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砺(票易通)洞察:2022年中国SaaS发展的五大趋势
当今,数字经济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性发展规划,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而受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更加迫切且呈爆发式增长。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凭着开箱即用、成本相对较低、弹性可扩展等突出优势,已成为全球企业迈向数字化的首选之一。
《2021中国SaaS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SaaS市场规模为6680.1亿元,中国SaaS市场为498.2亿元,同比增长31.6%,市场开发率占5%。虽然中外仍有较大差距,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疫情之下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提速,预计未来五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167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6%,市场开发率达到16%,中国SaaS无疑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随着国家政策和企业需求的进一步催化,2022年中国SaaS市场将迎来哪些重要变化?我们对比了中外SaaS发展总结出五大趋势,一起来看看干货。
中国SaaS市场呈现分散状态,通用型SaaS和垂直型SaaS是国际上划分的两大发展阶段,也是中国SaaS较为主流的两大方式。通用型SaaS是指不区分客户行业而提供通用服务,如供应链、财税、采购、HRM、CRM等;垂直型SaaS是指为特定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如电商、餐饮、物流、教育等。
当前,无论通用型SaaS还是垂直型SaaS,每个领域皆有头部以及众多腰部、尾部服务企业。其中,头部企业寻求创新突破提供品质服务,更大更强;腰部企业向上成长探索,积极向头部企业靠拢;尾部企业则挖掘细分市场,往小而美方向发展。
纵观中国SaaS发展历程,通用型SaaS企业优先发展起来且保持稳定增长,但是随着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以及成熟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细分行业的SaaS服务需求日益明确,从而促使SaaS服务企业搭建更专业的业务模型,发展新的垂直业务。
云砺技术研究院认为,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垂直型SaaS将加速崛起。知名调研机构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就显示,2020年中国垂直型SaaS市场规模约246.5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49%,同比增长56.0%,垂直型SaaS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作为专业的供应链信息协同及增值税发票管理云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云砺专注于实现企业间高效、自动化和低成本的连接,自主研发的SaaS平台深耕供应链和财税通用领域,同时专注精研细分行业特性,拓展服务行业垂直领域,包括地产、零售、餐饮、快消、物流、智能制造、互联网等等。
通过旗下三大企业协同SaaS平台,票易通—全国最大的基于交易及发票的连接平台、云镧—领先的互联网数据增值服务平台、商联—全国最大的零供协同数据整合平台,云砺从500强客户的行业和实际场景需求出发,战略性全方位地打造行业端到端的企业协同解决方案,赋能500强企业建立数字化、低成本的智能供应链平台,全面助推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走在全球企业发展的前列。
数字化时代SaaS市场进入全新的融合发展时代。多家机构预测,2022年是云产品融合的探索期,2025年将进入云产品融合的应用期。过去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服务)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三者泾渭分明的局面,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数智化建设的需求,SaaS与PaaS的融合,PaaS与IaaS的融合,以及SaaS、PaaS和IaaS的相互融合将转变成新的热点。
● IaaS层和PaaS层的融合
云砺提出DevOps as a service的理念,在阿里云、亚马逊云、腾讯云、华为云的基础上做多云适配,不仅提供底层的资源能力,更在上层构建了CICD、服务监控和管理、日志平台、计费等开发者必要的能力。
● PaaS层和SaaS层的融合
云砺提供几十个成熟的业务中台和带有行业特点的低代码平台,能够极大加速高质量SaaS平台的研发和应用。
云砺的开发者平台将IaaS、PaaS、SaaS能力完美融合,打造系统化、标准化、自动化的协同平台标准,为云砺供应链信息协同平台的技术创新、快速迭代升级保驾护航,为平台高扩展性和定制能力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更高质地满足超大型集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协同化——不同SaaS间的协同加速
产业互联网大背景下,协同化对企业创新至关重要。企业依托SaaS平台的协同实现内部各系统之间、各流程之间的无缝整合,以及与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高效整合,才能形成真正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切实促进企业内外部协同协作,提升整体效率大幅降低成本。
