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云曹心驰:做成云计算“国家队”该有的样子

科技云报道
+ 关注
2022-10-24 11:39
540次阅读
中国电子云曹心驰:做成云计算“国家队”该有的样子
中国云计算市场从来不乏新入局者。在这个市场规模高达千亿级的行业,变革与洗牌交替而行,市场格局永远充满着变数。
2022年,中国电子云自研的超融合和存储两大产品“横空出世”,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再次在行业之中激起千层浪。
在过去近十年,以超融合为代表的云基础设施服务赛道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竞争者,大到互联网云巨头、传统IT大厂,小到数量众多的云计算创业公司,都已在市场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但为什么中国电子云此时还要淌这片“红海”?
更多的疑问,其实来自于中国电子云本身,作为云计算领域的后来者,凭什么能在高手林立的赛道站稳脚跟?
而中国电子云背后“国家队”的身份,也是其备受关注的一点。作为中国电子集团网信技术能力的系统输出平台,这也决定了中国电子云从起步就不同于一般企业云品牌的打法,从战略目标、业务体量到发展方向,都有自己独特的路径。
近日,中国电子云副总裁、IT产品线总经理曹心驰接受【科技云报道】的独家专访,就中国超融合、信创云的市场发展,以及中国电子云的战略和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电子云曹心驰:做成云计算“国家队”该有的样子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IT产品线总经理 曹心驰 
中国电子云曹心驰:做成云计算“国家队”该有的样子
不为做超融合而做
要搞懂中国电子云的云战略,就得先了解中国电子云的成长背景。
中国电子集团作为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央企,承接着构建国家自主安全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战略任务。在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链中,云计算和重要方向之一,而中国电子云正是整个集团聚焦云计算方向的鼎力之作。
中国电子云从诞生起,就立定了“为政府、大型央国企及关键行业客户提供原生于PKS体系的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为客户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撑”的目标。但中国电子云为何又会选择进入超融合这一赛道?
在过去几年,超融合是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领域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随着各行业上云加速,超融合已成为软件定义时代下承载业务创新的重要平台,更是企业混合云管理的重要支撑平台。企业想要建设新型数据中心、持续云化,超融合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正因如此,在曹心驰看来,中国电子云进入超融合赛道,并不是为了做超融合而做,而是将超融合作为一种技术路线的选择,最终面向的是下一代云化技术和需求的演进。
在此过程中,超融合在技术层面的演进也有了两个新的变化:
一是,在存算一体趋势下,计算和存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因此超融合未来不但要能够提供虚拟化的能力,满足各种容器化服务的能力,同时也要能够提供传统块存储和云存储的能力,而云原生是实现这一演进方向的关键技术。
二是,尽管超融合今后的趋势是往超级融合的趋势发展,但为了解决目前行业客户某些具体的行业应用需求,超融合还要能够提供类似“积木式”的产品组合能力,由此才能更好地推动超融合的落地。
正是洞察到这一需求,今年1月,中国电子云对外发布了自研的存储产品,3月,中国电子云正式成立IT产品线。中国电子云自主研发的软硬件一体存储产品和超融合产品,全面采用云原生技术,来实现统一的技术架构,统一的基础设施,统一的管理体验。3个月之后,采用相同架构打造的中国电子云仓海CeaStor存储和仓山CeaCube超融合两大产品整装待发。
从场景上看,中国电子云超融合产品不仅能满足虚拟化、专属云、混合云等多类云化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行业“从集中式云向边缘云拓展”的需求,以分布式云结合集团硬件和集成优势,端到端的解决行业用户“云边端”一体化的问题。
除了技术架构和场景方面的独特能力之外,中国电子云超融合产品还围绕PKS自主计算体系,打造了完整的全栈云能力,实现了信创和X86共存的底座,为中国政企用户云数据中心逐步国产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电子云曹心驰:做成云计算“国家队”该有的样子
中国电子云曹心驰:做成云计算“国家队”该有的样子
“后发先至”凭什么?
尽管中国电子云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但市场反响却很大。不到两年时间,中国电子云就在全国16个省建设了32座政务云,服务了超过400家政府和企业客户,并获得了大量客户的认可与好评。
在研发层面,中国电子云更是硕果累累,已拥有3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50项专利,39个产品自制专利,并成为了第一批通过网信办云评估的信创云平台。
如此快的发展速度,放在任何一家IT企业看起来都像天方夜谭,但中国电子云却做到了,为什么?
