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穆胜:对组织开发OD专业,我说点实话
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组织开发(Organization Development,OD)应该是最火的模块或方向之一。OD专业的身价,明显高出一般的HR,好的OD更是供不应求。
OD火热,OD尴尬!
OD专业,被认为应该从组织层面思考人力资源工作,让人力资源工作更好地对接战略与经营。OD的覆盖面也极广,从组织设计到人才调配、激励设计、赋能设计,几乎覆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模块。唯一的不同,可能就在于其出发点不是个体的“人”,而是整体的“组织”。
OD的火热,反映的是企业对人力资源工作过度自嗨、无法创造经营价值的不满。但相对于市场的火热,现有OD的发展并没有让企业眼前一亮。甚至有企业老板直言不讳,“除了称呼变了,除了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一切照旧”。
几位相熟的企业家更是明确表示:“我们试听了不少市面流行的OD课程,但感觉那些所谓的新工具、新方法,还是人力资源专业自己的语言、自己的那套东西,并不是我们企业经营想要的,听不出生意的感觉。”
OD的立意显然没有错,但为什么就是做不好?
“组织开发”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对“组织”的理解,而不是埋头强行“开发”。而要形成对于“组织”的理解,就必须懂生意。但我们看看当下HR们进行的财务分析,除了在营收、成本、费用之间做个加减法,还有什么有穿透力的判断?再看看当下HR进行的人效分析,除了用业绩和人数、人工成本做个除法,还能得出什么有价值的结论?而基于这些浅层判断,对于组织的理解又会有什么不同?
于是,HR们只好尝试从原来的思路制造出一些新工具来武装自己,但效果却是让他们与老板之间形成新的、更深的“代沟”。这就是目前大量OD们走入的歧途,这样的运作模式,在老板眼中就是工作“换汤不换药”。
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OD从业者们必须从几个层次建立对于组织的理解:
-
第一层是搭建组织构型(Organization Architecture) ——将商业模式(生意)翻译为业务流程,再将业务流程翻译为组织结构,再将组织结构翻译为岗位系统。如此一来,OD们对生意的理解就分解到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岗位。而如何“玩人岗适配”,这就是传统技能了。
-
第二层是塑造竞争优势 ——即基于这种翻译出来的组织构型,在每一个维度的设计上,都让公司相对于竞对具有起跑线上的优势。比如说,一般餐厅服务员的岗位只需要完成基本的服务,而海底捞的服务员是一个用户交互的界面,拥有各类免单优惠授权,能够根据现场感知提供超预期服务。 -
第三层是构建三级人 才仓 ——即基于起跑线上的设计优势,在人才仓的打造上有序推进、定向发力,相对于竞对形成田忌赛马的效果。
-
第一层上,他们一般只管岗位,但问题是,不基于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理解,他们真的可以定义出岗位吗?一个“深关系”和一个“重产品”的企业,他们的sales岗位职责可能完全不一样。 -
第二层上,有几个OD会扫描竞对,给出创意型的设计?我们辅导企业时,都告诉HR们要建设企业的人力资源情报系统,要学会扫描竞对,没有一个HR口头上会反对,同样,没有一个HR身体上会行动。 -
第三层上,不少OD还不清楚企业的核心人才仓是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每个阶段要给老板什么样的交代……这些基本都是模糊的。
-
前台是什么?难道就是一个个销售单元?或者是一个事业部? -
中台是什么?难道就是一些功能部门(供应链、研发等)?他们对于前台的支持如何实现?如果他们官僚,不支持前台打仗,应该怎么办? -
中台有哪几类?什么是业务中台?什么是组织中台?什么是数据中台?三者之间是什么联动关系? -
后台是什么?他们的功能究竟是坚守规则,还是输送资源?如果后台官僚,不支持前台中台,应该怎么办? -
如何衡量中后台的贡献?中后台与前台的绩效之间如何联动?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穆胜咨询”(ID:hrm-yun),作者:穆胜,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