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蒋祎:HR系统选型为什么难?选了产品还要选服务
但小蒋是每天真正使用系统、维护系统、优化系统的人,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大家在选型时少一点犹豫徘徊,在HR数字化的路上少一点吃亏和失败。
为什么HR系统选型是个难题?
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
没有与企业业务100%匹配的系统
-
没有一家独大,各家厂商百花齐放
-
没有实施很难评估产品和服务质量
在《上HR系统之前,必须要清楚的事》中提到过,各家系统都有开箱即用的标准功能,而且会用“最佳实践”流程将这些功能串起来。
而在《HR系统标准功能从何而来?》中我们聊过,系统的标准功能源于:
-
管理理论和思想
-
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
-
大客户的实践经验
那么问题来了,有多少企业真的遵循了有书对管理思想和方法?
有多少企业真的完全合规、连边都不擦?
有多少企业真的能消化标杆大企业的玩法,并且真的愿意先固化再优化?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会说,没有一家的系统标准功能、标准流程会和任何一家公司的需求、业务流程100%雷同。
因此你会看到,几乎所有公司上系统时都会说:“我们这里的特殊情况确实比较多。”
有时候真的不是系统不够灵活,而是业务实在太跳脱。
HR系统的功能复杂,还能再能细分为多个模块。
如下图,红色的为核心模块,深黄色为用得较多的人才模块,浅黄色为用得相对少的人才模块,有云朵标志的是我建议使用SaaS部署方式的模块,箭头代表模块间的数据交互,灰色为系统的基础功能和能力,线框中为可能需要与HR系统集成的系统和服务。
目前,虽然SAP、北森等厂商的HR系统基本全模块都有了,号称“一体化”,但也没有哪一家厂商是在所有模块都有绝对优势的。各个模块都有自己的领军者,各家厂商各具特色,各有差异,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无论是买一个模块解决当务之急,还是买多个模块发挥系统的更多功力,都需要“实施交付”服务,让我们的业务能真正跑在新系统上。
这就需要专业的实施顾问,将需求、流程、规则“翻译”成系统的参数设置(行话叫“配置”),靠配置实现不了的需求可能还需要另外编程(行话叫“二次开发”)来实现。
SAP这类国际大厂很少自己做实施,而是让第三方的咨询公司(比如埃森哲、IBM、四大等)来做,国内的不少厂商则会自己实施。
除了实施交付服务,系统上线后还需要各种售后服务,比如需要调整业务规则、发现了系统Bug、想启用新版本新功能等等。
因此我们选型不仅是选产品的功能,也要选厂商及其合作伙伴的交付服务的能力。
如果想清楚了《上HR系统之前,必须要清楚的事》,那我们对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能更坚定,再来挑产品、选服务,思路就能清楚一些。
然而,系统功能到底有哪些“坑”、厂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够不够,在系统实施之前是很难发现和评估的。小蒋写这篇和之后几篇,就是希望通过小蒋的经验,让实施和售后阶段的问题能在售前阶段就尽早暴露出来,让大家在选型中能更多从未来实际使用的角度考虑,也让大家对未来的系统有更合理、实际的预期。
好的HR系统应该是怎样的?
作为每天都在使用、运维和优化HR系统的一名HRIS,从实际使用的角度考虑,我认为好的HR系统应该满足:
-
能够满足当下最迫切的业务需求。首先满足最迫切、优先级最高的需求,才能让HR系统的作用和价值最快、最直观地体现。
-
能够伴随未来企业HR业务持续发展。企业内部的业务会发展、外部的环境会变化,系统同样需要能够灵活变化、甚至不断进化才能应对。
-
提升效率、易学易用。在决策层面,系统要能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来提升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在操作层面,系统应该是要将HR解放出来的,而不是成为HR新的负担。要想真正达到增效的效果,系统对于各类用户(管理层、经理、员工、HR、管理员)都需要足够易学易用。
这三点对系统的产品和服务都提出相应的要求:
下次我们来聊选型的具体流程,以及通过考察哪些要点,可以帮助我们在选型中快速了解产品能力和服务水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ohnnyHCM”(ID:CloudHCM),作者:蒋祎,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