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笔记侠
+ 关注
2022-03-29 19:24
1555次阅读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内容来源 :2021年3月,中科创星 | 硬科 技冠军企业创业营。 

分享嘉宾: 冯玲,国科控股原财务总监。 

高级笔记达人 |  筱米 

轮值主编  智勇

责编& 值班编辑  | 金木研 

笔记君邀您思考:

用股权激励员工时,需要注意什么?

企业上市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对企业进行估值?

有些老板经常会问:应收账款明明是人家欠我的债,为什么是资产?预收账款别人已经把钱给我了,为什么是负债?

2000万的合同,财务告诉老板大概只有1700万收入,老板也不明白为什么,因为销售额也不等于营业收入。

明明亏损了,为什么要交企业所得税?因为税务利润和利润的理念不一样。

还有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很多企业家也不太清楚······

这些事对财务人员来说,很简单。但对企业家来讲,有时候的确很模糊。

因此,企业家要看公司的报表,考虑下公司现阶段,是偿债重要,还是盈利最重要?

在不同的阶段,重点是不一样的。

每个企业利益关系人都要看报表,但每个人看的重点不一样。

股东是投资人,会关心长期投资回报。公司经营者是职业经理人,会关心短期经营目标(KPI)的达成,确保拿到年薪绩效。员工会关心自己的薪酬是否有保障。

还有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等等,也会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状况。

如果钱给其他人分多了,“自己”就没钱了。因此,股东、管理者和员工都在博弈——蛋糕就那么大,你分多了,我自然就少了。

最佳的结果是大家合作,利益分配公平、公正、合理。

1.财务活动及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体系一共有四张: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是核心报表。

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也非常重要,审计结论有4种,无保留意见、有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监管要求企业都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即审阅了公司的财务报告,符合会计准则,公允的反映了公司的资产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状况。

如公司有资产在海外,没有去做现场审计,除了这项资产以外其他的事项都符合,如果资产占比不大,不影响审计的基本结论,会增加一个说明段,这叫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此外,报表附注和其他相关信息,非常重要。投资人投资时,要做尽调,会看三年一期的报告。

财务报表的数据是底层业务数据的体现,如果不看报表附注和其他信息,很难读懂财务报表。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这张图非常重要,能帮助我们了解财务报表和财务活动的关系。

不管刚成立、或是一定经营年限,或是成立很长时间的企业,年初都会根据公司的战略去做当年的年度计划。

而计划基本上是以收入开始的,包括成本、费用、利润,加上现金流量。

先普及下财务报告。

看得最多的是损益表——属于对经营班子的考核,收入是多少,利润是多少。

但最重要的是资产负债表,想找投资人的时候,公司估值估的是资产负债表里的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是个T形左右结构,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之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前几年,国有企业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就是从管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向右边的“所有者权益”转变。

现金流量表有三项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很多企业可能很少有融资活动,两、三年融资一回,但经营活动365天都在做。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现金对企业的重要性如同血液对于人的生命一样,企业可以亏损而不死,但没有钱可能就瞬间死掉了。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看企业权益的构成。假如企业大概值500万,这500万有多少股东投入的,有多少是资本溢价,有多少是经营积累的,越好的企业,经营积累的越多。

2.透视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能够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和分配能力,通常资产负债表都要列示到月度(或季度或年度)的最后一天。

资产负债表可以企业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这里我们主要来看两个点:一是企业的债务风险偿债能力;二是业务的业务结构、商业模式。

哪家是生产制造型企业,哪家是技术型公司,哪家是投资型公司,不用算,大概看一下,就看出来了。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资产包括:(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等。越在上面的资产,流动性越好,变现能力越强,但盈利能力越弱。

这就是企业要持有长期资产的原因。以低流动性换取高收益,当然,流动性低的资产,减值的风险会高一些。

因为银行的收益太低,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以获利为目的,做实业获取的收益应该远远高于银行的收益。

资产负债表,右边最底下(深蓝色的)是股东权益,属于企业的资本,看一家企业,重点看的这项,企业价值都在这一块。

右边中间浅蓝色的,属于非流动负债。

如果是长期债务,比如企业的可转债、可交换债可能记在这里,但会长期让企业使用。

还有一种发行永续债,可以永远借下去,相对来说,偿还的风险小一些,成本大一些。

当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期限应该合理匹配,才能保障企业良性运转,这里最大的风险是资产、债务的错配,比如用短期资金去做长期项目。

