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修炼“三力”

张丽俊Cherry
+ 关注
2022-11-09 10:30
581次阅读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修炼“三力”
导语: 为什么说企业成功的方程式是:企业的成功=战略*组织能力*文化?困难时期,企业需要修炼的“三力”是什么?本文与大家探讨。
 今日文章主题:组织发展 

我之前讲过,未来企业组织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一定要具备“三力”。

 

什么是“三力”?即脑力、体力和心力。

 

脑力和体力不用太多解释,而心力指的是一个人的韧劲和信念。未来组织,需要的是在这几个方面都相对突出的综合性精英人才。

 

最近,也有人问我: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企业要具备什么特质,才能渡过难关?

 

在我看来,企业和人是一样的,也要修炼“三力”。

 

哪“三力”?即:战略定力、组织活力和文化耐力。

 

我一个个讲。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修炼“三力”

战略上,要有定力

 

这几年,形势不好,很多老板心中都有着巨大的无力感,高度焦虑,不停思考公司的战略、战术是什么,不断寻找出路。

 

但是,有些人往往会因为内心的焦虑和恐慌而自乱阵脚,“病急乱投医”。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群体性盲从。

 

什么叫“群体性盲从”?就是跟风心态,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比如,同是做餐饮的,你预制菜做得风生水起,那我也进军预制菜领域;你认为盲盒经济是个蓝海,那我也跨行去做盲盒经济的生意。

 

确实,困难时期,大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慌。这种恐慌,多是源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不确定自己所做的事情。

 

因为不确定,看不到方向,所以什么机会都想抓住。

 

但,越是如此,越可能事与愿违。

 

为什么?

 

因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选择,面临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倘若轻易改变航向,其结果可能如猴子捞月,什么都得不到。

 

第二个,盲目转型和变革。

 

很多企业一遇到困难,就大喊转型和变革,仿佛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比如,有些To B的企业,觉得现在To B的生意不好做了,就转型做To C,但你不懂To C的产品和体验,轻易谈转型,大概率是要失败的。

 

盲目转型和变革,看似是避免风险,但其实是最大的风险。

 

第三个,恶性增长。

 

为了增长而增长。为了实现增长规模的扩大,追求利润的增长,而无所不用其极。

 

困难最考验人性,有些人在困难面前,会受不住短期利益的诱惑,失去初心,做一些损害用户利益的行为,比如降质提价、欺瞒和诱骗客户,做出一些违法之举。

 

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来实现增长,终究是不可持续的,甚至可能促成灾难。

 

越是困难时期,你越要有战略定力。缺乏定力,战略随风倒,企业如何好的了?

 

什么是定力?定力,就是战略性放弃。

 

你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很多时候,你不做什么,比你做什么更为重要。

 

以华为公司为例,如果没有任正非的战略定力,坚决不上市、不搞房地产,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可能华为就无法每次都顺利度过危机,成就今天的赫赫盛名。

 

战略定力,根植于内心深处对于使命愿景的坚守,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笃定,体现的是你的格局和远见卓识。

 

所以,越是危难时期,越要修炼战略定力,每临大事有静气,坚持做你热爱的事情,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要为外界所干扰。

 

正确的路,永远不怕远。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修炼“三力”

组织上,要有活力

 

战略的落地、执行,最终要落在人身上。

 

一家企业的问题,永远一半是业务,一半是组织。当你组织能力跟不上,业务增长也会出现问题。

 

困难时期,很多企业之所以倒下,并不是被恶劣的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所击垮,而是因为自身组织出现了问题。

 

譬如,组织缺乏活力、封闭、懈怠,人员效能下降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组织无法应对急遽的外界变化。

 

德国人克劳修斯曾经提出一个“熵增”的概念,大致是说: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只能保持不变或者是增加。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房间不打扫,就会越来越乱,如果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房间是不可能自动变整齐,要变整齐就必须你动手去整理。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组织不主动去对抗“熵增”,那么组织会逐渐变得臃肿,会变得官僚化,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也会下降,组织越来越没有活力,最终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那,如何对抗“熵增”,保持组织的活力?这里给大家三个建议:

 

1)向外开放

 

一个组织如果自我封闭,就一定会出现“熵增”的情况。要对抗“熵增”,保持组织的活力,就一定要向外开放。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强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向先进行业学习,向标杆企业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打造不断进化的开放型、学习型组织。

 

2)向内生长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要激活组织,最重要的是激活组织中的个体。

 

如果企业只是把人看做完成目标的工具,用繁琐的流程约束他,用苛刻的指标考核他,而不重视他的成长和发展,那这样的组织是不会有未来的。

 

所以,企业要向内生长,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激活员工的潜力。

 

一方面组织要赋能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意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而另一方面,公司必须建立能上能下、能左能右的流动机制,通过绩效的设计,奖励优秀的人,淘汰不合格的人。

 

恰如杰克·韦尔奇说的,组织的活力就在于人员的流动。

 

3)持续创新

 

创新,是组织活力的源泉。很多时候,组织僵化,失去活力,是因为领导者有了惯性思维,不再有创新意识。

 

所以,永远不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时刻都要有“Day One”的状态,保持创业第一天的激情,持续进行创新。

 

这就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三个关键词。组织有活力,团队就有战斗力,企业就有了生命力。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修炼“三力”

文化上,要有耐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从冬天到春天需要时间过渡,所以企业要修炼在寒冷环境下的耐力。

 

耐力,说的是企业在困难环境下的韧劲,有没有持续的经营能力,能不能坚持做正确的事,坚持长期主义。

 

那,企业的耐力从何而来呢?来自于企业的文化

 

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发展能够掩盖一切问题。但是,一旦企业遭遇到经营危机,尤其是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文化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企业文化有三个重要要素: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三者之间,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酵母天地图的头部。

 

所以,作为老板,你必须问自己:企业的使命、愿景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

 

使命,英文叫mission,就是你的追求。你的追求有多大,能决定你走多远。

 

有的人做企业,只想吃饱饭赚点钱,没问题。有的人,可能一开始就有很大的理想,比如马总,他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也许这个使命无法实现,但这不妨碍在此过程中,他们缔造出伟大的公司,因为使命是一辈子的追求。

 

愿景,英文是vision,也叫远景。一般来说,愿景管十年,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

 

就像爬山一样,你现在看到一座海拔2500米的山,当你登顶之后,也许你会发现,远方还有海拔3500米的山,你会有新的愿景,所以愿景可以改。

 

有愿景和更改愿景不冲突,所以,我才说:愿有多大,路有多长。

 

价值观,是value,就是在面对选择时,你把什么放在前面,优先选择什么。

 

比如说,只有当公司挣钱跟客户第一矛盾的时候,你宁可不挣这个钱,也要坚守客户第一,这个时候价值观就外显出来了,你的价值观就从墙上走到员工心里。

 

缺少价值观的企业,所有人在面对危机时往往会陷入一盘散沙,而重视文化价值观建设的企业,能将员工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不仅是业务的推动力,也是组织的粘合剂,更是公司遇到困难时的救命稻草。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条企业成功的方程式:企业的成功=战略*组织能力*文化。越是困难时期,企业越要修炼“三力”:在战略上,要有定力,坚持做正确的事;在组织上,要有活力,对抗熵增,激活员工效能;在文化上,要有耐力,坚持长期主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