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再起时,如何应对数字医疗新一轮浪潮?

动脉网
+ 关注
2022-03-10 14:26
802次阅读

数字医疗江湖的浪潮自开始了便没有停歇过。

新冠疫情期间,数字医疗充分渗透到了众多环节,在有效防控的同时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应用空间,其中以互联网医疗等典型应用场景也进一步促进数字医疗业务的深层次产业体系的构建。

数字医疗关乎社会、经济、大众的健康与生命,在医疗数字化的基础之上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站在全球视角来看,所有的健康医疗体系都面临着如何使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可及性、医疗服务成本三个变量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的难题,都在从按数量计费转向按质量计费的模式过渡,“价值医学”正在成为一种全球共识;聚焦国内,数字医疗也正被14亿人直接或间接深度感知,一场数字医疗的“习惯思维”或许已经形成,政策、市场、数据三大场景要素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完善。

数字医疗是一个日趋庞大且多样化的大健康产业化领域。有人在数字医疗领域投入重金,仍在寻求清晰的商业模式或理解数字医疗产品的核心是什么。但是,数字医疗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中国数字医疗的前景又是如何,谁也给不出给具体答案。也正因格局未定,一些人开始跳出固化的思维限知,不畏艰难,去寻找客观条件下的医疗最优解。

乘风而行,杭州为数字医疗发展搭建全链条服务平台

目前,杭州这个致力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创新城市,已经在探索医疗创新的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过去的20余年,杭州诞生了全球性科技公司阿里巴巴,以及微医、丁香园、健海科技、微脉、卓健科技等知名数字医疗企业,加之浙江大学、西湖大学这类全球性知名高校与机构,证明了杭州具有足够的能力和技术背景来支持、培养新技术的落地。

针对产业所需的资本要素,杭州设立了百亿级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对医疗科技领域的支持方式,再加上活跃度极高的民间资本,杭州的资本加持力度和市场空间非常可观。在产业环境上,政府提供主动型服务,配置齐全的创新创业公共资源要素,如平台载体、政策环境等,推动了杭州科技型企业的快速成长。在市场需求方面,医疗机构和医生对新技术、新产品所持有的开放、积极、包容的态度更是让杭州成为医疗创新领域的培养皿。

综上,足以可见,杭州在数字医疗领域已形成了稳固的生态基础。但显然,杭州并不满足于此。为了给数字医疗产业的政、产、学、研、医、投等多方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杭州也在积极推动重磅的产业峰会。

7月28日-29日,由浙江省省商务厅等省市政府部门主办,阿斯利康联合承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一届浙江省数字医疗健康产业杭州峰会成功举行,链接与聚集多方资源,为数字医疗注入了新动力,共建了一个以数字医疗为特色的、政企合作生态圈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属于浙洽会分会,是浙洽会在行业垂直细分领域的首次探索,也将对后续会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产生重要意义。

拱墅区作为此次大会的举办地,也在尽己所能地为产业各界散发光热。在顶层设计上,出台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促进产业配套设施的完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实际落地上,也通过建设以数字医疗为特色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与产业基金合作,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项目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的全链条服务。

大会在浙江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盛秋平,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的热情致辞中拉开了大幕。

在此次大会上,由杭州市及拱墅区政府与阿斯利康共同打造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平台——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随着阿斯利康中国东部总部的启动也正式启用。

会议当天,该创新园便迎来了深至科技、泽桥医生、易加医、爬山虎学社、药成科技首批的5家入园企业。另有慧医天下、惠众科技、尊颐智能、纽曲星、中瑞福宁、聚陆医疗、咏柳科技、优雍实业、中安国际等9家新企业与园区签署意向协议,将在园区的孵化下加快发展。同时,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与瑞典医健孵化器 H2(Health Hub)也于当日达成合作签约,基于H2在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方面的优势与创新孵化经验,本次合作将促进杭州创新园进一步探索国际发展,推动国内外创新双循环。

