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特别爱工作
“现在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不工作。”
“工作就是一件反人性,所以人在职场要修炼。”
“工作是一件美好的事儿吗?”——当我们把这个问题问给正在加班改方案的职场人时,当即收获了无数白眼。
上班卒、工具人、社畜……各种自嘲梗的背后,是这一届年轻人对“打工”的柔和反抗,觉醒的职场人越来越渴望“下班自由、失联自由、拒绝自由”等精神上的舒适。
中外伟人歌颂劳动,莫扎特更是把工作当成首要的享受。今天的年轻人却“每个月总有那么30天不想上班”、“不上班快快乐乐,一上班重度抑郁”。而这些职场段子的潜台词实则是在表达:工作这件事,似乎变得越来越不美好。
其实,我们都想象过工作的美好。
小时候的过家家游戏,我们会扮演各种职业,想象着快点长大,可以像大人一样一本正经地做点什么。
大学毕业时,我们多少都会对踏上职场充满美好期待,那种踌躇满志的样子即使幼稚,也会怀念。
如今,职业的疲惫、职场上的不美好,却让我们常常产生逃离的想法。而选择和离开一份工作的原因其实不只是钱。团队氛围、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都在悄悄影响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脉脉《人才流动与迁徙2021》报告调研发现,在进行求职选择时,工作职级越高的人才,对企业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就越为重视。即使工作经常遭遇不美好,但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工作能变成一件美好、有价值的事情。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去做一件大多数人都想做的事情,让工作变得更美好?
这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有关组织文化与管理的科学。
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房晟陶就曾在《首席组织官》一书中提到,“美好一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多元性和阶段性,这恰恰反映了‘组织’这个产品的特点。过去‘美好组织’是种奢侈品,今天却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建立长期竞争力的‘必需品’。”
在7月中旬一场面向HR的女性企业经理人论坛活动上,脉脉联合创始人王倩在谈到“工作价值感”时提出:
在一家公司,不同的职位会受到不同的关注,有些职能就是处在镁光灯下的,像销售,工作成果直观;而有些职能,像效能团队,他们的工作其实很难衡量。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HR、企业管理者向各个业务团队赋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让员工享受这份工作。
脉脉联合创始人王倩
“每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我们作为这个组织的灵魂,努力去构建组织的幸福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王倩说。
关于如何让工作变得更美好,这里可以分享一个脉脉2020年“工作中的你最美”专题故事的主人公之一,阅文集团田志国的故事。
田志国是一个在网络文学圈干了18年,签下了《鬼吹灯》、《盗墓笔记》、《庆余年》、《琅琊榜》等这些作品的编辑。如今已是阅文集团女生内容负责人的他,对外介绍却仍称自己为编辑,周遭的同事都叫他T哥。
“跟T哥聊书就能感觉到一种直接的热情,他不会功利性地去引导你,而是基于对书的理解去跟你交流。他对这个行业真是有一份信任吧,不然支撑不了这么久。”阅文集团的作者桂花酿糖藕说,“感觉这个行业好多人对书就是冲着喜欢去做,在这个社会上挺难得的。”
T哥在这家公司十几年,与很多作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说自己离不开,“舍不得这些作者”。
T哥团队里的人,有的跟着他干了10年,依旧生机勃勃,充满斗志。团队编辑们每天都会在群里聊好书、聊好的作品,T哥说,平时大家会把自己看到的好书分享给其他编辑,这是一个很好的氛围,遇到一个好的作品,大家都会很燃很激动很兴奋。他们称呼好的作品为“仙草”。
现在,T哥团队里多了90后甚至95后的年轻人,热爱容易,坚持却很难。
T哥说:“一个编辑,特别是新的编辑,我希望他能够沉静下来,能够做久一点,因为只有做得久了,才能够对整个工作流程更加熟悉,知道该怎么去做一件事,知道该怎么去完成一件事。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体验,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工作经历。”
T哥相信,热爱是一个很强的纽带,热爱创造了凝聚力,把我们都聚到了一起。也正是因为T哥、更多的编辑们以及作者们,荟聚在一起,才诞生了许许多多充满想象、抚慰人心、发人深省的作品。
组织的美好能唤醒员工对工作的热爱, 员工的热爱能为企业带来活力与价值。
知名企业文化专家徐耀强曾提出,企业美学的构建包括了塑造美的心灵,制造美的产品,创造美的环境,推行美的管理等。
王倩在论坛上也强调了以人为本是构建组织之美的关键。“要理解组织的主体是员工”。今天,如果评价一个企业,老板的说法、媒体的说法都不一定有用,“要你的员工说你好才是最重要的”。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分享的真实职场感受才最有可信度,在社交时代,企业雇主品牌的代言人不仅是HR,更是所有的员工。
工作其实是一群人一起去攻克难题,但会把它当成一种快乐的过程。美好组织的背后,是人与人的情感的东西,不是特别细的制度、特别细的流程,而是人的连接。
"我们要激发人内心对美好的追求,一起去改变、治愈职场中的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幸福,让自己的企业变得更幸福。” 王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