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应案例精选|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万应工场成产业园区智慧升级领跑“利器”
01 项目背景
02 方案设计历程
03 应用场景
场景痛点:
由于各级开发区数量的激增,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园区招商压力与日俱增。一方面园区特色优势缺乏统一信息展示窗口,无法对园区建设情况进行直观展示。另一方面,园区数量众多,无有效渠道获取目标招商行业内的企业信息,在对外招募优秀企业过程中,招商企业往往需要实地考察,还难以与自身需求精准匹配,也令潜在入驻企业犯了选择困难症。
解决方案:
利用万应工场集成VR/AR三维实景融合技术与GIS(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管理, 打造实景3D可视化招商引资平台,助力园区破解招商难题。
一方面,整合产业、园区、企业数据信息、业务数据信息,连接和融合园区内外全域数据,将园区产业配套、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产业分布、项目载体、营商环境、发展规划等关键招商要素可视化展现,园区优势清晰明了,帮助意向入驻企业直观研判,大幅提升园区的招商效率。
另一方面将企业入驻流程线上化、企业信息标签化,建立基于入驻企业的客户画像、企业洞察、产业分析等大数据分析,结合实时楼宇/地块动态,精准高效服务入驻客户需求,提升园区续租率,盘活提效园区用地,进一步辅助园区运营人员招商决策。
可视化园区总览示例
场景痛点:
园区对企业内履约项目管理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监管园区内企业合同履约进展,对项目信息、项目进度、项目合同、项目建设内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需要实时跟踪,进一步挖掘优势企业,及时进行政策激励。
解决方案:
万应工场工作流Pro为平台提供智慧化流程管控,基于自身优秀的工作流引擎定制标准化的管理流程规范,整合贯穿园区整体项目、合同、空间、资产、租赁管理,沉淀项目过程数据,对项目的全过程情况做到步步跟进、事事审批,从企业的项目、合同、优惠政策、财政拨款以及采购等全方位管理项目实施情况,责任落实到人,对企业项目里程碑进行实时管控,及时预警,把控项目风险,保证企业项目完成质量,也增强了与企业的联系,有效扶持园区内企业蓬勃发展。
项目管理示例
场景痛点:
传统管理模式下,园区对人工管理依赖性强,且数据不互通,业务难以融合,不仅造成了较高的管理成本,同时也带来了政企沟通渠道不够畅通、涉企服务机制不够顺畅、服务体验差等问题。
解决方案:
一方面,通过万应工场构建全流程办事指南,为企业提供入园咨询、市场准入、税务服务、银行开户、人才招聘等多项业务办理指南,让企业业务办理有据可依。政策资讯精准推送,园区专人即时答疑解惑,为企业、群众提供“千企千网”“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
另一方面,企业需求与意见也可在线即时反馈,无需奔波一键反馈诉求及困难,园区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APP端支持实时跟踪、进度查询,需求响应进度情况了然于心。
同时云畅科技还基于园区特色的“检验检测”、“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建设了在线供需对接平台,形成了园区内部的供应-采购的产业闭环,企业材料、技术等需求可就近解决,促进企业之间的产销互动。并整合多方资源提供多元化企业增值服务,精准匹配、对接供需方,帮助企业在市场推广、技术支持、项目联动等方面拓宽渠道,畅通市场循环,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助力企业管理行稳致远。
场景痛点:
产业似筋骨、金融如血脉,园区对入驻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也是考验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不断加重的资金压力下,传统金融产品及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难以支撑产业园区长周期资金需求,“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成为园区内中小企业面前的“成长烦恼”。
解决方案:
云畅科技充分利用园区集聚优势,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基于万应工场支付中台能力,提供统一、标准支付接口,多端接入、无缝集成,可为应用提供聚合支付、卡包卡券、商户管理、多渠道退款以及多渠道对账能力,全面支撑各种支付场景,促进业务生态合规高效发展。
园区金融服务示例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效率低、融资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云畅科技协调园区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共同加强园区产业链金融服务,除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外,还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与市场化金融产品等差异化金融服务,方便园区企业全面了解金融服务产品,及时获得信贷支持,构建园区高质量金融服务生态圈,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04 应用成效与展望
园区服务云平台的构建,是对园区服务全面的数字化升级, 服务范围覆盖46平方公里,自上线起已先后帮助该园区引进各类企业800余家、产业人才约2.1万人。截止2021年底,总服务企业数已超4500家,管理园区项目百余个。既解决了传统模式下“招商难”、“用人难”、“管理难”、“企业成长难”等痛点,帮助园区及入驻企业降本增效,助力园区各项工作在各赛道中强势领跑;又通过万应工场的敏捷开发模式,低成本、高灵活性地满足了园区各部门与企业主个性化应用的需求,全方位提升了企业在线办事效率与服务体验。
时代变局加速构建,产业变革深度演进,云畅科技在数字经济浪潮中阔步前行,坚持创新驱动,未来仍将依托核心低代码技术优势,推进数字科技生态深入协同发展,为园区企业构建从初创到孵化到加速的生态发展链条,激活产业发展新空间,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