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应用乱象:用户不要成为商家的盘中餐

中国软件网
+ 关注
2022-05-06 14:21
534次阅读

数据应用乱象:用户不要成为商家的盘中餐

作者:酸泥

编审:杨小天

头图来源:知乎-数点营销科技

DPS专题:企业在数据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垄断行为

本文是《中智观察》“企业数字服务供需市场”行业洞察之DPS专题。在市场规则与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避免企业平台通过数据优势形成市场垄断,用户如何做到合理消费以避免落入商家的盈利圈套。

——海比研究院

2022年5月6日

硬性的广告,比不上迷人的免费。大型互联网平台有资本以免费作为战略布局,撒开大网捞取无限的数据资源,就像在大草原上放牧牛羊,投入的是草食,最后收割的是丰厚的牛羊肉。

数据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在规则与监管滞后的情况下,先期的、大型的平台极容易形成数据垄断,新兴的、小型的平台会遭到数据市场的排挤。这种形势,既不利于创新发展,也是对广大用户利益的损害。

在地铁上,这一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每个人都低着头,捧着手机,一路看个不止。不说百分之九十,也有百分之八十。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从早晨到晚上,从1号线到N号线,每一个车厢里都是这样。低头族们,都在看什么?什么内容这么着迷?

手机的吸引力,在于内容。内容的设计,都是源自用户自己。当你点开一次《三国演义》,后面就会有连续不断的三国题材跟上来;当你查询了某种车型,后面就会有无数类似的车型等你看;如果你喜欢晚上10点阅读,那么到了晚上10点就有无数的作品跳出来……因为你的爱好、兴趣、习惯、追求等信息已经被摄取,慢慢的,你就成了手机的俘虏。就好比你问过一次房价,然后就像戳了马蜂窝,无数的售房员会打电话过来。你以为是手机的主人,实际上你是商家眼里的盘中餐。

市场已经变得如此贪婪,“免费服务”就是美丽的外表。数据的DPS(数据处理流程)应用,让商家如鱼得水,只要玩通数据,市场就不在话下。那么,数据流程是怎么用来抢夺市场呢?

以公众号免费阅读来说,现在,收费阅读的公众号只有极少数。比较典型的一家,是“财新网”公众号,单月收费68元,全年收费648元。你若不付费,只能看开头几小段,付费了才能点开全文。有谁愿意花钱看一堆苦涩难懂的经济数据?所以这家媒体屏蔽了所有的无聊浏览客,只吸收真正关心财经内核的读者,他们保证货真价实的硬料内容,其定位就是让你从网上购买《财新》杂志。即便如此,“财新”公众号每篇文章的点击率也能达到几万。

而绝大多数公众号都不是这样,都在拼命地吸引读者。所发布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配图、版式,都在为读者着想,并且免费阅读。公众号平台不惜高薪聘请花样写手,写出花样繁多的作品,为读者呈现精彩的文章,图的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收获无穷量的读者群?读者群庞大了,业务利润不就滚滚而来。

简单的公众号运营,映射了一些大型的、巨型的IT集团如何打造数字品牌并吸引亿万用户,用“天上掉馅饼”式的免费服务,诱惑无数用户的加入。这个过程中,用户的信息就是佐料,加工好了,再喂给用户,把他们培养成忠实的粉丝。从而,数据平台也构筑起了囊括整个市场的垄断地位。

道理上,他们与传统的垄断没什么不同。形式的改变,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最有力的数据手段。而新兴的、个体的或者小型的数据开发者,会受到垄断的影响,很难在市场上有所进步。

数据的垄断过程,大致就是:数据平台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将数据私有化;在数据应用过程中,将数据产品化;利用数据共享规则的不成熟,抢先形成数据量和数据产品两大方面的垄断。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些占得先机的企业利用技术优势、设备优势最先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建立庞大的数据库。虽然数据是开放的,但他们可以使用加密技术,将数据的核心内容据为己有。数据采集过程中,他们也消耗了大量的成本,但是当数据进一步走向应用,他们的成本就会变得非常低。

然而,仅以此来定性企业是否垄断性,尚不成熟,因为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市场。

在对数字产品的垄断方面,因为数据是一种用于生产的素材,可以促生多方位的产品,投入多渠道的应用,所以在低成本的作用下,数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放大,导致企业的垄断地位不断加强。当企业占据了垄断优势,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公平竞争,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问题在于,这很难用一对一的消费事件上来定性。

就像前面所说,免费阅读和后来的倾囊投入之间,划不上直接的等号。

利用数据进行市场垄断,以亚马逊欧洲案例最为著名。欧盟起诉亚马逊破坏零售市场竞争,称该公司利用其规模、实力和数据的优势,对在其平台上销售商品的较小商家构成了不公平的竞争。