在曹心驰看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科学的架构理念做指导,再加上一群IT“老炮”全力以赴,是中国电子云“弯道超车”的秘诀。
“十年前,云计算的技术方向还在持续演进中,那个时候超融合创业大家都在摸索中。但是到了今天,云基础架构底层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需要再摸索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了,所以这个时代比的还是谁对这套体系最懂最专业”,曹心驰表示。
所谓专业,来源于两个维度:
一是科学的架构理念。
中国电子集团将我国航天工程中总结出来的“系统论”,沿用到了PKS自主计算体系的发展中,中国电子云正是系统论的重要实践者。
所谓“系统论”,是钱学森等航天前辈基于东西方理论、航天工程多年实践等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强调从系统整体出发将系统进行分解,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础上,再综合集成到系统整体,最终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于阿里云等互联网云平台的诞生,是基于底层需求一点点从往上生长,中国电子云从一开始就是基于系统论将整体架构设计,然后将系统切分为多块、同步研发,像搭积木一样最终合成系统整体。
正是基于后发优势,中国电子云起步即采用了先进的云原生分布式架构,从而得以快速打造出超融合、存储一体化的基础架构。
二是超强的团队。
为了做好中国电子云,中国电子集团把业内最好的人才都挖来了。
中国电子云执行总裁马劲,曾是阿里云专有云事业部总经理;中国系统高级副总裁、CTO朱国平,历任新华三云与智能产品线副总裁、集团副总裁。中国电子云副总裁、IT产品线总经理曹心驰,此前是深信服云业务CTO,更早就职于华为、VMware等公司。
这帮“IT老炮”称得上是中国云计算领域的“顶梁柱”,他们每个人都有过2-3次从头做云的经验。云计算的每一条技术路线、每一个云业务踩过的坑,他们基本上都亲身经历过。
有了这样的“豪华阵容”,凭借他们沉淀多年的行业认知和经验,这一次站在中国最大IT集团的肩膀上,得以用最快的速度打出中国电子云这张“王牌”。
事实上,中国电子云背后的中国电子集团,也是央企中研发投入规模最大的,在云计算领域已有积累。从2019年投入研发,到2020年推出第一代公有云产品CECLOUD,中国电子云服务了数字CEC建设,推出的第二代专有云产品CECSTACK则面向能源、金融、航空等关键行业,快速覆盖行业云、私有云需求。如今中国电子云推出的超融合产品,同样经历了集团大规模实践验证,起步可达3000节点规模,最大可支撑每秒240G以上的数据读写需求。
基于以上能力,中国电子云有足够的底气去服务政务、央企、金融、医疗、教育和交通等行业客户,为他们提供大规模的私有云、行业云以及云基础设施构建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电子云曹心驰:做成云计算“国家队”该有的样子
成为信创自主计算的领军者
从更宏大的产业角度看,中国电子云的高速发展,与数字化转型浪潮和信创产业发展也息息相关。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形势,信创所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这也是保障数字化安全的基石。
对此,曹心驰并不否认“国家队”身份带来的优势,但他也表示,政策改变不了市场规律,“市场上没有一家靠政策做到特别大的公司,最终比的还是产品、成本”。
随着产业数字化和信创的深入,政府、央企、金融等行业客户对数字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相关部门需要进行数字化和信创化的双重应用覆盖,即新型的“两化融合”。这种变化不单纯是数字化应用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信创化对硬件平台的适配性、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甚至带来了全新的需求重构,这就从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等多个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信创应用的挑战,中国电子云充分利用集团在自身生态和战略投资的优势,基于PKS自主计算体系,通过软硬一体的设计,大幅提升了信创云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能很好的兼容和支持主流的x86架构和PKS两套架构。
例如在计算层,中国电子云采用的是自主创新的雨燕计算架构,通过软硬件一体的设计,实现网络卸载、存储卸载、加密卸载并实现了虚拟化的零损耗,让单计算节点的网络IO性能提升了5倍,存储的性能提升百分之百。
这种能够在软硬件底层进行协同一体化研发,正是中国电子云在信创领域的独特优势。同时,依托于中国电子集团的整个产业链实现整合,从信创能力、产品成本、用户体验、市场能力等方面,中国电子云都能更好为中国政企机构提供先进、安全可靠的信创云服务。
如今,中国电子云已成功承建了天津西青、云南大理、中国华电、中国人保等一系列云平台建设项目,为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两化融合”提供了理想样板。
“中国电子云虽然起步时间比较晚,但我们定位的起点是很高的,从一开始定位就是要做一朵先进的云。同时我们是生在信创时代,结合我们的身份使命,我们希望未来能成为自主计算领域的头部,成为国产云计算领军品牌、行业首选产品”。
曹心驰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就是希望成为“国家队”应有的样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电子云整个团队都很拼。“这么拼的队伍,怎么会输呢”,曹心驰笑问道。
未来,中国电子云还有很多规划,而所有的规划都只有一个目的:服务好百行千业的数字化转型。
这是中国电子云的梦想,也是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承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云报到”(ID:ITCloud-BD),作者:科技云报道,36氪经授权发布。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