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能硬件,登上主场

多鲸
+ 关注
2022-03-10 16:04
813次阅读

 

教育智能硬件,登上主场  

从点读笔、学习平板到词典笔、错题打印机、早教机器人,从学前教育到 K12 教育再到高等职教,教育智能教育硬件的细分品类越来越多,应用场景越来越广,市场反响也越来越火。

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7 - 2020 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20 年市场规模达到 343 亿元,同比增长 9.9%,其中传统品类(学生平板、点读笔、早教机等)为 254 亿元;新兴品类(扫描笔、书写笔、智能作业灯等)市场规模约 89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过去,K12 教育一度被视为教育领域里最长且最大的赛道。据艾媒资讯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 K12 课后辅导市场规模达 4830 亿元,2020 年达 4830 亿元,预计 2021 年将达到 5710 亿元。而 7 月 24 日晚,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文件),新政出台,K12 学科辅导的辉煌时代就此落幕,机构或关停,或转型,行业一夜剧变,焦点转向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也转向了教育智能硬件。

教育智能硬件,这个在 2020 年春天随疫情爆发而需求激增、产销两旺的赛道,这个拥有千亿市场规模潜力的市场,或在 2021 年夏天,迎来真正的主场时刻。

教育智能硬件,登上主场  

一切要从「双减」说起。「双减」文件八大条,三十小条,皆围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出发。而不论是给学生的背包减重,还是给课外培训班降温,教育智能硬件,皆可成为「双减」抓手。

先说作业。「双减」文件关于「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政策可细化为「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五个方向。其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则强调「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罗博数码创始人殷述军对多鲸表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离不开对学习数据的采集。在作业场景下,如智能笔、词典笔和高拍仪等智能硬件可以完成对学习数据的采集,再交付 AI 系统进行学情分析,而学情分析又是进行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布置的基础。因此「双减」政策之下,对旗下拥有上述教育智能硬件的厂商来说,确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而除了压减作业,「双减」文件同样强调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具体来说,要「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殷述军分析,「智能硬件可在课后服务的场景中扮演 AI 老师的角色,降低真人老师的工作负担。比如智能笔可以帮助老师在练字、听写、口算等应用场景实现自动批改。点读笔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完成绘本阅读、人机对话和口语测评等练习。总结来说,教育智能硬件可以一方面大幅度降低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再说校外培训。「双减」文件对校外培训的大力监管可概括为「限制培训机构数量」、「限制上课时间」、「限制收费」以及「严禁随意资本化」。而「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与「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一脉相承,旨在强调教育应以公办教育为主,民办教育包括校外培训要坚持公益性原则,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有益补充。

但目前整体来看,公立校内的教育科技水平还有待提升。如要实现「双减」文件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实现「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势必需要科创类企业及辅助公立校的在线技术平台类企业与公立校形成有效配合,帮助公立教育体系进行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这其中,智能硬件将成为教育机构做进校服务的有效载体。蓝宙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江向多鲸表示,「双减」强调校内教育为主,校外教育为辅,智能教育硬件的应用场景势必将会聚焦在校内,服务学校教育。

玩瞳科技创始人黄勇则认为,「双减」强调以学校为教育主阵地,就意味着公立学校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服务,但目前公立校承载能力有限,需要教育智能硬体与老师的教学服务相结合以提高承载能力。另外,政策大力监管之下,很多 K12 学科辅导机构受限于政策,无法再提供基于「人」的教学服务,但机构资源尚在,可演化为基于教育智能硬件的教学服务,从而开拓进校业务。

教育智能硬件,登上主场  

「双减」新政之下,一方面,公立校的教育主导地位被重申,教育智能硬件正在涌入课后托管这个迅速崛起的教育场景。另一方面,随着监管趋严,以往依赖校外培训机构来「鸡娃」的家长们,目光不得不投向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突显,教育智能硬件再次登台。

疫情期间,全国学生「停课不停学」,教育智能硬件在家庭教育及陪伴场景中已经有了第一次集中登台亮相的机会。而今,在进行过一次大规模市场教育后,伴随着学习场景延伸到家庭、辅导压力转移到家长,教育智能硬件俨然成为家庭教育的刚需。

不论是以各类早教机和绘本机器人等为主的学前教育智能硬件,还是以学习机、手写笔、翻译笔等为主的 K12 教育硬件产品,可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孩子陪伴、上课、辅学和助学的工具需求,智能的人机交互、学习诊断、错题打印等及时反馈机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

当东风已至,可以预见,在课后托管和家庭教育的新场景中,教育智能硬件的身影将越来越多。而过程中,不单是 K12 学科辅导机构,越来越多内容属性公司如教材教辅出版、语言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培养的教育公司,会由「软」转「硬」,布局智能硬件,「硬件+内容」的教育新形态将越来越普遍。

王江也强调说,双减之下,K12 学科教育机构向非学科教育转型是必然趋势。以往智能教育硬件通用的做法是将学科教育内容搭载其中,而这有违「双减」宗旨。因此,他预测未来会有更多的素质教育内容与智能硬件相结合,同时智能教育硬件将成为学科教育机构向非学科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