此外,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同时宣布与杭州政府市、区级政府引导基金签署合作意向。杭州市高科技投资及杭州市拱墅区产业投资拟共同参与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合作,通过政、产、投三方协力,共同促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该合作还标志着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进一步深耕区域化布局,未来,基金将为处于孵化期和成长期的创新型医疗健康领域相关企业,提供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周期赋能支持。

当天揭牌的还有阿斯利康“数字医疗创新中心”。活动上,数字医疗创新中心与包括欧姆龙健康(中国)、盖睿健康、诊赋健康、东兰贸易、聚陆医疗、祥生医疗、深睿医疗、新鸿镁医疗、尚沃医疗、百瑞医疗、青岛未来、哈哈医疗在内的12家生态圈企业达成签约,携手助力长三角地区的数字医疗特色版块发展。同时,数字医疗创新中心迎来海王星辰入驻,赋能海王星辰打造“智慧药房”。这一合作紧密围绕患者需求,融合院内院外资源,力求提供更全面的购药渠道和多种疾病与健康综合管理,打造医药新零售标杆。此外,中国智慧健康创新中心还迎来了重要基金合作伙伴——加州伯克利CITRIS(中国)研究院(筹)的合作签约,双方将在生物医疗方面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数字医疗创新中心的成立,与2017年开创的“中国智慧健康创新中心”形成呼应,立足长三角创新诊疗一体化模式的开发。

另外,“全科数字医疗孵化中心”也于当日揭牌。依托长三角全科优质资源优势,该中心的建设将围绕“数字化慢病早筛中心”、“数字化慢病管理中心”和“数字化科研转化中心”搭建真实世界数据库,打造以高新技术赋能社区医疗的新模式。让社区数字医疗及居家数字医疗真正满足广泛社区基层百姓的需求,形成辐射全国的全科领域的数字医疗生态体系一张网。

浙江具备雄厚的数字医疗经济基础,杭州更是集聚了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医疗数据三大特色领域,作为全国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已经摘得了丰硕的医疗创新成果。而拱墅区作为杭州数字医疗产业的先行示范区,为阿斯利康等创新型企业营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为协同各方合作伙伴共同构建 ‘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医疗产业创新生态圈提供了强大支持。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未来,阿斯利康将持续下沉优质资源,激发区域内的产业协同和创新潜能,发挥领先跨国药企的桥梁作用,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及双循环经济发展,全面助力杭州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医疗产业高地。”

未来是所有人的,但终归是创新者的

我们认为,2018年是数字医疗进入第二波浪潮的起点。在此之前,我们大多所提的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集中在创业公司和资本的狂欢上面,但自2018年以后,便进入到了传统医疗机构、巨头公司、政府机构觉醒的阶段。医疗行业的创新,也由此从医疗的外围,如挂号、在线问诊等,过渡到互联网医院、医院全流程数字重建,随着巨头的进入,过去封闭多年的医疗信息化、医疗区域化,也面临着被重构的可能。

要理解数字医疗的未来场景,创新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而在数字医疗第二波的浪潮中,敢于突破传统的大公司、具有饱满生命力的创新企业很有可能会成为引领者。

若要让行业评选跨国药企中富有创新精神的那个,“阿斯利康”这四个字一定最先从脑海中涌现。从自研新药到代理卖药,从支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到支持县域的早筛早诊,从单一渠道到多元渠道探索,从创新孵化到资本合作……阿斯利康打破了传统大药企的刻板印象,频频伸出创新的“触角”进行跨界布局,与制药、器械、诊断、数字化、资本等领域的伙伴进行深度合作。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患者需求”既是打开阿斯利康跨界布局的钥匙,也是阿斯利康打造医疗全产业链和创新生态圈的底层逻辑。

风再起时,如何应对数字医疗新一轮浪潮?

