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阿里巴巴构架调整,中国互联网“进”击2023年
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2023年阿里巴巴的关键词从“定”变为“进”。
过去的2022年,之于平台企业而言,显然过得并不轻松。在疫情反复,全球经济不明朗的商业底色下,它们的发展基本面持续承压,动作放缓,甚至主动抱团取暖。
不过伴随着2023年的到来,新的商业叙事正在形成。一方面在社会层面迎来疫情新阶段,伴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社会活动逐步有序恢复中。
另一方面平台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观察窗口,日前在2023年的经济工作相关规划中,从国家层面针对平台经济释放出积极信号: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面对2023年的商业新脉搏,作为中国主流互联网企业,对于如何面对未来变化这一命题,阿里率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12月29日下午的内部信中,张勇对公司的战略方向给出明确信号。他表示,“去年初做全年展望时,给阿里巴巴写下的关键字是‘定’。伴随着组织调整,希望新的一年中阿里巴巴的关键字是‘进’。”
从“定”到“进”的转变,一字之差,却简明扼要地点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发展思路。历年以来,作为一个常态化的调整,每年双11结束之后,都是阿里巴巴确立新年发展思路的窗口期。通过新战略思路的确立,阿里往往还会调整组织构架和管理节奏,为新年做准备。
今年也是一样,伴随着发展思路的确立,张勇同时公布了一系列组织调整,对多个核心岗位进行了调整。显然,张勇推出的不仅是战略方向,更是一套组合拳,要带领阿里巴巴在2023年率先出发。
阿里云迎来张勇时刻
从人事调整的重心变化来看,阿里云无疑成为2023年集团进取之心的桥头堡。
12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出全员邮件,宣布张建锋不再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勇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并直接分管钉钉。周靖人将担任阿里云智能CTO,并同时继续兼任达摩院副院长。
张勇选择在张建锋从阿里云一线退休后,直接从其手中接管阿里云智能总裁的位置,并以《唯有信任,不可辜负》为主题给事业群发出全员信。在信中,以阿里云当下“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阶段性市场地位鼓励员工,以“信任缺失,客户可以随时离开我们”提醒员工的云业务发展的工作准则。
作为数实融合的商业枢纽,阿里云业务一直是阿里国内零售业务基本盘保持稳态的同时,面向未来要增速的第二曲线。
在今年二季度的业绩会上,张勇曾表示从宏观来看,中国IT支出占GDP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行业趋势上,产业数字化是大趋势,大量行业需要数字化产业升级,所以“云”不是周期性机会而是结构性机会。
对于云业务未来重要性的判断力,使得张勇不止一次为阿里云站台。此次亲自下场掌管阿里云,阿里云的重要性无疑也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作为集团一号位也将可以在云业务的市场前线听到更多的炮火声,并与之对应的作出及时反馈。
12月29日下午,继发布全员信公布人事变动信息后,张勇再次以阿里云智能总裁身份,向阿里云员工发出第二封邮件,张勇强调,“客户第一”的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挂在阿里巴巴墙上的标语,而是支撑公司每一天获得成长的基石。
作为国内首家依靠云业务实现盈利的企业,受到自身业务调整和环境变化影响,此前过去一年间阿里云增速趋缓。但正如在第二封全员信中张勇说:“阿里更加确信,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决今天碰到的很多问题。”
在这种发展自信力背后,不仅是阿里面向未来的进击之心,同样还有阿里长期保持的组织先进性和企业责任感压阵的底气。
敏捷组织压阵
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对个体和组织的生产节奏提出了全新挑战。从电力的发明到电力充分改变工厂的布局,花了超过50年的时间;电脑的发明和电脑的普及也花了将近30年。
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更新换代和普及的速度更快,OpenAI推出的最新聊天机器人ChatGPT一天就获得了超过百万人的注册。但制度的变革往往没有技术迭代那么快,因此在技术的内核之外,能否保持组织能力的先进性,成为企业在技术浪潮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力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张勇进行的历次组织调整,都与组织服务业务发展需求直接相关。7年前,张勇刚上任时开始推行中台战略,用中心化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
