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蒋祎 Johnny
+ 关注
2022-12-02 10:44
833次阅读
图表画得好,胜过千言万语; 图表画不好,就变成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最近小蒋也有几点心得,这篇就来捋一捋:
1、总原则:一切都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接受观点
单纯地罗列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展示数据前首先要想清楚:我们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如果还没有形成观点,那就还需要继续增加分析的维度(比如时间维度、颗粒度更细的组织维度)、分析更多数据特征(比如分布情况、占比、关联性等)。
举个例子,直接看下面这个指标很可能啥感觉都没有,除非你对这个部门的人来人往都了如指掌: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但再看下面这几个图,是对107这个数字的进一步阐述。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不用我说数据特征,他们很可能已经出现在了你的脑中;不用我说观点,你的所见很可能已经与我略同。
2、选择容易被理解的图表类型
“你还在画饼图、条图、折线图吗?太Low啦”,一些9.9元的Python数据分析课真的很容易让人陷入误区。
PPT其实也能画一些复杂的图,例如: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当然,确实有些类型是PPT/Excel很难画出来的,比如: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图片来源:echart、highchart)
但是,复杂的图配得上叫“可视化”吗?高阶的类型展示效果就好吗?
非也!这些统计图的类型的确都有他们非常适合表示的场景,并可能已经在学术界广泛应用,但你的读者却未必熟悉。
在数据分析报告中,我们要的不是莫名其妙的高级感,我们要的是为读者理解观点排除一切障碍和困难。

 

我曾经做过一个图,说明某部门人员的来源和去向,这是一个适合用桑基图的场景。但在最终的报告中改为了用表格,不然首先还需要向读者解释桑基图的含义,而这显然不是我的目的。
“地图”是一另种常常高级感大于实用性的类型,甚至容易带来误解,因此在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上图中,即使已经使用颜色深浅表示人数多少,但仍然有人的直觉会觉得辽宁比北京更多,因为辽宁的面积造成了误导。
在选择图的类型时,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想通过图表传递什么?
阿伯拉(Andrew Abela)的图表指南,给了我们一些思路: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可以看到,指南中并没有太复杂的类型,而我们实际常用的类型可能更为简单。
表格、折线图、条形图在18世纪的《商业与政治图解集》(The 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atlas)等书籍中就已经被使用,并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逐渐流行开来,时至今日每一个职场人对它们都非常熟悉、理解不会有障碍。
3、去掉冗余的元素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高端的数据图表常常只需要保留最简洁的元素。
在PPT中,可以为统计图添加这些元素: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但显然,不需要他们挤在同一幅图中。
爱德华·塔夫特(Edward Tufte)提出了数据墨水比(Data-Ink-Ratio)的概念,即图中表现数据的“墨水量”除以图表的总“墨水量”。要让图表更为简洁明晰,就要在合理范围内最大化数据墨水比,就要去掉无效的元素和装饰:
  • 永远不要使用毫无意义的3D效果
  • 尽量不使用图例,而是在图上直接使用数据标签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 不需要同时使用数据标签和网格线,具体使用哪个,取决于你想强调的是数字还是趋势。
  • 如无必要,勿用坐标轴标题。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 尽量避免用处不大的色块(如表格中的镶边行)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如果你发现,图表中的数据元素无法再简化了(比如表格中的数据列多到不用镶边行就看不清),那么考虑一下,是不是你展示的数据太复杂了?每一列、每一行都在支持你的观点吗?
4、遵循大脑敏感度与阅读习惯
我们要让人更快地理解图表要表达的内容,就让让图表更符合我们大脑的习惯:
  • 常人的大脑一次处理不了太多数据,如果你的图表中类别太多,首先尝试根据要表达的观点整合一下。(例如上面优化饼图的例子,4类简化到2类)
  • 大脑对图中特殊数据最为敏感,波峰、波谷、转折点、离群值会更“显眼”,一定是先被关注到,我们需要解释他们意义及成因。
  • 特殊值之外,我们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Z字型阅读顺序。因此在为数据分析报告排版时,我们要注意图文的位置和顺序;在具体的某一个图表中,也要注意各个元素的位置和顺序,避免读者的视线来回游走。这也是不建议用图例的原因。
  • 大脑对长度敏感、对角度不敏感。虽然条形图和饼图都是用面积在表示数据的大小,但实际上条形图利用的是长度的差别,而饼图利用的是角度的差别。然而人对角度差别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看饼图,你能一眼看出A和B谁更大、C和E谁更大吗?再看条形图呢?
这就是Cole Nussbaumer Knaflic等可视化专家将饼图视为魔鬼的原因,有些专家则认为饼图可以用但数据的类别不应超过3个。
我的经验是,在下面几种情形,饼图较为适用: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 大脑会自动寻找规律性,顺序就是一种规律,排好序的图表更容易被理解。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5、巧用颜色
巧用颜色其实也是遵循大脑敏感度和习惯的一种,但因为PPT/Excel的作图功能不太擅长做这件事,因此容易被他们忽视。
其实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一些用颜色标记数据的方法:
  • 用符合常识、惯例的颜色;例如导航当中红色代表拥堵、绿色代表畅通,与我们“红灯停绿灯行”的常识一致。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又例如在气温图中,用火的代表色红色表示高温、用冰的代表色蓝色表示低温。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 用颜色的深浅,表示数据的大小。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 用更鲜艳的颜色表示突出或选中,比如上面路况导航的图中首选的路线颜色更深,而备选的路线颜色较浅(明度较高)。
  • 保持简洁,同一个图中不宜使用过多种鲜艳颜色,以免“辣眼睛”。
  • 考虑色盲人群,使用“色盲友好色阶”,就比如JohnnyHCM使用的主题色,是红绿色盲也能够分辨的。
专家团|蒋祎:直击大脑,设计统计图表的5点心得
当然,数据图也可能有其“欺骗性”,最常用的手法莫过于“坐标轴起点不为0”。
数字化的时代,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更强的读图、辨图和做图的能力。 辩证地看待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数据,才不至于一味被数据带节奏,一味被作图的人牵着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ohnnyHCM”(ID:CloudHCM),作者:蒋祎,36氪经授权发布。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