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在中国没戏?——他们有不同看法

极客公园
+ 关注
2022-12-28 14:40
604次阅读

web3 在中国没戏?——他们有不同看法

监管是最强的共识。

整理 | 赖求华编辑 | 北方

受制于国内对数字货币的强监管,Web3 行业一直存在着唱衰中国 Web3 的声音——「 在中国做 Web3 是没有戏的」。过去一年来,国内 Web2 大厂的精英们纷纷出国,华人海外创业的首选新加坡更是成为了全球 Web3 创业的节点。

而刻板印象之外,在中国真的不存在 Web3 创业的土壤吗?国内数字藏品类的创业只能选择联盟链而非公有链?

来自 Conflux 树图区块链生态的两位深度建设者给出了全然否定的答案。张元杰自称 Web3「招商主任」,过去从事金融行业的他,投入Conflux 树图区块链生态项目创业 5 年,期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生态里招商引资;易和阳 Niko(简称 Niko),AnyWeb 数连创始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真正的 Web3 自主权的钱包。

在他们看来,Web3 所代表的思想,以及与它相关的技术,在中国的特色国情下仍然大有可为。尤其从积极的角度看,监管对行业的发展是真正利好的,它能塑造最强的共识,并保护认真建设的创业者,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张元杰认为,Web3 强调的是数据主权,金融化虽是红线,但绕开金融化,如何通过数据激发 Web3 生态则是一个很大的业务方向。「数据就是石油,它有取之不尽的商业价值」,这也是他正不断尝试突破的领域。

Niko 则认为,抛开金融化的监管外,Web3 与 Web2 在应用侧所面临的监管并没有大的区别。「除了金融,没有什么东西是在国内做不了的,应用层我们都可以。」Niko 说。但前提在于,应用方也需要在遵照各个政府关注和侧重的监管方向,完成合规动作。

在这场圆桌讨论中,Niko 与张元杰还共同探讨了,监管之外,在一个看似「熊市」的市场环境中,Web3 领域的创业者在如何思考行业的未来价值?公有链与联盟链之间要如何抉择,有何本质的区别?新的中国 Web3 创业者们又该如何从中获取机会?

以下内容来自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IF 2023 ,主题为「Web3 在中国」的圆桌讨论实录,经极客公园整理发布。

web3 在中国没戏?——他们有不同看法

(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IF2023,极客公园执行总编卫诗婕与张元杰、Niko 进行圆桌访谈。)

01

币圈有「熊市」,

但 Web3 技术没有

极客公园:Web3 最近挺「熊市」的,与之形成鲜明比对的是—— AIGC 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纽约时报在一篇相关报道的开头,就写到「In Silicon Valley, crypto and the metaverse are out. Generative AI is in.(在硅谷,加密货币和元宇宙已经过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才是当下大热。)」,Web3 现在还值得关注和入场吗?

张元杰:Web3 是熊市的说法很有意思,技术有熊市和牛市吗?技术只会向前发展,那就没有熊市。数字货币确实有熊市,数字货币是 Web3 技术中很重要的支柱,但它并不代表 Web3 的全部。现在在沉寂期,去除了金融和财富效应的刺激以后,大家才能回归到技术本原,才能回归到用户为核心。

海外有很多的真正互联网公司,比如说星巴克、耐克,都在积极利用区块链来做会员的忠诚管理计划。甚至在昨天(12 月 16 日),我看到美国的前总统特朗普,他发行了 4 万个个人的 NFT,用于筹集政治资金,并且说抽到特朗普数字积换卡的人可以和他打高尔夫,有 1 对 1 的对话。我就在想,极客公园重磅嘉宾的罗永浩老师,虽然他不能来现场,但他是不是也能为每一个买门票的人做一个联名的发行,再签上那句话「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然后由 AnyWeb 或 Conflux 公有链来承接发行,给大家做小的数字纪念品。这就是在熊市中慢慢寻找机会的方式。

web3 在中国没戏?——他们有不同看法

(张元杰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IF2023 现场。)

NikoWeb3 这个技术已经经历超过十年的时间,大家已经验证了技术是真的有价值。如果说我们很浮躁,只关注币价,币价升了就做,币价跌了就不做了,这其实是很功利的心态,对这个行业也没有什么好处。反倒是,当牛市带来了很多人,等到熊市的时候,真正的创业者要想如何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方向,特别是不能停在概念的阶段,而是要真正的落地,从而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极客公园:熊市只是币圈的概念,不影响我们的行业。那两位是怎么进入 Web3 的呢?

