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中”的中国科技企业,是弯道超车还是“平替”?
文/陆星集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的一个论断,引发了产业界的深入思考。他认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这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压力,企业要做好为生存而战斗的准备。
无论任正非的论断是否精准,疫情进入第三年的全球经济已经不堪重负。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国际关系震荡、地缘政治危机四伏,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与日俱增。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就会发现,“断供”从来断不了中国经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成长,一次次的封锁,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客观有利的环境,倒逼中国企业加速发展核心竞争力。
当然,这次倒逼到底是产生弯道超车的机会,还是只是实现解决“有无问题”的替代品?其取决于企业的决心、雄心和策略,当然还有实力问题。
1、“断不了”和“进不去”
继《芯片与科学法案》落地后,美国再次管制先进技术出口。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日前宣布,对EDA软件工具等四项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在半导体芯片行业内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享有“芯片之母”的美名,属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基础工具,没有EDA工具的助力,现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等都将陷入产业停摆的困局。
而目前EDA的国产化程度并不高。中金公司指出,其整体国产化率在10%左右。这种格局下,美国的管制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就更为深远。
不过,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破的迹象。仅2021年,国内在EDA领域的融资已经超过20亿。我国的EDA龙头华大九天, 市占率达到约6%,并披露计划在2025年实现集成电路设计 EDA 工具全流程覆盖。
光刻机也是被卡脖子的重点,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正在施压全球最大的光刻机生产企业阿斯麦公司(ASML)禁止向中国出售深紫外线光刻机(DUV),从而把对中国光刻机的禁售范围从先进制程的极紫外线光刻机(EUV)扩大到普遍使用的DUV,目的就是全力遏制正在崛起的中国芯片产业。
然而,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上海微电子已经量产90nm光刻机;同时,国内企业通过工艺改良,已经基本可以搞定28nm级别芯片的量产,在中低端芯片领域有了一定的“自卫能力”。
在大飞机发动机领域,C919一度传出因为LEAP-1航发的进口或将因进口限制而“跳票”,但由于国产的长江发动机早在2018年就点火成功,经过一系列测试预计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国产大飞机的艰难崛起已然看到希望。
但是,除了大飞机、光刻机、EDA这些引人注目的科技领域,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大型企业管理软件赛道,特别是其中的高端赛道,国内企业大概也就是25%以内的份额。
市场数据显示,在中国高端ERP软件市场,市占率最高的仍然是SAP,达到了33%,其次是Oracle,市占率达到20%。而国内最有名的两家ERP企业金蝶和用友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合计约为20%上下。
某种程度上,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在国内,最早一批应用ERP的企业都是特大型的央企、国企、金融企业和部分顶尖民企,它们业务体量庞大、对软件系统稳定性的要求程度很高。而且,这一类型的企业,上马ERP的时间普遍很早,当时国内ERP企业的成熟度普遍较低,和国际巨头没有一战之力,自然不是首选。
然而,随着国产ERP技术能力的不断增强,国内企业在国内中小型企业客户群体中已经完全占据优势,凭借价格低、操作简单、本土化充分等优势,将国外厂商排除在外。
但是,在高端市场,国内ERP市场的逆袭一直非常艰难。如果说,中国人在面临技术封锁时,会以惊人的创造力实现“断不了”,那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充分市场竞争的背景下,部分高端市场仍然会出现“进不去”的困局。
是中国的大企业不愿意采购国产ERP软件么,并非如此。个中原因,十分复杂。
从技术特性来讲,ERP的代际承袭性和反解耦能力都很强,一旦成为企业的主要信息系统,迁移成本非常之高、风险非常之大,所以哪怕国际ERP大厂比较“傲慢”,本地化工作也始终做的不尽如人意,但历史绑定使得国内软件企业反攻高端市场始终效果有限。