为何?从底层逻辑来讲,教育本质上还是以内容和服务为主的行业,内容是智能教育硬件产品的生命线,对硬件有天然的依附效应。持续链接优质学习内容和教育资源,推出场景化的教育服务,是教育智能硬件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对教育机构而言,智能硬件是形成服务环节闭环的重要结点。教育机构通过智能硬件将学生在家学习的数据采集回滚,一来可提升教研质量,改进课程;二来可提高教学服务,提高复购;三来甚至可做产品延伸服务,叠加更多二次消费场景。进一步来讲,通过「硬件+内容」的融合、多产品形态的组合布局、软硬件的协同,有望打通线上线下教育服务闭环。

网易有道 CEO 周枫此前也曾公开表示,硬件和课程是并列关系,是满足用户学习需要的两种形态,可平行互相推动。将技术、内容和整个供应链相结合,与教育的底层逻辑相通。

以数据来看,5 月 18 日,网易有道公布了 2021 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网易有道 2021 年 Q1 净收入 13.40 亿元,同比增长 147.5%。其中,以在线课程为主的学习服务净收入 9.99 亿元,同比增长 156.8%;由智能硬件构成的学习产品净收入为 2.02 亿元,同比增长 279.8%。智能硬件的业务增速已超过在线课程。同时,报告期内,网易有道着重增强「有道词典」和「有道词典笔」之间的软硬件协同作用。

作为服务环节闭环的重要结点,教育智能硬件进入新场景,更意味着新流量。「双减」政策对于广告宣传的严控,无形中提升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的获客成本。下沉到家庭教育和托管教育场景的智能硬件作为流量入口的价值被放大。而硬件获客相比电销或社群运营等获客方式,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更低,且获取的销售线索较之线上投放更为精准

一言以蔽之,教育智能硬件作为贯通技术端、内容端、交互端的枢纽,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朝着「数据+服务+硬件+内容」的四模块方式继续升级,以提升校内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教育智能硬件,登上主场  

目前,在教育智能硬件这个千亿规模潜力的市场,主流赛道选手可以主要分为互联网教育公司、教育硬件厂商两类,前者如网易有道、大力教育、腾讯教育等,后者如罗博数码、玩瞳科技、蓝宙等。

如论竞争,教育智能硬件最显性的竞争维度,一在技术,二在渠道,三在内容。殷述军表示,智能硬件看似门槛不高,实际上对于团队的技术能力和运营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背后原因主要有二:第一,硬件和软件不同,软件可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实现敏捷开发,但是硬件一旦投入市场,修改难且代价巨大;第二,智能硬件项目复杂度高,需要很强的软硬结合能力。没有 5 年以上的技术积累,何谈做好教育智能硬件。

而论技术,如网易有道等互联网基因的科技教育公司优势明显。其语音识别技术以及 OCR 图片识别等底层技术已成熟,门槛更高的 AI 技术将成为决胜点。随着教育智能硬件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AI 技术如何赋予智能教育硬件个性化学习方案,决定了一款教育智能硬件产品的生命周期究竟有多长。

再论渠道。智能硬件不仅需要技术实力,渠道能力亦是关键。教育硬件厂商在供应链和销售方面具有优势,而互联网公司则具备线上渠道资源充足、团队能力强、品牌力强等特点。如网易有道这类布局智能硬件较早的科技教育公司,在硬件、软件与内容上进行均衡,并在线下渠道深耕多年,已打透上下游产业链,其渠道能力也不容小觑。

而论内容,正如黄勇所言,「教育智能硬件的机遇,硬件本身并不是关键。关键是通过教育智能硬件能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服务或内容资源,因而沉淀了服务和内容资源的公司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这套闭环缺一不可。

最后,论竞争壁垒,势必要谈先发优势。互联网教育公司跨界而来,大部分公司的积淀不如教育硬件厂商。但同归类于互联网教育公司,不同公司恐仍有高下,品牌力和用户认知的建立绝非一日之功。如先发者网易有道,旗下已有十几款教育智能硬件产品,以词典笔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已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计划转型做硬件的后来者要打磨好硬件供应链能力、软件服务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甚至师训能力,绝非易事。

在「双减」大势之下,民办教育公益属性之中,未来教育机构的利润空间势必愈发狭窄,企业需寻得新的突破口,才能在重新洗牌的市场环境之中找到立足之地。过程中,与其竞争,不如共赢。

教育智能硬件,登上主场  

说回「双减」。不论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还是校外培训负担,「双减」的题中之义即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而当前解决教育公平最大的障碍是师资匮乏。我们曾不止一次地畅想,以科技赋能教育,解决师资问题,用一块屏幕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然而当热钱涌入、内卷加剧,教育行业离这份初心已偏离太远。

「双减」政策既出,行业短期来说,看似倒退,但长期来说,实为进步。因为教育行业将不得不贴近政策监管的方向和要求,自律、自治、守正,以实现与校内教育的共赢。科技将更多地赋能教育,代表教育发展方向的,如教育智能硬件,将陆续登上主场,用更多「屏幕」,照亮教育公平的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多鲸”(ID:DJEDUINNO),作者:多鲸,36氪经授权发布。

资深作者多鲸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