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康智汇”(ID:jkzh001),作者:胖九,36氪经授权发布。
这两天,听到医学影像AI领域又有一家公司完成超过2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我忽然发现,这已经是过去3个月第五家单轮过亿融资的创业公司。
Deepcare:数亿人民币,中关村发展集团
推想科技:1.2亿人民币,启明、元生、红杉
体素科技:1亿人民币,腾讯产业基金
另外,联影的子公司获3亿人民币注资,也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医学影像AI企业了。再加上今天听说的这家公司,五家公司算是医学影像AI行业里边跑得比较快的。称他们为第一梯队吗?
之所以医学影像AI行业的这个格局引起我的兴趣,是因为它像极了互联网医疗早期的状态。
曾经一时间风起云涌,但热度之后迄今还能站得住脚的也就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园、微医、杏树林、杏仁医生、医联,再加上背靠大树的平安好医生。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医疗第一梯队。
也跟那时候一样,腾讯、阿里、百度也是都摆足了架势过来掺和。百度、腾讯都搞了专门的医疗事业部,阿里更是砸重金搞了个阿里健康。这次,百度有医疗大脑,腾讯有觅影医生,阿里有Doctor You。
与此同时,有一大批医学影像AI的公司在往外冒,比如雅森科技、迪英加、柏视医疗、图玛深维等等。这些公司全部集中来利用算法读医学影像的片子。
实际上,医学影像AI技术已经是个相对成熟的领域。比如美国的Arterys公司已经有产品拿到FDA的品准;以色列的MedyMatch公司的产品,已经装载到了三星公司的影像仪器上。
那么在这种技术相对成熟、模式大体相似的情况下,会不会出现互联网医疗领域类似的状况,最后的玩家只来自第一梯队?
但也会不一样,毕竟互联网医疗是可以做成平台化+服务闭环的,但医学影像AI太工具化。工具化的意思是,还需要一个载体,要么是硬件体系,要么是服务体系。
虽然在单车、外卖、打车、二手车、招聘、家政信息等领域,最后都是第一梯队的公司生存下来并成为赢家,但在医疗领域,这条经验还没有获得证实。
所以,对于投资机构和创业者也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究竟该细读产业机会,还是盲目跟风过把被风口吹向天空的瘾。
当然,医疗AI在国内市场进展最快的还只是医学影像领域,另有两个领域同样值得关注甚至更应该关注,就是辅助诊断和新药研发。
之前,市场对辅助诊断的理解有些偏差,认为这种技术是来代替医生的。但实际上,辅助诊断的真正价值在于避免医生犯错。我觉得什么知识库、算法、提升基层医生能力这种都比较扯,你的系统能不能在医生发错的时候发出警报,这个是核心。
若水医疗一直在这个领域持续探索。前阵子筹办诊所的于莺还去看过他们的系统,看完后留下一句话,“你们做这么好,但是为啥这么低调。”
实际上,相比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公司的系统化能力更强。因为辅助诊断公司要覆盖诊断、治疗整个过程,涉及疾病、用药、检查等多种数据的分析解读,相应的竞争壁垒也会更高。
至于医疗AI在新药研发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几乎没有相关公司,但在国外比较火。当然,国家正在大力鼓励新药研发,相信国内很快也开始出现将AI技术用于新药研发领域的创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