3.资产构成分析

下图为几家上市公司2019年的数据,列了资产项目,负债总额,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存货,我们看看ABCD公司的差别。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非流动资产列了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是你对其他企业的投资。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股票投资,无形资产是持有的专利,凡是有商誉的,一定做过企业并购。

但是,财务报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是过去交易形成的数据。

而且,还有一些数据,是企业有价值的资源,但体现在报表中却是成本或费用。

比如,很多企业所处行业是国家支持的领域,政府的支持成为企业研发持续的保障,这是一种优势。人力资源、品牌价值,资源渠道,报表里也不会有,但都是企业有价值的资源。

A公司:现金流占比93%,虽然持有现金是最安全、最好的,但现金的收益是最低的,这家企业的资金有点“闲置”,资源浪费。

B公司:固定资产占比31%,很大可能是生产型企业。还拿了政府补贴16亿,仔细一想,就可以想到是什么行业的企业。

C公司:投资较多,长期股权投资参股了一些公司,可能是一个私募基金的LP。

D公司:生产型企业,也拿了政府补贴。

E公司:投资公司。

所以,没有财务知识,也能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构成来判断公司的商业模式、行业属性。

4.资产负债比率分析

来看几个关键指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速动资产。

流动和速动都是变现资产的速度,速动是比流动变现速度还要快。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看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用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也叫资产负债率。

比率一般用倍数表示,流动比率不低于2,速动资产不低于1,就属于安全的——能够偿还债务,短期欠款。

但对流动比例和速动比率,不同的投资人看法不一样。比如巴菲特认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公司流动比例速率都是小于1的。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资产负债率越小,企业长期偿债压力就越低。回到案例,资产负债率方面:A公司6%,B公司48%,C公司19%,D公司65%,E公司80%。A公司资产负债率最低,长期偿债能力最强。

流动比率很低,也不用担心,去看负债构成,如果是银行借款,一定是有风险的。

比如,某进出口企业,前年的资产负债率是85%,但没有银行借款,全都是预收账款(现在是合同负债),就不需要担心了,这些债务的偿还也是实现收入的过程,因此没有偿债风险。这就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ps:当你看公司的报表的数据,觉得有风险的时候,不用着急,赶紧去看看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的说明。)

其实看报表,就跟年年做体验一样,不用“会”看表,大概知道报表的变化就行了,对于变化大的指标,重点了解背后的原因。

只要你是正常核算,企业所有的病灶在报表里一定可以体现,发现风险后,快速解决。

5.透视利润表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一句话:资产负债表看偿债能力,利润表看盈利能力。

利润表是个分步式报表,从利润表里可以看利润的稳定性,结合资产负债表看资源配置和盈利能力,企业利润来源是什么?

来源不同,表明企业的竞争力不同。

同时,通过报表之间的比对,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管理的效率。

比如,参考资产负债表,如果母公司在子公司投资配置了不少钱,结果投资收益很少,很可能资源配置有问题。如果企业收入增长很快,利润增长很缓慢,甚至负增长,企业这是在赔钱赚吆喝,就有很大的风险。

当然,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收入增长300%,但利润只增长了10%,短期牺牲些利润,可以理解,但如果长期这样,是有问题的,通常利润增长率应该大于收入的增长率,利润规模基数远小于收入规模基数。

如果盈利,但来自其他收益,比如政府补贴,投资收益,主业是亏损的,也是有问题的。

利润表是一个期间报表,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对管理层的经营绩效考核都是用利润表。

会计恒等式之二:收入-成本=利润

对于企业来说,盈利能力重要,还是偿债能力重要?

利润分三块:

一是主营利润,就是你的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经常性且可持续的盈利。

二是其他收益:通常以政府补贴为主,取得政府补贴多,说明国家对企业支持多,这也算是一种优势。但政府补贴通常是非经常性的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

三是投资收益。通常是参股投资企业、交易性投资等获取的收益。通常也是非经常性收益,也不具有可持续性。

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可持续,是不是有竞争力,主要是看你的经营利润有多少。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上图为5家公司的营业利润,A公司89%,B公司亏损,C公司69%,D公司100%,E公司10%,如果你是投资人,会投哪家公司?

