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知果:B端分享精选

知果日记
+ 关注
2022-11-10 11:45
528次阅读
关键词:B端精选分享
我有时会在「知果日记」成长基地进行分享,有些小伙伴看到对自己有启发的会主动记录下来。最近我想了下,还是我把这些整理起来分享给你们更方便,于是我对之前的分享进行了筛选与整理。
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第1条
「知果日记」B端分享精选  
///  产品易用性:保证用户能够随时看出哪些是可行的操作(利用各类限制因素)。
乐高积木虽然零件很多,但是对于一些小型的组装对象来说,用户无需看说明书便可以完成大部分拼装任务,原因在于很多积木在其本身形态上就说明了其使用范围。
例如你要拼装一辆摩托车,那么摩托车的把手、摩托车的轮胎都是很显而易见的积木形态,你不会将它们当成摩托车的其他部位去组装。它们的可视化形态说明了它们本身是谁。
我们在做B端产品设计时,也可以借鉴乐高积木的设计手法——采用形态限制因素。譬如,我们可以使用特定的组件去表达对应的交互逻辑(按钮就是可点击的,check box就是可勾选的);采用不同的色彩去表达一些特殊含义的信息等。
第2条
「知果日记」B端分享精选  
///   了解概念模式,提升产品用户体验。
概念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设计模式,一种是用户模式。设计模式是指设计人员所使用的概念模式,用户模式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式。
若设计模式与用户模式一致,那么会给用户带来好的感受。例如:以剪刀为例。就算你以前从未见过剪刀,你也知道如何使用,原因在于剪刀炳上的圆环显然是要让人放东西进去的,而唯一合乎逻辑的动作就是把手指放进去。圆环的大小决定了使用上的限制:圆环大,则可以放进去数根手指;圆环小,则只能放进一根手指。
当然,设计模式与用户模式不同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例如我家的一个水龙头(接着洗衣机的),我永远不知道水龙头把手横着是出水,还是纵向是出水。每次都是试一下,才发现,哦~原来是这样子。
我们可以观察下我们的产品中「概念模式」的使用情况,在意概念模式的产品一定比不使用概念模式的产品在用户体验上好。让设计模式吻合用户模式,为体验加码。
第3条
「知果日记」B端分享精选  
///   当一个产品用户需要花时间学习时,就会抱怨。为什么呢?
最近在《如何管理复杂》一书中发现作者提到个有趣的现象:现象一:当一个新科技需要1~2小时的学习时,我们就会抱怨。没耐心的用户会因为15分钟的学习而抱怨。现象二:然而我们并没有抱怨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事,比如游泳、滑雪或是骑自行车,它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掌握。不,相对这些任务而言,这些时间都是适当的。
由此,作者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当新事物的复杂性是适当的时候,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它就是合理的。第二:那些没有必要令人费解、困惑和没有清晰构造的科技和设施,才值得我们去抱怨。
我的一点思考:用户并不认为互联网中铺天盖地的产品是属于「伴随我们成长的事」。在用户心里,产品的定位就是为他们解决某类问题的工具,因此,并不会愿意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个产品。因此,我们要放弃用户不会用,就让他们自己查看帮助手册的想法,这会让他们抱怨。尽量思考怎么更符合用户习惯来设计产品,当用户为我们的产品点赞。
第4条
「知果日记」B端分享精选  
///   「简单」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在要求“XXX「简单」”时候,到底意味着什么?
最近,我们在设计一款插件,其中有一个功能是“上传页面”,由于设计比较复杂,因此评审中大家一直针对这个交互能不能「更简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界面功能变少,界面视觉会更简单,但会导致用户在使用中不得不进行更多探索才能使用。可功能悉数都罗列在界面上以后,就会显得界面复杂。
那这里就引出了一个话题:「简单」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在要求“XXX「简单」”的时候,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我想到了电视遥控器。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一直在追求电视遥控器的按键能少就少,认为按键多会给用户带来学习和使用成本。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当按键简单到一定程度,也会给用户带来操作复杂度。例如想用某个功能,却不知道它在哪里,尝试了半天,可能最后就放弃了。
还有,假如我们已经习惯了复杂的遥控器(记住了按键的位置和每个按键对应的功能反馈),给我们一个简单的遥控器就不一定对我们来说是简单的,反而是复杂的。
不然怎么说,专家就喜欢我们认为复杂的东西呢?因为他们觉得是简单的。
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简单的外貌(看起来简单),不等同于用起来简单。第二:对象是否简单,与用户的认知、经验有很大关系。第三:复杂是可以被驯服的,但需要极大的努力。第四:简单与复杂,是动态的,取决于我们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
我们用“特斯勒的复杂守恒定律”结尾吧。定律说:系统复杂性的总量是一个恒量,当你使人的互动行为更简单,那么隐藏在幕后的复杂性就增加了。(当然,不排除类似水杯很简单,倒水、喝水也很简单的场景。开个玩笑啦~)
第5条
「知果日记」B端分享精选  
///   让语义符号入驻产品。
我想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假如有一个人站在街上,手指着天向上看,很快就有其他人陆续停下来,和他一起向上盯着看。而实际上,上方什么也没有,但很快便会聚集一群人,都做一件同样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其他人的行为给我们传达了一些信号,这些信号会左右我们的行为。这些信号就是语义符号,它们代表着某个含义、解释和讯息。
我再举三个语义符号的例子:1、孔雀开屏很美丽,但雄孔雀的长尾巴会阻碍它的飞行,是一种低效的现象。可这样子的长尾巴是一种信号,代表着漂亮、酷,会吸引雌孔雀的喜爱。由此,雄孔雀就更加会炫耀它的长尾巴,提升求偶成功率。2、在开车的时候,前方的车车速变慢,渐渐停下来。那么大多数人会觉得,前面一定有问题,而且基本认定是一个交通事故。3、如果你发现你的女同事忽然喜欢打扮了,而且每天不重样,没事乐呵呵,八成她恋爱啦。
雄孔雀的长尾巴是美丽的信号,前方车速变慢是交通事故的信号,忽然打扮、乐呵呵是恋爱的信号。那么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如何借助「语义符号」有效指导我们的设计呢?
产品中,用户看到“按钮”就会想去点击,看到“进度条”就知道在加载数据,看到“下拉箭头”就知道里面还有内容,看到“垃圾桶”图标就知道可以点击删除此数据。
所以我们要用合适的表现形式来引导用户操作,将可视化功能与用户心中的语义符号进行匹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果日记”(ID:gh_690a8b6479cb),作者:小果,36氪经授权发布。

专家团|知果:B端分享精选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