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M,国外十年前的概念,为什么突然在中国火了?
在CNKI搜索:Soci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最早发布的文献资料出现在2011年9月。
在Google搜索同样的词条,最早的文献同样出现在2011年,而这一关于SCRM的文献在google的十一年间也被下载了七万余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SCRM至少是一个十一年前的概念。
不知道是否有人和小编有同样的困惑:明明是十一年前就出现的概念,为什么十一年了在国外没火,突然在中国就火了?
CRM在中国水土不服
SCRM本质上还是对CRM的延申,而CRM系统从成立至今已经二十余年了,在中国市场始终有一点水土不服的感觉。
这是由于西方企业对销售规范、管理流程和交易的合规性都有硬性要求,这就使得CRM成为一种必需。而国内企业则没有这些要求,销售管理无定式和随需而变,是中国式营销管理的最大特色。
这就很难形成一套业务规则和管理模式,CRM缺乏企业的落地基础。
正因为CRM是美欧企业的“标配”要求,所以国外CRM供应商无需去教育和说服客户。它要做的就是替换:用新技术和新平台打造的SaaS CRM,替换客户原有系统(包括报表和工具方式)。比如较出名的Salesforce,能够在一个存量市场上重新划分和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靠的是SaaS相比传统软件给用户带来更大的利益。
国内Salesforce的模仿者就没有这样的基础环境,更多的是在做CRM的教育和培育工作,既没有存量市场,也看不到增量市场,企业对SaaS的接受程度也不高。
中国社交媒体快速发展
不得不承认,“墙”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抵挡了国际互联网的冲击,也保护了许多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大厂崛起,百度、微信、淘宝无不崛起于互联网2.0时代。基于互联网初代的邮箱体系,在中国的商业价值始终难以挖掘,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半路起家和后发先至。
微信拥有着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用户池,如此大的流量自然也潜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基于微信产生的微商、灰产相信多数人都经历过,而如何将庞大的流量变现也是微信这些年在不断探索的,这也是企业微信诞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马斯克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收购推特后就会copy微信。推特可以抄微信,而微信呢?中国社交媒体高速发展之后,再往前走已看不到参照物,需要自主创新。
互联网流量触顶
资本、企业都需要新的概念来活跃市场,提振信心,外加个别大厂有意或无意的推波助澜。
对于中国互联网流量触顶,许多人可能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感觉,那么我们来看看今年双十一。天猫破天荒地在抖音开起了直播,快手恢复了天猫、京东的外部链接跳转,罗永浩等知名主播及直播机构跨平台“入淘”……
此外,今年双十一大促结束后,天猫、京东都未公布今年的总成交额。天猫表示,今年天猫双11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京东则表示,今年双十一超越行业增速,创造了新的纪录,零售购物用户数也再创佳绩。自“双十一”大促活动出现以来,首次平台没有公布总交易额。
流量触顶反映到商业层面就是今年的双十一,头部平台纷纷开启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式,通过流量交换来刺激消费,然而从结果看,效果也并没有预期的好,头部平台破天荒的未公布销售数据。
-
相对于CRM的古老理念,SCRM更适应数字化的时代潮流
-
相对于CRM的管理属性,SCRM更强调营销属性
-
相对于CRM的内部管控,SCRM更强调链接和服务用户
-
而且,SCRM还有中国最大社交网络的加持:微信生态的开放。
从这个角度来说,SCRM承担了中国SaaS突破的使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SaaS之路。但是,仅仅是链接微信生态,或者具有所谓“先进理念”,并不足以支撑SCRM的成功。
和管理型工具不同,SCRM非常贴近数字化营销——对于中国很多传统企业来说,是重要而陌生的领域。这正是SCRM最大的机遇:通过帮助客户实现营销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真正的“客户成功”。
当然,这也是SCRM最大的挑战之一:如果自己都不懂数字化营销,如果我们自己都还在依靠疯狂砸钱、骚扰性的AI电话、人海战术获取客户,何谈“帮助客户数字化转型”?
曾国藩曾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诚然,SCRM是营销行业的新概念,没有人能保证这个概念能在中国大获成功,喊口号或浅尝辄止并没有意义,只有躬身入局,才有成功的可能。
优音氪作为SCRM服务商,在产品的研发和打磨过程中,始终遵循“价值溢出”原则,产品的使用首先基于母公司优音通信的全面应用,为产品的研发提供实践数据,力求做好中国特色的SC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