看主营业务(经营利润占比),A公司是89%,还那么有钱;C公司也69%了;B公司亏损;E公司90%都来自投资收益。

和前面资产负债表结合分析,你会发现在资产负债表分析公司的商业模式或行业属性的时候,利润表也会得到印证。

如果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来看,D公司利润都来源主营业务,B公司80%也很不错了,C公司69%一样ok。

所以,通过分析利润表,来判断公司是在做主营业务、一心一意在谋发展,还是在赚快钱。

B公司亏了7300万,但政府补贴了1.6亿,如果去掉政府补贴,亏2个多亿,但政府为什么补贴这样的亏损企业呢?一种情况该企业所处行业是政府鼓励发展的行业;另一种情况,该企业具有“壳价值”,当然,这样的情况在注册制背景下,会越来越少。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可持续性,怎么算?

有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一: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税前利润率、净利润率,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

第二:净资产收益率,投资一元钱,能赚多少钱,衡量资本的盈利能力。

第三: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管理者,是不是管理好资产了,每花一元钱,能赚多少钱,衡量的是经营者管理的盈利能力。

将这些数字解析出来,再去看背后的东西,才能知道企业真实的情况。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组合起来,还可以看企业的资产周转情况。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一个好的管理者能够让资产周转得更快,产生更多效益,也能体现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上图左右两边是资产负债表,要关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国资委在考核央企的时候,周转率体现了资产的占用和管理的效率,是企业管理能力的财务体现,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所以,企业对公司管理者的要求(起码对财务的要求),是周转率越快越好,说明管理资产的能力越强,但前提是企业要盈利。

6.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也是分步式的,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排序,每一步又分流入,流出。正常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都应该是正的。

现金流量表也不能单独去看,要结合利润表,因为它是利润表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从现金流量表看什么?

看企业的收入和盈利的质量。

现金流从哪来?

是销售产品来的,还是处置资产来的,还是从银行或借的。

资金来源不同,风险不同。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判断企业的资金构成和抗风险能力。

重点关注现金流与营业收入的匹配,比如营业收入1个亿,但现金流量表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只有2000万,剩下的8000万到哪去了?

如果变成了应收,这样的收入一定是有质量问题的。应收账款存在坏账损失的风险。

一家企业,货币资金有300亿,银行债务大概也有300亿,资金全是借来的,这样的“双高”企业一定有风险,甚至很有可能造假。

从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企业是不是高质量发展。

但数据是冰冷的,也有很多局限性,你还需要解读财务报告,通过其他佐证你的数据。

比如资产负债率很高,要看高的原因是什么,才知道要不要处理这个风险。

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人给了钱,也是想尽快要到回报,最看中企业的现金回收期。

一个正常的企业,假定是“钱货两清”的现购、现销,100天的生产运营周期,从现金投入到现金回来,一年的话也就能周转3.6次,但大部分生产企业实现不了。

为什么?产品没有竞争力,供应商也不给压货,还要预付款,客户还要信用账期,搞来搞去,最后搞出150天。

但有些企业确实没有应收,没有预付,只有应付和预收,看起来都是负债,它是用别人的钱再赚钱,人家账期是50天,瞬间就秒杀了你的150天,这样的企业赚钱的速度很快。

还有些企业现金回收期是负的,比如某公司产品紧俏,客户购买产品需要提前5天预付货款,还可以向供应商压货30天,8天以后给你提供产品,生产经营完全不用花自己的钱。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7.不同的生命周期的财务报表特征

初创企业没有收入,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都是负的,净资产可能正负都有。

快速成长期,收入、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都开始转正,净资产也应该是正的。

成熟期,收入、利润、经营现金流都是正,但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会放缓,利润增速也会放缓。

衰退期,都开始下滑,各项指标趋于恶化。

以上,这是每个企业处在生命周期的财务表现。

有了财务数据,估值可选的方法也就明确了。

一家企业大概有三种价值:

第一是报表上的账面价值。

企业自设立并开始经营就有了财务报表,做了B轮、C轮融资的企业的报表有了一定的看点。但是,确实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源,账面价值无法体现。

比如一家“硬科技”企业,有1000研发人员,体现在报表上是研发费用,其人力资源的竞争价值在账面上是体现不出来的。

第二是公允价值,经过评估机构评估的价值。

第三是投资价值。投资人给出的价格,也可以认为是市场估值。

比如某企业,市场估值100多亿,评估价值5亿,账面价值可能就3亿。

总之,三者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独角兽企业,估值百亿元的企业,其账面价值甚至可能为负值。

