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量子位
+ 关注
2022-06-16 14:39
494次阅读
贾浩楠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这场IPO不会普普通通过去。

这个行业,这家公司,在这个时间,有无数话题。

威马汽车,刚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它是和蔚小理同时创业的新势力,曾一度并称“四小龙”,甚至早期更加被资本和业内看好。

从招股书来看,增长也是威马过去和未来几年的主旋律。

但威马发展轨迹却和其他新势力完全不同。

创始团队出身老牌车企,代表对智能纯电汽车的另一种理解,这也让威马早于任何新势力解决25万年产能、甚至还早于任何“智能汽车”首发L4级自主泊车功能…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但在各家销量、增速竞相放榜之时,威马似乎又“云淡风轻”。

甚至一度让外界质疑。

威马对造车、对竞争到底怎么看?这家公司的硬核实力到底几何?

招股书中第一次完整透露了一切。

汽车工业的电动化、智能化革命从星星之火到如今燎原之势,威马汽车是完整经历过的“拓荒者”之一。

很多车企这两年在表述中,都强调“电动化竞争结束,智能化开启下半场”的理念。

但在威马这里,智能纯电并举,是创立之初就确立好的路线。威马的车以及威马的科技,都从此而来。

第一批新势力创业时,威马怎么做?

威马招股书中的产品矩阵是这样的: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2018年上市的首款车EX5上,已经给到了用户12个L2场景辅助驾驶功能。

这一点在当时是十分独特的。

彼时用户对纯电车型的充电条件、续航还抱有疑虑,“值不值”是用户关注的核心问题。

所以第一批造车新势力拿出首款产品时,主要面临的任务是需要在这个阶段证明电动车实用性。

威马也不例外,不过更加前瞻性的把智能作为和电动同样重要的属性。

接下来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自主电池供应商的崛起,电池价格从2016年的每千瓦时1885元迅速下降到2021年的823元,2026年还会进一步降到630元。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同时,电池的安全性、封装技术也在飞速进步。

也就是说,整个行业从2020年开始,威马汽车主要布局的15-25万元智能纯电赛道,把续航做到600km多已经不是难事。

所以从这时起威马“智能纯电”战略中,“智能”的部分成了建立差异化优势的关键。。

汽车智能化元年,大家在竞争什么?

目前市场所处阶段,威马总结出了驱动电动车市场的主要变量:

传感器成本下降5G、云计算、AI技术快速发展用户对智能概念的接受,以及政策的支持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智能化成了竞争焦点。

落在用户体验端,分别是静态和动态两大场景,对应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所以,从2021年开始,具备L2辅助功能的ADAS,以及具备初步网联功能的车机成了国产新车的标配。

智能化能力突出的产品,以及背后智能化标签明显的公司,在消费者以及投资者中,也能能获得更多关注。

另外从整个行业来看,L2的普及还是一个快速且广泛的过程。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2年左右,L2、L2+智能功能已经下放到了10万级乘用车,这就说明:智能纯电汽车从产业链成本和用户接受度来说,已趋于成熟期。

所以,对于威马和行业其他有实力在智能化技术自研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后台的研发竞速已经进入了下一阶段。

威马在招股书中认为,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进入智能汽车竞争阶段,传感器、智能驾驶方案、用户体验这些要素成为车企的主要竞争优势。

而与现在常见的L2辅助功能不同的是,高阶智能驾驶是三域融通的智能驾驶能力,即自主泊车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领航辅助

而从研发角度看,是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把L4级自动驾驶的部分功能,下放到普通乘用车上。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威马的W6车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世的,除了基础的L2级ADAS功能, L4级自主泊车功能首发,威马是领先整个行业的。

把三种能力都掌握并且打通,才能根本改变车与人的交互关系,把“人监护系统”变成“系统给人保障”。

实现了这一点,之前业内畅想过很多年的移动空间、出行服务就能开始落地。自动驾驶对于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才能真正显现。

从2015、2016年开始,中国的智能纯电汽车的发展,以竞争核心来划分,就是这样的三个阶段。

那么在这样的发展脉络中,威马的坚持的“智能纯电”战略表现到底怎么样?

2020年以前的第一阶段,威马首先推向市场的是定价20万元以内的E系列车型,主打实用、家用,并且仍然兼顾了智能,前瞻性地给了用户L2辅助驾驶功能。

所以从开始交付的2018年起,威马连续三年销量一直在新势力中排前三。

进入ADAS辅助功能为主的竞争期,威马则拿出了新车型W6,除了基础的L2,仍然有前瞻,比如高阶自主泊车功能AVP。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AVP功能和体验,在当时智能纯电汽车品类中是首发也是唯一的。

智能化功能下,威马在W6中的智能化自研成果,还体现在更加成熟的智能驾驶能力、智能座舱和语音交互系统,以及之前E系列不具备的OTA迭代能力。

这些功能背后的技术栈:

ADAS智能座舱OTA,其实现在已经是行业区分一辆车是不是智能汽车的共识,而车企在相应技术上的能力高低则是实力的直接体现。

威马从成立以来,瞄准的一直都是智能纯电汽车,那么在这些核心标准上的实力到底怎么样?