张元杰:我个人的经历比较俗,比如到这个项目(Conflux)里面来,做了 5 年,仍然一贫如洗。从区块链技术到开放式金融,再到 NFT,再到游戏、社交,每天都在感受这些新鲜的技术和概念。我实际使用的时候,当我给一个非洲的朋友在区块链上转帐,只需要几分钟确认,这让我感觉很好。当我在区块链做了很多的行为,我就可以获得很多的空投,包括我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别人会以服务或者是财务上的回报给我回馈,这让我感受到 Web3 的魅力。

Niko我真的是很期望能够去推动一些很厉害的事情发生。我觉得 Web3 是真正的开放性的、社会性的协议。在这个协议之上,由用户自主的数据主权作为基石,能够带来非常多的可组合性和可编程性。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个可组合性和可编程性是无准入门槛的。

比如一个创业公司希望做一个外卖返利的平台,用户买外卖,我有了自己的数据、订单,返利对用户也是有价值的,也是用户喜闻乐见的。但是(在当下)要做这样的业务,不是要争得用户的同意,而是要争得大公司的同意,这就是大公司垄断了人们的数据的弊端。如果把这层破了,整个生态就会更加的开放和公平。同时,Web3 是非常面向年轻人(的技术)。我还想多讲的是,没有办法把用户死死地捆在一个地方,每一个人的业务是非常的模块化和专业化的,这里面的组合、合作、共赢就是天然的模式。所以,你会发现和所有人的合作都是非常的温暖。链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链上的生态也是互帮互助的。

这个行业,真的很适合年轻人,因为这里面没有任何的年龄、经验带来的鄙视,在现实中太容易有这些东西了。这是一个非常日新月异的行业,技术层出不穷,年轻人在这里更有活力,更善于打破一些僵化的思维模式,拥有的话语权也更大。

web3 在中国没戏?——他们有不同看法

Niko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IF2023 现场。)

02

「监管是最强的共识」

极客公园:Web3 在中国没有机会的核心逻辑是,加密货币在中国会遇到强监管,你们如何处理监管和合规的问题?

张元杰:不允许加密货币这件事情是我们国家,尤其是以央行为代表的监管部门设下的红线,如果我们要做中国市场的生意,一定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但是如果考虑在国际市场上开拓,那就可以尊重丛林法则。

说回中国的 Web3,我不认为把加密货币、金融创新的路线放弃掉就完全无所作为,中国有很大的空间。而且 Web3 强调的是数据主权,数据是很大的业务方向。马云曾经说过,「数据就是石油,它有取之不尽的商业价值」。在此情况下,再看数据的创业方向,有非常大的试错空间。中国一般对创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特别是摒弃了金融和炒作,更多可以面向的大众用户。因为人民都是用人民币和法币来感受区块链的技术,这个时候反而是更贴近大众市场。这个方式未尝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在监管的情况下可以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的 Web3 方向,特别是以数据驱动,与营销结合的商业逻辑。

Niko其实全球 Web3 都在监管,而不止是只有中国监管,只是各个政府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Web3 的监管分两方面,一是偏金融方面的监管,二是由于 Web3 新技术可能带来应用上的监管。

刚才元杰已经讲,金融化是红线,而应用侧的监管,Web2 和 Web3 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比如 Web2 要买阿里云的服务器,Web3 就变成了节点,上层还是有运营主体和服务方,以及用户这几方共同来完成这个环节。其实,我们就是把 Web2 监管的思路延续下来。所以要接入 AnyWeb 钱包,作为应用方,大家都可以提现,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做的是好事的情况下,都会审核通过。另外一侧,如果用户想要跟链或者是应用交互,一定要通过手机号的注册,通过身份证的绑定,有的应用稍微严格一些,还有一些实人认证等。其实这套逻辑是一脉相承的。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备案需要做。

