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地推没活儿了!
全文共 2701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作者 | 王晓玲
“现在几乎没有能赚钱的项目了。”地推公司老板李杰说。
过去几年,在互联网增长焦虑下,地推公司曾经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赚钱机会。
“那时生意特别好做,平均每单能收入 20 元上下,一天公司能做个几万单。”李杰说。星罗棋布的地推员,每天的业绩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汇入互联网大厂,成为财报上的增长数据,助推股价和市值。
李杰说,现在主流 App 基本上都已经见顶了,特别是一二线城市。菜市场入口,地铁里,拿着圆珠笔、毛绒玩具拉新的地推越来越少。“京东一元购、快手极速版这些,我们也在做,糊口而已。”李杰说。
今年,地推不赚钱到什么程度呢?甚至那些一眼看去就不赚钱的项目,也会有人去做。
没有能赚钱的项目了
一个一百多人的地推群里,有人发进来一个 58 推客的小程序链接,然后放了一张截图,图中显示是南方一线城市的小企业列表,后面标着 3-6 元的价格。
李杰也加了很多这种微信群,希望能接一些零散的项目,养活团队。
看来大多数人没有做过 58 推客。“拍照吗?”拍照是许多人熟悉的活儿,一般是地图或外卖等互联网 App,需要拍摄店面照片。
“不是,这个应该拉新。”一个人回应,让没有注册的公司完成注册,才算完成任务。
应该不会有人去做这个吧,群里纷纷表示说这个不好做,“这个是 2 B,不如 2 C 好做。”
但还是有人去做了。几天后,突然又有人发了一张 58 推客的图片进群,“不行,这个不能做,导航不准,把我导迷路了。”
想象一下,要赚到这 6 元(这是按最高金额来算,其实大多数公司标的是 4 元)有多不容易:首先需要在写字楼里找到这个公司,然后动员员工把老板找出来,完成注册。如果老板不愿意,那这一趟就算白跑。
如果价钱合适,拍照可以赚钱。虽然骑着摩托车,每天拍三四百个店,每个店拍三张清晰的照片也不轻松,但和拉新相比确实简单好做。
“百度地图拍照,每人每天可完成三四百单。”这条消息立即在群里引起一起哄动。很快,一个几百人的百度地图拍照群拉起来了。
虽然没有说价格和要求,不过李杰觉得这个项目可能还不错,因为据说可以做一个月,而且要求有团队才能做。
入群的地推老板们甚至无暇确认这个项目的真假,现在找一个能赚钱的项目不容易。有些公司早已放弃了第三方地推,而是通过小程序或 App,让用户随手拍店,成本可以降到非常低。例如,美团拍店 App 上,拍店报酬也只有 0.6 - 1 元。
一位熟悉地推业务的前美团员工认为,长远来看,这个业务根本就支撑不了第三方地推公司独立运营,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行业。
地推也就是地面推广,在互联网最早是指电商、外卖等业务的线下推广,一般都是互联网内部员工负责,最出名的就是阿里和美团的“铁军”。
地推最早被外界所认识,就是从阿里中供铁军开始,这批阿里早期员工一家一家上门,向长三角工厂推荐阿里的早期产品中国供应商。此后,滴滴创始人 CEO 程维、美团 COO 干嘉伟都是从这个团队出来的。
现在的地推老板也同样努力,但没有了这样的机会。不过,从团购大战到打车大战,再到买菜大战,互联网的扩张确实给地推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赚钱机会。
李杰说,虽然有疫情影响,但去年的生意还非常好。除了有承担巨头用户增长的各种极速版,还有几个互联网买菜应用可以做拉新。
最后的疯狂
由于百度地图拍照项目对所在城市的团队规模有要求,在填写了公司信息后,需要等待回音。几天中,群里陆续也有人发一些项目进来,但是大家的热情都不高。还有人晒了一张随手拍交通违章得到的奖励红包,累计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立即有人问,“这个怎么做”,也有自己开车的人看不上,“缺德”。
地推大量外包给第三方是近几年的事,业务也从早期的 O2O 延展到 App 拉新。李杰的公司就是靠着这一波行情做起来。
他做京东极速版的供应商,已经有两年时间。一开始还不错,每单能有 18 元收入,一天能做几万单,足够养活公司。
李杰那时在全国招地推员,自己从官方接单,放给地推员去做,一般都是一单一结或一天一结。“我们这行业见钱快,不压工资。”
李杰也做过其他大厂供应商,基本上都是一个新用户 20 元左右。做供应商有资金门槛,要为项目垫资,完成后才能结款。
这两年,供应商越来越多,但直到去年,李杰都觉得这个生意还可以做下去,因为每年都至少会有一两个比较好做的项目。
去年,最好做的项目无疑是淘特。“去年做的太疯狂了,简单好做能出量,钱给得也不错,一单19 左右,一个人做的好一天能做 60-80 单。去年全国地推都在做淘特拉新。”
现在想想,去年可以说是地推最后的疯狂。“去年有美团优选 、淘菜菜、京东一分购、快手极速版、抖音极速版还有拼多多,都在做拉新。”
时间进入 2022 年,降本增效之风袭卷整个互联网。去年还在拉新的社区团购,也开始关城裁员。大厂也都在反思对于增长的执着追求,对于 App 的拉新也再大举投入。
实际上,互联网公司很容易控制拉新成本。
除了从后台接单,李杰的公司日常也做一些个人码拉新,就是各种极速版都有的个人推广码,比如拉五个人官方奖励 288 元,他可以 188 元把这个任务接过来,让业务去拉人头赚差价。
今年这种个人码也越来越难做,“每个号码出的金额是不一样的,今年奖励金额越来越少了,比如拉三个人只有 30 块钱,这种单子就不能做。”
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无论是个人码,还是推客、拍客等增长应用,本身都是希望个人用户去拉新,而不是与李杰这样的供应商合作。
今年,在直播电商上大举投入的抖音和快手,也推出了个人返佣玩法,用户分享商品链接后,可以拿到后面交易的佣金。这是一种拼多多式的利用个人私域的玩法。
李杰说,今年做供应商的收入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他京东和快手都在做,“糊口项目”。现在新用户太少了,大家的手机上都装满了 App,原来砸钱推广的 App 成了全民应用。
这种情况下,地推做增长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留存,“许多人领了冰墩墩,转头就把 App 删了。”一位互联网员工说,虽然线上拉新成本高,但整体算下来地推成本也不低。
好项目越来越少,李杰也开始做拍照等各种五花八门的项目。在上述互联网员工看来,拍照的投入显然不能和 App 用户增长相比。“其实就是以标注 POI(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点的方式,做成广告通路。”
几天后,发起百度地图项目的人终于在群里露面,告诉大家项目“黄了”。很多人寻问原因,“是不是垫资问题?如果没钱,我们可以凑一凑。”但没有得到回应。
或许百度也发现 POI 业务,可以通过小程序或 App ,几毛到几块钱一单完成?
之后,地推群变得冷清起来,也有人陆续发一些项目进来,不过少有回应。有些截图发进来,立即就有人提醒,“不要发这种截图,这个违法”,“灰色的项目不要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王晓玲,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