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陆新宇,36氪经授权发布。
从几年前的 32GB、64GB,到如今的 128GB、256GB,甚至有厂商为我们提供了内存容量高达 1TB 的手机。那我们在选择时,购买多大空间的手机才合适呢?
这时,身边总会有朋友告诉我们:「买空间大点的,用上几年也不会卡」。而事实却是,当年的大容量手机,在用到一年两年之后,依然会卡。这时朋友就会告诉你解决方法:「把手机垃圾清理了,手机就又可以重回流畅,再战一年」。
▲又想起了被 16G iPhone 支配的恐惧. 图片来自 Pixabay.com
清理手机垃圾,真的可以让手机更加流畅么?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清理垃圾」的那些事。
我们清理的手机垃圾到底是什么?
清理垃圾会让我们的手机会变快么?
想让手机变快?这几个点你要注意
▲厂商甚至推出了 12G RAM 的手机
应用缓存,举个例子,我们打开微博,在「设置→清除缓存」中可以看到,微博的缓存包括「离线内容、图片及视频等数据」。
也就是说,应用缓存是你进入应用后获得的微博图片、微信头像、饿了么菜单、头条文章、爱奇艺视频……等等,缓存保证你看过一遍的内容,即便没有网络,你也可以再次查看。
存储空间,多年前有一个笑话,说某国产手机比 iPhone 好,iPhone 的内存才 1G,而这款手机有 16G。
其实手机的存储空间就是手机的内部存储器(Internal Storage),与外部存储器(External Storage)比如内存卡对应,这个「内存」和 RAM 可不是一回事。我们下载的软件、拍摄的照片、缓存的视频,都保存在存储空间里。
▲保存照片视频的,就是存储空间了
手机垃圾不分「干垃圾」和「湿垃圾」,清理垃圾时,我们清理的其实是下面这几项内容。
除了软件卸载残留需要进入文件管理 app 里删除比较麻烦以外,电影、照片等是我们需要的内容,即使不用了在对应的软件里删除即可;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安装后大都会自动删除安装包;应用缓存就算删除了,也会在你再次打开时联网下载。
不会。
不论是 Android 还是 iOS,都是不支持虚拟内存的,手机存储空间再大,也不会将存储空间分配给 RAM,从而提高手机速度。
不过存储空间大就说明磁盘碎片少,也就意味着文件大概率是连续读写的,但这对速度的影响很细微。举一个通俗点的例子,应用缓存属于手机垃圾的一种,我们清理了微博的应用缓存后,再次进入微博就要重新加载博文、照片、头像等内容,这样并没有加快进入软件的速度,反而更慢了。
你可能会说,道理我都懂,但在清理完垃圾之后,手机的确变快了。
在 Android 4.3 之前,Google 没有给系统配备磁盘碎片清理的功能,当我们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后,没有了磁盘碎片,再加上后台没有运行 app,手机可能的确会快一些(其实在你刚恢复出厂设置时测试速度的应用,大多都是系统应用)。
▲Android 一直在进步. 图片来自:android.com
当然,就算手机不会变快,空间大点也是好的。清理手机垃圾的方法有很多种,在系统相册中,照片、视频都可以直接删除;在 app 的设置里,大多都有「缓存清理」的选项,点击清理缓存就可以了,或者可以在系统设置中找到应用管理,在应用管理的界面里删除对应的应用缓存或者数据。
▲Android 和 iOS 都有类似的清理方法
如果你是 Android 用户,还可以在文件管理中寻找没用的文件夹,直接删除掉(要避免误删哦),当然,大多数 Android 手机都拥有「安全卫士」之类的系统 app,清理垃圾只是一键的事情。
▲为了保证安全,不建议使用第三方清理软件.
▲图片来自:mi.com
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年的大内存到今天成了标配,软件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今年年初王者荣耀更新 UI2.0 时,一众手机无法体验全部特效——硬件性能是影响手机流畅性的第一大问题。
而第二个问题,则是软件方面的。相比 iPhone 对应用严格的管控,Android 上家族应用互相唤醒、点击广告应用自动安装等等问题让人不胜其烦。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国产手机厂商大多在自己的定制系统内加入了防唤醒的机制——国内的软件生态也是导致手机卡顿的一大原因。
▲华为 EMUI 自带的自启动管理.
最后就是个人的使用习惯了,高配置大内存的用户自不用担心,基本不会卡顿。但一些配置较低的手机,多清理手机后台、每天重启释放 RAM、在自带的应用商店下载 app、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保证了这样的使用习惯,基础使用是不会卡顿的。
总结一下, 如果你只是想清理垃圾:
在相册中删除照片视频
在 app 设置中删除缓存
在系统设置的应用管理中删除 app 的缓存或者数据
很多 Android 手机还自带着「安全卫士」,也避免了第三方清理软件的侵害
如果你想让手机更流畅:
更优秀的系统(不论是国产定制还是 iOS)
更好的使用习惯
更高的手机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