而从品牌心智来说,国内企业在大企业中的成功样本较少,而以前专攻中小企业市场的做法,使品牌心智在一定程度上较低,这也增加了国内企业切换系统的决策成本。
当然,国际企业的综合优势并不仅仅体现在品牌和功能上,而是体现在成熟度和底蕴深度上,比如SAP或者Oracle、IBM等,都是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企业,数十年的积累下来,可能在单一行业的实践案例就成千上万,而中国企业可能在一个行业特别是行业高端领域的案例只有几十上百,无论是从气势上还是实在的底蕴积累上,都差之甚远。
因此,从深层次讲,这种被动局面的形成,与国内ERP厂商起步较晚,以及我国高端ERP软件的技术水平,产品能力和产业规模均与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匹配都有密切的关联。
然而,ERP及一系列大型企业管理软件,被称为“商业世界的操作系统”,国产ERP在高端市场占比过低的问题,不能仅仅看做是一个市场竞争结果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自主创新和信息安全,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被卡脖子的问题。
2、弯道超车,但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减速
数字化市场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创新的非线性特性。也就是说,后发的突破式创新,会让前一个世代的龙头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就被历史潮流吞没。
但是,这种超越的基础是扎实的超越式创新,而不是期待竞争对手自己退出市场。
近来,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的一些异动,让产业中的某些人,发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
先是SaaS龙头企业Salesforce调整了中国区的整个销售团队,关闭了不到100人的香港办公室;此后是ERP巨头Oracle的中国研发中心出现了整体裁员。
一时间,国际管理软件巨头给中国企业“让出市场”的消息甚嚣尘上,但情况真的如此么?
首先,Saleforce的确在中国的业务规模不大,但是,据其内部人士透露,Salesforce的中国业务续费率是92%,与全球业务基本完全一致。更重要的是,其客户多为从事全球化和跨境业务的大型客户,仅就这点,其实本土CRM厂商便很难替代。
这些现象说明,且不说Saleforce并没有真的退出,而且即使出现机构调整,其核心用户的忠诚度仍然很高。换言之,人家打下的地盘依然很牢固,我们“占据”的是其本身存在感不强的部分国内行业市场。
而Oracle的中国研发中心裁员也的确是事实,但这和其全球化战略更多的向云计算倾斜资源有关,而并非放弃数据库业务。而且,一旦Oracle的云原生技术底座焕新成功,具备云能力加持兼有根深蒂固数据库优势的该公司,对已经通过加速布局云业务转型而抢得先手的金蝶、用友、浪潮等代表性厂商,也可能造成二次冲击。
然而,就在当下,企业管理市场迎来了一个历史性转折的机会,它叫EBC。
EBC不是一个中国企业自造的概念。
相反,它是在2019年由知名第三方机构Gartner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作为EBC中国企业市场落地最佳实践企业之一的金蝶,就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个概念的价值,并认为这个概念将逐步成为企业数字化市场的共识。
为此,金蝶联合Gartner共同推出《EBC白皮书(2020)》,旨在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方向和新路径。
那么,究竟何为EBC呢?
EBC,即企业业务能力(Enterprise Business Capacity)。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已从ERP(企业资源计划)时代进入EBC(企业业务能力)时代。ERP不再只侧重“资源”或“计划”,正在慢慢从“企业”转移焦点,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更加广泛的东西—EBC。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ERP时代,由于大型IT系统的基础设施非常昂贵,所以人们只能选择那些最重要的领域的数据进行数字化,这就形成了ERP;而随着数字化2.0的进程,数字化成本大大降低,每个人、每个物、每台手机、每个组织细胞都在产生数据,人们将从只挑选最重要的部分(例如人财税)进行数字化,变成全局数字化,而这就是EBC的核心。
用最简约的话语概括就是——EBC是企业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全新数字化生态体系,它包括面向客户的体验平台、面向员工的信息系统平台、面向伙伴的生态平台、面向万物的物联网平台、数据与智能分析平台等五大平台,助力企业重构数字战斗力。
这么详细的介绍EBC,是因为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至少在20年内,中国的企业管理软件企业和国际巨头被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前,甚至,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了“抢跑”。