纵观中外SaaS企业明星产品的发展,出类拔萃者必须具备三大精髓:懂用户、懂行业、懂服务,且需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产品组合和客群特征两个维度分析三大阶段的增长条件,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才能够持续做大做强。德勤便将SaaS产品发展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大阶段:
● 短期发展:以单点需求为切入点,打造差异化明星产品,比如电子签。
● 中期发展:延伸多核心产品矩阵,覆盖多功能或多场景,增强客户粘性,比如全场景电商SaaS。
● 长期发展:基于产品能力打造品牌,或基于平台打造产品生态,比如视频会议平台。
目前,云砺的SaaS平台正处于中长期发展阶段,通过不断固化、优化并提高自身在通用、垂直领域的平台能力,积极整合领先的行业细分软件,形成强大的云砺供应链协同SaaS平台生态圈。
云砺投资孵化了众多品牌科技公司,如百特搭、盈佳云创、蓝税、司库立方、计支宝等,通过不同SaaS平台间的整合为协同加速,为企业搭建更优质的端到端的连接协同服务,真正为企业提高组织运行效率,降低业务和人力成本。
同时,云砺携手埃森哲、安永、SAP、亚马逊云等世界顶级专业服务公司,以及淡马锡、高瓴、美国硅谷Dragoneer等中外顶流投资机构及其被投企业,强强联合搭建数字化企业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协同为500强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链创造巨大价值。
低代码平台——繁荣过后 更趋理性
疫情之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远超从前,但在数字化人才储备、开发工具乃至管理水平等方面皆落后于市场需求,低代码(Low-Code)平台能够降低开发研发门槛,尤其是在极度个性的大企业内部应用的开发上,实现较大幅度的提效降本,因此催生了低代码平台赛道的火热。
海比研究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低/无代码市场规模为 19 亿元,预计2024 年将达到百亿量级。国际IT调研机构Gartner 也预测,2025 年企业 70% 的新应用将会通过低代码或者无代码技术开发。
显赫的数据背后,行业对低代码的看法也颇有两级分化之势。“低/无代码是 IT 革命,将重塑整个中国软件的格局”、“低/无代码产品在面向企业端时,核心技术层面带来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两种观点皆有大量拥护者。云砺技术研究院认为,2022年随着市场和资本对低代码领域的认知和理解渐入理性,低代码市场将更加理性、健康发展。
作为领先的大型集团企业的SaaS服务平台提供商,不可避免地要和大型企业内外部的众多系统进行对接,云砺低代码平台能够有效支持大型以及超大型企业的个性化开发需求,并在产品开发上提供高质量的工具。尤其是云砺低代码平台独创性的对象存储引擎,作为元数据的承载引擎,可以很好地适应业务模型的灵活多变,提供实时的多维度查询,在百万级并发下有着卓越稳定的表现,为大型企业平稳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PLG(Product Led Growth,产品驱动增长) 是2021年国内外SaaS圈的热词,其宗旨是以产品为中心,以更少的营销成本实现规模化效益。PLG战略是通过“产品”和“销售”两条腿驱动业务增长,把“产品增长”和“销售服务”充分结合在一起,以高质量的“产品驱动”和有品质的“客户服务”带来高客户留存。
据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统计,在美国ToB市场,2019-2020年有 21 家公司在报告中提到了采取产品驱动增长的模式;2020年PLG类公司的总市值已经接近6000亿美元。
中国SaaS市场刚进入黄金十年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整体市场环境和企业数字化发展程度来看,还未达到以PLG为主的模式,尤其是用户与决策者之间的路径太长,产品体验太过复杂,用户不能快速简单上手操作时,但是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客户主动选择、高度粘性是颠扑不破的发展方向。
秉承“为客户提供最有品质的企业服务”的使命,云砺每年投入巨大市场、研发和服务资源,持之以恒地保证提供品质企业服务。强大专业的云砺客户成功服务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和信息化经验,以500强企业需求为中心、以客户成功为导向,专门负责云砺内外部资源的统筹,及时高效解决企业的各种战略以及平台落地问题,并与客户共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共同成长、合作共赢、彼此成就,一起推动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和升级。
截止到2021年底,云砺已成功服务了百余家500强企业,连接近130万家优质供应商,累计结算金额超33万亿人民币,提供近1000亿人民币的数据增值服务,核心客户零流失,深受众多龙头企业如万科、碧桂园、保利、华润、沃尔玛、大润发、阿里巴巴、汉堡王、麦当劳、美宜佳、康帕斯等的高度赞扬和信任。
总而言之,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SaaS已经成为全球科技领域最为关注的产业方向之一。中国SaaS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大浪淘沙之下唯有抓住行业发展大势者才能屹立船头。
作为企业协同服务领域的开创者和领航者,云砺当仁不让不遗余力地推动SaaS平台和服务模式的创新突破,柔性适配企业形形色色的应用场景,快速演进发展升级,朝着成为全球第一企业协同服务平台砥砺前行,为行业、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文中数据来源:海比研究院、艾瑞咨询、德勤、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