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SaaS还未崩盘,只是周期重现
市场冷或热,都是流动性的必经周期。
作者 | 周晓莉
编辑 | 赵健
过去一年,SaaS行业迎来了冰火两重天。
2021年,是SaaS行业创纪录的IPO大年,共有27家公司公开上市,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头部SaaS企业也迎来大幅增长,一度将SaaS行业的估值水位推向更高点。
2022年,却是SaaS估值大幅收缩的一年,很多公司股价大跌,Zoom、Shopify、Snowflake等明星SaaS公司的市值,距离最高点跌幅超过70%。
二级市场的震荡也传导到了一级市场。从清科研究中心的投资概况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股权投资市场明显减速,投资案例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31.9%和54.9%。
2022年的经济环境,也对SaaS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以Salesforce为例,近三年IFO(Income From Operations 运营收入)分别是5.48亿美元、4.55亿美元、2.97亿美元,尽管已经是市值264亿美元的行业龙头,但是今年第一季度其营收还是下降九成多,可见SaaS行业今年赚钱艰难。
寒冬之下,企业多在大幅削减预算,一些大的互联网巨头尚在裁员。近日,Shopify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宣布,公司将裁员1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0%,主要原因是业务的增长不如预期强劲;而Oracle则被爆料称,所有CX营销部门都被裁掉,分析师关系团队裁减三分之一,Oracle声称是由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内部重组”。
国内也同样如此,从今年1月有赞的裁员开始,就相继有SaaS企业出现优化或毁约校招生的举措。
当SaaS企业出现估值下跌,业务放缓,如何看待SaaS市场的遇冷?
1.SaaS估值“挤泡沫”
对于2022年的SaaS估值环境,蓝湖资本合伙人胡磊曾做过一次分享。
胡磊表示,美国Bessemer的SaaS指数在21年11月前都远跑过大盘,本质上基于两个原因,第一、疫情对传统行业有较大负面影响,但对软件行业有一定助推,一些SaaS企业基本面的积极变化在二级市场立即显现;第二、在高风险的环境下,基于SaaS行业的特性,每年的重复性收入、能见度更高的业务预期等,资本更愿意拥抱高确定性的资产。
因此2020年开始,科技类成长股,特别是SaaS股票受到很多关注。
但在21年11月以后情况有较大的反转,海外SaaS上市公司的估值倍数有了较大的回撤。
图源:蓝湖资本
短短半年时间,SaaS企业就不香了吗?对于这一话题,不久前在「甲子光年」举办的「甲子引力X」SaaS圆桌论坛上也曾有过一次讨论。
云启资本执行董事韩义表示,从宏观方面看,SaaS在去年和前年毋庸置疑存在泡沫,泡沫主要来自于美国二级市场对SaaS估值的持续走高,持续了近乎10年。今年由于地缘政治、战争、疫情反复、以及美国市场本身的货币政策调整,阻断了很多商业模式,所以立马往下走。
其中,货币周期调整而导致的市场波动,对SaaS行业的影响尤甚。
初心资本合伙人许旸洋表示,根本原因在于不同行业之间商业模式的差异。SaaS作为收费模式上的创新(ARR 年度经常性收入),本身就带有对企业软件公司长期稳定收入的预期:当货币超发或者货币政策宽松时,SaaS类企业能够作为好的理财产品,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SaaS行业;反之,在今年缩表之后,SaaS行业也会出现较大波动。
这种波动情绪也传递到了国内,主要体现在资金和融资上面。一是为SaaS企业带来销售上的影响,比如大客户签单减少;二是融资受到影响,假设上轮融额过高,今年这一轮就会承压。
微村智科投资合伙人倪天旸认为,国内和港股资本市场情绪容易受到欧美同行的波动影响,从而跟着追涨杀跌;但回归本质,国内的SaaS公司离欧美优秀的SaaS公司本身也有较大差距,欧美优秀SaaS公司的NDR数值(净收入留存率)平均在120%到140%,展现出非常高的粘性和带给客户的长期价值。
反观国内SaaS公司的NDR,大客户做得好的公司NDR能达到90-100%,但大部分服务中小客户的NDR可能仅处在70-80%之间。
一些SaaS企业会希望通过价格战来提高复购率,但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价格战可能也难以奏效了。
卫瓴科技创始人杨炯纬告诉「甲子光年」,用低价抢市场毫无意义,在to B市场里面靠低价,无非就是在制造一些烂尾项目,给市场带来的伤害可能会导致客户对于这类产品失去信心。
“通过超低价打市场(份额)实际上是在做给投资人看,但其实这只是企业自己的一个设想,觉得吸引投资人,在今天的市场低谷下,不管你‘打扮’成什么样子给到投资人,投资人可能都不会投,所以不如就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别天天盯着投资人的脸色。”杨炯纬表示。
2.为什么依旧长期看好?