威马在招股书中提出自己造车是“科技普惠”为核心。

不是把前沿AI技术做成昂贵选配的玩具,而是在15-25万主流价位区间的车型上广泛覆盖。

解决的是“先让车主用上智能汽车”的问题。

而W6则是智能化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最大的亮点前面已经说过,是业内首发L4级自主泊车AVP。能直接在复杂的地库、停车场环境中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停车场门口,汽车会自己开进地库,自行寻找车位: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在手机App上“召唤”,车辆自动来接驾: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马斯克承诺的“完全自动驾驶”尚不可期,但中国用户已经能够实现停车自由了。

行车域的智能驾驶功能层面,车上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叫Living Pilot 3.0,专门根据中国道路场景优化过,总共包括20项功能,日常常用的车道保持、变道、巡航、碰撞预警等等都没有遗漏:

威马招股书拆解:电动竞争已结束,智能排位赛刚开始

这些技术背后,威马有与众不同的自研思路。

威马造智能汽车,既不像传统车企那样全部外包采购,却也不选择全栈自研,而是与百度Apollo合作,感知部分采用Apollo方案。

与用户体验直接相关的决策、控制算法,以及数据的网联通信都是威马自研。

也就是在保证新技术快速落地的同时,又把握住自己对智能汽车的定义和主导。

W6其实已经符合了“ADAS、智能座舱、OTA”三大智能汽车核心标准。

而W6在底层电子电气架构、软硬解耦的SOA开发平台的尝试和积累,则是威马下一阶段竞争的预演。

今年即将上市的新款W6,以及轿车M7,才是威马智能汽车的完全体。

软件算法层面,新款W6将搭载AN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包含AVP自主泊车在内,还融合了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硬件层面,M7则会量产全新的带有3颗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智能驾驶方案,传感器配置也是目前业内最豪华之一,在感知层最大程度降低ADAS失效的风险。

同样的,下半年威马新车上交付的ANP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以M7为例,搭载4颗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超过1000T,属于目前量产车最顶级配置。

这样的硬件预埋,不可能只支持高速域的领航辅助,通过后期OTA,完全有潜力解锁更高阶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

这样的能力基础,也是威马认为足以支撑自己IPO的主要因素,而不仅仅是销量数字。

产品规划背后,也反映出威马独特的发展路线。

技术层面,威马一直追踪研发智能化前沿,为未来竞争核心储备。

而且有一个明显特征是威马总是抢先一代或半代量产智能化技术,并且在当前车型上做好下一代技术的预埋。

市场层面,威马选择从最主流的15-25万元市场切入,尽可能让最多的用户把智能汽车先用起来。

所以总的来看,威马的科技战略规划中,“研发、量产、普及”的节奏十分明显。

反映到产品上,就是威马的车无论在那个时期横向对比,都能在同等价位给用户越级的智能化体验。

威马未来竞争策略很简单:

聚焦中国主流智能纯电动车市场,智能为核心竞争力。

分别来分析。

什么是主流智能纯电动车市场?

威马在招股书中给出了明确定义:售价在15万-25万元之间的车型。

这条赛道是足够宽的,威马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客观优势。

威马援引了乘联会和灼识咨询的数据统计表明,目前15万-25万元区间的主流车型销售,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中占比最大的,2021年数据是32.4%,一共销售90万辆。

其次,未来5年,主流智能纯电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7%,市场总量可能达到300万辆,仍然是新能源最大的细分市场。

市场存量和增量,给威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

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在这个细分的“主流电动车市场”中,威马目前已经处于前三的领先地位,而如果进一步明确到SUV市场,威马则是第一:

这也是威马的主观优势。

威马拿什么去竞争?

有客观优势,当然也会有客观限制。

威马选定的主流智能纯电动车细分市场足够宽,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竞争对手足够多。

解决这个问题,威马已经明确了方向,那就是在智能化上做出差异化优势。

不过这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在计算平台、传感器同质化的情况下,威马还有哪些优势可发挥?

威马的答案还是技术储备,在新技术新体验的落地量产速度上超越对手

新的技术一方面来自百度Apollo前沿L4基础技术能力的下放,而底层核心则来自威马自身对智能化体验的匹配和定义。

另外在迭代速度上,威马也认为自己的的主流车型定位,反馈的数据量也更有优势。

百度Apollo合作平台的开放生态,还让威马在云计算、高精地图、合作伙伴等等方面有其他主机厂难以具备的优势。

造车的竞争,无论新老势力,早就落在了智能化上,比拼的核心也从早期的堆料、性价比转变为科技水平、自研能力。

所以归根结底,威马之所以能上市的主要支撑,以及未来竞争的本钱,招股书中都给出了答案:硬核科技实力

威马看待自己这次的IPO,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威马不像其他企业那样把上市看成一个全新起点,甚至是“改命”的契机,而是作为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追逐建立智能化优势的手段之一。

或许对于威马来说,不在汽车高阶智能化能力的竞争中站稳领先位置,永远也不会轻易说“上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量子位”(ID:QbitAI),36氪经授权发布。

资深作者量子位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