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十五年后,上影节创投还在思考什么

毒眸
+ 关注
2023-06-19 15:27
673次阅读
创投到底提供什么

“说实话,你这个片子我有点看不进去。”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 PROJECT电影项目创投的讲演现场,第一次担任创投年度推荐人的乌尔善导演在观看完一段制作中项目的片段之后,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他的感受。但遇到好的项目时,乌尔善也同样不吝溢美之词,“你这个片子我特别喜欢,质感很好,如果后期调色有需求的话,可以到我的公司来,调到你满意为止。”

诞生十五年后,上影节创投还在思考什么

乌尔善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上影节创投气质的缩影——生猛、直接、重视实效。

在电影节提供的场刊之中,从2021年到2007年,上影节创投孵化出的所有成片项目列了满满8页。在今年的待映片目中,也不乏《永安镇故事集》《一个和四个》等高关注度项目。这是脚踏实地为创作者服务才能带来的累累硕果。

暌违一年之后,重新归来的上影节创投从两年里679个报名项目当中挑选出了33个入围佳作,在电影行业正式迎来复苏与开放的时刻,向整个市场展示着自己的沉淀与锐气。

作为国内唯一的A类电影节,上影节创投板块也继承了整个品牌的国际化特质,不论是剧本项目还是制作中项目都有不少国外团队或合拍团队的身影,这在国内其他的创投活动中是罕见的。

而国际化最终指向的也是丰富性。不似近年来许多创投活动开始往市场化的方向偏移重心,上影节创投始终没有明确的文艺片或类型片倾向,而是竭力保持入围作品的原创度、可实现度与多样性。

但支撑高质量作品源源不断出现的,还是长久经验积累下对创投流程设计的思考与总结。上影节实现了对青年创作者全流程的培育体系,并在体系之下进入每个细节,以给每个新人和新项目提供务实的帮助。

印度导演贾特拉·悉达多的制作中项目《虎腹之中》无疑是创投上的一抹异色。

与国内观众相对熟悉的宝莱坞式印度电影不同,这是来自印度的独立电影。虽有来自中国的部分投资,但该片的故事背景和主创班底均来自于印度,这是在过往的创投活动中少见的。

诞生十五年后,上影节创投还在思考什么

《虎腹之中》

导演虽遗憾未能亲临现场交流,但放映的片段却隔着文化与语言的距离打动了不少现场观众,成为了乌尔善口中愿意提供调色帮助的项目之一。制片人李芳告诉毒眸(ID:Domoredumou),影片虽然也参与了不少国际电影节,但在国内只选择了上影节创投,希望找到国内后期制作、投资和发行的合作伙伴,“为了参加上影节创投,我们还专门准备了一版中文的剧本,可以感受到上影节对项目选拔的严格程度,这次一起来的很多作品质量都挺高的。”

国际化的属性对上影节创投来说由来已久。其前身是2006年设立的“中欧电影合拍片论坛”,是通过借助论坛的资源,邀请到了很多项目来到电影节,进行类似于现在创投的一个产业对接活动。彼时要做华语电影,如果不在大制片厂里,民间的机会其实是很少的。所以通过合拍的方式来接触国际资源,是少有的可行通道之一。

后来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合拍的必要性相对减弱,但保留国际项目的传统一直沿袭了下来。其意义也不仅在于给项目本身更多机会,同时也搭建了一座国内外市场交流的桥梁。比如在《虎腹之中》的讲演现场,几位年度推荐人就现场咨询了制片人印度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这些项目之外的交流,也能帮助国内从业者拓宽视野。一些市场买家也在预约洽谈时询问李芳是否有购买版权进行国内翻拍的可能性,这也是国内能实现的最直接借鉴路径。

