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买了一堆SaaS,却依然做不好数字化?
©️深响原创 · 作者|肖卓
“这一套系统、那一套系统,现在做个季度复盘,光是折腾这些系统都费劲。”
“弄了这么多SaaS,数据口径都不一样。整合一次数据得搞好久,还容易乱。”
“当时想的是能提高效率,现在花了钱不说,怎么还越来越复杂了?”
类似的吐槽,相信在不少正着力于数字化转型的公司都存在。这几年,数字化浪潮席卷各界,SaaS创业迎来热潮,企服赛道融资不断。企业界也满怀热情,引入了不同的SaaS产品,但时间一长却发现,新的拖累效率的问题出现了,“数据驱动经营”的理想似乎越来越远。
“重复建设”顽疾何解
对此,处于数字商业赛道的服务商微盟深有感触。「深响」从微盟集团首席技术官黄骏伟了解到,“商家的数字化需求和整个行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从需要一个产品启动数字化到需要一个整体的技术底座,这种转变是商家在切切实实的经营中逐步演进的。”
自2019年微盟提出“大客化”战略以来,其深入泛零售行业,并与时尚、快消、建材、数码等行业的集团型企业、大型全国连锁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基于与头部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微盟发现,很多企业为了解决当下的业务问题快速上线很多功能,在零散需求的导向下,出现功能相似、通用化程度较高的需求重复建设。在缺乏顶层设计的情况下,企业线上业务布局越深,这类重复建设的问题也越严重。
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实现差异化竞争、提供不同于实物交易的虚拟物品、发力直播、适配不同品牌不同区域不同门店性质的线上业务……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需要服务商基于自身的业务系统,极速响应个性化需求,以便抓住重要的商机、实现增长。
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横向系统之间、上下游系统之间存在大量交叉逻辑,这种系统的重复开发与建设,导致在新业务与新市场的拓展过程中,各系统没法直接复用,无法快速迭代,成本高、效率低,用户体验缺失、耽误商机。
产品业务层面的“重复建设”,让企业在推进协同化业务时,也将在数字化底层能力上“重复建设”。市面上的SaaS服务商,多是专注在某一领域的IT产品,如SCRM、门店管理、商品管理、直播等SaaS。黄骏伟认为,大部分SaaS厂商的早期投入都不大,第一目标是做出满足相应的场景和需求的功能,在技术开放性上并不够。这导致系统之间相对割裂,系统集成难,企业数据无法在组织内高效流动和利用,形成“数据孤岛”困境。
在行业交流中「深响」了解到,某公司今年组织了一场预售活动,活动涉及线下门店、线上运营、直播、销售跟进、客服回访等多部门人员。因为各部门用着不同的产品,公司需要额外的人手来整合数据。但等到数据报表整理出来,活动已经错过最好的调整和转化时机。
针对“数据孤岛”问题,行业里出现了“数据治理”解法。不过,「深响」从黄骏伟处了解到,不同SaaS产品的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并不一致,执意整合要付出额外的治理成本。而这不亚于另一场“重复建设”。
这种从产品到底层能力的“重复建设”,让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不得不为数字化转型投入额外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运营成本,让企业的管理难度加大,数字化的核心价值“数据赋能业务”迟迟没有落到实处,那么公司高质量转型进程也将受阻。据《中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2022)》显示,正在进行转型的大部分民营企业成效不明显,只有4.28%的样本企业认为转型效果突出。
微盟集团高级副总裁凌芸告诉「深响」,疫情催化下,企业对“数字化能力成为企业的必要基建”已有高度共识,并已开展组织变革和资源投入,但与此同时,数字化业务构建与见效难度、周期,远超预判。“开始即结束”、“虎头蛇尾”、“不断重启”的现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频现。
想象一个更全面、
更灵活的技术底座
面对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一家供应商都很难拥有足够的人力提供完全的支持,必须提升兼容能力打造更开放的生态。这驱使微盟思考,如何从更底层入手,为行业提供“不用重复建设”的价值。
“业务上我们立足当下,战略上一直在着眼长期问题。”
问题(客户需求)导向的业务思路,加上近十年的技术积淀、IPO和各项并购的实现,以及“大客化”和“生态化”战略的深入,都在推动微盟着手为行业提供新的解法。黄骏伟告诉「深响」,随着客户需求增多,企业开发、迭代也越来越痛苦,单个企业可以通过中台提升自身效率,但无法解决整个行业的问题,根治的方法是搭建一个“迭代快、集成强、可扩展、灵活自定义”的商业基建。
这是微盟推出WOS的背景。凌芸认为,当前各种数字化转型困局的本质,其实是企业数字化业务发展所需的“基建能力供给市场”尚未成熟,企业的业务需求无法与供给市场形成高效、准确的适配,甚至没有适配。
