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项目负责人洪涛:从抖音研发到飞书项目背后的管理经验

宇婷
+ 关注
2022-09-13 18:44
775次阅读

今年5月飞书春季发布会之前的采访中,就有相关口碑发酵——飞书目前用户用得好的产品中有一个代号为“Meego”的应用,具体场景是互联网公司产研项目流程管理,针对的是工程师和极客人群。

紧接着5月发布会,飞书Office产品负责人沈学良正式公布了这款产品:飞书项目。

根据我的理解,飞书旗下所有产品可以大致划分为三大部分(我为你画了一张图)。首先是飞书People,包含了OKR、人事、招聘、绩效和飞书Office,包括:即时信息、云文档、知识库、日历、视频会议、妙计。这是两条大产品线,这也是飞书今年5月发布会后,将文档、会议、OKR、人事的第一次清晰梳理。配合这次产品架构的清晰调整,飞书当时进化了自己的口号,从“先进团队先用飞书”到“以人为进”。这一部分我曾写过一篇报道( 《从飞书People系列产品,理解“以人为中心”的分寸感和可能性》 )。
而这一次发布的飞书项目,在我的理解中与飞书审批、飞书合同、飞书费控统一划分进入一个板块,暂且称之为“业务”。我认为目前这一板块的界限之所以模糊,还在于这一部分产品处于起势阶段,相对低调。飞书项目在今年5月正式上线后到9月初,积累了100家客户。在主创团队和媒体的分享中强调了几个信息:

第一,飞书项目这个产品是匹配客户目前是100人以上的有大型复杂产研团队的TO B企业,通过SaaS模式实现明确商业化。

第二,飞书项目的最底层逻辑,也就是与其他项目管理工具不同之处在于,此前飞书产品负责人沈学良在新春发布会提到:“是流程。无论是再复杂的项目,在飞书项目里,都能抽象沉淀为标准的节点流。这样,协作的SOP就能用工具去沉淀和呈现,员工自然就会遵循设定好的流程高效协作,信息也能高效流通,大大减少了大型项目里面的沟通工作。

飞书项目负责人洪涛有一句话解释了这一点:提升效率,本质不在于增加工作,而是减少产研的工作量。

第三,飞书项目虽然是一款产研工具,但确实和OKR等产品一样有着浓浓的“飞书味道”:从单一部门抖音应用到字节跳动产品矩阵,再到推向市场。产品设计上信息透明,着重数据沉淀之后的分析。在项目管理场景中,强调了让每一个产研看到全局信息,把法务等周边部门融入进来,高频的信息复盘工具——鼓励每一个参与到产研环节的员工,有信息,有机会,去反馈自己的意见,从而为项目的整体价值纠偏。洪涛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心中的产研个体“优秀的同事”。

最后,飞书项目目前的主打案例是抖音,你可以在网上搜到一些媒体曝光的内容。但实际上,这个项目的野心并不仅停留在互联网上。洪涛蜻蜓点水地提到,飞书项目会蔓延至硬件制造行业,但是这些行业也恰恰是飞书项目从抖音到字节产品矩阵再到向外商业化最终得到反哺的先进经验之一。

对于这款正式上市半年左右的产品。还带来了一个思考,把飞书Office协同工具的建群产品属性,比如在产研垂直场景中一键拉群,能再一次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在这个基础上,每个人都去跑出对于项目价值的判断和看法,这种分布式的力量会在每一个微小选择中微调方向,看得出洪涛和团队是典型的极客思维,尽可能用工具去提升信噪比。

“优化效率并非让每一个人多做工作,而是让每一个人减少自己的工作。”这句话是洪涛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我认为其提到的飞书项目本质上的思路。

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浮现出来,客户的声音是什么,销售遇到的问题卡点,到最后上线交互客户是否满意,飞书项目不是只覆盖研发,而是囊括非产研角色(通过投票、评审、数据反馈、度量),而这拆掉了一堵项目管理思维的墙。

未来在制造场景、全球化和中小团队市场,飞书项目还有空间。

以下是我整理的洪涛讲述其从负责抖音研发,到开发Meego,再进一步开发飞书项目的过程中,他们的经历和融入产品中的思考。


飞书项目是脱胎于抖音、字节的一款项目管理工具。这款产品和飞书的路径很像,从内部应用到推向市场,再到多行业用户。

我是飞书项目负责人洪涛,2017年加入抖音,在抖音部门研发了这款产品的雏形。2016年9月,字节跳动推出抖音这款产品,当时定位小众、年轻化,潮流短视频平台。2017年改名抖音。

年初,我加入,当时App研发团队不足6人,对比头条还是小团队。这时,团队就对项目管理非常重视,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一定有高速的迭代和不断有新能力的增加,才能更快在产品上领先市场和竞品,也意味着更好的机会——这是当时团队对于项目管理的重视和价值观。

我们当时采用大量项目管理工具以及配套。到2018年春节抖音进入大众视野,1月份有2000万~3000万DAU,春节回来达到6000万。这意味着抖音进入大众市场。团队规模也增加了,(可以想象)我们在App迭代中遇到挑战。

App的迭代就像是一列火车从北京到深圳,载着客人。火车的速度有限,运力有限,客人在终点等待,每次要等一个月。更快把产品和功能推给用户的方法是什么?我当时提了一个新思路——能不能先后发两辆车?版本迭代缩短到每两周一次,在内部拆成AB线分别迭代。

但这就会遇到复杂问题:不同团队的协作,如何分工不同功能;出现问题的转化;以及从1变成2,但如何在效率有一些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规模性放大?