企业评估,通常有三种方法,资产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持续经营的企业正常情况下,收益法评估价值要高于资产法评估价值。

  • 资产法也是成本法,是企业重置相关资产的成本,企业价值=资产重置价值-负债。

  • 收益法是企业未来3-5年,甚至5-10年,能产生的现金收益进行折算(自由现金流)。

  • 折现率是收益法的关键点,通常是取加权资金成本。

市场法是根据公司的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净现金流,乘以市场可比公司的PE倍数、PS倍数、BPS倍数,估算出企业的价值。

很多细分领域,没有上市公司,就去找近期发生的同类交易做对比。

在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适用的估值方法是不一样的。

企业上市条件需要以下满足四个条件:

1.组织机构健全,持续经营满三年;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控制度健全有效;

3.业务完整,具有独立面向市场持续经营的能力;

4.企业生产经营,依法合规。

看起来挺简单的,但真要上市,挺难的。

每件事情从开始就按规矩做,就会好一些。

科创板注册制的核心就是信息披露,要求如下:

第一,严格信息披露的要求,包容性通过信息披露落实到实践。

什么是包容性?

比如亏损,允许你上市,但要说清楚为什么亏了,像某科创板申报企业的亏损,是因为股份支付,还有企业亏损因为持续的研发投入。

第二,强化信息披露的内容,重点是科创属性。

科创板是为科创企业开的,特别提到要有“硬科技”属性。

除了“硬科技”的属性,发行人需要充分披露行业信息、经营风险、管理层讨论,特别是科创属性和技术先进性。

科创属性为什么提得这么多?

因为已经发现有很多的企业并没有科创属性。而企业的科创属性决定了企业的估值方法,不能穿“马甲”上科创板。

第三,公开信息审核。

审核披露聚焦财务交易的真实性,信息披露的重大性,风险揭示的充分性和投资者决策的有效性。

主体责任,核查责任,都是为了给投资人一个真实、准确的数据,使其做出正确的判断。

上市后,交易所会持续监管,年报发布后,也会跟踪企业信息披露情况,必要时会发出问询函。

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财务问题有四类。

一是收入相关问题。

比如,公司A和公司B是“自家兄弟”,有大量的关联交易,可不可以?

答案:只要关联交易的价格是公允的,就可以,但要尽量减少。

关联交易的价格和独立客户的交易价格,必须一致。如果你做的不合规,关联交易价格不公允,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上市审核时会在这种问题上,一轮一轮的解释。

此外,和关联方发生的任何商业活动,都会被交易所重点关注。

比如,最近刚爆出某公司的造假,就是通过控制的多家关联公司,进行自买自卖的关联交易,系统性的造假。

举个案例,科创板申报的某企业:

2018年12月,签了4个服务性的合同,合同总金额1.5亿元。

年底,既没有收到货款,也没有开具发票,公司就按4个合同金额确认了当年收入。

2019年要上市,发行人以谨慎性为由,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这4个合同的收入调整了,2018年调减了1.4亿,利润调减了7000多万。

结果,交易所审核虽然通过了,但证监会注册没通过,这么重大的财务事项,说调就调,会计工作基础太薄弱。

此外,企业所有的税务申报表,在申请上市的时候都会披露报告和当时交给税务局报告的差异,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如果不一致的,也是要解释说明的。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二是政府补助的问题

高科技企业,多少都会拿到政府补贴。

政府补助核算也非常繁琐,要区分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与收益相关,还是与资产相关;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这些都是会计要按规则核算的。

但当你拿到政府补贴时,要向你的财务提供政府发放补贴的文件,财务据此判断属于什么性质的补贴,以确定如何核算。

举个案例,科创板某申报企业,因为有政府补助,上市时,交易所给了五问:

一问,政府补助列入经常性损益是否符合要求?

二问,结合行业特点,政府补助核算是不是符合行业标准?

三问,会计处理是否保持一致?

四问,政府补助对应什么资产?

五问,从**高新区拿到的补贴,为什么是经常性损益?

