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云突破逆风局:下农村、进厂房 打造数智供应链

甲子光年
+ 关注
2022-07-18 14:30
530次阅读

京东云突破逆风局:下农村、进厂房 打造数智供应链

直达供应链数智化基础设施建设最不完备的地方。

产业数字化的下一站是什么?

在7月13日的“2022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京东云峰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给出了答案:产业数字化的下一站是数智供应链。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一年,曾高歌猛进的国内几大云厂商,几乎都出现了逆风局——不仅整体增长放缓,市场占有率也在走向下坡。但有一个例外——京东云。数据显示,2021年,京东云实现超110% 的增长,且根据Gartner的2021年IT基础设施市场追踪数据,京东云在中国IaaS市场占有率位已升至第四。

数据的背后,产业数字化正由量变向质变进化。众所周知,供应链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疫情的不确定性也让生产供应链遭受重创。由此,京东云打造的数智供应链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发展的刚需。

京东云突破逆风局:下农村、进厂房 打造数智供应链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

那么,什么是数智供应链?它是如何赋能产业发展?

在此次大会举办前的一个月,「甲子光年」创始人兼CEO张一甲曾受京东云邀请,穿越大半个中国,实地探访了几个基于京东云为技术底座打造的数字化案例范本,西安“亚洲一号”物流仓、铜川智慧农场、常州智能工厂等,感受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的数字化,山水间的智能化。

所谓供应链,并非是单一链条,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其最上层,就是原材料的生产。其中农业,是一个典型的原材料生产场景,且生产模式几乎千年不变。

6月中旬,「甲子光年」来到陕西铜川。铜川有非常深厚的中药文化底蕴。据记载,唐代大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就生活在今天的铜川,并在此行医。依托这一自然和人文优势,铜川打造了“药王”这一品牌。

这里以黄芩和金银花最为知名。黄芩智慧农场地处偏远的农村,四周甚至看不到饭店,开车也要很久才能驶入。单看环境,很难想象这个地方会有工厂或者办公室,目之所及尽是村庄和通往更深处的广袤农田。