在大中台战略下,用统一的中台服务所有的前台创新业务。得益于坚实的底层能力支撑,阿里集团快速孵化出盒马、闲鱼、淘特、淘宝直播、犀牛智造等创新业务。随后伴随着多种业务的发展和集团整合,创新业务逐步来到发展成熟期。
此后,阿里又推出了多元化治理方式,以板块模式实现企业发展的多核化。各个业务的发展从粗放式增长来到高质量发展时,相比大中台时期,多元化治理更强调业务自身发展的独立性,在这种治理方式下,业务的市场反应能力更敏捷,盒马等众多新兴业务先后在盈利性增长上得到改善。
变阵背后,正是张勇始终强调的“敏捷组织”思路,用组织带动业务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变革,保持对技术服务前线业务的创新敏感性。按照惯例,此次的组织变化也将为阿里在未来指出方向。
在张勇亲自掌舵阿里云之外,同步进行变动的还有集团层面CTO和CPO两个主要职位的人事调整,程立不再担任阿里集团CTO,由吴泽明接任;吴泽明(范禹)同时继续兼任本地生活业务的CTO。明年4月1日起,童文红不再担任集团CPO,由蒋芳接任。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首位80后CTO,吴泽明的接任象征着阿里巴巴在技术团队年轻化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能够快速把脉2023年商业脉搏,并在战略上确定方向,执行上调整组织,正是阿里长期以来坚持敏捷组织能力建设的结果。
阿里的发展判断力
阿里变阵带来的不仅是人事、业务等企业内部视角的颗粒度变化。从宏观视角来看,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标志性企业,阿里对于未来发展的判断力,也代表着大象起舞的新姿态。
张勇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中可以解决问题,同样也会带来问题。对于阿里来说,保持长期发展的硬道理是可持续。
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力,是阿里几乎每年都要面对的熟悉问题,但是每一年都需要创新的解法。过去依靠战略能力的前瞻性,阿里以电商业务为基础,发展出云计算等数实融合业务,成为实体经济转型的商业基础设施能力提供者。
当下,面对2023年商业新脉搏,伴随着社会进入到疫情共处的新阶段,国家对平台经济指出新的发展方向,阿里同样也对2023年的发展力给出新的判断。
首先是在国际市场,正如国家对于平台经济企业依托国内发展基础,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大展身手寄予厚望。在阿里巴巴的全球化业务版图上,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南亚电商平台Daraz等,都在各自区域扮演着开疆拓土的关键角色。
与国内用户已基本见顶的电商市场不同,东南亚、南亚和土耳其地区都是全球新兴市场,人口结构非常年轻,现在阿里巴巴海外市场的2.85亿消费者数量。
全球业务的高速增长,正是建立在过去阿里在中国带动淘宝用户从1亿到9亿的增长经验之上。依靠敏捷组织的管理节奏,赋予业务更大的灵活性,就是为了各业务线进一步整合强化创业能力,实现在国际市场的创新驱动。
以组织生产关系的重构,激发新的生产力,也将进一步提升阿里巴巴在全球业务上面对差异化市场上的灵活性。阿里巴巴希望,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
其次在产业数字化建设上,一号位亲自掌舵阿里云业务,将代表阿里产业数字化核心能力的第二曲线业务提到新的高度,不仅是适应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的趋势,也将帮助阿里巴巴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在提升商业效率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最后,在商业样本的参考价值上。过去一段时间,一方面在全球经济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平台经济型企业降本增效,主动进行业务整合。另一方面经历过内部和战略调整后,阿里等企业纷纷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数实融合为方向进行转型布局。
面对转型带来的阵痛周期,无论是宏观环境的变化,还是企业自身的调整,不确定性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最大的外部挑战。每个人,每个组织都需要思考,当下和时代共处的正确姿势。
作为率先对未来做出发展判断的主流互联网企业,阿里的动作无疑也将成为更多中国企业发展的指路灯塔,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号。毕竟在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基于思维层面的预测远没有企业层面的参考样本有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熵”(ID:baoliaohui),作者:古廿,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