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陪孩子写过作业的家长,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北京时间晚7:00到9:00,这座城市中有万千灯火闪耀。
那些亮灯的窗后,有大约85万名小学生和45万名中学生在书写家庭作业——他们背后是至少两倍于此的家长在忙碌着。那些人中有的站在孩子的身后,抛开第二天几百万元的商务合作,默默提供着水果、零食;有的直接陪在孩子身边,尝试着捡起早已生疏的知识,为孩子学习提供指导。
每一个陪孩子写过作业的家长都会忍不住想问:为什么才到小学,孩子的作业就已经让一个成年人都觉得充满了挑战,更忍不住想要吐槽——老师们布置的那些五花八门的作业,究竟是考孩子的,还是用来考大人的……
在百度上搜索:“陪孩子写作业”,有大约1560万条结果。
霸占前10页的,除了教育父母的鸡汤,就是年轻爸爸妈妈们的吐槽:
比如,陪写作业到小学五年级就被气到做心脏支架的家长……
比如,花200块钱雇自己老婆陪孩子写作业的奶爸……
比如,一直在大嚷“什么关系,什么关系!”最后却嚷出“互为相反数关系”的邻居……
不过比起上一代父母,这一代的父母们,大都完整地经历过9年义务教育,亲历了那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拥有更成体系的知识储备,也有能力介入到孩子的学习中去。
为什么现在的父母都开始陪孩子写作业了?也许这就是答案。
当然,“学霸”家长们陪写作业也并非完全是好事,尤其是在双亲都曾是“学霸”的时候。
(学霸家长们往往知道如何解题,却不知道如何以让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表达)
“以前的父母并不懂什么几元几次方程,也看不懂那些所谓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可是我们这一代的家长,尤其是双亲都是知识分子,有的时候还没有因为熊孩子做不会作业生气,就两个人先因为一个单词的读音吵了起来。”一位朋友,小时候从来没有当过第二名。她的先生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大家小时候都是‘学霸’,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我们两个其实都忽略了,最关键的其实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在于整个家庭一起学习的过程。”
时代与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整个教育体系乃至教育观念的变革。
曾经老师与家长之间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就是“请家长”与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如今,一个微信群,让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成本被前所未有的降低。有人计算过,一个一年级学生家长需要加的同孩子相关的群至少有4个:有“通知群”、有“回复群”,有“班主任-家长沟通群”、还有“纯家长沟通群”,也许还有几个玩的比较熟悉的孩子们的家长沟通群。
(孩子将进入学龄的家长们,请体验一下被家长群支配的恐惧)
这样带来最直接的结果是是,家庭作业,真的成为了为家庭布置的作业。
——老师布置了阅读课文,需要家长们拍摄小视频后发到班级群里;老师布置了作业,需要家长检查之后,在群里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布置了课外活动,更需要倾全家之力同孩子一起完成。
另一位朋友,在国内一线的报社做了十年的记者编辑,然后转战新媒体。可是面对老师们布置的作业,也难免有些捉急。“让一个8岁的孩子做小报、短视频、做H5,就算是在媒体里,这也是一整个团队操作的产品!”
家长们总是苦笑:“这个时代的家长,要想能陪孩子一起学习,不仅要精通语数外。还要做得了PPT、用得了数位板、录得了短视频,最好还能够有一门类似手工烘焙的绝学。”
(一个全能流家长所需的技能点)
表象下,家庭观念的进步是这一切的推动力。尤其是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中,家长权威主义的教育方式正在被更加自由、平等的家庭文化所取代,教育从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转变为整个家庭的成长。陪孩子写作业是时代给家长们布置的最生动的“成长作业”。
“陪伴是一种亲情的交流。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检查他们做题并不是那么的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生活的习惯,教会他们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那位曾经的学霸朋友如是说。在她看来,成长的过程是美好的。
不过,她的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不知道四年之后,她是不是还会保持这样良好的心态。
如果问这些陪读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看重哪些要素,成长环境一定位列前茅。尤其是在北京的才智人群当中,对于孩子教育环境的重视甚至间接改变了区域环境。比如,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京西,密集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在各个重点中学周边呈环状分布。琳琅满目的补习班、课外兴趣班,是这些区域最具活力的产业。就连楼盘的名字也受到了影响:在京西,有万柳书院、西山艺境、电建·金地华宸这样有着人文气息的案名,极少见XX帝景、XX豪庭这样的商贾气息。
(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海淀区拥有在校中学生9.9万名,占北京市在校中学生总数的23%)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家长——他们经历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经受了互联网浪潮的洗礼、见证了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他们对于孩子未来的期许,不再是宏大的理想,对于成功的定义也更加宽泛。比起出人头地,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家庭的温度和孩子们的生长空间。
他们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去寻一处人文气息浓郁的住所;会为了营造一个温暖的小环境,去定制居住的空间。对于他们来说,那些流于形式的精装修豪宅,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真实需求。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金碧辉煌的酒店式装潢,而是更具设计感,更具家的温度的私人居所,给男女主人、老人、孩子都营造一个不愿离开的空间。
比如,孩子房中一张可以陪写作业的沿窗原木书桌,开窗就能闻到西山的味道,让家长和孩子能够在惬意的环境中共同成长。
(华宸社区“宸心书院”)
再比如,一处宽敞又不受天气影响的空间,有一整面意大利空运而来的带着植物花草栖息的特色壁纸,有接近自然光的柔和光带与温暖的天光交映,给人扑面而来的生机。能够让孩子和同学尽情玩耍。
(电建·金地华宸的地下空间,是设计师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也是空间设计的最大亮点。地下空间的采光井与光带结合,将自然天光和人造光融为一体,加上艺术壁纸“秘密花园”,让地下空间充满了生机与温度,置身其中,如同身处户外花园。)
也许还需要,一个有着高山流水的雅致,还能由着老人种菜的小花园。面积不用太大,但是却能让孩子闻到自然的味道。而花园内的客厅,要有足够大的落地窗,将小院中的植物和绿意引入室内,打破室内外的隔阂。
当然,还要有可以享受茶艺、泛着书香的夹层;要有藏着点心的小冰箱;要有艺术氛围浓厚的旋转楼梯让人流连忘返。
——他们会想拥有有一栋房子,伴着孩子长大,承载一个家的份量……
(电建·金地华宸将项目24套私宅一号院墅产品,定位为精装、私人定制别墅,邀请台湾著名私宅设计师周䜩如老师独立设计,从心出发,从每一个细节丈量生活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