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可能,数字化的终局其实是IM?

新眸
+ 关注
2022-09-22 17:09
551次阅读
有没有一种可能,数字化的终局其实是IM?

作者|桑明强

最近跟朋友聊数字经济时,无论对方身份是技术、产品还是市场,他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数字化的终局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如果回答的人是一名产品经理,他的关注点往往会放在“怎么打造一个终极产品,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但如果他的身份是售前经理,答案可能又变成了“怎么把某个产品卖给更多的企业,形成规模化”。

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即便放在当下语境里,从亚马逊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云计算革命开始算起,到现在线上协同办公、远程视频会议成为常态,数字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但有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即便数字经济如火如荼,但很多场景应用仍然相对粗糙。究其原因,过去数字化只是解决了在线化的问题,却没能真正做到连接和打通。

最典型的例子,如果你身在一家大企业,特别是工业制造这类流程繁琐、但却环环相扣的传统公司里,即便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你每天要面对的可能是好几个、甚至十几个不同样的数字系统,有的老板转型心切甚至还会随时拍砖多买几个看似有用的数字工具,但现实情况是,“老人不愿意用,新人不会用”,很多一号位的数字愿景也就此落空。

数字化这些年,这个症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人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比较新奇的事情上,直到我在昨天的秋季钉峰会上,从钉钉演讲中偶然听到一则小故事:现在钉钉的众多大客户案例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元素——群聊机器人,起初他们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寻常的功能,会成为几乎所有大客户的共通选择,以聊天为界面的机器人,连接起各类复杂的业务系统。

要知道,聊天机器人并不新鲜,好几年前社交软件上就已经出现了,但既能把聊天机器人和数字化结合起来,还能把像生产、零售这样的大系统连起来的,钉钉是头一个。想搞懂这件事,我们需要逆向思维,钉钉做的其实就是让用户体验变得更简单,不管后端系统多复杂,通过机器人+群聊,钉钉和传统软件做起了融合,把群和聊天作为最大的界面,也让更多员工能参与进来,把原本少数人用的工具,变成了大家都能上手的东西。

会上,钉钉总裁叶军(花名:不穷)对此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按照他的逻辑,比起传统意义上的降本增效,人们应该更加关注“数字韧性”,不只是老板,数字化应该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是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体现,也是企业拥抱变化必须具备的基因。用一线业务人员的话说就是“聊着天就能把事情办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想当然地把数字化当成一件高大上的事,但事实上,这是极其不准确的,中国的数字化不比国外,更接地气,不同企业有着错综复杂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照搬照抄硅谷可能会短暂性赢得一级市场关注,但验证数字化最终成功与否的投票权,也握在每一位一线员工手里。这也是今天这篇文章想跟大家聊清楚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理性地看待数字化终局这件事?

01
群聊、机器人火了的背后

熟悉钉钉的人会发现,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秋季钉峰会有些不同,除了发布了一些创新举措,叶军把主要精力花在大客户案例分享上。其中,上海三菱电梯的案例比较典型,它是行业的old school,也是佼佼者,叶军曾和上海三菱电梯总裁万忠培有过一次深度交流,用万忠培的话来说,“现在上海三菱电梯把过去25年的资料都搬上了钉钉,因为只有让知识流动起来,企业的经验才不会因为关键人员的流失而损失。”

这是一件很现实、也相对棘手的事,拿上海三菱电梯来说,现在有三四万名一线员工,主要负责电梯的安装、维保工作,这些员工大多是年轻人,分散在全国各地,经验水平不一,很难形成师徒制模式,但正如上海三菱电梯人员所介绍的,“没有两台电梯是完全一样的”,并且,相比于安装,维修备件更是个精细活,老师傅固然靠谱,但毕竟人数有限,成了一个摆在企业台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三菱电梯的解法并不复杂,但很实用。它打通了“iot+电梯急修+钉钉”,一旦有电梯发生故障时,iot模块就会立刻把故障部件以及故障情况等信息,自动传入上海三菱电梯自主研发的“电梯急修平台”,紧接着,平台会基于算法,自动精准地推送工单到相应维保人员的钉钉上,到现场后的人员如果需要外部技术支持,可以随时在钉钉群里询问钉钉机器人,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上面找到答案。

起初我也被它的神奇之处惊到了,后来听了钉钉小伙伴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是上海三菱电梯把以往的各种技术资料,包括图纸、维保记录都搬进了钉钉群聊机器人里,现在这个机器人已经在上海三菱电梯内部启用一年多了,随着用的人越来越多,机器人上面的知识库就越丰富,它就像一位集大家智慧于一身的“老师傅”,随时给新人答疑解惑。

因为群聊机器人的缘故,原本平均长达15天的电梯维修时间被缩短至3天。谢璟是上海三菱电梯信息部的负责人,用他的话说,“如果说上云是连接设备,那么上钉是连接人,云钉一体则是设备和人的全面连接,这也是数字化最应该体现出的价值,就是做到实实在在地给站在一线的员工减负。”

有没有一种可能,数字化的终局其实是IM?

