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类目存2年创业红利期:DTC品牌在国内有这些机遇
相比宏大的创业故事,DTC品牌或在接下来时间里,在国内创业氛围上更受欢迎。
这个发轫于海外的、直面消费者的营销模式(DTC:direct to customer),首先吸引了来自跨国公司的大量品牌配方师、产品及研发总监、高管等人群先行创业。渐渐的,有着供应链优势、私域优势的团队在不断跟进。
卢家纬看来,DTC玩法特别适合30人以下创业团队,业绩可以迅速冲至1-5千万之间。创业品类共同特点是:初次购买价格较低、SKU满足顾客高复购率,因此营业规模和市场成长性更快。
他将符合这些特点的品类,归类到4大人群及25个类目中去。并认为,这些品类至少存在两年的创业红利期。
卢家纬是8月13日见实私域电商大会圆桌的主持人,也是“买卖买DTC咨询”的创始人。此次大会上,见实特别邀约到包括在海外创出知名DTC品牌的团队、国内结合DTC玩法和私域玩法成功上市的企业,及跨国公司高管等,一起组成“海外DTC对话国内私域品牌”主题圆桌,欢迎文末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锁定现场或直播门票,一起面对面深聊。
现在,让我们先回到和卢家纬的对话中去,一起聊聊他对DTC品牌的观察和建议,及DTC和私域之间有什么超强的借鉴和结合点。如下,Enjoy:
见实:现在和你们讨论DTC的企业,与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吗?大家现在关心什么?
卢家纬:一是国内创业者的创业结构在发生变化,DTC品牌创始人的基因跟传统的电商创始人、私域创始人的基因不一样。
传统电商逻辑多考虑价格,根据价格来倒推供应链,缺少一些对产品力的打造,不会把设计和审美等放在首位。
国内第一波DTC品牌创始人年轻、很多业绩过亿的创始人都是95后,他们多曾经在消费品公司干过,曾任某外资消费品牌的电商总监、大品牌产品总监,或曾在消费类企业担任产品研发等。他们创业做的消费品公司,能精准把握住现在消费者的需求,比较注重品牌、产品设计和用户感受,包括物流包装、开箱感觉这些细节等。
二是DTC是直接面对顾客,缩短顾客决策的一种营销方式,其中会员制电商是DTC的一种营销方式,创业者可以重组产品形式、重组顾客体验,在今天这么方便的短视频和私域条件下,可以去服务自己的前100个客人。
三是企业的需求也发生变化,大家想做有核心定价权的生意。不管是通过短视频还是直播工具,想赚新的、互联网Z世代人群的这些钱,就需要出新品。
对企业来讲,从研发到团队配合出新品要耗损时间、人力、产品打样,因此需要很多咨询机构(比如我们)缩短人力成本、决策成本、试错成本。我们会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帮他去搜索,在他的行业生意里,有哪些快速增长的类目,有哪些长得好看的商品,定价是什么样、盒子尺寸是什么样等,给他提供精准数据做参考,快速出新品,快速推向市场。
见实:现在哪些类型的品牌更适合做DTC,通常具有哪些特征?
卢家纬:第一,品类里有做优质品的优势。比如白小T(白小T也是此次私域电商大会演讲嘉宾),有做T恤的原材料、棉花原材料供应商等优质资源;真正能形成DTC品牌的,一定要在垂类里具备优质品的生产能力。
第二,有之前团队的成功基因。最好不要是小白创业者。
第三,要高频次与顾客交流。不管通过短视频还是日播,要每天出现在卖货窗口,沟通要简洁快速高效。
见实:体量呢?做DTC品牌的团队规模基本上是什么样的?
卢家纬:30人以下很多。这个规模可以支撑业绩从1千万到5千万。像零食、护肤美妆类、精酿啤酒等饮品类、牙齿健康类、宠物清洁类在考虑DTC的比较多。
这些品类共同点是:第一,顾客第一次购买价格比较低;第二,品类SKU 比较丰富,顾客复购率高,营业规模和市场成长性更快。
见实:DTC品牌有适应性吗?如哪些类型的品牌会更容易成功?
卢家纬:我们通常有四个人群观察:男人的生意、女人的生意、儿童的生意和宠物的生意。然后用产品来倒推和服务这四个人群。这些人群又分25个类目。
这25个类目如母婴、饮料、眼镜、美妆、食品、个人护理、鞋、护发、剃须刀、旅行、口腔护理、床垫、家具、健身、营养保健、宠物、非遗文创、服装、体育运动、房地产、酒店、航空、慈善、汽车、奢侈品个人定制等。
这些只是简单举例,但都是很好的互联网生意。中国的DTC类目里,还有很多生意是空白,没有什么人去做。
见实:空白类目的填满期,会很长吗?
卢家纬:个人估计还有两年红利期,就会填满这25个类目。然后从第三年到第五年,就是一个公司并购潮的开始。因为像喜茶都已经不出新品,开始去买公司了,前段时间他们刚入股了Seesaw这家咖啡。
美国现在DTC市场已经很成熟,现在的趋势就是老品牌买新的DTC品牌。
随着各行各业新一代年轻人进来,以及曾在外资企业有过产品历练经验的高管、创始人、配方师回到本行业,进行自己心里想要的创新和商品再造,就会出现一批让国内消费者喜欢认可的DTC品牌。
见实:自创DTC品牌、老品牌收购和投资新DTC品牌,有什么比例数据吗?
