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业务真的可以做管理者吗
——有效的战略,来源于对业务深刻的理解,而非纸上谈兵
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说,中层管理者是企业安稳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例如项目经理,地区经理,部门经理,门店经理等,都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
很多企业在招聘中层管理者的时候,都会很在意应聘者的管理经验,经常会问应聘者有多长时间的管理经验,之前领导的团队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也许并不一定反映他的管理水平。例如京东,曾经从一票500强快消大企业里挖来了许多管理者,这些管理者都有一样的特点,管理经验丰富。但是,最后没有一个成功留下来的。最短的,呆了3个月不到。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些管理经验的中层管理者会“水土不服”,没能达到企业的预期效果?也许是能力不“匹配”。
那么中层管理者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呢,笼络人心的能力?长远的目光?强大的人脉?这些也许都是,但是企业有可能忽略了一个同样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扎实的业务能力。也许很多人会觉得,管理者不是要带团队吗,业务都是下面的人在做,为什么还要懂业务呢。那是因为虽然业务不是管理者直接做,但是领会上层领导的战略思想,将其转化为团队的目标和任务,并让目标和任务取得成果,需要的恰恰就是扎实的业务能力。下面从人、事两个方面来聊一下
1、事
在对“事”的管理上,中层管理者要做到俯瞰全局,探究细节。能站在100楼的全局视角,也要有回到1楼落地细节的能力。
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在了解部门和团队需要完成的目标后,知道如何才能一步一步达到目标。如果管理者没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就意味着不知道工作中的最优办法是什么,也不知道要具体做哪些事情才能让部门和团队达到目标。只能套用之前“成功”的经验,把过去的管理思维带入新团队中,更有甚者靠着空想进行管理,把团队带入“深渊”。
举个例子,某制造业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每季度的订单从100万件变成了200万件,急需提高生产能力。这时候,如果管理者不懂业务,对制作流程和机器等都不熟悉,不知道有哪些方面可以提高生产能力,也不知道这些方面怎么做才能达到提高生产能力的效果。这时为了快速“达到”目标,他能想到的,能让生产能力提升的只有增加厂房,增加产线的数量,招聘更多的员工。这样做虽然200万件的订单完成了,但是企业的收益并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是无效的管理。
2、人
在“人”管理上,中层管理者要有超越“点”的视野,也要有回归“点”的能力。
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会在员工不能解决问题或者在问题发生之前为员工提供帮助,从而达到管“人”的目的。很多业务人员,因为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容易陷入“点”的困境,因为没有更开阔的思维,团队容易遇到瓶颈。中层管理者在团队感到迷茫的时候,应该站出来,结合自己扎实的业务能力和更开阔的思维,告诉大家该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同时深入业务细节,引导大家解决问题。能帮助团队解决问题的管理者才会得到员工的认同。
下属在工作中没取得理想的成果,如果不及时调整的话,影响该员工心态不说,对部门和企业都是损失。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做的就是帮助下属解决问题,如果是不懂业务的管理者,就会无从下手,也不知道怎么拆分目标,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把拆分的目标完成。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一遍一遍地磨灭团队的积极性。
举个例子,某公司决定调整推广部门的指标,从月100个有效数据提高到月200个。如果是不懂业务的管理者,他可能会让下属增加推广渠道,从而达到目标。比如以前都是线下进行推广的,现在需要线上线下同时推广。但是因为他不懂线上推广,只能任由下属自己摸索。如果下属比较“幸运”,快速摸索出可用的道路,那还好。不然的话不止目标无法完成,团队之间也会出现隔阂,下属会觉得这个管理者在瞎指挥。
所以,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业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能力,如果不懂业务,就无法胜任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中层管理者除了要明确团队要往哪走,还要知道怎么才能到达目的地。只有把团队目标拆分地足够细,而且知道如何才能把每个足够细的目标达成,才能更好地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然了,在数字化时代,只有扎实的业务能力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数字化工具的协助下提高管理效率。织信Informat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在不同的行业,提出深度场景解决方案,助力不同行业的中层管理者更好地精细化管理,为怎么到达目的地提供可视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