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蒋祎:上HR系统知彼之前,先要知己
- 如果外购系统,系统里有自带的标准功能、标准的操作方式,硬要改造不但可能花费不菲,更有可能打断了系统预设的标准流程。
-
一旦我们陷入思维定式,就会很难接受新系统的设计思路,最终实现方式的落差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 -
而且关键是,咱也不能确定,我们想要功能是否就是达成业务目标的最优解,说不定市面上还有更好的答案呢? -
最后,有些演示起来花哨的功能,也许实际使用时另有隐患,也许并不适用于我们的一些特殊业务场景。
-
流程步骤是怎样的?需要哪些角色参与?目前沟通协调是否通畅? -
流程是否经常变化?各部门、各分子公司的流程是否统一? -
有哪些表单在流程中流转?包含哪些信息?目前通过什么方式传递流转,是否高效及时? -
评估流程的效率和效果的KPI应该有哪些?其中哪些是目前难以及时统计的?目前是否深入分析了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背后的业务原因? -
流程有哪些相关报表?分别有什么用途?目前由谁、用什么工具统计?其中哪些是目前统计、制作比较耗时的?哪些更新频率是不够的?哪些是没有及时共享给相关人员的? -
流程中有哪些数据来源、台账?目前储存在哪里?由谁维护?目前都随业务及时更新了吗?不同数据源数据能保证一致性和逻辑关系正确吗? -
流程涉及哪些法律法规?有哪些风险点?其中哪些是目前容易被忽略的? -
流程对应哪些企业制度?制度是否完善?有哪些要管控的点?其中哪些是目前各层级管理者疏于监控、无法及时了解情况的? -
各节点分别在用什么工具操作?有什么痛点?哪个节点是瓶颈?哪些步骤可以考虑精简?哪些步骤希望能自动化? -
流程中有哪些特殊情况、例外需要特别处理?目前是如何处理的? -
哪些节点是员工的接触点?员工要完成的步骤是否繁琐?员工的满意度如何?
-
明确自身的需求,以便更高效、有条理、有重点地和供应商沟通,帮助供应商了解业务需求的侧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
发现业务上存在不明确、不稳定、不规范的流程,先考虑业务上能否明确统一,再考虑如何用系统落地。 -
选型时,能更细致地评估各厂商产品的契合度,比如能否按要求输出报表。 -
提前准备好系统设计阶段必要的输入,提高沟通效率。 -
顾问/产品经理根据流程上下文及这些输入,能更正确地理解需求的意图,避免理解不一致而造成后续返工。 -
系统上线后,能清晰地评估系统带给业务的提升点和提升效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ohnnyHCM”(ID:CloudHCM),作者:蒋祎,36氪经授权发布。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