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发生品牌公关战:有人对钟薛高发起舆论攻击?9年前有相似案例?

三言财经
+ 关注
2022-07-20 11:17
647次阅读

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DorAemon

原标题《钟薛高事件谁最获利?9年前曾有相同案例

据报道,7月以来,广东省、陕西省、广州市、南京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相继对钟薛高进行了抽检,结果均为合格。

有关钟薛高“晒不融”、“烤不化”的相关争议可以告一段落,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钟薛高,不必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三言财经在此前文章中,曾详细分析过“钟薛高不化”这个问题背后的原理。对于消费者来说,并非所有人都具备专业知识,当观察到“雪糕不化”的现象,在不了解原理情况下产生恐慌心理也是人之常情。

其实这原本是一次绝佳的向消费者科普“为什么雪糕看上去不化”原理的机会。多家媒体曾于第一时间咨询专业人士,并向消费者科普了事件背后的原理。

然而,科普性质的信息却最终被埋没。各自媒体、社交平台上,开始充斥着各种各样针对钟薛高雪糕的“奇思妙想”,包括但不限于火烤、喷火枪融……

这些实验无一不将矛头指向一个结果——钟薛高不能吃。

终于多地监管部门抽检结果使得钟薛高得以“洗刷冤屈”,但复盘整件事情,很难不认为这是一场有意针对钟薛高发起的舆论攻击。有可能有人希望这个品牌倒下,彻底消失。

或许这只是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是事件发酵以来,很多诡异的情况都指向这可能是人为操纵的舆论攻击。

回顾整个过程,针对钟薛高的“操作”环环相扣有步骤。也并不仅仅只是从所谓“增稠剂”开始。最开始,是以价格贵为切入点点燃舆论,“雪糕刺客”也就是这个时期被网友玩出的梗,且很突然。

但以价格为由的操作“效果”并不明显,钟薛高销量不降反增;于是进而又演变成“雪糕不化”、“烧雪糕”、“烤雪糕”,最终又盯上了“卡拉胶”。

整件事有着很清晰的炒作脉络,而在此期间,同样价位以及含有卡拉胶的其他高端雪糕品牌,却“无人问津”。

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中,以“钟薛高”为关键词搜索,排在搜索结果前部的几乎全是有关“不融化”话题。

疑发生品牌公关战:有人对钟薛高发起舆论攻击?9年前有相似案例?
疑发生品牌公关战:有人对钟薛高发起舆论攻击?9年前有相似案例?
疑发生品牌公关战:有人对钟薛高发起舆论攻击?9年前有相似案例?
疑发生品牌公关战:有人对钟薛高发起舆论攻击?9年前有相似案例?
疑发生品牌公关战:有人对钟薛高发起舆论攻击?9年前有相似案例?

而在这些内容中,评论区有很多“模版式”的回复。比如以段子形式调侃钟薛高不化,暗示不要购买食用。而发布这些评论的账号,却从未发布过任何作品。此外,一旦有网友发表观点支持钟薛高,呼吁大家理性看待,则会立刻遭到网暴。 

骂钟薛高俨然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谁不骂谁就是“另类”,就得被批判、被孤立。虽然也有部分网友努力科普,呼吁大家不要盲目恐慌。但这样的理性评论往往得不到“关注”,点赞量寥寥无几的同时,还要被其他人嘲讽。

吊诡的是,几乎所有雪糕都添加有卡拉胶等增稠剂成份,唯独钟薛高遭到大规模网暴。三言财经在当初的测试中,曾购买不同品牌、价位的十余种雪糕,超过9成都含有增稠剂。而且在做静置融化实验时,国外知名品牌哈根达斯的一款雪糕更是自始至终都没有融化。

但是媒体科普报道和网友理智发声得不到关注,反而是“黑钟薛高”的帖子、视频持续获得大量流量。种种迹象都表明钟薛高再一次遭受恶意攻击。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钟薛高第一次碰见这种事情了。

2021年6月,钟薛高创始人林盛的一条采访视频的截图引发巨大争议。该截图显示,林盛说了一句“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这句话引爆了消费者情绪,“林盛和钟薛高”也因此登上热搜前三,引发网友热议。

