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转载时间:2021.10.27(原文发布时间:2020.12.29)
21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19次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2020年,波澜不断。新冠疫情爆发,国际力量对峙,全球经济陷入混沌。每年都有人离开,每年都大小纷争不断,却很少像这一年,令人刻骨铭心。

2020年即将过去,让许多人松了一口气;可当我们回首这一年的风雨,也可窥见坚定向前的身影。疫情阴霾犹在,企业服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行业的大量公司一路披荆斩棘、拨云见日;科技日新月异,资本动作不断,出行、芯片等行业迈入新格局;全球化遭遇瓶颈,新的区域合作翻开篇章,诸多企业在挑战中拥抱机遇,迎来注定不平凡的未来。

《你好,世界|2020全球科技 & 商业盘点》是36氪出海推出的年终特辑。除了此前发布的榜样人物和本篇的科技与商业大事件,我们将继续为读者们带来“2020可能影响未来的伟大公司”以及“回首2020|50篇不该错过的科技 & 商业评论”两个主题。

本文意在梳理2020年发生在科技与商业领域的大事件,与读者一道,更好地与2020年告别。

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2020年6月,特斯拉以2060亿美元的市值超越了日本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在过去5年中,特斯拉的营收成长了668%,2020年 Q3 财报显示,特斯拉在过去4个季度的现金流达到了19亿美金,虽然在研发拓展上投入了24亿美金,其依旧实现了9.2%的 GAAP 营业利润率。疫情期间,特斯拉的国产 Model 3 借助补贴政策,蝉联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

像特斯拉和传统车企这样的新旧交锋,不难让人联想到当年苹果和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的战况。然而,由于汽车产业链条更复杂,技术门槛更高,这场博弈要分出胜负还有很长一段路。

在重新定义未来出行的竞赛中,传统车企也在行动。2020年丰田、宝马、大众、沃尔沃等,也在和新旧合作伙伴一起布局未来出行:沃尔沃牵手 Waymo 布局 L4 级自动驾驶,大众获得合肥首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在全球出行市场中,中国是关键。除了是最大销售市场,中国也是生产供给的中心,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生产链条,在最核心的零配件电机、电池、电控等领域,有宁德时代等企业占据全球版图的半壁江山。如此成熟的生态也促进了中国出行市场的快速成长,除了刺激上下游链条供应商的业务增长之外,也带动了中国新造车势力的成长:理想和小鹏汽车在2020年纷纷挂牌上市。车企之外,生态中的其他玩家也在2020年频频布局,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 AliOS 和斑马网络进行战略重组,打造未来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百度 Apollo 落地中国首个 5G 车路协同示范线;字节跳动组建车辆信息娱乐系统团队等,都是对未来出行的下注。

中概股回游热潮持续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港交所在2018年施行3项重大政策改革,包含接受未有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请、支持同股不同权、支持第二上市等相关规定,为中概股提供了更加友善的资本环境,中概股的回游之路就此拉开序幕。2019年阿里巴巴打响第一枪,网易、京东也纷纷在2020年完成在香港的二次上市。而小米、美团更是受惠于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制度,在2018年先后在香港上市,滴滴、抖音、拼多多等企业也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港交所更是进一步稳固了其“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定位,成为在亚洲时区内最活跃的交易所。

除此之外,不难发现,这一批回游的中概股企业以及前往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包含了中国第一批新经济企业和目前市场上最活跃的玩家们。根据港交所的数据,目前新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也已经超过香港新股市场的50%。

中概股回游的一大原因是美股市场的挑战。2020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要求外国企业遵守美国审计标准,并规定连续3年不满足标准的企业将被强行禁止在美国的交易,这让中概股在美股的路变得严峻。与之相比,香港资本市场在地理位置上更临近中国内地,对商业模式的理解、信息同步的效率使一些企业获得了更高的估值,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均是如此。对这些企业而言,回到香港上市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储备,而大型企业的上市也使港股市场更具活力,又进一步加快了中概股回游的节奏。