亚马逊在欧洲的两个最大市场,是德国和法国,由于涉嫌利用在线marketplace的统治地位实施市场垄断,欧盟对亚马逊展开了调查。调查工作从亚马逊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协议开始,具体查看亚马逊是否利用了对方的数据来售卖自家的产品。

调查结果显示,亚马逊方面将合作商家的很多数据如产品出售量、销售份额等数据加进了亚马逊自己的销售线,从而构成了窃取行为,通过捕捉来的市场变化的敏感信息,帮助自己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决策,同时又窃取了对商品的定价标准。调查方认为,亚马逊的这种行为会导致其他卖家遭到排挤,明显削弱了其他卖家的市场能力,构成了一定的垄断性。

欧盟监管机构调查了亚马逊如何收集在其平台上销售产品的竞争对手的数据,认为亚马逊利用这些敏感信息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产品。这些敏感信息显示出哪些产品有销路,哪些没有销路,这让亚马逊可以专注于最畅销的产品,从而排挤了第三方卖家,限制了他们的市场能力。

亚马逊当然不会承认,他们表示,公司不会接受欧盟关于垄断的指控,会尽力向欧盟解释销售的具体过程。欧盟一位负责调查的官员则表示,对亚马逊市场垄断的调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会进行很多年。一旦有实际证据指向亚马逊实施了垄断经营,欧盟将会对其开出巨额罚单(罚款金额将是其当年全球销售额的10%)。

不止是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或地区也对亚马逊开始了反垄断的审查。

反数据垄断,不仅是欧美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必然面对的问题。针对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工作,也是我国监管机关的焦点。近几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多家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作出了处罚。针对互联网平台的垄断现象,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于2021年2月发布并开始实施《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前不久,湖南一家“蚁坊软件”公司因为新浪微博的运营商“微梦创科”拒绝数据访问,而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微梦创科在合理条件下允许蚁坊软件从新浪微博上面抓取数据,并要求对方赔偿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型互联网公司因数据垄断被告上法庭,引起国内的普遍关注。

新浪微博拥有大规模的客户资源,2021年拥有网民近10亿人,是大众最为熟悉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之一。蚁坊软件在向客户提供数据分析的时候,需要从新浪微博上面采集、分析、推送大量的数据素材。在此之前,两家公司就已经有过多次官司的交锋,多数是蚁坊软件败诉,小企业打不过巨型企业,似乎成了业界的一般性认识。

但是,当蚁坊软件将诉讼指向垄断,这将关系到整个的数据市场,案件的走向决定着未来的市场变化。

蚁坊软件方面表示,他们与微梦公司本来建立了数据合作关系,可以使用新浪数据用于政务舆情监测,但实际上新浪拒绝分享数据。蚁坊软件认为,新浪利用了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对手的优势,拒绝对方分享数据,将舆情监测的功能紧握在自己手中,变相实现了即是裁判又是选手的双重角色,从而为有害信息提供了温床,损害了公共利益。并且,这种方式直接破坏了蚁坊软件的市场能力,他们利用垄断地位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

实际上,自从各大电商平台推出自营业务起,这种裁判进场与选手竞争的公平性便遭到了破坏。这必然会造成一种局面,使平台内的商家生存越来越困难。大型互联网平台如何公平合理地运用平台生成大数据,如何避免形成垄断经营,避免不正当竞争,必将成为今后市场监管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竞争的环境里,简单直接的广告拉客,可谓格局太低。看那些超级集团,他们的广告方式已经不用“广告”来形容了,那得叫作“战略”。他们不屑于一笔一笔的直接入账,而是把整个人类生活划入他们的局盘。这可以理解为,整个数字化,都是他们用来圈养牛羊的牧场。牛羊,就是亿万的用户。

对于亿万用户来说,大可以放心,在垄断性企业的核心意识里,你不是他们的上帝,而是他们涉猎的目标。在这些公司的内部会议中,讨论最多的是公司的战略布局、客户开发、盈利模式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博弈,几乎很少提到为客户提供幸福。而手机页面上的溢美之词,只是展现了广告写手的创意文笔,与公司的经营理念基本无关。

所以,市场规则与行业监管是一方面,是必须进行的顶层设计。而理性消费,则是根植于消费者个人的一方面。只要你能够理性把握生活,健康安全每一天,所谓的垄断伤害也就遥不可及。简单来说就是,地铁上的乘客们,没有必要每分每秒、每时每刻地捧着手机看个没完。

科技媒体·企业演化科学·战略托管综合体

本文作者系海比研究院·酸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智观察”(ID:Hapiweb-soft6),36氪经授权发布。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