另一方面,Web3 会稍微多一个协议层的无许可访问,用户可以直接和链交互,可以绕过应用方,这时候可能需要考虑监管。监管是最强的共识,有监管肯定比没监管好。监管对行业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没有监管,我们认认真真做好事的创业者,反而是被劣币驱逐良币。

张元杰:我也想补充一下。大家有时候觉得 Web3 区块链没有办法监管,是因为它去中心化,不可以篡改。实际上去中心化是误区,所有的区块链代码都是有一个核心团队管理。这样的核心团队如果是华人主导的团队,他就要主动拥抱监管,不断和政府对话。也有人说在区块链上的东西,一旦不可篡改,如果有一些言论不恰当的话(会很麻烦),除了金融的创新以外,内容层面的创新该怎么去做呢?

大家要理解,区块链只是一个后端的数据库,普通人都是通过产品访问区块链上的数据,如果区块链上出现不恰当的言论,我们只要在前端呈现的产品不要呈现这样的内容就没有问题。无论是去中心化,还是不可篡改的问题,都有对应的解决办法,以符合当地的国情和法律法规。

web3 在中国没戏?——他们有不同看法

(「Web3 在中国」圆桌论坛。)

极客公园:同样是基于公有链的发展,国内和国外处理 Web3 价值落地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张元杰:第一,在海外对数字货币的使用是持相对开放和支持的态度。也就是说,数字货币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结算标的,你交易东西的时候,比如买菜,买东西的时候,可以以数字货币为计价单位。第二,数量货币本身可以成为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可以进行可编程的服务,也可以作为金融化的底层资产和金融协议使用。这样的情况下,海外构建 Web3 的生态目前的方法是,先让一个区块链上的原生代币的价格得到快速增长,价格增长的同时带来大量的用户,这本身就是一条支付网络,就像我们拥有了支付宝,拥有了微信支付一样。只是他们在上面结算的不是人民币,可能是以太坊,可能是 BTC,然后再用这样的支付媒介、交易媒介或者是金融的资产,这几类资产同时混合使用,在这之上做金融服务,去做社交应用,做 NFT 加密艺术的货场,这些都是围绕数字货币为中心来做的。

这件事情的好处在于,牛市来的时候,财富效应非常明显。但是下跌的时候,资产也会下跌。这让人们陷入到一个非常具有投机性质,甚至赌博性质的市场当中去,而模糊了人本身的、朴素的需求,比如说欣赏审美的需求,或者是衣食住行的需求。所以,我不认为这一定是未来 Web3 的主流,只是它是当前的现状,这种现状以投机赌博为核心,具有非常大的周期性和潮汐性,它不一定适合让 Web3 在相对稳定和长期增长的速度上往前走。

介于中国政府对数字货币的态度,我们不能让数字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也不能作为金融资产,也不能做各种金融创新。它其实是打开了另外一扇窗,除了金融以外,数据也是巨大的财产。我们每天在互联网上产生这么多的数据,如何激发 Web3 生态,这是我们要在中国努力做的。

极客公园:在中国的 Web3 当中,还有一条是基于联盟链,大家通常默认联盟链天然就是合规的,我不知道二位怎么看,联盟链和公有链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

Niko我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来谈一下这件事。首先说清楚,如果你真的要做一款 Web3 应用,会被那些大厂的宣传引导到联盟链这个所谓更加「合规」的模式上。我去调研了所有的联盟链,然后我发现真的没有办法做,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开放的链,本质上只是一个由自有节点形成的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这个模式之下,谈不了任何的开放编程性,上面很多的合约都没有办法兼容,和国际的标准也不接轨。它没有开放性,就无法提供基础设施。我们也不是独立的基础设施,我们的运行也要依托下层的基础设施。所以,当时这件事没有办法做,而且它不是针对 C 端直接和链交互而设计,本质上还是要把 C 端的所有交付委托到 B 端来执行,所以它和 Web3 的精神就是相悖的,出发点就是有问题的。