作为平台型的企业,阿斯利康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本土原创新药、引进国内外创新药物、加码诊断器械产品四大形式,加速将创新的解决方案带给中国及全球患者;作为优质医疗服务建设者,阿斯利康携手合作伙伴,孵化数字化创新医疗模式与合作管理解决方案,建立数字医疗创新中心,以专家共研+产业共创+成果共融的模式,聚焦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开放实验室、大数据医疗、数字化诊疗一体化模式、药店新零售的创新解决方案;作为生态圈建设引领者,阿斯利康与政府共建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为海内外创新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赋能平台,还与杭州高投及拱墅国投共同参与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合作,进一步深耕区域化布局;阿斯利康也是一位尝新者,通过互联网医院、智慧药房联动线上线下,提升优质医疗服务的全面可及性。

王磊表示,在未来,阿斯利康也希望与杭州迪安生态圈、华东医药生态圈、泰格生态圈、碧迪生态圈等协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并通过专家院士带动杭州的学术建设、成果转化、产学研联动等,共同实现“广合作、共发展”的愿景。

阿里巴巴是现阶段互联网企业中,第二增长曲线做的最好的公司之一,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靖捷以企业服务的视角带来了《回归商业本质,重构增长力量》的演讲。在靖捷看来,数智化转型是一个技术和业务双驱动的转型,但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运营模式的改变和转型。数智化转型如果没有为企业带来真正意义上更高效率的增长,这样的变革在组织里肯定不受欢迎,也没有生命力,更不可能为企业打造面向未来十年新的增长动力。

风再起时,如何应对数字医疗新一轮浪潮?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一市场,其所带来的增量和效率上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远超当年的美国。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阿里巴巴在消费互联网上帮助更多的企业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在产业互联网方面,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数智化转型,并与消费互联网有机结合。这两者的结合,将为大健康领域的企业带来无限的创新想象空间。阿里巴巴也期待在未来与更多大健康领域的合作伙伴一起,用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智化转型,来向世界证明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在中国被重新定义。

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从医生的角度阐述了对数字医疗的看法。李天天认为,在数字医疗时代,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需求的“共情”是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中必须具备备的一项能力。而内容便是最好的载体。经过大量的实践和检验,丁香园总结出了一套数字共情公式,即“数字共情=循证医学+生活指导+情感安慰”。简单来说,医生需要在提供符合指南标准、专家共识要求的医学指导外,也为患者提供生活指导,为患者带去情感安慰和情绪支持服务。

风再起时,如何应对数字医疗新一轮浪潮?

为此,丁香园建立了一套数字化管理机制:线上问诊培训考试-审核评价-淘汰下架机制,以此选择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意识的优秀医生。目前,丁香园在线咨询,每项回答字数达到500字的平均比例为58%。这些回答中,不仅包含了细致的医疗提醒,还包含了常见病预防知识、生活常识、情绪管理等情感建议。在李天天看来,数字共情对医生的最大价值在于,医生从中获得的职业成就感。

驱动数字医疗发展的三股大风

而追溯数字医疗浪潮迭起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内因,数字医疗发展相关的技术革新。

当下,医疗健康行业正在经历由数据、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驱动的转型,而这些技术也造就了数字医疗发展的基础环境。技术带给数字医疗行业无尽的发展潜力,也造就了数字医疗行业的高速发展。2020年,是中国医疗创新的转折点。这一年,科技创新成为了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剑指核心科技的原发性创新。

在这场大趋势中,医疗大健康产业作为最重要的应用落地场景之一,也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例如数字技术渗透到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大幅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效率;5G网络部署、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使得医疗服务机构管理维护成本大幅降低;医院信息化、智能化的改变也将推动传统医疗迎来新一轮的迭代升级。