虽然SaaS处在寒冬,但如果从组织、市场、财务视角来看,很多头部SaaS企业基本盘依旧稳固,不乏有投资人长期看好。
倪天旸告诉「甲子光年」,市场冷静下来会让SaaS企业回归正常估值,能够看到今年很多SaaS公司,哪怕股价跌去很多,运营层面依旧非常健康。所以更多还是跟美股本身的货币政策相关,导致了2021年SaaS公司平均过高的市销率,现在大概率可以理解为市场在消化估值。
在「甲子引力X」的SaaS圆桌论坛上,云启资本韩义也表示,因为企业服务一直都有周期,所以这几年无论是火热或低迷,都是一个经历周期的过程。SaaS现在看来更应该是一个周期波动,而非长期低迷。
看好SaaS的基本逻辑在于这类企业的“收入质量高”。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程浩在一次公开分享中解释了SaaS企业PS高的本质原因,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高毛利,SaaS企业的毛利通常是在70%以上;2)大部分为Recurirng收入,即可持续收入;3)一些企业的付费留存率超过100%;4)产品化程度高、易于弹性扩展和规模化扩张。
客户连续的续费行为,能够抵消企业未来收入不确定性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且当SaaS产品不断获得更多的客户,后续维护升级的边际成本也会极大降低。
随着国家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即使最传统的行业也在增加对软件和IT方面的投资,SaaS订阅式续费的商业模式也更符合数字化升级趋势。企业一旦接受SaaS的方式,能够不断升级功能。
而传统软件的客制化(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特别的定制,以满足其需要)则只出现在上线那一刻,之后如果想继续客制化,就必须进行二次开发或者重新采购项目。所以对于很多SaaS企业成熟稳固的客户来说,每年除复购外,还会产生增购,带给SaaS企业更好的扩展性收入。
另外,中美SaaS环境并不能完全类比。中国无论云还是OA等基础设施,IaaS、PaaS、SaaS都在早期,且许多SaaS软件之间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因此有大量空间留给头部SaaS企业。
根据Gartner的数据表明,SaaS占去年云最终用户支出(3320 亿美元)的最大份额(1230 亿美元)。这无疑给SaaS企业带来一股“提振”,说明SaaS依旧是最稳健的生意之一。
从市场规模来看,在美国,企业服务软件已经成为企业标配,平均一家企业会订阅七家以上的第三方SaaS服务,所以SaaS在美国有非常成熟的市场。
与国外发展路径不同的是,中国底层云服务结构与海外情况倒置,出现结构性倒挂。国内的IaaS已经较为成熟,基础设施层在整个云计算市场上占比过半,而SaaS市场却还有很多潜力待挖掘。我国企业2021年末数量达到4842万户,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但信息化程度仅有10%,给了SaaS在长尾市场潜在的发展空间,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
在IDC最新发布的《IDC中国企业级应用管理(Enterprise Application, 以下简称为EA)SaaS市场2021年下半年跟踪报告》中显示,2021年中国EA SaaS市场规模达67.8亿美金,同比增长20.5%。
图源:IDC中国
相较于全球SaaS行业的领导者Salesforce、Microsoft和Adobe,国内大多初创型SaaS公司,在商业模式上有着天然不同。由于中国SaaS整体起步晚,在打磨产品、定义市场标准上处于劣势;但云原生、开源项目等技术趋势的成熟,也带给中国SaaS公司弯道超车的部分机会。当前,我国SaaS市场虽整体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
3.穷途之中有进化
虽整体环境受挫,但也依旧有在逆势中崛起的SaaS企业。比如2022年颇受关注的SaaS公司Deel,将 ARR从一百万美元提升至一亿美元,只用了20 个月的时间,刷新SaaS公司最快增长纪录。最新一轮估值140亿美元。根据Axios的一份报告,仅从2021年4月到2021年10月,Deel就表示其全球客户群从1800人跃升至4500多人。当时的客户包括Coinbase、Dropbox和Shopify等。
2022年虽面临资本寒冬,但抛去估值部分,能够看到符合优秀SaaS公司标准的,基本面依旧向好。现在的SaaS环境下,能够真正让产品服务都优秀的公司得到相应资源,行业也会更加良性。「甲子光年」从一些投资人以及SaaS行业从业者的观察中得出,虽然市场较之以往冷静下来,但里面依旧存在可能的机会。
-
PLG (产品驱动增长) 为导向
-
“SaaS+交易”拓展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
-
SaaS与数据、技术、场景等进行深度融合
-
安全合规类
4.衰退周期要先稳住现金流
SaaS公司不能只讲故事,更要让数字说话。尤其在今年融资、风险投资都相应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有更好的现金流以及更有质量的增长则最为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ID:jazzyear),作者:周晓莉,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