后来我才知道,国内也有这样一条公链,它是完全合规的,也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国际标准是非常开放的,我们能够在上面做很多的构建,并且可以提供我们期望的完整所有基础设施。我是从在国内真的要做 Web3 的角度去谈的,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选择公链。只有公链才能诞生 AnyWeb 这样真正的资产钱包,在 AnyWeb 钱包上的数藏永远不会消失。

张元杰:我想补充一下,总结一下 Niko 刚才说的话。说白了,互联网大厂不给年轻人机会,刚才我说马云说过「数据就是石油」,但是还有一句话马云没有说「石油的开采权只归蚂蚁金服和阿里所有」。Niko 想开采一下,没有数据接口。

我也可以和大家解释一下,我对联盟链和公有链的理解。联盟链在我看来就是伪装过的中心化数据库,只不过它是分布式而已。中心化的数据库就拥有一切的弊病,它就是一个数据孤岛,你想访问里面的数据,没有接口,你想要对数据进行编程化的操作和处理,只有接口提供给你使用,即使在被允许访问数据的情况下,也只有一些功能能用,你想在上面自由地发挥创造创新,想都别想。

联盟链的概念是哪里来的呢?最早有了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现金之后,我们才提到,公有链技术是支持比特币的产品。区块链技术产生了之后,有些互联网大公司和金融机构说,这样的话,这岂不是把技术定价权、话语权让给了开发者,让给了这些极客和年轻人,那怎么办?于是他们开始往这个概念里掺水,就有了联盟链这个概念。区块链也分化成了公有链和联盟链。但是这些大厂做联盟链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捆绑了自己的云、支付系统以及营销系统一起卖的,做链的基础设施肯定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本质是做收入。

刚才有一个互联网大厂的人提到,他们内部的合作都很困难,而 Web3 反而可以合作得非常轻松。那是因为技术本质上决定了我们的数据就是开放的,我们的数据就是可以编程的,这个不需要商务上的沟通,这个协议本来就是开源的,也不需要商务上的成本。我们反而没有大公司不同部门间的互相猜忌,这是由技术本质决定的。

极客公园:中国有什么样的独特需求在驱动公链,而不是联盟链的发展呢?

张元杰:我给大家举一些案例。现在很多新兴的数字技术在产生,比如 AIGC 现在很火,但是问题是,很多 AI 公司都没有办法变现,很多 AIGC 产生的内容,是直接面向 C 端用户的。比如说你用 AIGC 生成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怎么证明是你的?图片谁都可以粘贴复制,我怎么确认这张图片是根据我的想法、创意,我和 AI 共同创作的?以及创作完成之后,怎么确认它的版权,或者是确定它的拥有权在我的手里?或者我想把它卖给我的用户,或者是卖给我的粉丝,我的粉丝再用它来授权别人去商业使用,我怎么样做这样的价值流转呢?

一个物理世界的实体,有一把椅子或者是一支话筒,是所见即所得的。但是信息世界,它的复制是无限的,你不能否认这种知识或者是创造力带来的价值,那怎么确定数字化的信息的价值呢?这个时候,区块链技术就很重要。

说得再具体一点,像我们生态里面,有一个做数字人的企业,他们的数字人做得非常漂亮,可以根据很多的形象去调整生成。他们的数字人是 3D 的文件,他们专注在做数字人上,希望数字人能够进到非常丰富的 3D 场景里,作为一个游戏人物游玩,也有人想围绕他们的数字人去设计各种各样的 3D 服饰或者是道具装备,但是这些怎么才能互相打通呢?必须在数字资产上形成一套标准,必须在一套开放、互通、可编程的数据库上,没有人能够随意篡改的数据库上做这件事。分布式的、开放式的、不可随意篡改的技术,就是区块链。