碧迪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则分享了对中国医疗器械数智化创新的感慨。在邓建民看来,市场需求、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动了医疗器械行业的数智化转型,而医疗器械的数智化又带来了临床、生产/运营、研发领域的革新。邓建民总结道,中国医疗器械数智化的愿景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5G技术、移动端设备为患者提供线上服务,可穿戴设备、传感技术实现了健康数据的远程采集,医院底层的信息化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其二,数字化、自动化技术建设智慧化医院,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VR/AR技术实现远程医疗会诊、培训;其三,机器人手术、AI诊疗辅助医护逐步实现诊疗(半)自动化,自动化生产、3D打印、无人驾驶技术提高医疗器械生产效率;其四,机器学习技术将加速新产品创新与研发,区块链技术实现大数据共享应用,保证信息安全,基因疗法、数字疗法改变传统医学诊疗方式,提高治愈率。

风再起时,如何应对数字医疗新一轮浪潮?

迪安诊断自2004年进入第三方诊断行业,已发展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在迪安诊断董事长陈海斌看来,这得益于其建设的两条“高速公路”:第一是物理道路,迪安诊断在全国各个省会城市自建物流配送团队,可在4小时内回收省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的检测样本;其二是信息化道路,样本回收进行集中检测后,迪安诊断会基于其信息化平台,快速将样本检测结果返回至医疗机构。

风再起时,如何应对数字医疗新一轮浪潮?

                                             

陈海斌认为,医疗数据将在数字医疗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迪安诊断正在通过加强数据基础建设和建设有效的医学数据集,发掘数据价值,形成医学诊断的大数据。迪安诊断通过搭建基于安全的数据中心架构的医学诊疗大数据平台,融合医学语音语义识别、医学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AI技术,研发出了智能检测实验室平台、病理AI辅助诊断系统、基因检测平台等创新产品,为患者、医院和检测实验室等场景带来创新的解决方案。

其二是驱动浪潮的产业升级。

潮水汹涌,科技创新的大势已然不可逆:数字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分水岭。

泰格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叶小平博士在《新药研发数字化的新动态、新趋势》的演讲中提到,组织转型是决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其价值影响是数字化技术和应用的10倍以上。云计算、智能终端、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数字化技术与应用,而数字化战略、数字化管理流程和组织协同、数字化的人才和企业文化、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组织结构和企业的数字化认知属于组织转型。但67%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关注的数字化问题关于数字化技术与应用,只有33%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关注的数字化问题关乎组织转型。

风再起时,如何应对数字医疗新一轮浪潮?

叶小平直言,对于医药研发行业来说,新冠疫情迫使企业重新审视整个产业链条中的运营要素,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挑战,并加速产业拥抱数字化。在这一方面,泰格医药已经上路,正在加速推进公司数字化战略。比如自主开发了适用于中国和国际多区域临床试验的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RBQM)解决方案和配套系统。

作为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创建者,微医见证并亲历了国内互联网医疗的地位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的转变。如果以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成立的时间为起点,互联网医疗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家互联网医院的建立,基本确立了互联网医院的形态,为1.0阶段;依托互联网医院建立的互联网医联体,打通了医保在线支付,构建起“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的综合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标志着互联网医疗进入2.0阶段;而在3.0阶段,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紧密型互联网医联体,正在逐渐改变医疗机构的运行模式,并以健康结果为导向,构建全新的健康责任机制。如微医在天津建设的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通过落地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在当地实现管理统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服务同质,创建了贯穿居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健康管护组织,切实提升居民健康指标,提高医保基金运行效率。

风再起时,如何应对数字医疗新一轮浪潮?

