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版权时代,“音乐版权”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HIFIVE
+ 关注
2022-07-22 18:46
676次阅读

音乐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而音乐产业也经历了黑胶唱片、磁带/CD/DVD、手机铃声,最后到数字音乐的发展历程。如今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整个文化产业对于版权越来越重视音乐版权环境也不断优化,音乐产业创新创造力被不断激发,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用户规模稳步扩大,付费用户渗透率逐渐提高,商业模式日趋完善,音乐产业价值链正不断延伸。

然而,无论是在线音乐播放、数字单曲/专辑售卖、音乐周边产品、O2O模式带动的粉丝经济以及演唱会、音乐会、音乐综艺,甚至音乐相关的社交娱乐产品,如:全民K歌、唱吧等,在音乐商业变现的道路上,其盈利的主要核心都在于音乐版权,这就是一个“版权生意”

关于音乐版权

一般所说的音乐版权包含词曲著作权、表演者权,还有录音著作权。简单理解,词曲著作权:这首歌是谁写的词、谁作曲;表演者权:这首歌的歌手是谁,由谁来演唱;录音著作权:这首歌是谁花钱来制作的,包含编曲,录音,混音等等,俗称母带。

音乐版权是一种私有的权利,不同权利主体享有不同的权利。权利人/公司拥有任何第三方以任何形式想要去使用这首歌的权利。也就是说,假如有一首歌是你/公司作词、作曲、编曲、录音、演唱以及后期,那么,这首歌所有的权利都是属于你/公司。任何人如果想用你的这首歌放在视频当中做背景音乐,必须要经过你/公司许可。如果是以商业性为目的,那么必须支付相关的使用费,或者是授权费

后版权时代,“音乐版权”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音乐版权复杂,歌曲制作出品涉及环节较多,因此相关权利人也较多,根据权属的分类会存在众多著作人,各权利人之间既有交叉也有不同,但不管是著作者权利还是邻接权都不得任意侵犯

音乐版权收益来源

1)点击量:通过各大流媒体音乐平台,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的歌曲点击播放量来计算收益;

2)版权使用:作为影视剧背景乐、短视频背景乐、广告配乐等的版权费用;

3)商业应用:音乐会、演唱会、拷制U盘、专辑制作等商业收益;

4)其它,如:KTV买断、商超餐厅、酒吧会所等线下使用的版权收益;

对于音乐使用者,以上场景使用音乐都是需要付费的。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十二种合理使用情况,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后版权时代,“音乐版权”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音乐正版化之路,虽艰难但已逐步入正轨

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转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史上最严版权令”结束了网络上盗版音乐猖獗的情况,数字音乐开始走向“正版化”。此后,在政策的大力严控下,数字音乐盗版泛滥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为健康、规模化的音乐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正版化的到来,版权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数字音乐平台最重要的资源,但由于行业内仍缺乏完善的秩序,版权之争也愈演愈烈。2017年,国家版权局约谈主要网络音乐服务商及境内外音乐公司,要求对网络音乐作品全面授权、避免独家版权,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音乐版权秩序,但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的版权之争在此后仍在不断上演。

直到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责令责令腾讯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在国家版权局推动下,腾讯音乐集团与网易云音乐完成99%曲库的相互授权。自此数字音乐正式走向“后版权时代”,国内网络音乐市场竞争秩序得到重塑,进入壁垒降低,使竞争者更有公平触达上游版权资源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将市场竞争的焦点回归到业务创新与用户体验。

现阶段在国家各保护政策影响下,用户知识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也愿意为正版数字音乐付费,庞大的数字音乐付费市场逐渐形成,成为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音乐应用场景多元化,数字音乐创收路径拓宽

随着数字时代到来,音乐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多元化场景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在线音乐;影视综/游戏OST及短视频、直播、广告营销等场景配乐;音乐营销,放大品牌合作、IP传播;还有各类音乐综艺、线下音乐活动等音乐内容都必不可少,除此外,公播音乐也作为商用音乐的重要场景,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无论是咖啡厅、超市、商场、饭店还是公园、游乐场、体育馆,任何你能联想到的场景都流动着音乐,这时BGM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情感连接,可潜移默化的对用户消费产生影响;

而除上述场景外,互联网进入消费存量时代,越来越多的电商、社交等泛娱乐APP开始搭建社区模型,寻求存量增长。直播带货,短视频分享,多人语聊房、k歌、小游戏等玩法频出成为吸引、留存用户的重要方式,音乐成为其刚需元素,但作为成本项的规划,企业自然希望能最小化的成本投入。

目前,虽然音乐版权观念已愈加深入人心,但由于音乐版权市场的复杂性,仍存在音乐版权主体分散、流行歌曲采购困难、歌曲版权组成复杂、一揽子授权、费用昂贵等问题,因此,无论是外包模式还是直接授权,开发者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音乐公司磨合、沟通、协调过程,以及必要的等待过程。如果贴合自身需求实现定制化,但其成本往往对于需求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中小企业初创产品花高成本做一个商业模式的探索也不太现实。

正版音乐授权平台,打通上下游高效沟通渠道

尽管如今已经没有了所谓的“独家版权”但作为使用者直接与上游唱片公司、音乐人等版权方沟通获取版权也并非易事,因此通过正版音乐授权平台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

版权平台凭借成熟的版权监测、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高效智能的版权集中管理。不仅能应对数字音乐在流通中著作权分类边界模糊的问题,同时,提高客货匹配效率,连接音乐人与需求方的信息进行交流匹配,打通上下游高效沟通的渠道,实现音乐版权交易的标准化和体系化,

对于上游版权方和音乐人,平台积极拓展歌曲变现形式和边界,为歌曲提供多渠道多场景的宣传和推广,可最大程度的帮助音乐人及作品曝光,获取应有版税收益。而对于版权音乐使用者,平台提供透明高效的正版授权服务,快速解决版权需求,且有效规避音乐侵权风险。

2020年,HIFIVE(嗨翻屋科技)上线HIFIVE音乐开放平台,产品依托丰富的版权音乐内容和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SAAS产品化的音乐授权服务, 用户可通过API/SDK接入正版音乐内容,作品可被应用于语聊房,直播,元宇宙,短视频、K歌、音频播放等场景。

前不久,HIFIVE音乐开放平台宣布推出“AI音乐开放能力”服务,新服务上线也进一步丰富了音乐生态的产品能力,将以更完善的服务为音乐应用场景的需求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为满足中小企业初创产品和小体量版权音乐需求者需求,HIFIVE音乐开放平台提供最低100元项目启动,网络热歌、华语/欧美流行、纯音乐、音效等内容正版授权,1000次调用,音乐成本最小化,而且按使用量计费,提供清晰透明的数据报表。

如今,随着国家不断推出版权政策,社会的版权意识越来越重,对内容的付费意识也极大提升,对于音乐内容,用户的需求逐渐多元化,更加注重感情需求,音乐社交概念应运而生,如何通过音乐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值得重视的需求。

数字化音乐作为内容生态内的关键一环,通过自身或与其它文娱产品的联动,正为商业模式带来更多可能性。未来,在更规范的版权环境下,音乐产业定能够获得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为其他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内容,走向良性循环和繁荣共生。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后版权时代,“音乐版权”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HIFIVE
HIFIVE
0
成都嗨翻屋科技有限公司
实力厂商
实力厂商
优质服务
优质服务
及时响应
及时响应
立即询价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