很多人只知道有新基建,不知道新基建其实还有三个细分概念,分别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笔者认为,其中关于“融合基础设施”的表述最接近EBC的实质,那就是——“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
所以说,EBC才是方向,而云计算、大数据、云原生等等,都是通向EBC的路径,而要把这种路径建设具象化,就需要一个实际的业务承载和开发环境的平台,比如,金蝶云·苍穹所构成的技术底座。
笔者和金蝶软件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梁威曾经有一次对谈,他对于“EBC是一条新的起跑线”的观点基本认同,并且给出了三个支撑性的观点:
梁威认为,在用云原生架构搭建新的企业业务能力软件这件事上,中国企业的最大优势,就是没有历史负担,一开始就从云原生起步,等于直接架构在了最适宜的技术底座上。相反,传统的国际大厂商,有非常多的体系是架构在本地,它们的用户非常多、使用的软件的代际跨度也非常大,这些昔日的优势在今天都是云原生转型的历史包袱,要实现全面转向,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而中国企业相当于轻装冲刺。
另一个在梁威看来很重要的中国优势是,近10年间是中国企业对产业数字化技术追赶最勤奋的十年,同样也是因为没有历史包袱,所以一切都从最新的架构起步,包括AI深度学习框架、元宇宙、区块链、WEB3、云原生等等,这些领域中国都是全球唯二的创新策源地。而且,由于政策导向、增长引擎切换等宏观环境的支撑,这些新技术一问世就马上进入商用领域,所以不管在应用的大胆尝试上、在新颖性上、在覆盖范围的力度和广度上,都堪称全球第一。而这些能力,都属于可以被EBC中的PBC可封装的能力,所以中国的EBC在创新技术的应用上是非常激进和领先的。
相反,一些国际大厂比如Oracle,因为核心应用根深蒂固,反而有较强的路径依赖,虽然通过收购整合了一些新兴技术企业,但融合速度和应用力度上反而远远不如中国的企业,这相当于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又给中国企业了一个加速度。
梁威还有一个核心观点也很有趣,他以SAP为例,因为SAP的ERP印痕太深了,所以无论收购了多少新企业,总是难免走到把这些新技术绑定在以管理为核心的旧战车上,相当于想换引擎,但不想换车。而中国的金蝶这样的企业,相对于SAP来说更小、更开放,所以在打造技术底座的时候,本身就抱着一种开放、连接、共创的态度,而没有事先预设路径,这反而使得其EBC能力的构建能够用一种非常柔软的态度去吸收和接纳各个领域先进的应用,依赖生态的力量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3、适应中国的EBC,不做平替,要做主流
那么,中国的大型企业对中国的新一代EBC体系的接受度如何呢?梁威告诉笔者,到对谈的这天为止,金蝶已经完成了122家企业(数据来源:金蝶2022年中期业绩)的国产化替代,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对国产管理软件的信赖正在提升。
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的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在近代工商业和金融业中开创了多个第一,它是一个大型多元化的综合集团,多个板块都在全球业内是领先的,它体现了国有企业的规模庞大、产业丰富、产融结合的优势。
招商局集团首席数字官张健透露,招商局的数字化已经成为招商局集团的最核心战略,这是从管理层确定的最重要的工作,而目前,“招商云”经过一年的自主研发,已经全面上线,并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整个招商局集团全部的“上云入湖”,这就要求新的系统全部用云原生的架构在招商云上面进行开发部署。
而在这个关键选择中,招商局选择了陪伴24年的合作伙伴金蝶,签约共创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是一份血脉相连的厚重信任。
张健这样表达:在招商局整个打造数字化孪生,通过云和大数据平台支撑招商局转型的关键时刻,招商局又与金蝶再度联手,跟金蝶云·苍穹联合, 通过金蝶的能力,支持招商局的产业特点并形成的技术能力,从而共同为招商局的产业板块和国内其他的产业伙伴的财务数字化建设服务,我们相信这种合作,能够打造大型央企、国企的典型样板,也能共同打造招商的产业互联网生态,更能够把中国的产业互联网技术带到世界的领先水准上。
而目前的合作实践已经显示——招商局集团基于金蝶云·苍穹RPA,建立了多级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了链接全球范围内的多个业务板块以及数十个业务系统,统一数千个会计科目与核算项目,逐步实现了对业务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精细化自动计算,加速完善了招商局集团智能财务体系构建。
同样,在中国龙头企业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金蝶EBC的身影。
中油国际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石油负责海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等业务归口管理的专业公司,已在全球35个国家管理运作91个油气项目。
