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财经无忌
+ 关注
2022-06-14 15:32
546次阅读
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曾经硝烟味十足的电商大促日,是见证中国人购物车进化的重要符号。618不仅是属于消费者的“剁手日”,商家的“备战日”,更是各大电商平台的“竞技日”。
但今年的618,变了。
在多地疫情反复,消费观念日趋理性的今天,618已不单单是一场“消费凶猛”的购物节,其背后的深远意义在于寻回更多的“人间烟火气”,以重振消费信心,激活中国经济。
被赋予更多意义的这个“618”,一些变化正在发生。
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作为京东的“店庆日”,“618”走过的近二十年时光里同样也是中国电商江湖从野蛮生长迈向精耕细作的二十年。从曾经的电商大促日到如今被赋予更多内涵的618,其本质是一场围绕效率与触达的革命。
沿着技术逻辑,或许更好地理解这一618的本质。每一年的618大考,同样也是一场技术大考。
小到终端用户的每次点击,大到后端供应链的保障,每一笔交易订单的背后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在今年年618开启的前10分钟里,作为京东618的技术底座——京东云每秒用户访问峰值同比增长129%。
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访问峰值被再一次刷新,几乎成为了每一年618的常态。购物热潮所带来的脉冲式流量洪峰对电商平台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在持续高压环境中保持系统的平稳运行,为用户提供丝滑的体验,这是在大众固有认知里京东云一直在做的事。
但在更源头的地方,在与终端消费者体验环环相扣的上下游各个环节上,京东云的存在感正越来越强。
今天,围绕着一条“数智供应链”,京东云在赋能京东集团核心业务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在集中对外输出,助力产业数智化升级。
理解京东云的这条“数智供应链”,我们仍然要从最细微的字眼处着手。
“数智供应链”不仅仅只是“数智化”与“供应链”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围绕“上云-通链-赋智”的全面变革。
“上云”——即底层的云化部署,作为全球容器化最彻底的云平台之一,京东云经历了618、11.11、春晚等实践场的考验,拥有着帮助企业核心业务实现全面云化部署的能力。
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通链”——即在“上云”的基础上,京东云实现了业务环节全链路的打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链接。
“赋智”——即京东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数智技术进一步对供给端与消费端进行数智化改造,在供应链韧性的同时,实现长效增长。
换言之,数智供应链的目标并不是仅仅提升单点场景的短期效率,而且实现消费端与供给端全要素、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帮助企业实现智能运营与决策,持续推动产品创新、业务创新与组织创新,进而构建起强大的新竞争壁垒。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数智供应链里,一个不断进化的京东云正在重新定义京东。
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2012年,当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柯达公司宣告破产时,这一在“模拟胶卷时代”的霸主因错过数码技术而轰然倒塌的故事为所有的企业敲响了数字化转型的警钟:在数字化时代,必须需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转型之路。
“柯达死亡”的隐喻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激活中国经济需要“数智供应链”。
一方面,尽管当前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着融合程度深、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的上云率仅达到30%,距离欧美国家企业70%以上的上云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在工业等传统行业的上云率普遍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与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不够,导致“上云”之后,低效的技术能力无法释放出数据的真正价值,数据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进一步抬高了企业上云的成本。
解决上述两点难题,正需要数智供应链的赋能。
京东云整合京东在供应链领域的沉淀和积累,推出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实现高效转型,增强自身供应链韧性。数智供应链涵盖两个方面:以数智化看供应链韧性,从供应链看数智化转型效率。面对行业而言,应用数智化技术增强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面对企业自身,随着数智化在各行业的持续深化,数智化业务占比持续提升,转型的效率成为企业数智化战略的关键,数智供应链成为高效转型的关键。
以名创优品为例。同样深耕零售业,名创优品与京东在商业模式上有诸多类似之处。传统零售“人货场”的逻辑下,零售企业最引以为傲的能力是对品类与渠道的把控,对零售具体运营环节的颗粒度要求并不高。但随着品类扩充与渠道扩张,将面临着诸多隐秘的痛点,例如消费趋势波动下的库存管理,疫情反复下的物流等后端供应链的保障以及激烈市场竞争下的用户全域运营......
