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企服点评专家团李静:时代呼唤新的B2B在线支付
告别网银,B2B支付走向银企直付
导语:
过去十余年,中国最大的创业机会来自于ToC消费互联网,ToC在线支付也借助互联网渗透和下沉红利,完成了爆发式增长。
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见顶,中国将迎来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的产业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甚至被称为ToB企业的黄金十年。
但ToB的在线付款之路仍在泥潭中挣扎。各类B2B平台打着利用互联网技术破除信息壁垒,去除中间商,缩短中间流通环节的旗帜,却仍旧摆脱不了“打开若干个网银系统手工付款”这一步,无法完全去“去中间化”,实现“端到端”的交易。
B2B支付的提升是B2B企业发展的核心发动机,是不下牌桌的能力。
然而,现在B2B支付市场却是一团糟,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容易引发大众误解,本文试图向大家分享,我对于B2B支付的看法。
先点明3个观点:
1、银联在线支付不属于ToB支付;
2、在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后,第三方支付已然不是ToB企业的最佳选择;
3、搭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高速公路,银联直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B2B在线支付
ToC支付和ToB支付发展的差异,可以归结于它们针对的群体不同。ToC是针对个人用户的,而ToB是针对企业用户的,支付主体是企业对公账户。相较于ToC支付而言,ToB支付交易金额更高,交易频率低。
再加上监管政策的不同,ToC支付的技术无法服务于ToB支付,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ToC支付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不再赘述,本文主要讲述市面上常见的B2B支付。
通常,大家认为B2B支付可以分为三类:网银支付、银联支付、第三方支付。
但现在,我要强调的是,B2B支付只有一种交易模式——网银支付。
澄清1:银联在线支付不属于ToB支付;
银联在线支付,其实也是ToC支付,无法承担ToB支付职能。银联在线支付适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日常消费支付与转账。客户可以通过个人网上银行服务,完成实时查询、转账、网上支付和汇款功能,属于ToC支付。
澄清2:在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后,第三方支付已然不是ToB企业的最佳选择。
大部分第三方支付都是基于虚拟账户体系的支付模式,其运转逻辑如下:当B1、B2企业存在交易关系时,B1企业向B2企业购买产品,B1企业会将银行账户中的资金打入B2企业的银行账户中,B2会向B1开出一张发票。
在B2B商业行为中,资金流、发票流和货物流需要相互统一,即三流一致。
三流一致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支付运输费用,所支付款项的单位,必须与开具抵扣凭证的销货单位、提供劳务的单位一致,才能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否则不予抵扣。
而一旦使用第三方支付后, B1企业会将钱打给C,C将钱打给B2。合同注明的交易是B1、B2,而实际的交易却经过了C之手。
第三方支付的虚拟账户在真实的商品和交易过程中承担着支付功能,但却不被现有的金融体系所统计,容易滋生市场灰色空间。
2017年开始,监管重拳出击。央行209、238、281、296、248等文响彻行业,要求第三方支付断直连,必须接入网联平台,再转发到银行处理,监管范围从上到下涵盖了清算组织、金融机构、支付机构、收单及聚合支付机构。
因此,B2B支付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依靠网银支付。
如今,网银支付弊端愈发明显。
我之前和一家招聘公司合作过业务,当时那笔单子的成交金额仅为数千元,整个合作交接流程却持续了超过1个月,涉及公司至少10个人。
确定合作后,对方将合同邮件寄给我们盖章,我们将邮件提交律师复核,如有修订的地方,还需要等待对方确认。之后,我方提交盖章审批流程并将合同邮寄到对方。
我们给对方打款后,对方销售人员需要不断催促财务确认款项、开发票。
在没有银企直联的情况下,财务人员手里的U盾掌握着全公司的命脉,所有的收付款结果查询都需要依赖财务人员查询。
此时,财务人员会变成公司的大客服,假设财务人员每10分钟查询一次,一天8小时的带宽拉满也只能查询48次,无法响应随时可能出现的需求。数据孤岛的形成给大家的工作徒增很多麻烦,所以财务人员经常被吐槽,脸难看、事难办。每天要在各种系统之间来回切换,反复横跳,大家不可能开心。
偶尔还会碰到限额拆单等情况,财务人员的暴躁程度直线上升。限额是国内支付的特点之一,不同银行、不同分行的限额都不同。假设需要向对方账户付款100万,财务人员需要将其手工分成100笔,进行上传。
收付款完成后,财务人员还会通知销售人员进行订单认领。通常,公司的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会组一个微信群,叫做销售认领群。财务人员只要收到一笔款项,就会将相关信息发送到微信群中,让销售确认。
紧接着,销售会向跟踪的客户致电咨询,明确打款的业务项目,并向财务确认签字,这是销售工资组成中销售提成的依据。
B2B支付严重依赖网银支付,网银支付依赖手工单笔支付。
首先,制单依赖手工,需要财务人员对照合同上标明的账户明细逐笔手工录入。人工操作,容易出错;
其次,单据需要二次复核,这使得很多创业公司的老板、财务人员手里总是拥有一大把U盾,时时挂在身上。但在疫情期间,由于隔离及其他因素导致“人盾分离”,或者有U盾却没有适配的电脑,一些公司的经营业务因此受到牵连。
每个系统都是一个孤岛,你得同时打开多个系统才能完成一件事的沟通。我们数字化的初衷是让事情更高效,而现在-人们同时打开多个系统-的这一刻,新技术显然违背了它发明的初衷,它并没有让人们的工作更高效、简单,系统并没有迁就人,反而是人在迁就系统。
因此,连接银行,打通“银企”一体化,实现银企直付,才能实现真正的B2B支付,填补产业空白的一角。
这也会更适应监管对三流一致的需求。企业使用合同约定的银行账户支付,合同、发票、银行支付记录才能够一一对应上。要想让银行账户支付实现线上交易,银企直联是唯一通路。
企业99%业务都和钱有关,像收款、付款、投融资等全都离不开资金,业务流和资金流相辅相成,企业的一切运转活动最终都表现为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而这一切最终都会反映在企业的银行账户流水之上。
实现银企直联后,当销售人员完成在线电子合同的签订,业务系统审批通过的同时,资金已经自动打入对方账户,银行回执单信息会同步出现在我方系统中。系统中 ,付款客户的名称和销售人员跟踪的客户会实时匹配上,信息孤岛被打通。
银企直联其实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传统的银企直联,单个前置机只能连接1家银行,投入成本高达27万元/年。为了完整安装前置机,需要专业的IT运维人员,开发周期长达1.5-2个月。
假设按照60天完成1家银行的开发周期来计算,要想连接1000家银行,2个人不间断需要84年才能干完。
因此,传统的银企直联是一个不能普及的事物,称之为“接口”更合适,不符合B2B支付工具的定义。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新型的银企直联产品,与国外Stripe类似,以支付为核心,搭建企业和银行直通的高速公路。但资金仍在个人的银行账户上,用户平时的支付习惯也不曾被改变,只用在一个超级网银上就能实现所有银行账户的操作。
此时,银联直联才算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B2B在线支付,变成了通用型产品,类似大插座。一边链接企业的应收应付诉求,一边链接银行获取现金流流水和交易凭证,让资金管理真正做到更高效。
当下,经济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新旧动能的转换已然开启,规模驱动退场,效率驱动抬头,企业会选择最相适应的产品或者技术来提升内部效率,增加利润。B2B支付的升级,正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