然而,中油国际大部分海外项目分布在伊拉克、南苏丹、尼日尔、乍得等高风险及极高风险国家,常年驻外中方人员占海外板块中方人员的83%,但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社会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复杂,不确定性很高,缺乏相关安全信息管理,无法及时有效保障人员安全。
基于国际社会安全形势的迫切需求和HSE(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理念,中油国际急需快速构建一套海外社会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其功能包括快速收集社会安全信息,准确定位人员,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中油国际的难点在于,一方面需要技术平台能够提供高可用、高并发的能力,保证系统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保证所有员工能够同时在线,当风险发生时,消息能够及时送达;另一方面 ,是市面上没有标准产品可以借鉴,所有应用都需定制开发,基于项目的紧迫性,要求平台的开发周期短,易学好用,具备强大的扩展性。
在这种紧急迫切的需求下,金蝶云苍穹基于金蝶近20年开发平台研发的成熟经验,通过KDDM动态领域模型等核心技术,通过低代码可视化开发平台,为客户快速定制研发了中油国际的HSE系统,实现了当海外员工遇险时,通过HSE系统,能够一键求救,反馈必要的救援信息。系统及时对于人员状态异常及时发出告警信息,通过平台推送旅程风险提示,强化事前社会安全防控等。
海信集团成立于1969年,业务涵盖多媒体、家电、IT智能信息系统和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属于典型的既有敏态型业务,也有稳态型业务的大型企业。在这个背景下,金蝶通过搭建强大的中台能力为海信业务赋能。通过金蝶云苍穹的低代码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决速配置工作流与业务单据,将海信IT员工从日常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金蝶云苍穹库存中台提供单据、接口、预留等60多个标准服务,在两个月内实现与外围11个系统集成,极大降低了IT实现成本,为业务部门争取了至少6个月的市场窗口期,有力支持海信营销模式的转变,并为未来的进步拓展提供了灵活的、开放性的基础。
以上列举的三家企业,只是金蝶协助其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一百多家大型企业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就在本文写作的当下,金蝶还在助力华为、万科、招商局、物产中大、河钢集团、沙钢集团等众多世界500强进行数字化管理重构。
得益于过去30年的外向型经济,中国有世界上最完备的供应链和优质产能,这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平替”,也就是大牌产品的评价替代品。
在消费品市场,这无可厚非,但是在数字产业这种重度依赖创新的领域,做平替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超车才是主动的挑战困难。
从ERP到EBC,是企业管理软件世界中难得的大变局,这个机会不抓住,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超车机会就只是“机会”,很难从“良机”变成“优势”。
让出来的市场份额不能代表企业的竞争力,打下来的市场才能说明企业的竞争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借东风”。
诚然,ERP 国产化替代企业客户中,已经从此前的中小企业转变为主要为大中型企业,产品国产化率超过 70%,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需看到,最精华、规模最大的央企集团军中,目前类似产品国产化率仅约 30%,这个比例仅仅比此前的市场份额统计高出10%。但是,随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不断推动央企财务管理数字化能力要求的推进,为ERP的国产化替代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期,基于历史数据估算,央企 ERP 国产化率预计将于 2025年达到 70%,替代市场空间达到 178 亿元,总体市场空间约为 453 亿元。
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市场空间固然重要,但金蝶等企业的EBC能力被更多央国企等大型企业普遍采用带来的示范效应和品牌背书,才更有意义。
软件并不仅仅是狭义的软件,软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数字化能力。凡是经济强大、科技发达的国家,都有自己的代表性软件企业,美国有微软、甲骨文、IBM,欧洲也有SAP这样的顶级软件企业,我们相信,大国崛起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软件强则科技强,国产EBC产业带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能力积累,也是中国数字化的全球竞争力的“水晶球”和“观察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当下Tech”(ID:dengling40),作者:陆星集,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