所有的披露信息都被看得真真切切,每件事情都要说得清清楚楚。

这里还有个关键点,政府补贴属于其他收益,还是营业外收入。

比如疫情原因,政府可能给你些补贴,就和经营无关,属于营业外收入了。

企业会计准则16号讲得非常清楚:为政府提供劳务服务,是政府购买,不是补贴。

比如,垃圾发电,政府给你的钱,是购买你的处理垃圾的服务,属于营业收入。政府补助最突出的特点是无偿的。

三是股份支付问题。

企业会给员工、核心骨干股份激励,企业以低于公允价格给予员工的股份,其价格差异是要由企业承担的,这就是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的问题是落实在价格上,企业按什么价格确认?是一次性确认,还是分年限确认?这需要根据你的激励方案来确定。

比如,科创板某申报企业的实控人将自己的股份以象征性地1元价格转给了16名员工,市场价格是5元,这就存在股份支付。

企业一般是人力资源去做员工激励方案并实施,比如,2元给授予员工后,完成了C轮融资,C轮8元进来的,中间的6元价差没让员工出资,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财务要记账,可财务对激励方案并知情,很有可能激励当期不会进行账务处理,这样,股份支付就变成了上市审计时的一个突出问题。

很多企业,创业初期光想着激励了,根本没有想财务怎么核算。

准备申报资料的时候,发现几年都没有做过股份支付。

激励得越多,成本和市场的价格差距越大,股份支付的确认成本就越多,这就会影响净利润。

所以,做股权激励要找专业机构研究,怎么做是最好的,穿透到每个人。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

四是研发支出问题。

芯片,生物制药,高端装备等企业,早期的研发投入的核算对利润的影响是巨大的。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这对企业的盈利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资本化核算,企业可能就是盈利,费用化核算,可能就是亏损,企业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损呢?这是一个问题!

科创板如何衡量研发投入?

一个公式:研发强度=研发支出/营业收入

研发支出,在利润表里列示就是费用化支出,在资产负债表列示就是资本化支出,资本化率=开发支出/研发支出

比如,一年的研发费用是一亿,把5000万放在资产负债表里,就是开发支出。

进入资产负债表的叫资本化,资本化率=5000/10000=50%,通常用这个指标考量企业利润的“水分”。

如果资本化比例高了,说明利润虚了。

审核制下,处于谨慎性的考虑,鲜有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企业上市。

但是科创板在这方面放松了尺度,允许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去做资本化,但要符合准则规定。

简单说,技术上可行,有市场,有钱,有资源支持你把这件事情做完,会计核算能够正确的归集成本费用,你就可以按资本化核算。

几个条件中,比较难评判的是技术可行。

总之,要对每个研发项目做这样的分析,形成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成熟度的评估报告,包括研发项目预算,才经得起交易所的问询。

如果企业一个产品研发是一年,第二年结束后,发现产品没有市场,也没有使用价值,而公司对该项研发支出做了资本化处理,之前的报表是不允许更改的,这就要求技术和市场要做好专业判断。

因此,立项时,要组织技术团队去判断技术上的可行性。

技术成熟度不应该只是内部判断,评估时最好有外部专家,才具有客观性。

大部分人认为这些是财务的事情,其实财务根本没有能力判断。

如果没有很强的证据证明可以资本化,比较谨慎的做法是全部费用化,虽然利润表难看,但没有关系,亏损已不是上市的障碍了,而且费用化对税收也有好处。

选择LP、投资人时,对投资人也要做背景调查,要了解背后的架构是什么,否则上市前的穿透核查会压力很大,有些基金表面投资人可能就十几个人,一穿透,结果出来上万人。

交易所会严查每个股东的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各地证监局在辅导,验收也更趋严。

所以,上市现在在股东层面的合规性要做的工作,不比审计要做的工作少。

关于上市的三条建议:

第一,规划好主营业务,这是核心。

企业业务独立、具有直接面对市场持续经营是企业的首发上市的首要条件。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

“三会一层”的规范性、内控体系完整有效性等,是企业首发上市的基础保障。

第三,规范会计核算。

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自规范的会计核算。比如财务的四个问题,财务人员要认认真真去学习。

最后的提醒,“善待财务经理,找对财务总监,选对中介机构”。

财务经理看起来不直接创造收入,但如果不负责任,税收优惠没有拿,会计核算随意,可能会留下些“硬伤”,公司上市就困难重重。

财务总监一定要特别懂上市相关的财务问题,有上市计划,就要招个有水平的财务负责人。

中介机构要选优秀的券商、律所和会计事务所,职业水平较高,判断也比较准,避免犯错。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冯玲,36氪经授权发布。

资深作者笔记侠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