《出头鸟》同样是一部具有国际化色彩的影片,导演张嘉运成长于马来西亚,他希望将这个青春犯罪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他最熟悉的家乡,“在创作的工作中,我也见到了很多讲述青春成长的影片,也会自问自己创作的独特性是什么?我觉得我的故事在马来西亚,结合当地的特色有一些魔幻的色彩,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得益于上影节的平台,参加创投的几天里,张嘉运就认识了好几个同胞,包括来自马来西亚的导演或者作曲等等。

诞生十五年后,上影节创投还在思考什么

《出头鸟》

而国际化的本质,是为了一个更多元的市场。乌尔善就提到,“中国应该有所有类型的电影,但从电影的历史和现在全球电影的样貌来说,中国的电影类型太少了。”而国际项目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内创作者鲜少涉足的,对多样性的一种补充。

上影节创投主办方告诉毒眸,“有的朋友觉得上影节创投更喜欢文艺片,有的又觉得都是类型片,但事实上这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对影片的评选标准其实最主要的只考虑两点:这个故事是不是足够有原创性、这个团队是不是能够完成它。当然,也会稍微注意一下各个不同类型或者题材的比例,不要都集中于某一种。”

这也是常常参与创投评审工作的制片人陈祉希今年来到上影节创投担任年度推荐人最真切的感受。她认为,今年上影节创投非常具有多样性,不局限于某一种类型题材或者都是文艺片、都是类型片,“以前好像五六年前去创投,真的是10个项目里面有8个都在写犯罪类型,而且是一些离大众生活很远的人物和故事。但今年你会发现,有的人写青春爱情,他也会开始关注中年人爱情的状态,这是在电影市场里比较缺少的题材。”

诞生十五年后,上影节创投还在思考什么

陈祉希

中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了,电影市场不会是一个小摊,只卖几种商品,而一定是个大型超市,什么都得卖。而创投活动里发现的项目,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承担起丰富市场的作用,用相对可控的成本,将新人创作者的锐气和才气,发挥到市场不曾踏足的角落。

“我觉得年轻导演在尤其早期创作的时候,其实那个亮点和特点,是很多入行更久的导演所无法企及的,这是新导演的一个独有的福利,就看大家能不能找到那个东西,并且以最有性价比的方式实现出来。”以《心迷宫》一炮而红的年度推荐人忻钰坤导演,就对新人创作者的状态坦露出艳羡之情。

诞生十五年后,上影节创投还在思考什么

忻钰坤

《雨夜曼波》的导演钟倍尔,带来的项目是一部多线叙事的影片,讲述了四组人物在上海的三天两夜里,经历挣扎最终又收获救赎的故事。多线叙事不仅在国内并不多见,对于编剧能力本身也是极大的考验。但钟倍尔就是想尝试一些有野心的东西,“不是说看了一些别的电影,所以就一定要去做个创新。而是这种故事叙述的方式本身对我就是特别有吸引力的,所以一开始自己就想做。”

诞生十五年后,上影节创投还在思考什么

《雨夜曼波》

但来到创投现场,他也会收获更多不同的声音。比如三位年度推荐人就提出目前的体量有些过大,以及是不是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去统领多线叙事的建议,这也是洽谈期间许多市场买家共同的意见。

对于第一次参加创投的钟倍尔来说,这是创投带给他的重要价值之一,“一方面结识了很多优秀的青年导演,各种不同类型和叙事风格的电影和剧本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另一方面,年度推荐人以及资方的专业的意见对我的剧本的修改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为钟倍尔未来修改剧本提供了方向,但能入围青年导演项目单元,本身已经意味着对创作者本人的一种认可。

一般的创投活动大部分情况下只分为剧本项目和制作中项目两个单元。但上影节创投分成了青年导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创作中项目、制作中项目四个单元。在主办方的理念中,青年导演项目单元的入选原则,一是导演本人的长片处女作,二是导演曾经有过不错的短片作品。本质上,这个单元更注重的是考察创作者本人的潜力,所以给了他们更充分的陈述时间,让他们去展现自我。

