚蠢至极,实则大智若愚。

练好基本功,才能给你的人生托底

有的人想要快点赚钱,所以就只会盯着钱看,却忘记了——“要赚到钱,工夫在钱之外”。

有的人想要快点成长,所以就偏爱各种“21天打造高效习惯”,“10天学会写作”之类的速效课程,却从来不知道——“成长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有的人想要快速成名,所以就总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那些旁门左道上,却不记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其实,“快”只是一个结果,并不是原因。

想要快点赚钱,快点成长,快点成功,其实本质上都是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但是,能力的提升,却不见得能有多快。

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因为只有通过下笨功夫,你才能把该练的基本功练好,让你在关键时刻不栽跟头。

我自己是非常注重基本功,在中学大学的时候,和很多学霸不一样的地方是,即使我已经预习了老师的上课内容,我依然会认真听讲,把课本上的基本习题做完之后,再去研究那些更难更深的东西。

因为我很清楚,只有通过下笨功夫把基本功练好了,后续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答案的探索才会更高效。

小米公司也有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的时候。

2016年小米遭遇了创业以来的谷底,但在2017年就打了一场翻身仗,小米手机的出货量重回全球前五,线下店也成绩不错,成为新零售的标志性公司之一。

小米是怎么从谷底爬出来,度过最难的时刻呢?

雷军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大家希望用奇招来逆转困境,这是错的。遇到困难一定是某个基本功出了问题,尤其对像小米上千亿营业额、上万名员工规模的企业来说,守正比出奇更重要。”

所以,雷军为小米确定的2016年战略是“补课”。

这种补课,包括供应链上的,也包括管理上的。

在供应链上,雷军自己事必躬亲。

一位跟雷军交往频繁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对《中国企业家》描述说:“雷军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他会先顶住,把局面稳下来,然后找到问题一个一个解决。雷军是随时准备顶上的人,保安不行他都能上。”

然后,是从供应链、创新和质量开始,提振手机业务,这些工作都是雷军自己来抓,真正地一步一步脚印,脚踏实地地去解决问题。

在管理上,小米也在对基本功下笨功夫。

创业开始时,小米强调“去管理、去KPI、去title”,公司高度扁平化。

但是,当团队从几十个人成长为上万人的团队后,雷军发现,“天呐,四处漏水”。原因是,高度扁平化和去KPI的管理,对同事的要求其实是更高了。所以,雷军也在管理上重新补课。

正是因为在基本功上愿意下笨功夫,所以雷军和小米公司在2017年业绩扭亏。

事实上,越是愿意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我们就越能够少走弯路,在机遇面前顺势而为,在危机之下不掉链子。

真正厉害的人,凡事都不走捷径

我见过一个我所在行业里非常厉害的人,她曾经供职于华为,后来离开职场,至今已经有近10年的独立咨询经验。

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对我来说很棘手的职场问题,于她而言完全不是问题。因为在她看来,大部分的问题经过抽丝剥茧之后,其实都来自于我们思维上的懒惰和行动上的怠慢。

当我们谈到最近行业流行的人工智能的时候,她认为中国市场上很多讲人工智能的人其实吹嘘的成分居多,而她从中并没有获得更清晰的认知。

因此,她决定亲自去深入了解和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

她是怎么学的呢?

她首先是去看人工智能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后来发现其中涉及到了很多概率统计学的知识,这部分大学学过的知识现在几乎忘得差不多了,哪怕是看懂别人的推演证明过程也非常吃力。

当感觉很不顺的时候,她就暂停,把大学的统计学课本拿起来重新学习,等相关统计学知识捡起来了之后,又重新回到人工智能的学习。

后来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她又发现其中涉及到很多微积分的知识,这种把事情搞清楚的执拗劲又让她把大学的微积分课本拿了出来,重新补习了一下数学知识,而且她不只是要求自己看明白,还会去做大量的习题进行演练,以确保自己真的吃透了。

而在吃饭的现场,更让我震惊的是,她包里还带着微积分的习题集,准备在下午闲暇之时可以练练。

我们总以为厉害的人天生就聪明,拼的是天赋,可如果你真的见识过一个厉害的人,你往往看到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还有跟自己死磕的果敢。