不过,港交所二次上市的门槛较高,能够选择回游的企业以大型企业为主;与之相对的是2020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数量创新高,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股市场对新经济的关注度高。港股市场若想争取到更多的中概股企业,未来仍需要继续和内地 A 股市场增强连通性,进一步对具有全球布局计划的中国企业上市创造友好的资本环境。

半导体行业新变局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2020年9月15日,美国商务部对华为的禁令正式生效。根据这一禁令,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许可,全球任何厂商不得将包含美国技术、设计或软件的产品出售给华为。由于美国在全球半导体芯片生产链条上的重要位置,华为想要从商业途径获取芯片,几乎必须得到美国的许可。虽然目前英特尔、AMD、高通等多家芯片厂商已获得许可供货华为,但无一能够供应最核心、最先进的 5G 芯片。此外,2020年9月26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实施了出口限制。

美国对中国这两家企业的禁令影响程度深、波及范围广,不仅在关键技术上扼住了其喉咙,全球各大厂商也在承受着失去大客户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对于华为等公司未来在芯片领域后来居上的担忧也不曾停止。

但中国内地企业想要独立掌握半导体芯片的相关技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上游的芯片设计与制造:前者所需的设计软件 EDA 由美国公司垄断,后者所需的光刻设备则包含大量美国技术。目前,华为正计划在上海建厂制造芯片,从低端的 45nm 起步,并在2022年底前生产用于 5G 的 20nm 芯片;中芯国际的 14nm 芯片已经在保证良率的前提下实现量产,同时加速研发 N+1、N+2 工艺,后者相当于台积电的 7nm 制程。而早已实现 5nm 芯片量产的台积电和三星,正在大力投入 3nm 芯片的研发。

全球半导体行业同样震动不断,高额的并购事件可能会重塑产业版图。英伟达宣布将以400亿英镑收购 Arm,预计成为半导体行业最大的并购交易,而英伟达也能够将自身的 GPU 优势与 Arm 庞大的 CPU 体系结合,提升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物联网乃至云端服务器领域的地位。Arm 为全球九成以上的移动设备提供芯片架构授权,同时在数据中心、超级计算等领域潜力十足,这一交易也因此引起了苹果、高通、三星、华为海思、英特尔、AMD 等公司甚至各国政府的担忧。

RCEP 完成签署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签署,旨在减免贸易关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在此之前,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五个成员国经过了长达八年的谈判,终于建成了这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经济体系。

RCEP 的签署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协定大幅削减了关税壁垒,不仅有利于贸易往来,而且可以促进区域合作,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链分工。对过去已经有贸易协定的国家来说,RCEP 的统一规则有助于降低跨境企业的成本,减少经营的不确定性。

RCEP 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而协定内容显示,关税减免的商品顺序,会优先东盟收入最低的国家的利益。同时,RCEP 特别照顾了各国的敏感行业,允许保留部分关税。而 RCEP 作为一个整体释放出的积极信号,给了世界极大信心:在亚太地区,众多国家,尽管政府体系不同、经济制度不同,仍然达成共识,保持开放,坚信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的价值,一道推动亚太的经济发展。

亚太地区作为全球最活跃的经济体,能够签订 RCEP,是全球自由贸易的一大进步。但 RCEP 目前仍然不够成熟,对知识产权讨论不多,也不涉及环保和劳工等问题;不过,RCEP 给了发展中国家一定的过渡期来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或许会进一步升级。至于其他大经济体,美国态度尚不明朗,却时刻受到全球的关注;欧盟有意加快贸易谈判的步伐。无论是为了抢先制定贸易规则,还是出于对全球化的支持,世界自由贸易的版图正逐渐清晰。

中国企业服务时代的黄金年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效率的要求逐渐提高。B2B 企业本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产品和模式;在 B2C 市场回归冷静的反衬和数字经济快速成长的推动下,中国的企业服务赛道由此迎来高速发展,而2020年的疫情更是为此按下加速键。

