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甲子光年
+ 关注
2022-09-26 14:14
869次阅读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文末有赠书福利,周末愉快!

作者 | 九月 编辑 | 刘景丰

关于被热议的Web3.0,一个主流的叙事是,它将Web2.0时代中,集中在互联网平台的个人数据所有权交还给了用户,解决垄断、隐私保护缺乏、算法作恶等问题,更平等、开放、安全,寄托人们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美好愿景。

毫无疑问,Web3.0想革互联网大厂的命。

而且当下,这场改革最先在人才的流向上吹响了号角。今年上半年,国外的Meta、Twitter、YouTube、亚马逊多位高管离职,投奔Web3.0,国内美团联合创始人、前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蚂蚁技术总监赵峰等,也转身挺进Web3.0的大门。

但另一面,互联网巨头们与这个去中心化的新世界,并非是“水火不容”的对立局面,而是呈现了一种微妙的关系:积极拥抱。

比如,谷歌意识到Web3.0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今年6月,专门组建Web3.0团队,瞄准新世界的基础设施,为其开发人员提供后端服务。此外,有媒体盘点,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Twitter、Meta、eBay、亚马逊、奈飞等数十家大公司已经开始探索具体的业务。

有人对此警惕,但面对开放的互联网新世界,似乎又难以阻挡。该如何看待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关系?Web3.0的内核又是什么?

近日,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督局局长姚前、《比较》杂志研究部主管陈永伟、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等人共同推出《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与挑战》一书,探讨了Web3.0的定义、技术特征、实际应用和监管等议题。作者之一陈永伟长期研究数字经济,针对上述问题,他向「甲子光年」提出一个观察角度:在他看来,很多人认为Web 3.0就是彻底对Web 2.0的否定,即Web 2.0有平台,所以Web 3.0就不能有平台了,但实际并不一定如此,“以后的互联网,更可能是一个Web 2.0和Web 3.0并存、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并存的格局”

现在比较流行的关于Web3.0的定义是由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提出的。在伍德看来,“Web3.0是一组兼容的协议。这些协议为用户提供了强大并且可验证的保证,保护他们接收和发送的信息以及他们的支付信息。通过授权用户在低门槛市场中为自己行动,我们可以确保审查和垄断机会的减少。”

研究机构Messari研究员江下(Eshita)把Web 1.0到Web 2.0再到Web 3.0的演变描述为:Web 1.0为“可读”(read),Web 2.0为“可读+可写”(read+write),Web 3.0则是“可读+可写+可拥有”(read+write+own)。

引自:《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与挑战》

今天,「甲子光年」对话陈永伟,聊一聊他眼中Web 3.0的商业变革、大厂为何进军Web 3.0、以及对Web 3.0未来的担忧。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陈永伟,《比较》研究部主管 图源:受访者提供

1.“不做布道者,看到潜力,也要看到风险”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甲子光年:你什么时候对Web3.0感兴趣的?驱动原因是什么?

陈永伟:如果说是和Web 3.0相关的内容,比如区块链,那很早。我大概十多年前就听说了区块链,然后我花了不少时间读了中本聪的论文,结论是这东西应该不能如中本聪所说的那样成为新一代的货币,所以就没参与,也错失了财富自由的机会。后来也写过关于区块链的书,但仅限于研究,没有躬身入局。

如果是关于现在说的Web 3.0,那是开始于去年写作《元宇宙漫游指南》的时候。既然要写书就要弄清楚元宇宙的概念。当时有个说法,元宇宙就是Web 3.0,为了弄明白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就需要对Web 3.0这个概念本身有了解。这成为了研究Web 3.0的由头。

甲子光年:你如何定位自己在研究Web3.0时的角色?心态是怎样的?

陈永伟:始终作为一个旁观者。对Web 3.0不吹不黑,要看到其潜力,也要看到其风险。对于我个人,我是一个数字经济研究者,Web 3.0只是其中的一个课题,所以我本人没有那种布道者的心态,对Web 3.0的态度可以相对客观一些。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和挑战》图源:中信出版集团提供

甲子光年:Web3.0、元宇宙都不是新概念,当前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

陈永伟:客观来说,现在Web 3.0和元宇宙还都处在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比如Web 3.0强调去中心化,但现在很多Web 3.0的存储都是中心化的,还有很多交易所其实也是中心化的。一个例子是,今年初,美国以支持俄罗斯为由封杀了一些人的加密货币账号,如果在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网络,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相比之下,元宇宙离开理想可能更远。据估计,如果要真正达到比较理想的元宇宙环境,让所有人都参与进去,所需要的算力可能要比现在多一千倍,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事实上,正因为现在发展还比较初级,所以人们对这些概念的期望才会这么高。根据Gartner技术成熟曲线,这是这个技术发展阶段的特点,随着技术的成熟,人们的期望反而会降低。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2022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Web3处在过热期。图源:Gartner网站