卢家纬:从现在数据看,国内新创消费类品牌还在往上市走,还没有出现大量并购案例。
因为国内目前各个新消费垂类还是空白状态,资本更愿意往上市方向推。像国外宝洁、联合利华都在中国成立了品牌孵化实验室,他们会用参股形式来扶持品牌成长。目前新品牌和投新品牌的投资机构,都在不断快速往前跑。
见实:都在快跑,是因为国内已经具备了成熟条件?
卢家纬:互联网里像短视频、直播这样的基础建设肯定是领先的。年轻人也喜欢在网上体验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加上疫情后大量海归回国,曾经的配方师、产品电商总监或高管,就会带团队来做创新。
见实:这一波机会还有什么人群适合?
卢家纬:如果你有好的供应链、或有强大的私域资源,建议你就去找已经在垂类里营业额至少10亿起步的巨头,他们已经具备了0到1非常成熟的经验,你可以上这个快车道,把供应链、团队并过去,跟他一起做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更好看、更高性价比的商品。
见实:现在一个品牌想要从0到1做DTC品牌,有哪些风险?
卢家纬:风险或者说成本集中在几个方面。
第一是产品成本。打磨出来的产品,如果消费者和市场不接受,要承担产品成本。第二是投放成本。这个环节我们通常建议私域策略,找私域团队和KOL\KOC帮忙,快速扩散商品信息、快速分销。第三,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一定要有做有竞争力产品的研发。
回到产品本身,一定是完善社会消费领域里还不完善的点,这样产品就很有竞争力。这方面的建议:
一是需要有信息合作伙伴去缩短认知,多看像“见实”这样的文章。对创始人来说,容易被外界信息干扰,需要通过很多垂类专业咨询信息合作伙伴帮他提供数据支撑、产品可视化的支撑、团队工作效率的支撑。二是要有底线。DTC品牌有风险,这个事情如果亏了,创始人要清楚在多少钱就要止损。
见实:国外DTC模式复制借鉴到国内,需要做的调整大吗?
卢家纬:首先,要学会出款款不过百的引流品。要变成直接面对客户的企业,首先要自己出新品,出引流品、获客品。很多人觉得它会伤害品牌,但价格按照目前国内用户能够接受的价格,就不会伤害品牌。
其次是产品竞争力。一定要知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产品竞争力要有亮点。比如一家inFace就做黑头仪检测器,以及一个像小章鱼一样的刷酸仪器。
见实:DTC品牌在国内的高速发展期会在什么时候?
卢家纬:可预见的这一两年内,围绕人群的全品类就会起来。
其实看大平台的孵化计划就能有所了解。现在淘宝天猫的品牌孵化,需要未来三年内有1000家企业,每一家企业营业额最低是过亿的,这是它的孵化计划。还不算宝洁中国,还不算抖音,抖音跟小红书都有自己的品牌扶持计划。
如果算GMV,国内电商市场的交易额还在往上长,增长逻辑绝对不是来自于商品,是来自于出新品、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如以前用户可能是买德国货、日本货,现在会买国货,这里面的上升空间太大了。
见实:DTC品牌受众是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人群更多一点?
卢家纬:DTC是一个直接面对顾客的营销方式,不是说DTC的生意就是95后的生意,比如卖一个露营帐篷,3、5千块钱,对“老炮”设的是高端定制方案,而95后消费力没有“老炮”那么强。所以,DTC一定是围绕人群的生意。
见实:国内DTC品牌,还会有哪些新玩法和变化?
卢家纬:第一,商业终局绝对不是收割,会在国内各个细分领域里看到品牌化的企业出来,各自都在解决目前需求还不完善的点。
第二,会员制电商付费方式会大行其道,不再需要大量时间去教育孵化客户。企业通过一个价格,提升服务频次,从一个月服务用户一次,到每周服务一次,甚至在用户每天需要的时候就能提供服务。用户满意就会不断帮你拉新用户。
第三,国人自己做出贵的、好的奢侈品,不仅在国内卖,也会在全球卖。国内一定会出现大量这样的创业团队和品牌。比如SHEIN,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人做了一家“名创优品”,卖到国外去了,国内几百家做童装、女装、裙子的各种细分的小厂都在给他们干活。海外卖的非常好。
见实:国外成熟的DTC品牌带来的玩法借鉴是什么?
卢家纬:产品美学设计、产品质量把控、拆箱感,三大基础关键。货的质量要好。不要欺骗消费者。海外在商业上的惩罚很重,不管是护肤品原料配方有误,还是环保上的错失,所以在商业产品设计上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从包裹拆箱开始的整个服务流程,要有设计美学,要让用户体验爽。
见实:在你看来,DTC和私域流量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卢家纬:DTC品牌和私域是一个很好的组合拳,DTC品牌解决用户拉新,私域解决复购,以及对顾客持续的终身服务。
下一代孩子可能接受到的任何商品教育,都来自于线上平台。DTC品牌是属于比较社交化的营销,需要与顾客互动、分享、种草,最终顾客买完在哪里,一定要在微信端口或者某一个端口专门服务这批人。所以私域和DTC品牌组合,这是以后互联网卖货企业的一种标配。
另外,私域团队也一定会走向围绕自己的服务人群做新品牌,让别人记住你是一个品牌。私域团队以前可能走性价比,没有什么利润,但品牌DTC的好处,是做有利润的、直接对顾客的生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见实”(ID:jianshishijie),作者:陈姗,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