由于人力成本昂贵,欧美企业服务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已经相对成熟,正逐步拓展至全球,同时出现了亚马逊、Salesforce 等巨头。在市场规模、企业付费意愿提升等推动下,巴菲特加持过的 Snowflake 创下今年美国市场最大规模的 IPO;此外,巨头开始通过收购来完善业务版图,如 Salesforce 用277亿美金收购协同软件 Slack,创下前者成立以来的最大收购案。

反观中国,企业服务市场虽然还未发展到像欧美那样成熟,却也在人口红利下降、企业对于云服务的使用意识抬头、政策扶持新基建以及中美地缘政治摩擦等背景下迎来增长。美国云服务市场晚于企业服务市场崛起,相比之下中国正相反。由 BATH 等互联网巨头主导的云服务等底层基础设施(IaaS)生态日益完善,进一步为上一层的 PaaS 和 SaaS 企业服务赛道发展奠定了基石。

2020年中国企业服务市场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和赛道。首先,在数字经济爆发的时代,全球各地区也更加注数据隐私,并且发布了数据隐私相关的法规,中国于2020年7月公布数据安全法(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而在数据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隐私计算技术更进一步地激发流动数据的价值赋能,华控清交、数牍科技等隐私计算公司走入视野。一些中国企业的底层技术实力也获得全球瞩目,比如在今年创造全球数据库新的里程碑,完成 D 轮2.7亿美元融资的开源分布式数据库厂商-PingCAP。

中国是全球新经济的引领者。在场景应用层面,源于对本土市场的理解,中国企业服务公司也有机会推出更适合这片土壤的服务。疫情封城下,员工无法正常返工,生产力面临阻碍,全球实体零售线上化的趋势,给远程协作、RPA、电商 SaaS 等细分领域带来契机。远程协作有巨头入局,包含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需要丰富行业知识的 RPA 领域颇受资本青睐,仅2020年上半年的5起融资就超过8亿人民币,累计估值超过60亿人民币,第一梯队的企业也浮上台面,例如来也、云扩、达观等;全球实体零售转向线上,电商 SaaS 需求增大。基于淘宝、天猫电商平台的光云科技成功上市,另一方面,海外电商市场在疫情下也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出海电商行业链条上的企业服务成为今年热门的赛道,有背靠阿里的小满科技、OneSight 和店匠等。

另外在专注硬科技、资金流动性高、估值高等科创版特色下,中国的企业服务也有了更好的上市环境。企业纷纷调整架构,更预计在未来两年迎来一波上市潮。随后可以期待更多人才、资金的引入,让市场发展向好。

全球教育向线上转型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教育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从中国到海外,企业服务软件和教育科技企业迎来一波逆势增长,成为特殊时期传递知识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上半年的疫情导致线下教培活动受阻,以往的线下教育活动向线上转移,同时,低线城市人群也开始关注线上教育。根据艾媒咨询的预估,到今年年底,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51亿人。两类企业开始在这一轮巨变中加紧布局:一是深耕在线教育的科技公司,如有道精品课、学而思网校、猿辅导等,另一方面,行业巨头看到了教育行业的机会,开始对教育进行新一波布局,比如阿里钉钉利用“停课不停学”的机会开辟了新的使用场景,将连麦、在线考试、在线提交批改等功能融入课堂。字节跳动也推出了自己的教育品牌“大力教育”,布局英语培训和 K12 等领域。快手、腾讯等企业也开始进军在线教育行业。

而在世界范围内,在线教育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毕马威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到2021年,印度在线教育市场年产值将达到10.96亿美元,覆盖近1000万用户。诸如 Byju's 等印度头部教育科技企业在今年接连获得 DST、Silver Lake 等机构的巨额融资。在美国,疫情加速了美国高等教育线上化的进程,根据 U.S. News 的统计,早在2018年,美国就有330万人通过远程课堂的方式接受了大学本科教育,而在今年,疫情导致所有美国大学都开始采用使用线上授课的教育模式。今年,美国教育科技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11月,Udemy 再次获得5亿美元融资, 估值已经达到30.25亿美元, 另一家教育科技企业 Coursera 今年的估值也达到了25亿美元。

资本竞相追逐,企业纷纷入局,超越了空间束缚的教育行业,能迎来下一个春天吗?