反观大部分平庸的人,我们不爱为难自己,总是喜欢选择走那条最容易走的路。

当要掌握一项技能的时候,你不是一步一步地去学习实践,而是不停地向周围的人讨要各种学习资料却迟迟不愿行动。

当考虑职业发展的时候,你不是主动地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是直接去问别人你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

当要做一次重大决策的时候,你不是去深思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是纠结于那些外在显性的利弊得失。

其实,自以为聪明的人,永远在寻找捷径,而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他们总是在下笨功夫,愿意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聪明人的笨功夫,到底是什么?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走捷径,因为他们知道如果选择了最容易走的路,最终很可能把自己逼到无路可走。

我也曾经是走捷径的一员,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打磨,我深刻地意识到,每条捷径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坑在等着你。

就像我想要快速阅读,可是书的确是读完了,但我的收获却还不如放慢阅读节奏来得多。

而那些聪明人所谓的笨功夫,其实就是一些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道理,你越早知道越好,越早践行越好,因为不管你相不相信,它都穿越古今,一直在那里,让懂它的人获得践行它的价值。

1. 以最快方式入门,以最大耐心行动

这个世界没有快速成功,但是却可以快速入门。

就像写毛笔字这件事情,你要写得跟大师一样好,那非常难,但是你可以快速地入门:

  • 知道怎样握笔

  • 了解各种笔画的结构

如果掌握了这两个知识,你就已经入门了,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大量临摹各种字帖,体会不同笔画的力度和形态,然后不断修正,试验,直到你能够写出好看的毛笔字。

2. 刻意练习,打造底层能力

复利效应的积累,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需要我们刻意地练习,进而形成自己的能力圈。

任何有所成就的人,都需要经历一段枯燥而漫长的刻意练习。

就像专业棋手不是一上来就对弈,而是要经历很长时期的识谱打谱练习,不断精进,拓展能力的边界。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把刻意练习放在底层能力的打造上。

什么是“底层能力”呢?

底层能力,说白了,就是在哪里都能够用得上的能力。

比如,逻辑分析能力不仅能让你在网购时甄别真假,还能让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再比如,卓越的学习能力不仅能够让你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还能让你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整合起来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

底层能力还包括探索能力、审美能力、概率预测能力等,我们可以通过刻意培养这些能力来打造自己的底层能力圈。

有了强大的底层能力圈,你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就会比别人 更高效,也更容易达成目标。

3. 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在快速入门之后开始刻意练习,这期间我们会面对很多干扰:或者是手机游戏的诱惑,或者是他人对我们的打击,或者是自己情绪的波动。

唯一能够对抗外界干扰,让我们尽快度过那个平淡期的,就是我们的专注力。

专注力,就是一种心无杂念地活在当下的能力。 

当你专注的 时候,你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待你回过神来,时间已经飞快地流逝, 而你也获得了能力的提升和价值的递增。

关于如何专注,你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专注是你成败的关键筹码》

4. 靠近那些真正厉害的人

就像前面说到的,如果你没有真正地接触过厉害的人,那你根本就不会知道真实的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无法了解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才变得如此厉害。

当你真正地了解过你佩服的人,当你真正地看到过他们如何行动,感受过他们如何思考,听到过他们如何演讲,你才可能在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中得到提升,获得自我成长的信心和动力。

这就像是原子中电子的跃迁,它需要去外界吸收能量,如此才能跳出当前的轨道,摆脱引力的束缚,到达一个能量更高的轨道。

这些我认为极其朴素的道理或者行事原则,与“走捷径”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们蕴含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积极心态,而不是「好逸恶劳」的心智模式。

最后的话

大道至简。

这个世界上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平平常常的大道理,最有价值的谈话就是那几句老生常谈。

而关键的关键,是你要把这些老生常谈的大道理知行合一,切实笃行,真正做到。

做到了你才会知道,原来这些道理这么厉害。

懂得慢下来下笨功夫的人,就是那些懂得把朴素道理践行到极致的人。

与其在走捷径的路上迷失自己,不如学一学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一步一个脚印,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人生的跃迁。

作者简介:

Windy Liu, 探索人生哲学,追求自我成长的理性思考者,著有《心智突围》,重构心智的底层逻辑。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真正聪明的人,都愿意下笨功夫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在线作图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