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溪梦:为什么预算收紧,企业更要做数字化建设?

张溪梦
+ 关注
2023-03-06 16:51
804次阅读

2022年底,疫情终于结束,但这三年对全行业、全民的影响仍将持续,有些改变甚至是永久的。2023年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复苏的一年,所有人或是在落地增长规划,或是在寻找增长机会。

那么,这几年企业数字化建设的现状究竟如何?变局当前又该如何着眼未来?

新旧之交,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预算规划。经过三年疫情,很多企业经营状况都不乐观,留给2023年的预算也不多,那么问题来了: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还要不要拿钱做数字化建设?如果要的话,那又该如何规划?

首先,我认为数据分析是一个现代化企业的基本需求,虽然数字化转型这个词有点大,但它代表了中国未来发展最根本的趋势。

过去几年,因为疫情,很多公司都互联网化了,大家基本都有小程序,而且很多人都不能和客户见面,不得不在线上沟通,所以接下来数据基础建设将会成为企业的标准配置。

只不过今天企业的标准配置和20年前的美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国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且是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以前海外企业做数据基建,一般得投资五六年才能初具规模,但今天中国的企业基本一两年就能达到同样的水平。

大家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了,它不是一个噱头和追风型的工作,而是一个企业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数据化的、精益化的运营一方面可以驱动业务的、对外的增长,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对内管理的效率。

据我了解,2023年砍掉这部分预算的客户相对比较少,只不过在预算的具体细节上可能会有一些微调,但大方向上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了。

一个参考:经济发展的不同周期,海外企业会如何进行数字化建设?

在海外,无论外面的经济环境怎么样,企业在数据上的投入相对都比较稳定。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以前经历过至少两个经济低谷和高峰期。一个是刚毕业的时候,那时候911 刚结束,经济非常低迷,第二次是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但是在这两次低谷期,很多企业在数据基建方面的人才岗位并没有锁死,机会很多,否则当时我也不可能找到工作。

经济低谷期,海外企业往往在进行数字化底层能力的建设,而且他们的投入占比会比较高,要高于中国企业。经济高峰期,他们反而会把钱花在营销上,比如获客、渠道。这跟他们的风控能力比较强有关,经济高峰期他们会做低谷期的预案,反之,他们也会做高峰期的预案,所以相对来说,他们的整体管理比较稳定。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预算方法,公司体量和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时机不同,数字化建设的优先级也不同

一、大企业做基建,中小企业买SaaS

年前我们走访了不少客户,经济变化的当口,大部分企业的预算是收紧的,但是他们还会持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要求的方向(比如数据安全合规)上进行投入,而且决心非常坚定,在我看来这部分投入也是必须的。

大型企业的需求相对稳定,只不过在不同时期预算重心不同,现阶段大企业不适合做比较花哨的、博眼球的创新,而是把基础建设做扎实。

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在底层基础建设上一直不断有新的渠道诞生,基本都是以社交理论为核心,但是这两年新渠道变少了,因此大家需要花时间在相对稳定的渠道内提升效率。

中型企业现在面对的挑战是外部经济环境从相对收敛到小的恢复和爆发。这些企业基本不会花钱做大的中台建设,但是对轻快好省的SaaS软件会有更多需求,能迅速解决企业问题,还不用增加人力成本。

对于核心跟着业务走的中小型的企业,提升效率和挣到足够现金让公司活下去,这两个目标的优先级是不同的,面对巨大的经济变化,小企业的目标可以仍旧放在业务增长和内部管控上,也同样更适用直接买SaaS软件这种轻快好省的解决方案。

二、给增长一点时间,但不要盲目投入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数字化转型,会部署ERP、CRM、SCM等系统,但中国的渠道红利发展速度非常快,早期占领这些渠道可能会获得爆发性优势,但持续增长对执行能力要求很高。

大部分企业都比较现实,会选择在技术相对成熟的阶段进行数字化建设,这类企业的增长与否取决于渠道的质量,如果质量相对稳定,它获得的增量就会好一些。

这里面还要注意时间问题,一个渠道从开始冒头到诞生到成熟,在国内一般第一年是第一个阶段,第二年基本就结束了,所以时间窗口也很重要,要看企业想多长时间看到效果。

在这里也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数据系统建设是个长期工作,它不是赌一把all in了就能立刻博弈出来。治大国如烹小鲜,它需要精细化地一点点运作,才能见效,但这往往和企业内部要求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诉求有矛盾。

以前我们提出过一个概念,(理想情况下)每天比以前好 1%,迭代 365 天以后,它会比去年好 38 倍,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并不表示做数据系统就不要看效果,还是要见效以后再投入。

早期开始做基建的时间也不能太长,6个月是一个中位数,3个月算一个短点,9 个月是一个长点,6-9个月的时间如果能看到效果,特别是在业务运营上,就会增加企业的信心,再进行持续投入。如果完全没有效果,大家就要谨慎保守一些,不要盲目投入。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张溪梦:为什么预算收紧,企业更要做数字化建设?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张溪梦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