中国企业的出海挑战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2007年,哈佛大学经济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和柏林自由大学的石里克教授创造的一个新词,名为“中美国”(Chinerica),两位教授借这个词,表达中美关系已走入共生时代。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坚信,中美两个大国,乃至世界各国,都会在全球化的历程中充分受益,最终实现世界大同。

然而,近些年,“中美国”的概念正在经受严重的挑战。双方巨额的贸易,也没能成为稳定中美政治关系的“压舱石”。从中兴、华为,再到 TikTok 与微信,双方长久以来建立的互信正在一点点消弭,而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思想也正在全球多个地方悄然抬头。

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变动,只是中国企业出海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出海是门大生意,但它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政治、产品、运营、渠道,都决定了一家企业在海外的生死存亡。在传统印象中,中国企业更喜欢依靠大量出口廉价商品,上世纪末的珠三角,本世纪初的长三角,都凭借着“廉价”战略站上了世界制造业的桥头堡,帮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而当国家人口红利消退之时,中国企业就不能只满足于充当世界品牌的代工厂。出海的下半场,企业必须以全新的思维、战略和行动打赢产业升级之战。这场战斗异常艰难,企业不仅要进行技术上的转型升级,还要在本地市场扎根立足,从单纯的货物输出升级为品牌、理念的传播。这一过程考验着企业的智慧,但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 SHEIN,在今年被人频繁提及,它凭借月产量1.2亿件的高效生产和可视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获得高额 E 轮融资,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比如安客创新,从深耕充电宝到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多管齐下,将产品销往全球,并于今年在创业板上市,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再比如小鹏,今年在美股上市,股价连创新高,又向挪威出口了一批整车,让中国的“国货之光”成就了斯堪的纳维亚的独特景色。

没有硝烟的战场,召唤无所畏惧的勇士。

中国医疗科技上市元年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2020年,中国医药企业涌入二级市场,共有71家医药公司上市,相比于去年的40家,增长了77.5%。因新冠疫苗备受关注的康希诺、创新生物药品研发公司神州细胞纷纷科创板上市。除了扎堆 IPO,2020年医疗赛道投融资事件大额且高频,是众多资本押注的赛道。仅2020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共发生28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517.5亿人民币。医疗细分赛道方面,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数字医疗备受关注。

新冠疫情是医疗 IPO 爆发背后的推力之一,疫情之初,口罩、呼吸机等医疗器械供给紧张,英科医疗、鱼跃医疗等口罩和呼吸机概念股大涨。疫苗研发公司也因为疫情备受吹捧,譬如康希诺由于疫苗加持,登陆科创板首日涨幅87.45%。疫情期间,不少医药公司一放出疫苗利好消息,股票立刻大涨。疫情之下的互联网医疗也迅速发展,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消费者通过平安好医生快速获得医疗建议。平安好医生在2020年上半年增加了32%的付费用户,患者以及医生对互联网诊疗和购药行为的接受程度都在加深。长远来看,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好大夫等在线看诊平台给予患者多元看诊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医院资源的紧张,改善公立医院患者多、看病难的状况。

疫情之外,今年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内生需求及政策支持。十四五计划指出,老龄化将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国情,医护理疗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医疗器械作为行业壁垒较高且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制造业,其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升级规划,医疗器械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分级诊疗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也新增中高端医疗器械需求。此外,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

医疗行业的大部分赛道都充斥着很多不确定性,投入大、周期长、技术壁垒高。今年即使有着行情的青睐,但未来仍然任重道远,如何抓住这波红利,有效推进研发才能真正在这场马拉松中获得胜利。

结语

曲折、上升与不确定性,是科技与商业世界在2020年的底色。2021年即将到来,疫情的影响有望在全球得以扼制,世界终将回归常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飘摇一年后,世界会更勇敢、更坚定地驶入未来。

更多“你好,世界”年终特辑文章

《你好,世界 | 2020值得致敬的全球科技 & 商业榜样》


文|Vivian、曹庭赫、陈倩倩、金恺悦

编|赵小纯

图|36氪出海、图虫创意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 商业事件盘点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