甲子光年:一个Web3.0从业者聊到,“这个行业一年前的书都算是过时了”,行业变化极快。今年以来,你调研观察这个领域有什么变化和发展?好的不好的都可以。

陈永伟:我觉得不要说一年前,一个月前的东西都可能会过时。

以最近为例,包括以太坊合并,灵魂绑定等技术的应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个行业。还有各国监管政策的出台,也会对行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美国最近又出台了很多新的政策,如果要写一本关于Web 3.0的新书,这些都应该反映进来。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北京时间2022年9月15日14时,以太坊正式完成“合并”,即以太坊主网完成了从工作量证明(PoW)过渡到权益证明(PoS)的过渡。据陀螺科技报道,彼时超过4.1万人在 YouTube 上观看了以太坊主网合并派对,屏息凝神地看着关键指标慢慢出炉。这次更新,结束了区块链对挖矿的依赖,被业内认为是以太坊迈入了新时代。

2. “以后的网络可能是Web 2.0和Web 3.0并存的格局”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甲子光年:在你看来,国内对Web3.0有什么误区?

陈永伟:有不少。比如很多人认为Web 3.0就是彻底对Web 2.0的否定,“Web 2.0有平台,所以Web 3.0就不能有平台了”,这是不对的。

Web 3.0更多是对Web 2.0的一种“否定之否定”,是克服一些它存在的问题。像平台这种模式当然还是要的,只不过在Web 3.0当中,人们会试图用一些更为底层、更为去中心化的协议去实现原有平台的功能。

另一个例子是去中心化。不少人认为,在Web 3.0到来后,人们就彻底不需要中心化的网络了,这也是不对的。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中心化是更有效率的。例如我们讲的数字人民币,在发行层面就没有用区块链,因为它本身有国家信用做保证,无需再用区块链加持信用,中心化的发行也会让其更为有效地使用。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以后的网络更可能是一个Web 2.0和Web 3.0并存,或者说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并存的格局

甲子光年:过往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几次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周期,而且目前Web3.0在金融领域投机过剩,看上去是一个让少数内部人士受益的骗局。你怎么看?

陈永伟:我觉得投机问题是不可否认的,这也是每一次技术革新时都会出现的现象。我记得Carlota Perez有本书叫《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就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这个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这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投机预示着人们对其有期望,认识到这个领域有价值。只有这样,相关的资本才能涌入进来,这个行业的创新才会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投机问题要重视,要用相关制度去约束它,但也不要因噎废食,因为有风险就彻底不要发展它了。要着重看到在投机过后,究竟有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留下。

甲子光年:过去你长期关注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反平台对用户数据的垄断。将人类从大型科技公司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也是Web3.0相关介绍中提到最多的价值之一。但目前不少国内外大厂也在探索Web3.0,对此你怎么看?

陈永伟:这有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大厂确实受到了很多的挑战,为了回应这些挑战,它们必须要有所探索。所谓知己知彼,即使Web 3.0对自己不利,但也必须要知道这些不利因素是从哪里来的,自己可以怎样应对。

二是其实这些大厂很大程度上是Web 3.0领域的供应商。举例来说,国内的很多Web 3.0产品其实是在一些大厂的云上面的,既然这样,Web 3.0越发展,它们本身的得利也就会越多。

3.当自由开放遇到复杂的人性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甲子光年:你们新书的副标题是,“Web3.0为实现商业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会”,Web3.0更容易在哪些领域有商业创新?另一面,它是否会给现有商业秩序带来挑战?

陈永伟:从目前看,Web 3.0发展最快的领域是去中心化金融,也就是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一般指基于智能合约平台构建的加密数字资产、金融类智能合约)这一点并不奇怪,一般来说任何一次技术变革,创新最大的都是和钱最接近的领域,而金融是首当其冲。当DeFi和其他的一些领域结合后,创新就很多,比如GameFi,现在的X to Earn,都是这样的创新。

GameFi,是“Game+Finance”的简称,也就是游戏和金融的复合体。相较于传统的游戏,GameFi有两大特点:

第一,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中,游戏的内容(如人物、皮肤、道具)都归游戏平台所有,在GameFi中,用户可以通过NFT的形式拥有资产,并且可以通过游戏获取道具,最终还可以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上自由出售变现。用户进行游戏的过程也就是赚钱的过程,所谓的“边玩边赚”(Play to Earn,P2E)。

第二,在GameFi中,始终存在着完整的通证系统。

梳理自《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与挑战》

当然,这些创新有很多其实是有问题的,比如X to Earn当中又很多都有庞氏骗局的嫌疑。

我个人认为,如果从价值看,比较有价值的创新应该是那些Web 2.0问题比较大,中心化对效率和用户福利伤害比较大的领域。比如,“创作者经济”就是一个代表。现在Web 2.0的中心化平台对创作平台控制太严,很多作者的利益难以保证,因此Web 3.0就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替代。类似的Web 3.0创新也是最有价值的。

Web 3.0商业创新对商业秩序带来的挑战当然是很大的。一方面,它会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另一方面,它也会带来不少新的风险。这些都会给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比如现在DeFi的风险就是监管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

甲子光年:过去一年,国内数字藏品发展规模和速度惊人,截至7月底,相关平台数量已经超过700家。产业发展是否过快?你有什么建议吗?