一个好的项目管理工具才会把这些东西准确交付。2018年10月,飞书项目(代号为Meego)第一版做出来。最早期,只花了大概不到半个月时间,从一行代码到第一个版本,两个人在一间会议室封闭10天,我有深度参与。实现林林总总工具的统一。使AB线变成三周迭代。

2020年8月,字节内部产品逐渐用上飞书项目这一工具。基本覆盖字节所有的App客户。

2021年3、4月份,飞书找到我们的团队,进行整合。也为这个工具正式定下名字:飞书项目。这一步奠定了,我们有机会尝试外部客户的需要是否也能够用这一工具匹配。

通过邀约制度,我们选择了飞书头部的客户进行共创。2022年5月,通过一年时间共创,外部客户需求成立,并且带给飞书新的输入,融入产品之中。

总结,从2018年到2022年,内部总共经历了四年打磨。

2022年5月份飞书春季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这一产品,到8月份签约了100家客户。客户总体满意度很好。

与市面上目前其他产品有哪些不同和思考呢?

首先,字节内产品,早期多种多样,因此需要做工具的统一。价值是带来效率最小的磨损,比如让产品经理、研发等需求和bug之间建立关系。不需要二次开发和系统定制的关联。

一个需求管理系统还需要对接目标拆解、日历等系统。这个工作量很大,人与人之间交流有大量磨损。沟通的成本很高,在日常细碎的沟通中实际是无法忽略的。

第二,不同的项目要用不同的工具,比如表格和文档管理,一旦市场变化快速,需要不停适应市场。字节内部需要调动灵活的资源,调动研发的同学去支持西瓜视频(中长视频),再快速调动资源支持短视频,两个项目组工具不同,切换的同学需要适应2个月左右的时间。整个集团的工具统一能够快速调配资源。

第三,飞书项目认为产研项目管理工作本身是流程的执行。最好的流程是顺其自然的融入工作,而不是有一个PMO的角色去调整项目。从产品上实现项目的能力,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沉淀到系统中,让流程自然发生。

节点可以通过飞书的消息自然通知不同的角色。并且对于流程上有一些优化的开关优化流程,灵活管理所有项目。没有系统之前,需求需要PMO,现在不用人全部系统化。这是与市面产品的区别。

市面上的产品更为专注,飞书项目更为开放。清晰知道上下游是什么,我要交付给他人的角色协同感更自然。

历史上一个项目经理支持50个人,将过程沉淀到系统,字节内部一个PMO可以支持200人。

第四,关注端到端而非过程价值。

项目管理工具,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快速关注到项目中的风险和进度。这不是飞书项目的主打,其最大的价值优化在于端到端,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环节的提升。在字节内部,要并行多个项目,每个项目要上线10多个picture,每一件事情ROI高不高,如果最早期没有理解清楚价值,上线之后是否有收益没想清楚,价值没有发挥出来。

飞书项目非常关注这一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看的不是细节,而是任何加入的一员都是可以清晰理解上下文,可以challenge,并且沉淀到系统中,可以复盘。每一两个月,字节会对所有需求进行价值复盘。

从去年开始,我们配合客户,有了更深的理解。市面上,很多项目管理产品背后是敏捷的理念。但实际上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本质上在不同的场景下,每个团队的资历不同,公司的发展阶段不同,都需要有不同的项目管理的工作。没有一个方法是通用的。飞书项目不会教育客户,不是你先学习,而是提供高度灵活配置能力,提供丰富对象配置。飞书项目更像是一个无代码平台。如果在企业中,想适配一个自己团队的流程,飞书项目可以做到。这些是高度灵活和自动可控的。

同时也提供了行业模板。做到不同行业,这背后是基于灵活配置能力。

第五,数据价值。除提供所有项目过程管理中的需求之外,飞书还提供数据完整沉淀之后的复盘能力。呈现为不同的视图。核心的需求和能力到底花多少时间才能面向客户,研发团队的吞吐速度,管理问题带来的阻塞都可以实时发现问题。度量系统也是高配置的。每个客户可以根据团队情况定制指标。字节内部目前,每个月两次的迭代,都沉淀为数据分析。

从沉浸式体验,每个人关注自己的事情;转换为context not control,让每一个优秀的同时了解上下游信息,反馈整个业务。比如测试工程师要看产品的价值是什么,每一个人的角色分布式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

飞书项目的产品中,还提倡用飞书群进行交流。当一个项目建设出来会自动建群,加入关键角色成员。飞书群永久保留。加入时能够看到从项目开始的内容。项目的进度变化能够通过卡片推送到群内,在移动端可以快速打开项目的picture。

第六,一个好的项目管理工具要实现自动化。最高的效率,最专业的投入,而不是填写。快速对接代码托管平台,通过发信号,通知飞书项目,自动流转节点。根据不同规则自动定义,价值review的环节。这样的能力在系统中天然支持,会减少低效沟通。

最后,洪涛委婉提及:飞书项目目前在互联网领域的产研思考,也在尝试向制造业中尝试。飞书项目前更适配于100人以上的团队。能够将法务等辅助角色融入流程之中。


宇婷,TO B领域记者,「TO B新势力」主理人、记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 B新势力”(ID:tobnewpower),作者:宇婷,36氪经授权发布。

资深作者宇婷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