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上了文案公式和模板,写出来的东西还是没人看?
为什么拍的视频,写的文案没人看?
记了那么多模板公式,用上之后依然反响平平?
为什么同样的话题,别人写完就能爆款?
做内容运营,在内容推发出去后,最刺挠人心的是有没有人看,有多少人看。
很多数据平平的文案,缺少的不是套路和文笔。而是缺少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软技能——网感
很多公司在求职招聘的时候,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网感。
可网感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网感?
02
要如何培养的网感
当你用尽了各种开头标题正文的模板公式后,内容却依然没有起色,就该意识到需要将精力聚焦到网感上
可是网感和其他的运营理论方法不同。
没有教科书,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大批的过来人可以言传身教,即便有也很难生搬硬套过来。
网感很难捉摸,变化莫测,需要互联网人不断地追赶,监控,思考。
网感又很沉着,需要不断地尝试,积累,沉淀。
当然可以照猫画虎的模仿一些爆款作品,但不能从根本上培养网感。
模仿出来的只能是别人思考的结果,却不能学到思考的过程。
培养网感只能用一套“笨重”办法——持续的输入+持续的输入
通过大量经验的积累,提升对人性心理的洞察和对舆论的敏感度。
无他 唯手熟尔
03
具体该如何做才能提升网感?
1,多刷多看
根据自己想做的方向,选中2~3个平台。每天最少用30分钟完全浸泡其中。
看知乎、微博、抖音、头条的热搜榜,话题榜。看话题下形形色色内容,再看内容里的各种评论。
看也不仅是看热闹,还要去倒推和思考其中的逻辑
话题为什么会火?
是迎合了社会的什么需求和心理?
对应的内容又是如何利用热点的?
从什么角度切入?
看客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这样日积月累的带着目的和思考的看,就会提高对热点的敏感程度,也会对舆情有更准确的把握。
另外,这种思考也不该局限在网上,因为网感是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所有有故事,有社交,有对话的地方,都是观察人性和舆情的地方。日常生活中就要随时开启敏感模式。
注意周围人和事之间产生的反应和共鸣。并且尝试着去解构出其中的道理。
再结合运营的方法,那么制造热门,写出爆款就不再是难事
2,关注细分/专业/垂直领域内容
如果想培养某个领域的网感,就要深入了解垂直领域。
除了要懂垂直领域的用户(语言,喜好,流行趋势)
还要把自己变为领域内的专家
网感一方面是寻找合适的时机,另一方面是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思考沉淀,又怎么能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呢?
所以多看书,多向行业大咖学习,也是提升网感的必要路径
3,持续的输出
当你对某个平台的舆情特点有了一定的观察和理解后,就要开始坚持输出内容。
根据自己对热点、爆款本质的理解和分析。
去实践做内容,用不同的标题和方向去测试读者的反应。
同时,注意数据反馈,根据数据确定要如何做出调整。
网感无法用公式,用任何一个方法模板去套
除了天赋,就是靠着大量的训练,丰富的案例经验获取,时时刻刻的揣摩和领悟。
不停的循环观察——学习——模仿——创造
虽然培养网感是要把精力聚焦在热点话题上。但并不是无脑的跟随热点去创作内容
再次强调,网感的核心是基于人性的理解和有价值的表达。
如果把培养网感等价于执着的跟随热点,堆砌热词。实际上就是“大家都在看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
看热点话题的目的是借此去观察社会,舆论和人性。最终是为了做出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看点”
网感绝不是把自己打造成跟随时代的潮人,可能你自己玩的很high,很潮,很有个性,但和用户有什么关系?
热点热词堆出来的“网感”,无法吸引用户,用户认可的不是矫揉造作的遣词造句,而是有趣和有用
提升对热点的敏感,输出用户爱看的内容。首先要有一个互联网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如何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学习和项目实践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暖石网”(ID:nuanshi100),作者:运营干货组,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