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格隆汇
+ 关注
2022-05-09 16:56
512次阅读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核弹”击中莫斯科!
听到这句话,估计很多人会炸掉,但不要误会,这里说的“核弹”,并非战争意义上的核弹,而是指国际贸易结算系统--SWIFT,关于这个结算系统的方方面面,估计各位在昨日的媒体刷屏中已经有所耳闻,在这我们就不再赘述。
俄乌爆发战争到现在,各方舆论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执一词,甚至针锋相对,好不热闹。实际上,这种重大的地缘政治冲突,谁对谁错,究竟如何评价,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今天,我们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SWIFT背后所反映的文明冲突。

01

争夺
和很多物种一样,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需各种各样的资源,吃的、喝的、穿的、住的、用的,林林种种,庞大而复杂。古往今来,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讲,只有三种。
第一,自给自足。自己开荒种地,收获粮食;自己纺纱织布,制作衣裳;自己伐木琢石,建造房屋,这是最为原始的获取资源方式,我们称之为1.0版本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对资源的胃口也越来越大,1.0版本虽然能够获取资源,但生产力始终有限,无法继续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新的获取资源的方式。
用今天的眼光看,两个字可以形容这个新的方式--抢夺,最为常见的是战争,通过把别人打趴下,然后抢夺土地和人口,以及由两种所附带的一切资源,这是2.0版本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实话实说,打仗确实是获取资源最为简单也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炮火一向,黄金万两。但问题在于,这种方式常常伴随着血腥、仇恨和毁灭,而且对于作战双方,都是非常大的消耗,经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成功打下来,后面的整合也是很大的难题,要面临随时的反扑,搞不好会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
于是,3.0版本开始展露头角,关键词是交换。这种方式,说得学术一点,叫贸易,说得接地气一点,叫做生意。这里得给西欧,特别是英国一个名分,因为是它开创了全球贸易大时代,也要给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们,像英国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记上一功,因为正是这些人的分工、货币、税收、贸易等等的学术研究,使得国际贸易有了理论基础,并不断向前推进,造就了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并由次形成了庞大的国际贸易体系,这次被刷屏的SWIFT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份子。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基于此,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正式进入了现代文明阶段。
其实,2.0版本和3.0版本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要获取资源,不必真枪实弹把别人干趴,也不必疯狂地抢占土地、人口,而只需要用“生意”这个纽带,把大家串在一起,然后用各种的法律、协议、规则,便能够自然运转。
这应该也是英国人至今还那么高傲,老把自己称为现代文明发源地的原因吧。二战后,英国放弃了很多殖民地,当中有国力衰弱、殖民地趁火打劫的原因,但相必英国人也会认为“只要生意在,市场在,那就一切都在,其他的,随他去吧”,不管是不是被迫。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英国人就能够走在前面?要知道,最早的环球探险和地理大发现,不关英国佬的事,那时,南欧的葡萄牙、西班牙才是开路先锋。
有人会说,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地方,经济实力是很重要的因素,这个毋庸置疑。不过,我想思想启蒙运动也非常重要,大概是那帮高傲的英国绅士想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打打杀杀,抢地盘,收小弟,说到底还是为了钱,既然如此,与其穷兵黩武、生灵涂炭,还不如大家一起做生意,你有赚,我又有赚,大家一起发财,不香吗?
何况,英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的商品正需要寻找销售市场,而大量的原材料也需要来源地,如此一来,互惠互利的条件也就有了,而这,正是一切生意得以进行的基础。
而习惯了大西洋暖流气候影响的葡西,生活舒适、惬意,甚至慵懒,你让他们斗斗牛、跳跳探戈、嚼个葡式蛋挞、再来一盘西班牙海鲜饭,那个带劲,你要他们做生意,那可就费脑筋了,单单那些个财务会计、“三表”,就要他们命。所以,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者到了南美,就只顾着把南美洗劫一空,把金银财宝搬回给葡萄牙、西班牙的王公贵族们享用,压根没想过怎么和当地人做生意,互惠互利。这也是为何英国殖民的北美除了美国、加拿大两个经济大国,而葡萄牙、西班牙殖民的南美至今还是一群懒汉,经常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实际上,葡萄牙、西班牙获取资源的方式,并未真正进入3.0版本,只是介于2.0和3.0的之间,它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有其进步的一面,但它对于殖民地的掠夺,又有2.0的影子。
这里得先做个说明,3.0版本也并非最好的版本,事实上,在争夺资源方面,有人赢,就必定有人输,加上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中,给世界其他地区带去的灾难,至今仍然被牢牢地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所谓的文明,只有相对,并无绝对。