京东云突破逆风局:下农村、进厂房 打造数智供应链

铜川京东智慧农场黄芩基地

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跟京东智慧农场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田里立着的小标牌、采集设备,以及按照农业供应链各个数字化环节所设计的对应节点设备标语。
村领导告诉「甲子光年」,这片农田的改造主要依靠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硬件设施对农田的改造是方方面面的,包括土壤传感器、气象监测设备等,通过这些设备对药材种植生长过程中的水源、土壤、气候、病虫害等自然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实时反馈回来数据,及时对农场环境进行调控,保证中药作物能在最优环境下生长。
软件系统则主要指可视化的溯源管控体系。其中后者通过设置预警模块、管控模块、区块链防伪追溯模块等,在中草药生长的全流程、各阶段实施“保姆式”服务。新技术让药材有了“身份证”,实现商品的“一物一码”,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更透明化。
这片智慧农场,是2021年由铜川市政府联合京东云打造的,也是京东云数智化供应链在农业领域落地的典型案例之一。在数智化供应链的赋能之下,铜川的金银花、黄芩等中药材品牌已在全国打响美誉,并逐步向高品质、高知名度迈进,在带动农民增收增产的同时践行乡村振兴。
「甲子光年」行走其间,感受到一种强烈反差,即便是人没到达的地方,京东云的基础设施还驻扎于此。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科技带来的普惠,部署这些还要花费很多心力。
在京东智慧农场之后,随着京东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落地,京东云仓及京东便利店、京东家电、京车汇等近30家实体业态也先后在铜川落地,进而形成了一条更丰富的产业链条。这深刻体现了科技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原材料的生产,到终端的销售,绕不开中间的核心一环——工厂。
然而近几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整个工厂生产处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其中最核心的原因,便是供应链的不稳定。要么库存积压,货物难以外运;要么供应短缺,生产间歇性停止。
常州的格力博就遇到这种问题。
在跟「甲子光年」交流时,其相关负责人称,过去他们主打海外市场,疫情让他们遭遇了原材料和海运价格上涨等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曾希望转战国内市场,但由于对国内市场不熟,顾虑重重。
京东云突破逆风局:下农村、进厂房 打造数智供应链
常州的“超级虚拟工厂”
“超级虚拟工厂”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格力博制造副总裁赵峰告诉「甲子光年」,借助“超级虚拟工厂”,格力博仅用4个月就正式发售了新款洗拖一体机,并短短几个月内接到5万余台订单,预计销售额可达1.2亿元。
实际上,“超级虚拟工厂”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工厂,而是由京东科技、智云天工和常州移动共同为常州市钟楼区打造的“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在常州市钟楼区的工业制造云平台展示中心,一块数平方米的大屏上,展示着常州市数百家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工作人员可以依据每家工厂的产能情况实时做出调度。
以格力博为例,“超级虚拟工厂”首先通过对消费端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来帮助他们找到市场需求,看到国内洗拖一体机品类市场销售额,仅一年时间便从2020年的20多亿元增长到50多亿元,市场空间大,且上升能力充分。然后,“超级虚拟工厂”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给出生产线改造方案,将原来生产园林机械产线改造成能够生产洗拖一体机的产线。
此外,“超级虚拟工厂”还能够优化产能,找到本地或者省外的生产力,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格力博已经把新款洗拖一体机的外壳生产留在了常州本地,电水泵和电源线的产能分发到了苏州3家中小企业共同消化,而尘杯订单则交付给了广东中山的一家外贸企业。
一个让「甲子光年」震撼的数字是,“超级虚拟工厂”已经成功连接常州市钟楼区近600家工厂的4万多台设备,从2022年年初至今消化了价值近3亿元的剩余产品,正在加速常州乃至常州周边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预计“超级虚拟工厂”今年底将连接2000多家工厂。
在“超级虚拟工厂”背后,地方政府正在走出一条借科技企业帮助地方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最终帮助当地企业赢得市场,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京东云也没闲着。
在陕西西安,有号称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物流中心——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产业园。
这座产业园于2019年投入使用,园区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标准足球场。依托软件、硬件及系统集成的“三位一体”供应链技术核心优势,通过数智化物流设备提供商品暂存、订单拣选、分拣配送等全链条服务。
京东云突破逆风局:下农村、进厂房 打造数智供应链
京东物流西安“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
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挑高的大仓库,里面流转着大量不同类型的集装箱,一切井然而有序;进入仓库内,映入眼帘的是井井有条的自动化产线——立体堆垛存储技术、自动化分拣系统、无人仓等智能技术支撑起了仓库的日常运转,其运营效率是传统操作方式的10倍以上。
园区负责人告诉「甲子光年」,这座物流中心的无人仓技术国内领先。当我们身处其中,周遭听到的声音是来自物理空间里传送轨道的轰鸣声、风机转动的摩擦声、齿轮的运转声,看到的是货架上面自动化取货存货的标准工业化场景。如此多机器设备不停运转,使得仓库内温度很高,「甲子光年」在里面待了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
「甲子光年」在现场时,几乎在仓库里面看不到人,并不是人来指挥现场调度,而是全部作业通过数字化系统叠加末端的各类机械来进行调度。中间会出现相对的人为干预环节,但这些干预过程也不是由人力完成,只需要人直接在系统里通过数据仪表盘查看情况,再来进行相应修改。此外,更多的是看到机器在仓库里自动运转。
但智能化似乎有一个“悖论”——机器占比越多,能耗就会越大。尤其在当下,绿色发展、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共识。
但这座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产业园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即便运行着如此多机器设备,整个园区的能耗却非常低。这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园区内的电能由可再生能源支撑,整个园区建筑物房顶上安装了10万平方米,这些设备去年全年发电量为965万kWh,相当于近441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二是园区内还安装了分布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可实现电力平滑与调节,物流车辆加上园区用电节电手段的碳减排量基本达到园区整体的近70%;剩下的三成中,部分减排任务由绿色包装承担——目前,园区使用的3层瓦楞纸箱比例超95%,每个纸箱重量不超过400g,每年可节省20多万吨纸浆。
数字经济时代,作为链接不同产业环节的桥梁,供应链数智化与低碳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供应链产业中成长起来的京东云,正在向全社会输送其数智化与低碳化的经验。
走访下来,「甲子光年」有一个强烈的感受: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谈数字化转型,但很多改变的是最后的一公里、五公里、十公里。而数字化要求一整个链条去提高效率,如果仅仅解决的是单点数字化,很难实现整个链条的效率提高。
而这些京东云体系下的“指挥部”驻扎于一线,把业务体系、基础设施建深入到数字化转型最深处的神经末梢,相当于是打通整个全链条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直接触达到最源头,而这些最源头往往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最不完备的地方。
对于走访下来的「甲子光年」而言,终于看到有科技公司把数字化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智能化写在山水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ID:jazzyear),36氪经授权发布。
原标题《行走半个中国:看京东云数智供应链如何被写在山水间?》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