当数字化浪潮涌来,传统运营体系无法应对更为复杂的业务场景,对零售企业而言,所带来的终极命题其实仍是围绕“效率、成本与体验”的升级。
在这一点上,京东云为名创优品提供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数智化路径。
通过接入京东云,名创优品实现了大数据平台+供应链平台的云端部署,同时借助京东云旗下品牌京东智能客服言犀等智能化能力,交出了一份“在线客服降40%成本,用户满意度提20%”的成绩单。
这是一个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一方面,京东云帮助名创优品将复杂的业务、流程与应用部署到云端,实现数据化,这是“输血”。另一方面,京东云的数智供应链能力又让这些海量而复杂的数据真正与名创优品产业链前、中、后端紧密贴合,让组织中的人与技术相互协同,进而实现业务的升级,这是第二步“造血”。
不难发现,区别于传统零售条块分割的运营逻辑,京东云从上层到底层为名创优品构建出一个更加高效、灵活、敏捷的全业务零售模型,帮助名创优品在不确定的时代里找到“确定性”。
名创优品并不是孤例。在过去的几年里,京东云以数智供应链能力正无声地改变千行百业。
零售业是较早开始数字化转型的产业之一,区别于零售业,工业赛道的重资产属性大大提升了数字化转型的难度。工业的底色就是慢和磨,让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并改造制造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在中国制造重镇常州,数智供应链正助力传统制造业从制造走向智造。京东科技联合智云天工、常州移动建设了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这个平台被形象的称作“超级虚拟工厂”。
在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内,接入 “超级虚拟工厂”4个月后,格力博成功消化了大量剩余产能,同时相关新品洗地机也正在孵化过程中。
过去并不是这样。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造成了工业企业供需错配的难题。格力博是一家生产新能源园林设备的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往往在旺季时订单接到手软,但一到淡季生产线就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痛点。
格力博并不愿意“躺平”,也想转战国内市场,但对国内市场和消费者不了解,有诸多顾虑。借助超级虚拟工厂,京东科技和智云天工帮助格力博对消费端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发现洗拖一体机的市场增速很快,从2020年的市场销售额20多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0多亿元,市场空间巨大。格力博现有生产线稍加升级改造,即可生产洗拖一体机等家用电器产品,还能解决市场现有产品充电慢、续航短的痛点。
“超级虚拟工厂”精准的数据计算,帮助格力博掌握了市场的热点。依据“超级虚拟工厂”提供的数据,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使其具备家电产品生产能力,并创建了“一芯家”新品牌,新产品涉及家用清洁、移动电源、户外休闲3大系列10多种产品。
在销售方面,超级虚拟工厂通过直连线上线下各种渠道,直接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云端聚合,把订单聚集起来统一下发给工厂,在短短几个月里,格力博的新款洗拖一体机接到的订单已经达5万余台,销售额预计达1.2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京东云的技术支持下,借助超级虚拟工厂,格力博可以进行全国范围内产能匹配,在柔性生产的逻辑下实现了按需分配生产。
数智供应链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解决了困扰中国制造型企业长期以来的难题。“牛鞭效应”下,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如订单不足引发的焦虑、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战、设计与营销能力不足下的弱品牌力......
不止是格力博的变化,整个常州制造产业都在悄然改变。截至2021年底,常州超级虚拟工厂已成功接入区域内300余家工厂的3万多台设备,帮助企业成功消化剩余产能,增加了就业人数。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成功的数字化变革就像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而一旦数字化变革失败,你所拥有的仅是一条爬的快的毛毛虫。
通过输出数智供应链能力,京东云正在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产业从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严格意义上来说,从中国云的发展历史来看,“做云”,京东并不是第一个;从整个云计算发展历史上来看,中国做“云”,也同样不是第一个。
但在今天,无论是京东云抑或是“中国云”,其实力都已不容小觑。
在中国云计算高歌猛进发展的十余年里,从市场规模来看,早已跨过千亿元门槛。新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到2330.6亿元,预计2022年将逼近三千亿大关。
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在千亿市场规模之外,“中国云”的市场份额也在提升。据Gartner发布的最新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排在全球前六中的云服务厂商中,有三朵“中国云”。
而在中国市场,头部云计算服务厂商逐步迈向成熟,竞争格局也日益清晰。以京东云为例,据Gartner发布的2020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追踪数据显示,京东云在IaaS市场占有率排名中国第五,在头部厂商中增速排名前三,已跻身国内云计算第一梯队。
在京东集团的整体布局中,技术已被定位为交易和服务之后的第三条曲线,从刘强东高喊“技术!技术!技术!”开始,技术已经成为京东对外的一张重要名片。
换言之,京东已早已不是一个卖货的平台,而是一个连接器,一端连接超1000万的SKU、几十万家商家联通产业互联网,另一端通过超5.8亿活跃用户连接消费互联网。
作为底层技术基础的京东云,势必在其间担任着关键角色。
每一朵云都有自身的“性格”,这是在千亿云计算市场上竞争的战略前提。京东云的差异化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
答案依然要从“数智供应链”这个窗口中去寻找。
首先,京东云是一朵更懂产业的云。从自营电商到对外开放,到自建物流,京东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也正是母集团的供应链基因让京东云对行业与产业的理解更为深刻。
在云计算2.0时代,区别于1.0时代对云计算厂商硬性指标的考察,2.0时代更考验云计算厂商的行业know-how,这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
从供应链中来,到产业中去,目前,京东云在零售、物流、金融、交通、制造、城市、金融等领域积累了诸多的行业经验。
其次,京东云是一朵更开放的云。区别于云计算厂商单一的服务者身份,京东云更像是深入企业业务环节与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赋能者。换言之,京东云的生态更为开放。
如前不久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公示》中,在一众代表着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最高水平的双跨平台中,京东JD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
618背后的数智供应链 中国云力量已不可小觑
这一开放的PaaS平台,如今已连接了近180万台工业设备,分布于全国33个城市的43座“亚洲一号”和超过1300个仓库等供应链基础设施,为201个产业园区、1050家大型企业和近120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并深入50个产业带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在更多看不见的地方,京东云正输出数智供应链能力,在不确定的时代的里,为企业找到新的升级路径。
跳出618这场年中供应链大考,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一朵“更懂产业”,更开放的云究竟能改变什么?从输血到造血,从制造到智造,作为“中国云”之一的京东云经过十余年的锤炼,正用科技力量丈量中国经济的根基,改造中国经济最深沉而复杂的赛道,这是这朵云的初心,同样也是这朵云的坚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无忌”(ID:caijwj),作者:山核桃,36氪经授权发布。
原标题《数智供应链助攻618
0
相关话题
云存储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