这就是区块链的价值,它会成为数字经济承载的底层(基础设施),无论交易的是什么货币都不重要。但是想要数字人、虚拟土地、元宇宙、图片、声音、短视频等影像资料,创造的歌曲、小说等能够很容易的确权(确定数据的权利属性),而不是被迫去寻找大厂平台进行妥协。比如说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你上传你的歌曲,你的版权就是他们的,至于你的听众听了多少次,那都是他们的数据库告诉你的,至于他们的数据库有没有告诉你真实的数据,你都完全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鼓励创作者呢?这不是效率的问题,因为从效率来讲,我们国家两个音乐平台可以听到所有的歌曲,但问题是创作人在里面没有积极性,只有头部的歌手才能得到收益。这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问题。

03

只有意识觉醒,

Web3 生态才会更早到来

极客公园:我想问一下 Niko,AnyWeb 钱包的进展怎么样,创业过程中有哪些真实的需求推动公链的发展呢?

Niko我们也踩中了市场需求,半年内就完成了 50 万的用户增长,生态企业有接近 30 家。生态企业数量还没有达到非常大的量级,但是已经发现全球海外的公链、其他的应用层,在海外能找到的主流应用都可以在我们上面找到对标的企业,比如我们有元宇宙的空间,还有数字名片等等。没有什么东西是在国内做不了的,除了金融,应用层我们都可以做。

我想着重强调几个我觉得国内可以好好做的,特别是有特色国情加持下可以落地的方向。我们的生态上有一家公司 Blockie,它和线下场馆结合,通过捕捉你的运动,包括运动历史记录,通过这些数据给你激励,鼓励大家去运动和健康生活。我觉得这就是非常好的方式,把 Web3 和实体结合。

第二个案例,我们(树图区块链生态)上面还有一个 AIGC 的公司,是和创作者相关的。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东西不能只被垄断到平台,它一定得有后续的使用场景,并且这些使用场景是开放的,没有中间商来搀和。所以,我们(生态)上有一个 HiiiMeta,它可以通过 AIGC 去生成一些 NFT 或者是一些艺术创作,辅助设计师更好的进行设计。同时,它后续能够结合 Web3,对平台上生成的艺术作品进行很多的赋能。比如生成了 AIGC 图片就可以放在元宇宙使用,并且能够赋能实体,未来社区形成一些价值共识后,也能够放在二级的交易所流通。我觉得这套基于 Web3 的衍生空间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个很大的方向是品牌这一侧。在当下,品牌做投放和找增量是非常难的,因为这个逻辑是单向的投放,把你吸引过来。但是 Web3 的逻辑会不一样,比如海外星巴克有发一个 NFT 计划,国内奈雪的茶也有。NFT 和数字藏品永远不是数字商品,这里面有一个误区,「数字藏品是商品」这是一个很错误的观点。一个品牌发行了一套 NFT 或者是发行数字藏品,它的逻辑是把一部分的品牌价值拿出来,共享给自己 NFT 的持有者,激励消费者成为品牌的大使或者是城市合伙人,而不是一个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这也体现了 Web3 转变了生产关系的点。这些都是非常适合在中国落地的方向。

web3 在中国没戏?——他们有不同看法

Niko 现场分享。)

张元杰:我想补充一下,刚才 Niko 提到的很多东西,包括 Blockie 这样的产品,大家跑步的精彩瞬间和一些运动数据,都可以在他的钱包里展示。他的团队不到 10 个人,有 5 个是全职,而且都是在校大学生,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做到了超过 50 万的用户,且这 50 万的用户不是通过他的钱包去接触应用,而是这些应用去接触用户的时候借助了钱包这样的工具。也就是他(开发者)坐在家里,用户就从天上掉下来,这是在 Web2 创业协议里面敢想象的吗?