事发后,钟薛高立刻将原版视频发出。原来,网上流传版本遭到恶意剪辑,所谓“爱要不要”其实是原材料供应商的态度。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在拿“林盛爱要不要”的态度辱骂钟薛高,可见去年这件事带来的影响之深。

对比去年“视频事件”与今年的“雪糕不化”,这两件事“巧合地”都发生在6月,也就是初入夏天时节,正好是雪糕销售旺季。

这真的是巧合吗?还是……

如果没有钟薛高,对谁最有利呢?曾经发生在我国台湾省的一个真实案例,或许能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帮助。

2013年6月25日,台湾媒体发布专栏《超商买的冰品在室温下放两小时不会融化》以及《2小时不融你手 超商冰淇淋「耐冻」》。

疑发生品牌公关战:有人对钟薛高发起舆论攻击?9年前有相似案例?
疑发生品牌公关战:有人对钟薛高发起舆论攻击?9年前有相似案例?

文章称统一旗下的瑞穗冰淇淋蛋筒在室温31度的房间内静置两小时后仍然不融化,最终得出结论该冰淇淋融化慢是添加了凝固剂和乳化剂。还强调“不健康、不敢吃”。

该实验公布后,迅速引发关注,大量网友、自媒体加入了测试雪糕不化的大军。同样,瑞穗冰淇淋陷入严重信任危机。

统一方面回应此事称,冰的融解速度本来就有快有慢,主要影响变数还是要看温度、乳化效果和粘稠剂3种,像挫冰因为只有冰跟水,所以当然比较快。统一使用的原料,一切都合乎当地的《食品卫生管理法》。绝非部分网友形容的塑胶食品。

台湾省有关部门也回应此事,强调冰淇淋添加粘稠剂没有问题,无需担心。然而, 无论是统一还是有关部门官方回应,都未能消除消费者质疑情绪。

这件事最终结果是台湾省本土冰淇淋品牌一蹶不振,当地市场被外资垄断。目前,台湾冰淇淋市场中,七成已经由外资品牌占据。

现在回头看这次钟薛高的“不化问题”,与近10年前瑞穗冰淇淋遭遇的危机如出一辙。

分蛋糕的人多了,在不做大蛋糕的情况下,每个人能吃到的自然少。

2018年钟薛高下场以前,中国冰淇淋高端市场一度被外资品牌把持。参与中国高端冰淇淋品牌市场的玩家以美国、德国、法国以及韩国等品牌为主,纯国货产品寥寥无几。

直到钟薛高出现,第一次证明中国冰品品牌也能够在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2017年,根据英敏特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高端冰淇淋市场增速达到30%至40%。而发展至今,中国冰淇淋雪糕市场规模也跃居世界第一,冰淇淋市场竞争已经愈发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钟薛高遭到恶意攻击也并不奇怪。

这类针对钟薛高成体系、不间断的攻击自然也引发了监管部门关注。近一年来,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了超过150条针对钟薛高品牌的相关抽检信息,而抽检结果均为合格。

近年来,利用消费者的非专业性和信息差,挑拨舆论情绪,传播谣言的类似事件屡屡发生。例如避孕套制作营养快线,鞋底胶制作烤冷面,纸做的包子……这种不实信息即使最终得到辟谣,但对品牌造成的伤害无法估量,也无法挽回。而且这并不是单一品牌消亡问题,一旦形成这种无意义的单边评判作风,整个行业才是最终的受害者。

评判产品的品质问题,应当通过科学的检验方法,相信国家标准和权威的质量检测来判断。而不是利用无聊的谣言单边评判,最终由行业承担恶果。

钟薛高赢了品质,或许输掉了这个夏天。来日方长,经受住种种考验的钟薛高,想必能够赢下未来所有夏天。也希望类似钟薛高的这种事件在明年、以后的夏天再也不会发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言财经”(ID:sycaijing),作者:DorAemon,36氪经授权发布。

0
相关话题
市场营销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