而对于创作中项目单元来说,有些已经是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市场会基于导演的前作对他们有基础的认知;另外的一些处女作项目,本身的可能在主创班底、类型色彩等方面已经具备足够让市场买家青睐的卖相,因此也无需更多冗余的陈述。上影节创投选择详略得当地将有限的舞台交给更需要的人。

包括同样拥有陈述机会的制作中项目们,主办方选择适当压缩他们讲述的时间,但给每个项目在陈述现场完整放完样片的机会。不似其他创投活动往往将产业放映与项目讲述分开进行,“这样市场买家要跑两趟,其实效率上来说不是好的设计,而制作中项目最重要的就是看片子本身的质量,所以像剧本项目一样去讲,不如直接在现场看。”主办方表示。

能形成这些独特的架构设置,有赖于悠长的历史探索之后所形成的思考,以及真切致力于项目推进和人才孵化的实干精神,“其实创投真正的重点就是为了洽谈,而不是陈述。陈述只是为了更好地对接资源而服务的,所以不能本末倒置。”

不仅如此,上影节创投的另一大特色是对新人培养的延续性。

在整个上影节品牌下,有着“6+1”阶梯形新人培育体系,即短视频、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金爵亚洲新人单元、金爵奖,以及上一届加入的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

诞生十五年后,上影节创投还在思考什么

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

不难发现,作为影展的不同环节,它们恰恰覆盖了一位新人导演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李霄峰导演就是“6+1”培育体系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其处女作《少女哪吒》就是从上影节创投走出,后来他又入围了金爵主竞赛,再成为了创投训练营的复审评审和导师。今年,他又与另外六位优秀的青年电影人共同入选了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

而与创投板块联系最为紧密的,无疑还是SIFF NEXT创投训练营。每年都会有两个来自创投训练营的优秀项目进入到创投环节。在来到创投之前,他们不但可以在训练营完善和精进自己的创作,还能收获到对于讲演的培训。

毕竟,当着数百位观众的面阐述自己的项目,对于可能不善言辞的创作者来说总是不小的考验。连乌尔善都表示,“我觉得做新导演好难,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自己的项目,而且你明知道项目讲不清楚,还要特别认真地讲,希望能说服投资人。反正我在这个年龄这个阶段的时候,我做不到。”

《出头鸟》就是今年来到创投的训练营项目之一,导演张嘉运也是第一次参与上影节的创投活动,心情不免紧张。在训练营阶段,就有过一次面向30名行业内买家的闭门陈述训练,这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导师也告诉我们,就是上台跟观众唠嗑,别想着要去演讲什么。所以这次也是希望把这个来自我家乡的故事在台上讲给大家听。”

诞生十五年后,上影节创投还在思考什么

创投训练营

从上一届训练营开始,上影节给这两个能进入到创投环节的项目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需要完成一部概念短片。

对于剧本项目来说,有没有短片,给到年度推荐人和市场买家的参考差异非常巨大。乌尔善坦言,“我原来一直不觉得一个剧本能判断电影的未来,因为好剧本拍砸的太多了。导演一定是最终在镜头里实现他的所有表达,而剧本仅仅是一张图纸而已。”

上影节会和业内公司一道给每年选出的两个最佳训练营项目提供调色和混音方面的支持。在今年的创投训练营中,又进一步和志同道合的公司携手,继续提供拍摄器材方面的支持,尽可能地帮助项目方减少资金方面的压力。训练营的导师也会给短片剧本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我们当时和导师有过文本层面非常深度的交流,例如哪一段更适合先拍摄先导片,短片的人物设定、故事脉络等等。”张嘉运表示。

在全流程、体系化的运作之下,上影节创投的项目才能更多地走向节展、院线,新导演才能够更多地被市场所注目。长长的过往项目片单之下,凝结了无数方法论层面的智慧。这些经验不仅帮助上影节创投不断向前进化,也是国内遍地创投活动的重要参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刘南豆,编辑:张友发,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诞生十五年后,上影节创投还在思考什么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毒眸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