02

执迷
说完1.0、2.0、3.0版本,我们再来说说俄罗斯。
俄罗斯的标签很多,也很有争议,但相信有两点大家不会反对,一个是战斗民族,另一个,则是对土地的执迷。
其实,翻开俄罗斯的历史,可以看到一部不断战斗、不断吞并土地的历史,历朝历代的俄罗斯统治者,都为此不遗余力。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这不就正好对应前文所说的2.0版本?
当然,俄国走上这条路,也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被蒙古入侵并统治了200多年,充分融入了蒙古彪悍好斗的个性,俄国在地理上离西欧太远,出海口少,北冰洋常年冰冻,没办法参与大航海时代和全球贸易,等等。如果以西欧为坐标,俄罗斯是没有跟上它们发展步伐的。
其实,俄罗斯也不乏一些相对开明的皇帝,彼得大帝就是其中一位。
剧情大概是这样的:17世纪,西欧地区相继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大航海运动和工业革命,在各个方面都全面领先世界,自小就受到西欧影响的彼得大帝,对此早就耳濡目染、心生向往。于是登基之后,他亲自派俄国使团去西欧考察。
这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西欧那个先进,看的使团们是两眼放光,回过头再看看自己国家的穷逼样,相差的可不是一点两点,而是国家面貌、社会面貌、民众面貌、军事经济文化的全面落后。这感受,估计跟40年前咱们去看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
于是,彼得大帝、俄国皇宫贵族们开始振臂高呼:咱们要向西欧学习,要成为西欧的荣誉会员。
俄国历史上最为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开始了,用咱们中国的话说,那是俄国版的“改革开放”,彼得大帝,和邓公有得一拼。
当时的俄国,有多希望融入西方?
举个例子,彼得大帝把俄国首都从莫斯科搬至圣彼得堡,为的是地理上更靠近西欧,更容易接受西欧的辐射;俄国的皇宫贵族,衣着打扮,吃饭聊天,都以西欧贵族为榜样,对话甚至都不喜欢说俄语,而以说法语、德语为荣,这架势,跟早些年国人说话时,总喜欢学香港人,夹带几句英文,异曲同工。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不过,由于时局的变迁,比如拿破仑攻打俄国、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分赃不均、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爆发等等,由彼得大帝开启的西进运动还是中断了,俄国最终没能成为西方的荣誉会员,直到现在也没有。
很多东西方的时政研究员,都曾经得出过一个结论:别看俄罗斯跟西方水火不容,他们的上层精英,有非常多的人崇拜西方,因为处在同一块大陆里,俄罗斯对于西方的成就不可能熟视无睹,更不可能不心生羡慕。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李光耀2009年接受美国媒体CBS采访,谈及“中国不想成为西方荣誉会员,不像俄罗斯”(意外之意:俄罗斯一直想成为西方荣誉会员)
这种结论可以有很多的证据支持,远的可以追溯到彼得大帝,近的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还有早些年的普京。
只是,俄罗斯和西方的相融之路,总有那么多的磕磕绊绊,对资源的获取方式,也总是停留在2.0版本。

03

结语
俄罗斯的国徽,是双头鹰。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很多人揶揄它墙头草,两边摆,也有人说它贪得无厌,两头都想吃。但我想,俄罗斯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原因都在这只双头鹰。
摊开地图,俄罗斯给人的感觉,一个是大,另一个则是横跨欧亚两个洲,这就使得它变得很特殊,它到底属于哪?

SWIFT背后:文明、执迷、冲突

说它属于欧洲,那大片的亚洲领土又该作何解释?还有俄罗斯人身上流淌着的蒙古血液(混血),西欧人虽然也是多民族,但相对纯种,样貌也都差不多,只有俄罗斯人,你可以说他像欧洲人,也可以说他像亚洲人;而说它属于亚洲,那就更扯了,俄罗斯民族起源于斯拉夫人,那是妥妥的欧洲人,和波兰、一部分东部德国同宗同源,所信仰的东正教源于罗马帝国,整个国家的重心也都在欧洲。
俄罗斯属于哪,估计没人说得清楚。这种不东不西,也形成了外人对俄罗斯的刻板印象,我想俄罗斯人自己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说得更深一点,这是身份认同问题,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因为没有清晰的身份认同,内心深处就会有非常大的不安全感,如果这种不安全感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可能演变为另一种极端:将一切诉诸武力,并以此获得安全感,这或许正是俄罗斯能够成为“战斗民族”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它不断与西方发生冲突的根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格隆汇财经热点”(ID:glh_finance),作者:深鹏,36氪经授权发布。

资深作者格隆汇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