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向的人假装外向,往往会适得其反

哈佛商业评论
+ 关注
2022-10-24 10:47
502次阅读

让内向的人假装外向,往往会适得其反

小佛爷说

外向对职业发展的好处无可否认,我们工作生活中许多方面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外向。但对于天生没那么外向的人来说,表现得更加外向,有时会适得其反。归根结底,要明白自己的极限,明智地使用社交能量,在有必要的时候给自己留出充电的时间。

让内向的人假装外向,往往会适得其反

现代工作场所是为外向者建立的。外向的人获得的薪酬更高、晋升更快,在同事和管理者那里获得的评价更积极。因此,很多人说希望变得更加外向,想在事业上有所进步的员工往往被鼓励参加社交、演讲等外向型活动,也并不令人惊讶。但如果你不是天生外向的人,做出外向的样子真的好吗?
已经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天生内向的人,表现得更加外向也可以提升情绪,立即振奋精神。例如在一系列实验室研究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去参加比较外向或比较不外向的活动。研究者发现,外向活动组的参与者在实验后立刻报告的快乐程度始终更高。我们自己的研究也在现实工作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员工表现得比平时更外向时,感觉更好、更快乐且更振奋。
不过,我们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也表明,以不符合自己性格的方式行动,从长期来看可能造成损耗。特别是一项研究发现,内向的人表现得外向时,情绪和精力水平虽然在短时间内有所提升,但由于这种行为不符合他们原本的性格和偏好,仅一小时后精力水平就大幅度下降,最终影响他们通过这类行动获益的能力。这一发现表明,表现得比自己原本的性格更加外向,会造成重大精神损害,长期成本可能超过收益。
举例来说,参加社交活动是个机会,可以认识一些能帮助你在事业上取得发展、对工作更加兴奋的人。但如果你性格内向,这类活动可能让你精疲力尽,感受到压力,效率低下,最终抵消在事业和幸福感上可能获得的收益。可以肯定,天生较为内向的人在部分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外向行动受益,但研究表明,采取这类行动要有节制,而且一定要给自己留出恢复精力的时间。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平衡?自我反思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想一想,各种社交场合让你有怎样的感受,你需要多少时间从各种外向活动中恢复。同样活动,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恢复性的,对另一个人来说则是消耗性的,因此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尝试不同的选项,找到对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确定了不同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接下来可以参考以下有研究支持的方法帮助你保持社交能量水平。主动安排休息时间,是一种确保自己在外向活动后恢复精力的好方法。比如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就说过,他是一个内向的人,工作却需要进行发表演讲、会见其他领导者、参与公共辩论等外向活动(因此会让他消耗精力),留出独处时间对他来说至关重要,能帮助他恢复精力。一些人会感到正念冥想练习效果很好,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写日记是消解疲惫的好方法,可以借此反省并深入思考自己觉得最耗费精力的情景,缓解焦虑和压力。
让内向的人假装外向,往往会适得其反
最重要的是,不要等到自己精疲力尽时才被动地做出反应,或者尝试从外向中恢复的快速解决方案,比如只顾睡觉、不健康地依赖咖啡因或酒精等,都无法解决问题,长期而言只会造成更大的压力。要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策略,在真的精疲力尽之前主动将恢复策略整合进生活。这意味着确定可能让自己消耗精力和恢复精力的活动,提前做好相应的计划,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可持续的精力水平。
外向对职业发展的好处无可否认。我们工作生活中许多方面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外向,比如在重要会议上演讲、在酒会上博取青睐乃至在开会时发言。然而研究表明,对于天生没那么外向的人来说,表现得更加外向,有时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行为最终会令人疲惫,而非振奋精神。因此在努力赶上外向的风潮之前,要先想清楚怎样的社交活动能让自己充满活力、哪些活动对自己可能弊大于利。归根结底,要明白自己的极限,明智地使用社交能量,在有必要的时候给自己留出充电的时间。
关键词:自管理

伊维·库伊珀斯(Evy Kuijpers)若埃希·奥夫曼(Joeri Hofmans)巴特·维勒(Bart Wille)|文

伊维·库伊珀斯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工作与组织心理学系的博士研究生。若埃希·奥夫曼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工作与组织心理学系的教授。巴特·维勒是根特大学社会心理学系的助理教授。

朔间|译  周强|编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HBR-China,36氪经授权发布。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