这也是为什么WOS被定义为“新商业操作系统”,它和业界常见的产品形态都不同,其扎根于数字商业领域,是一个集合“数字应用集成的SaaS平台、数字能力共享的PaaS平台和数字生态创新的共享平台”的技术底座。依靠这个底座,企业可以更聚焦于业务,高效、灵活、快速地建设数字化工程,规避“边开高速边换车”的窘境。
具体而言,WOS的SaaS集成平台为商家提供了全链路、全场景、易扩展、一体化的SaaS产品和创新应用,并依托微盟自研的核心产品形成了“7+X”产品矩阵,以商城、CRM、企微助手、CDP、流量、导购、数据满足客户刚需的同时,将个性化、定制化的“X”需求交给合作伙伴、企业IT团队。
据微盟官方信息,截至2022年9月,微盟云市场上架生态伙伴应用及服务超2000个,拥有500+生态伙伴,并先后推出店铺定制、数据打通、APP开店、专属方案咨询以及行业定制等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微盟云市场将自己定位于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立足微盟产品的现状,结合客户需求定向引入和合作生态伙伴,每一款上架的SaaS产品都已经完成市场验证,开箱即用,商家可以根据场景匹配功能,用简便的操作步骤,实现“千人千面”的数字化实践。
而在PaaS平台,WOS通过A-PaaS、B-PaaS、iPaaS、D-PaaS、iDaaS、AI服务、T-PaaS等平台,向客户和生态伙伴开放微盟的底层技术能力、中台行业能力和场景能力。这些底层能力的开放,让微盟在面对新业务需求以及个性化需求时,其能够借助“产品的原子化切割”,让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不再需要“重复造轮子”,而是可以在已有基础上快速接入新功能模块,实现产品的自由组合,更好地聚焦业务,紧握商机。
黄骏伟告诉「深响」,很多厂商选择自己承接商家的定制化需求,其实是因为厂商自身的产品、系统是绑在一起的,解不开。WOS这次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实现了系统之间的解耦,让外部开发者可以快速且低成本地地基于PaaS平台,在标准产品之上低本高效地进行开发,快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而非从0开始全部定制。
效果已经得到兑现。目前,以集团型企业为例,其常有定制化需求,基于WOS的底层平台能力,企业、开发者在二次开发个性化插件、低代码工具、应用以及解决方案时,产品开发时间将得到大幅缩减。以知识付费产品为例,开发者只需聚焦业务本身,不需关注底层的交易、支付、数据能力和各种高并发、稳定性、安全性问题,这将节省50%-70%开发时间。
此外,对现有应用的个性化定制,在iPaaS、API及SPI的基础上也可以轻松实现低代码开发,节约一半左右的开发时间。
共享平台的存在,则让WOS的价值得到更大范围的释放。因为WOS,生态合作伙伴可以连接微盟的客户资源,同时不用再走微盟走过的路,无需担心中间件、数据库、存储等技术问题,利用WOS提供的高效开发工具,合作伙伴的开发效率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凌芸告诉「深响」,私人定制服务是高端零售品牌在节日营销时的重要卖点,承接企业业务的系统可否极速响应企业个性化需求,是WOS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微盟WOS还加大了服务商的生态能力建设,让具备技术能力的企业、或第三方服务商能够对微盟系统进行扩展开发,快速响应需求。
对于生态合作伙伴而言,基于WOS可以匹配需求、高效开发、获得收入。相对应的,企业的创新需求也得到极速响应。而当各方需求得到满足,正反馈循环也将随之形成。
「深响」从黄骏伟处了解到,一开始商家对于系统迁移存在担忧,但其实整个过程比他们想象中要“顺滑”。商家完成迁移后,整个产品的体验提升是超预期的。商家对系统功能的挖掘还需要时间,不过已经有不少大客户发现原先可能不能做的事情或者无法支持的需求,现在都变成可能了,甚至在思考是不是需要在WOS上投入更多的预算和资源。
所以综合来看,「深响」发现,和常见的产品不同,WOS不仅可以服务某个业务,还可以服务整个“企业”。它在效率上帮助企业避开弯路,同时灵活贴合企业的业务组织,深度参与到业务和企业的升级进程。这令WOS具备了超前于企业需求的能力,从静态地满足企业需求,升级为和企业数字化一起动态成长。
“我们期待所有服务的企业,都可以在WOS系统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业务构建和发展方式,提速企业的增长曲线”,凌芸表示。
埃森哲发布的《2022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显示,有近六成(59%)的受访企业高管表示在未来一至两年会增加数字化方面的投入。但如何“正确地”做这件事,是目前行业各方需要跨越的一道坎。
WOS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值得期待的新范式。在“重复建设”的原有逻辑里,1+1的结果反而小于2。在以WOS为代表的全面、灵活底座上,不同的应用之间会产生“1+1>2”的效应。由于WOS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随着新的数字化需求不断出现,“1+1>2”还会更快、更多、更频繁地发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作者:深响,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