没有一个 Web2 创业公司说「我可以不用做用户增长,用户就可以自然来的」,但是在 Web3 里就可以。因为你只需要做每一个企业都需要的工具,别人用你这个工具的时候,他的用户也就是你的用户。这就是区块链的魅力。区块链的数据库是所有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数据中台,而其他的数据中台仅限于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边界,这就是数据从公司化向个人化的过程。

极客公园:现在 Web3 似乎有点雷声大、雨点小,描绘的愿景很宏阔,但目前还是一群相对小众的人在参与,你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张元杰:首先,我们要给 Web3 时间。Web3 概念提出也就三四年,真正走入大家的内心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回顾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桌面互联网发展了十几年,移动端互联网又发展了十几年,而 Web3 现在才发展了一年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数字化企业开始使用区块链、使用 NFT,或者是数字资产在链上记录互联网行为,商业化的工作也才刚刚开始。大家在互联网上有过那么多的互动,有多少数据是你真正意义上是被你自己控制,你可以授权供其他人访问的呢?你所有的数据都是由阿里、字节、腾讯授权给别人使用的。

我们在区块链的数据密度太小,每一个的数据标签几乎为零,一些数据有人开始用,还没有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的社交身份、消费喜好、看视频的兴趣喜好,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攒才能够形成一个在互联网上人物画像。Web3 也一样。我们需要更多的企业走到区块链,走到 Web3 的世界里,让我们和互联网交互的数据走到区块链开放式、可编程的数据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量变到质量的过程,需要厚积薄发,给它 5—10 年的时间,我们一定能够看到波澜壮阔的 Web3 价值互联网的展开。

第二,在中国当前,联盟链仍然只是互联网大厂想要绑定他们的云业务,销售他们的支付业务,或者是精准投放的业务,只是他们垄断数据业务的一个新的名词而已。他们永远脱离不了他们的数据库。只有当我们这些用户都开始对自己数据意识崛起的时候,Web3 生态才会更早的到来。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求自己的数据上到区块链上,甚至要求自己的数字资产可以被自己发行的时候,而不是买了数据以后他说退就退、说没就没。如果我们对这些感觉很平常,毫无反抗,那么 Web3 的世界就会来得更晚。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场数字的文艺复兴和意识启蒙,让大家意识到数据是我的,我想授权给谁用就授权给谁用,而不是刚才说的由几家大的互联网公司来决定。只有你们的意识开始觉醒,Web3 生态才会更早的到来。

web3 在中国没戏?——他们有不同看法

(张元杰现场分享。)

极客公园:我相信线上很多的观众也是跃跃欲试想进入 Web3 创业,我想问一下两位,对于想要进入 Web3 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吗?

NikoWeb3 行业很新兴,它的知识也日新月异,国际上的 Web3 发展非常快。所有的 Web3 创业者必须要有非常强的国际视野,必须要时刻关注国际上发生了什么。Web3  技术本身也是起源于海外,我们要知道海外有哪些好的技术在发生。我们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不要妄自菲薄。大家还是希望在中国有 Web3,但因为监管带来的一些因素就觉得在中国做不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但凡把这个枷锁抛开,就会发现,几乎所有 Web3 的应用都可以在中国做。并且,更重要的是,当你抛开枷锁,别人没有抛开枷锁,面对的市场是非常蓝海的。

还有就是年轻人一定要敢于大胆的想象,特别是在 Web3 领域,要敢于挑战、质疑很多东西。所有创新的发展都是要颠覆,对历史进行革新。我们今天一直以以太坊为最大化,但大家可以大胆的思考,说不定以太坊就是过时的网络,说不定我们可以缔造更新的东西。不要被所谓的资源限制,让大家觉得「我就只能做这事」,最限制的是你的想象力。

张元杰:首先要躬身入局,要去体验它,如果你都没有使用过数字钱包,你不会理解这个东西的魅力。第二,不要想着赚快钱,你要多回到用户本身的需求上,关注年轻人的需求和动向。年轻人虽然没有钱,但是有好奇心,还有很多的时间,他们会体验新的技术,主张自我的表达,Web3 技术也许就是最契合年轻人的技术。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赖求华,36氪经授权发布。

0
相关话题
web3与元宇宙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