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要的,是什么人?
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先预祝每位高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高考人数有1291万人,人数创了新高。高考真的越来越卷了。
与此同时,我国的失业率节节攀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显示,今年4月,我国16-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为20.4%。毕业即失业,这绝不是一句玩笑话。
尽管,失业、待就业的人有好几千万,但很多公司却面临着招不到人的困境。
为什么缺人的公司有很多,你却依然找不到工作?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公司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人?
今天,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疫情3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今年,疫情结束了,很多人惊讶地发现:自己仍然找不到工作,甚至比疫情前更难找到工作了。
为什么?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经济下行。这几年,国家经济不景气,经济下行的寒气,传达给了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人。
中小企业经营不下去,纷纷掀起了“倒闭潮”。 以去年为例,企业注销率大致为10%,这意味着大致于10%的在职员工遇到裁员或失业困境。
而大厂的日子也不好过,裁员过冬的消息此起彼伏。并且裁员的比例都不小,小则数千人,大则上万人,整条业务线地裁人。
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你找一份好工作就不容易。
②供需结构不匹配。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从粗放式发展转为高质量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三年疫情等因素,更是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相应的,企业对于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市场溢出的从业者,能力上匹配不上企业的需求,跟不上产业的变化。
为什么跟不上产业的变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大学输送的很大一部分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要么,产学脱节,大学没有关注到产业结构的变化,开设相应的专业;要么,大学教的东西,偏学术理论层面,不接地气,不是企业需要的东西。
举个例子:我国出口从过去以纺织品、鞋类和玩具三个传统的“老三样”向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新三样”转型。在新能源、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其实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现实却是,这类人才是极其匮乏的。
你是个木匠,现在市场需要的是铁匠。你的技能和市场不匹配,供需出现错位,导致企业招不到人,而你也找不到工作。
经济下行、产业结构的变化,这些都是外部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你个人的能力有没有进步,满足公司的要求。
公司最需要的,不是“学历党”,也不是“履历党”,而是能够拥抱变化,保持进化,为公司赚钱的人。
这样的人,有哪些特质?
第一个,自驱。
什么是自驱?自驱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不用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做,你自己知道要去做些什么,并且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甚至是超出自己的预期目标,你会不断进行思考、学习和精进,直到有所成就。
比如,ChatGPT来了,很多人非常抗拒,害怕被取代。但是,自驱的人,会主动去拥抱变化,去学习、使用这种工具,进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一个人没有自驱力,做事情缺乏积极性,总要人抽鞭子,这样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可能有进步,迟早会被裁掉。
第二个,靠谱。
别人交给你一件再小的事情,你能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靠谱是非常难的品质。
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的基础标准,就是有没有“我能为大家做什么”的贡献精神。
你有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
如果别人交代给他的事,你都能按时完成。而且你注重结果、注重反馈,工作质量有保证,如果能力达不到,你也会想办法主动学习。
做到这些,你就是非常有潜力的,也是公司需要的人才。
第三个,皮实。
什么是皮实?皮,是柔和厚重,韧性十足;实,是货真价实,有真本事。
皮实的人,心力是非常强大的。
设想一下,如果你有一颗玻璃心,老板发现你的问题,他一说你,你的情绪就崩溃,到最后,老板不敢说,也不放心把事情交给你。
如果你比较皮实,则进步是非常快的。这就是钝感力,像阿甘一样,只专注目标,内心充满力量,就特别容易成功。
正如《原则》这本书里的观点:痛苦+反思=进步。倘若你接受不了批评,又不能反思自己,是不可能有进步和成长的。
第四个,精进。
张瑞敏曾说过,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一万次就是伟大。其实,不仅要如此,你把事情坚持做一万次的同时,还要做到每一次都比上次更好。
当你不断精进,每天都会比前一天进步,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慢慢地, 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你也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也将会越来越有价值。
能力,才是你最大的底气。当你的能力边界拓展得越来越宽,并且掌握了底层逻辑,建立起了护城河,即便风浪再大,也能立得住。
最后,总结一下:时代汹涌向前,从不为个体回头,更不会对你负责。你最需要对自己负责,保持不断进化,成为公司需要的人,就不会被淘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创业酵母”(ID:chuangyejiaomu),作者:酵研院,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