像上海三菱电梯这样把钉钉玩出花的,并不在少数,比如我们熟知的快递界的韵达、鞋服界的百丽,甚至是新能源领域的晶澳,他们都不约而同的用上了钉钉群聊机器人。以晶澳为例,它在光伏组件出货量上排名全球第三,在全球拥有12个生产基地,光海外销售公司就有13个,它选择钉钉机器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打破过去“人跟着系统跑”的常规,让“系统倒过来通过钉钉服务于人”。

据钉钉方面介绍,晶澳义乌生产基地用钉钉机器人打通了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晶豹”,在这个系统上,企业电池和组件两大业务的26条生产线已经全部数字化,就像一张可视化地图,任何产线异常,都会实时地反应到钉钉上,相关负责人会在钉钉上收到任务通知,超过3小时的产线异常会自动在业务群中推送并置顶提醒。

某种程度上,钉钉机器人出圈了。只有把这些行业实践放在一起时,人们才发现每家大企业的数字化路径各有不同,却在用户界面上都选择了类似机器人、聊天这类简单的小功能。可能钉钉自己都没料到。并不是说它的技术有多么高大上,而是它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个“卡脖子”问题:把复杂、晦涩的业务动作,变成了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类比物流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送达难题,却被钉钉的“IM+机器人”组合拳轻松解决。

02
老板们该为什么买单?

昨天的会上,叶军聊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也是每一位CEO关心的问题:不要让管理者离一线太远,要让他们听到一线的炮火声音,因为只有这样,决策精准度才会更高。放在数字化的语境下,这个问题可以拆解成,一家企业究竟该为什么样的数字工具买单。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常见的做法是从数字化优势出发,告诉别人“我们这个工具多么好用”,或者以一些典型客户案例劝诫别人,“你看,它都用了,你也考虑一下”,紧接着就是大摆龙门阵,拎出一组唬人的“降本增效”数据。但就像我前面谈到的,每家企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不尽相同,你的药方在这家企业上管用,到那家就有可能失效了,而且,对于数字化这件事,不同企业有着自己不同的想法,关键还是得对症下药。

就像钉钉群聊机器人火了这件事,其实这些用钉钉的企业都有几个共性:1、首先得是一个中大型企业,他们内部流程往往很复杂;2、都面临着棘手的管理问题,传统1对1的汇报机制,导致还未决策,就已经失了先机;3、多对象的交接问题,人对多个系统,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这正是群聊机器人所擅长的,指向的就是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和有效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钉钉这几年开始把重心放在连接上去,无论是群聊机器人,还是酷应用、低代码,包括此前的视频号,不常用的人可能会觉得钉钉怎么越做越散了,但如果你是钉钉的深度用户,你会发现钉钉的每一项功能上新,都指向了“更好的连接”,而且,这些新功能,其实是从各类客户诉求里长出来的。

作为一个数字化生产力工具,钉钉的想象力绝不止远程办公。最明显的例子,今年7月的时候,钉钉提出了两个“优先”——PaaS First,Partner First,通俗地讲就是平台化优先、生态伙伴优先。其中,平台化是把大客化做深,也是云钉一体战略的进一步落地,而丰富的生态解决方案,也能给到小微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产品。

而这,恰恰就是钉钉提到的数字韧性。

和过去相比,现在的企业对数字化这件事要比以往更加理性,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真正让他们下定决心买单的,绝不是因为这个产品在技术上有多领先、在功能上有所花哨,而是因为这个产品很好用,而且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眼下的痛点问题,甭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03
数字呓语的开放式讨论

在数字化这条路上,很多人会等待一个终极解法。

但实际上,就像我们买车一样,当你还在纠结买燃油车好、还是买新能源好时,有的人已经开上路享受驾驶带来的乐趣。拿钉钉来说,它为什么是一个值得解读的样本,不在于它是钉钉,而在于它的进化是源于对国内市场的真实反馈,用叶军的话讲,时至今日,钉钉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因为它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就像群聊机器人一样,它的出圈实际上集结了很多家企业的智慧。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也就是怎么去看待数字化终局这件事,我想现在大家或许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其实终局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那是观众的事,身在一线的数字经济参与者,以及正在转型中的企业,真正要思考的,应该是怎么借助数字力量,去建立自己的数字韧性,然后穿越周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眸”(ID:xinmouls),作者:桑明强,36氪经授权发布。

资深作者新眸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