陈永伟:确实有点快。事实上,国内的数字藏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NFT,它的想象空间是要小于NFT的,这一点需要注意到。

因此,数字藏品平台应该想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自己的服务到底有什么独特性,有什么杀手锏可以让自己在竞争中存活下来,不宜一哄而上。

一个建议是,多对比对手,进行一些思考。比如最近腾讯把自己的幻核关了,做数字藏品平台的或许应该想一下,“腾讯的平台都不做了,我自己比起腾讯怎么样”。如果问了这个问题,还有信心做下去,那就大胆做吧。另外一个建议是,是不是有平台可以以比较低的价格帮助我们发行一下本书的NFT,帮我们推广一下?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幻核是腾讯PCG内部孵化的NFT发行平台,2021年8月2日正式上线APP,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藏品平台之一。2022年8月16日上午,腾讯旗下的数字藏品平台“幻核”发布公告称,自当日起,幻核将停止数字藏品发行, 所有通过其平台购买数字藏品的用户,皆可自行选择继续持有或发起退款申请。

甲子光年:你们的新书里提到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Web3.0的模式被寄予厚望,但要面对的是复杂的人性。这是否使Web3.0很难朝着理想方向实现其价值?

Web3.0强调信息的自由开放共享,但这也伴随着另一个挑战,即对信息内容的治理。虽然DAO在这方面被寄予厚望,但目前这种依赖智能合约处理简单逻辑规则的工具在复杂的人性面前似乎捉襟见肘。

引自《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和挑战》 第三章 Web3.0的经济逻辑

陈永伟:很多的创新,后来的发展往往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比如互联网一开始就被认为会造成一个“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大家都可以在上面十分自由。但后来的发展我们看到了,有很多超级平台产生,反过来控制用户。

Web 3.0也有类似的风险。事实上,由于有“51%攻击”的存在,一旦一个Web 3.0网络中有人控制了多数资源,其带来的控制力可能比传统的平台还要厉害。这一点我们是需要注意的。

Web3.0虽然以“去中心化”为目标,但它可能会带来新的“中心化”,而由此产生的问题可能是更难以解决的。人们对于Web3.0的“去中心化”期待,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之上的。人们一般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权力的分散,很难出现一个绝对化的权力中心,但现实并不是这样。例如,一项关于比特币的研究表明,被人们认为高度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网络其实是一个非常中心化的网络:超过50%的网络算力被掌握在50个(大约仅占“矿工”总数的0.1%)“矿工”手中。这意味着,只要这50个“矿工”进行合谋,就可以针对整个网络发动“至少51%的攻击”,对其他的用户产生绝对的权力——这种权力甚至是传统条件下的垄断者都难以企及的

引自《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和挑战》第二章 Web3.0:变革与应对

甲子光年:你之前提到,Web3.0发展最重要的是出现一个杀手锏级别的产品去发展用户。但事实上,Web3.0领域有非常多的新词,而且对参与者的门槛要求极高,面对的并非大众。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矛盾吗?

陈永伟:我觉得不矛盾。正因为现在缺乏一个全民可用的杀手锏级别应用,所以现在Web 3.0还是一个小圈子的东西。如果要让Web 3.0真正出圈,那么让门槛降下来,让更多用户使用就是必须的。

4.未来的担忧:效率、算力、用电

对话陈永伟:Web 3.0是对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甲子光年:大家都在讲Web3.0的价值,反过来问,Web3.0有什么缺点和问题?

陈永伟:当然有。比如Web 3.0强调去中心化,但客观讲,在同等的技术条件下,去中心化的效率通常要比中心化来得低。这意味着我们在享受Web 3.0带来的好处(例如更好的隐私、更多的自主)的同时,可能要容忍一定的低效率。

另外,作为一个新事物,Web 3.0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肯定会和既有的规则体系产生冲突,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一个大问题

甲子光年:甲子光年之前提过,无论是元宇宙还是Web3.0未来的发展,一大担忧是电力系统、算力系统能否支持。你会为此担忧吗?

陈永伟:担忧。我在《元宇宙漫游指南》里面就着重说过,算力和用电,会是制约元宇宙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Web 3.0也是类似的,如果它需要的算力过大,电力过多,那么它就不可能有很大用户。举例来讲,虽然现在比特币很火,但它对算力要求太大,所以它注定不可能成为通用货币,而只能作为一种财富的持有手段。

如果要让元宇宙和Web 3.0真正实现,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当然,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发展,比如以太坊用PoS机制取代了PoW机制,就是很大的进步。我想很多问题或许都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甲子光年:越来越多新人开始学习Web3.0,他们需要注意避免哪些问题?

陈永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避免被忽悠。尤其是被一些“布道者”天花乱坠的描述忽悠了。多关心点实际的问题,考虑怎么去解决它,是更为实际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ID:jazzyear),作者:九月,36氪经授权发布。

0
相关话题
web3与元宇宙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