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3“两会”,六大关键词看科技新风向
今年的“两会”,来自科技界的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提案尤为受关注,就如何利用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建言献策。去年一年,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算力芯片、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科技热点异彩纷呈;新的一年,科技的风向会吹向何方?每一位从业者都翘首以盼想要获得答案。
科技云报道梳理了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数十份科技界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后,一窥今年的十大科技关键词。
困扰中国科技发展的“卡脖子”之痛,根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在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看来,发展数字经济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实现产业智能化。“其中,数据是基础,模型是蓝图,算法是大脑,算力是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数学的牵引作用,再结合其他基础学科,才能真正把产业智能化做好。”陈增敬说,未来算力与人力、物力、财力一样,将成为我国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指标。
陈增敬建议,发展数字经济,必须大力推进算法和算力的融合发展,把算力作为我国新基建的重要建设内容,发挥我国数学大国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算法攻关和算力提升,从而赋能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外,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建议“大力发展科创基金,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研究员孙东明建议“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自主可控进程”等。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数实融合有助于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但我国数实融合仍面临一些问题亟待突破,比如农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不敢、不会的困境,数字鸿沟有加大趋势。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培育新型实体企业、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等方面带来提案。
新型实体企业在赋能供应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助推产业链降本增效、助力数实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育和发展新型实体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培育和发展新型实体企业,曹鹏带来四点建议:加大政策力度,支持新型实体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实体企业向新型实体企业跃升发展;鼓励新型实体企业参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助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发挥新型实体企业“链主”作用。
如今,产业数字化正在迎来以数智供应链为特色的下一站。企业的数字化需求,也正在从“上云”进入“上链”的关键阶段。在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当前我国供应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如智能物流及仓储设施发展滞后、数智化供应链能力不高、供应链数据流通不畅、国际供应链竞争力不强等,已经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瓶颈。
为此,曹鹏提出,要提升供应链基础设施水平、鼓励供应链技术创新、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建设高效协同的社会化供应链体系多个角度,建议对供应链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升级加大支持,以产业发展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数智化水平,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分别关注城市数字安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共同富裕”。
目前,城市已经成为数字化场景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进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比如在安全建设上各单位各自为战,很多企业虽然购买了安全软硬件,但是由于养不起足够的安全运营人员导致“玩不转”“用不好”等。
周鸿祎在提案中建议,把城市数字安全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重点内容,列入省、市、县及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中,组织城市数字安全服务中心优秀案例评选,推动城市数字安全建设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完善。
数字化“共同富裕”则瞄准小微企业,通过SaaS服务助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显示,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12%的企业处于应用践行阶段,而达到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占比仅为9%。
由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中小微企业对于数字化经营的了解程度较浅,同时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在转型过程中可以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也比较有限。因此,中小微企业更倾向于采购轻量、低门槛的SaaS服务。
对此,周鸿祎建议,把数字化SaaS服务作为重点产业方向进行培育,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的“共同富裕”
数字技术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数据安全风险。数字时代,数据涉及个人秘密、企业秘密甚至国家秘密,如果不尽快“对症下药”,将造成难以承受的后果。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监测发现,2022年1-10月,超过950亿条的中国境内机构数据在海外被非法交易,其中有570多亿条是个人信息,相当于平均每人泄露了41条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建议,网信办将“零事故”目标转化为政企机构网络安全建设的标准规范。“零事故”不是零攻破,而是当个别的终端、服务器或者其他的网络资产被破坏时,能快速采取措施,不发生网络安全事故。
具体讲,网络安全“零事故”的标准有三条:业务不中断、数据不出事、合规不踩线。建议网信办出台“零事故”目标的标准规范,为政企机构开展安全建设提供明确指引。
其次,建议财政部明确要求政企机构在新增IT预算中10%用于网络安全建设。目前我国网络安全预算和发达国家有差距,美国非国防联邦机构2023财年网安预算占IT预算比例为16.57%,而我国在3%左右,差距较大,需填平补齐。
第三,建议政企机构建设纵深防御的内生安全系统。纵深,是保证多道网络安全防线联动,一道防线被突破还有其它若干防线拦截攻击;内生,是把安全能力内置到网络的全链条中,内置到业务系统中,及时识别并阻断网络攻击。
近年来,我国数字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异军突起。统计显示,数字经济规模从2016年的22.6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也从32.9%提升到39.8%,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曲永义发现,在我国产业发展中,我国技术研发与需求之间的缺口还很大,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的科学基础研究、底层核心基础技术、工艺能力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集成不足,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核心基础元器件等瓶颈仍然突出。
关键技术受国外技术垄断或技术封锁的限制仍未获得根本性突破,部分战略性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面临严重的“卡脖子”问题。
对此,曲永义认为,在产业创新层面我国需要持续加强全面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把数字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依靠数字创新中的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为数字经济驱动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和技术支撑。
他建议,当前需要瞄准我国产业发展的数字科技需求缺口,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一是明确我国数字科技发展现状及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选择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群,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二是按照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形成“技术跟踪–技术预测–技术选择和规划–行动(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发展思路,集中突破硬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核心算法与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关键技术一体化研发和跳跃式发展的“杀手锏”。
三是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庞达就促进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打造一批“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加快转型步伐。
庞达建议,要建立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汇聚政府、服务商、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全面对接企业需求,提供“应用通”“政策通”“培训通”“诊断通”“需求通”等服务,并推出数据码,打造智能升级的“工具箱”、服务商的“资源池”、产业生态的“调度室”、数据流通的“立交桥”和供需协同的“交易所”。
同时,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领军服务商,建设一批智能示范工厂,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
针对企业意识不强“不愿转”、担心投资风险“不敢转”、缺乏人才支撑“不会转”等问题,庞达给出的建议是,可以采取“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实施轻量化投资、短工期改造,力求较高的投入产出回报;组织信息技术、行业技术、工艺制造、企业管理等专家为企业“画像”,厘清企业生产经营机理、流程、工艺,找准痛点、难点、堵点,系统梳理企业共性问题和需求。
五年弹指一挥间,中国数字经济正从尝试探索迈向更快步伐前进,这一趋势,从本次两会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部长通道答疑解惑、科技领域大佬提案中都能看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公布,计划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职能;同时,国务院计划组建国家数据局,以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提法首次出现在3月5日发布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相比于2021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打造数字经济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今年出现的“大力发展”字眼将数字经济的重要级别提高。
当下,数据正成为更加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按照数字中国规划,我国将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而随着从中央机构到地方政府加大支持,整个数智产业各个产业链环节的玩家有望迎来新机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云报到”(ID:ITCloud-BD),作者:科技云报道,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