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表示,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由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67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同组建,医改3.0的紧密型互联网医联体目前已初步完成体系构建。这或许是互联网医疗的再一次进化。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在此领域进行的路径探索,反映出数字化助力改革的趋势,也将推动医疗体系从“价差模式”走向“效差模式”。

在多数据轴下产业变革和治理的新实践圆桌讨论上,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陶峰担任主持人,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龚源昌、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总监、二级巡视员董耿、树兰医疗集团副总裁姜唯、医渡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开心生活科技(HLT) CEO徐济铭等四位行业大牛,围绕数据治理、数据规范应用与共享、数据应用实践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医疗机构是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中心点,所有的新技术,新产品要最终应用到用户身上,医疗机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工具、流程、效率、真实需求与临床数字化的前沿探索》圆桌会议上,弘晖资本创始人兼CEO王晖、鼎晖投资合伙人柳丹与圆桌主持人、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就临床数字化话题展开热议,嘉御基金董事长兼创始人卫哲也特意带来了远程分享。

其三是推动浪潮形成的条件,即良好的经济、资本大环境。

自2018年以来,全球数字以来赛道融资趋势整体呈向上态势,2020年,资本更是以狂飙之势,拿下了692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额达到1335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生物医药的第二大领域。2021年上半年延续了数字医疗在2020年的火热态势,据动脉橙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便发生了465起融资事件,累计披露融资总额达到1110.3亿人民币,逼近全球2020年全年累计融资额。资本对数字医疗的重金押注,也反衬出了数字医疗行业巨大的产业价值。

作为集中呈现行业参与者思考内容的阵地,主论坛的众多行业大咖在这次大会上展开了一场数字化对医药、器械、智慧健康、生物技术等多领域的“头脑风暴”。而这些喷涌而出的数字医疗创新项目,是中国过去数十年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厚积薄发,也是患者不断新增的需求迭代,更是数字健康、数字医学和数字营销三维能力的升级。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探讨内容的深度、广度、前沿性和资源的丰满度,本次峰会还特别设置了三场分论坛,分别以数字健康、数字医学和数字营销为切入点,就互联网医院、医药流通、商业保险、精准诊疗、真实世界研究等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讨论。

具体来说:

“数字健康场景创新论坛”会从互联网医疗出发,探讨“医+药+险”的闭环构造逻辑,以及各大平台在各个数字健康场景的布局路径;

“数字化赋能‘医+患’创新实践论坛”联合杭州数字医疗创新中心,围绕医者视角、产业视角聚焦疾病诊后管理与医生成长的创新实践展开观点碰撞;

“医学创新科研发展论坛”立足医疗初心,从前沿医学进展、临床应用场景、智慧医院转型等多角度展开讨论;

本次峰会通过主题分享、圆桌讨论,从资本、产业、政府、科研高校多维度解析数字医疗,并通过三大细分领域叠加多重认知,保证各领域的覆盖及研究内容的深度,最大程度让与会者洞察数字医疗浪潮的新趋势与新机遇。

为推动外资与本土的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合作,促进数字医疗创新企业的招引落地,以及资本端与产业端的融合,实现更加高效的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峰会还打造了开放性的创投环境,特别开展“2021年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创新挑战赛”,精心挑选10个优质项目参与现场路演,并提供资本面对面、融资指导、产业合作等更多特色模块,并通过高端闭门研讨会、商务洽谈会的活动形式,将前沿的领域资讯、资源的深度链接、企业需求拓展融于一室,满足资本投资逻辑的输出、创新企业生存土壤诉求的表达,以及政策风向感知等需求。

尾声

至此,峰会落下帷幕,也标志着为期两天共计7场活动的首届杭州峰会成功画上了句号。但精彩犹在,拱墅区及各行业参与者在数字医疗领域的探索脚步也不会停下。今天参加峰会的嘉宾,来自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信息化、互联网医疗等不同领域,他们的工作落在院内或者院外,服务的场景跨越病程的各个环节,但一致的是,他们都在寻求客观条件下最好的医疗解决方案。

拱墅区此次联合政产学医研投六大圈层人群,开展的以行业峰会、创新挑战赛等一系列活动,既是其对未来新方向的探索,也是一次顺应历史潮向的选择。正如人民日报此前对科技巨头所应承担的责任时所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风再起时,如何应对数字医疗新一轮浪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动脉网”(ID:vcbeat),作者:李成平,36氪经授权发布。

资深作者动脉网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