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不敢开薪资?YOOV人事管理教你勇敢谈「薪水」3段职涯,3种思考!
面试主管:张先生,我们觉得您的学经历背景及各项能力条件,都很符合公司的需求。我们很希望您尽快报到,关于薪资的部份,不知您有没有什么期望?
张先生:嗯……,没有,我想就依照公司的规定吧。
这个场面你是否时曾相识呢?
薪资,是每位上班族最切身的需要
日夜奔波、卖力打拼,无非就是希望藉由工作,实现自我的成就感,换取应得的报酬。只不过,再怎么滔滔雄辩的人,面对谈薪水这事,还是常常哑了口。大多数人都习惯用一句话当标准答案──「没关系,依照公司规定」含糊带过。
YOOV人事管理认为公司的薪资政策在相当程度而言,代表着它看待人才的方式。有能力、表现好的人,自然就应该获得合理的报酬。因此,「如果你是人才,在这家公司又没得到适当的报偿,最好你要思考其他出路。」
上班族面对谈薪水的首要心态,就是不要畏畏缩缩,敢于提问。
「找工作的人通常都很低声下气,」安侯企业管理副总经理曹坤荣表示,东方人对于薪资比较保守,但是求职者应该在面谈时,就要厘清职务内容、目标、责任,及组织的未来计划等等,从而了解你的绩效将如何被评估。
YOOV人事管理小编认为,薪资就是供需决定的问题,对方有人力的需求,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要会问,不问就没有权利知道,」求职者都太处于被动状态,往往是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然而换个角度想,「虽然我是被你(公司)选的人,我也可以是选你的人啊!」
别以为只有资历较浅的人不敢开口谈薪水,许多中高阶主管也常常仅得到公司一句「绝对不少于原来薪水」的担保,就不清不楚地转职了。直到1个月后,打开薪资单才一翻两瞪眼。
「先小人后君子,免得你在转职时两败俱伤,」要避免「进去才知道真相」后悔莫及,就要在一开始对薪资结构及市场行情,有个全盘的了解,才能综合所有客观资料,为自己争取到等值的身价。
「现在的薪资结构对一般人而言太复杂,所以要先去了解,」YOOV人事管理提醒上班族,面对薪资第一件事,就是去定义哪些是经常性薪资、哪些是非经常性薪资;哪些又属于绩效奖金?她表示,所谓经常性薪资就是指,无论它是什么名目,你每个月都可以拿到的内容。如果公司分成很多名目给,就要担心在什么情况下,这些名目会被拿掉?
薪资细目化的最大影响,是在年终奖金及退休金提拨金额的多寡。到底公司是根据底薪、还是总固定薪资来提拨退休金,上班族可能要仔细留意。
所谓的工资,乃指劳工因工作而获得之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及按计时、计日、计月、计件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给付之奖金、津贴及其他任何名义之经常性给予均属之。而像是红利、奖金、节日奖金、医疗补助及差旅费等,则不包括在内。
只不过,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各公司对于「经常性」的认定常常互有说词,或想办法规避,因此便形成很多「模糊的灰色地带」。上班族在谈薪水时,更应该去了解经常性薪质及非经常性薪资的内涵,确实掌握自己的权益。
薪水到底该怎么问?或哪些该问、哪些又不该问呢?
提到谈薪水的大忌,YOOV人事管理认为,中国人的习惯就是,「不要主动去问,要等对方主动提了才能问。」尤其要几乎已经确定录取了才问。
比较令人泄气的是,求职者往往好不容易进入决选阶段,「十之八九开口却是问:『你们的福利怎么样?』」安侯策略及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协理赵铭崇不解地摇摇头。求职者应该以站在partnership(合伙关系)的角度来跟对方谈。「如果你想得到较好的薪水,第一你就要展现你的能力;如果你没那个能力,你就要展现你的commitment(承诺)去增加你的贡献度,」承诺甚至还比能力还重要。
至于如何问薪水,应该要从整体年薪来看,去评估最低跟最高可能拿多少,尤其是变动薪资比重较高的职务。因此,要去分别了解经常性薪资及非经常性薪资的内涵,以及可能取得的条件为何。就经常性薪资而言,建议要去了解该职务真正的底薪涵盖哪些项目,是不是有什么名目可能在什么情况下拿不到?
而就非经常性薪资而言,就要清楚公司如何做绩效评估,更重要的是,要去思考那个目标是不是一件很难达到的事。因此要多问该公司过去的经验值,例如问对方:以一个团队来看,大概有哪些人可以达到那个目标?有多少百分比的奖金?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从过去的经验,就可以知道那个目标是不是合理。」
有鉴于愈来愈多公司提高变动薪资的比例,我特别强调下,如果你是要从一个高本薪、低奖金,转到一个低本薪、高奖金的公司去,就要仔细评估风险。「你要衡量你有多少的把握去拿到那一块,因为真正能谈定的只有固定薪那块。」
另一方面,有时谈薪水表现得太强硬,大家也都会张大眼睛来看你,「不只你的老板在看,全公司的人也都在看你。」因此,你的路应该走得很长远,最好进去时是低调,然后让人家慢慢看到你的表现。
不同职涯阶段的上班族,对于薪水这件事,就有不同的需求及想法。
对于新鲜人,「钱不是issue(重点),没有人谈钱的,而是要思考你要去哪里,你该如何进去。」因为新鲜人都有一定的行情,上下差别不会到5千元,不要因为几千元去浪费一个工作机会,最重要的是工作本身的学习机会,以及具不具备成长性。年资5年以下的人就像海绵一样,应该以吸收新知为要务。而选公司对新人而言是重要的,到大公司可能整个学习环境、工作团队都是一时之选,可以让你在起步时,就有很好的基础。至于30~40岁的上班族,重点在于寻求舞台,增加管理经验。
「头衔对职涯发展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已经工作5年了,就应该想办法找到管理的职务。「如果5年、10年都还没有办法到一个管理职,那你的career是很危险的。」而40岁以上的上班族,首先是要看公司所处的产业及产品是否有竞争力?你可以发挥的舞台空间大不大?最后才考量到薪水。
YOOV经过多年的观察,中高阶主管的成败关键,往往是跟老板的风格有关。因此他建议中高阶主管更要慎重去了解企业文化,甚至可以主动要求和其他部门主管见面,进一步掌握公司概况,看看自己跟老板的风格合不合。
无论在哪一个职涯阶段,「有名就有利──你有什么样的title(头衔),就有什么样的package(薪酬组合),不会差太多。」因此,在薪水之上的发展性,更是每位工作人首要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