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视频号3年,我的6点经验分享
“现在入局视频号还来得及吗?”
在前不久受邀参加的一场新榜直播上,我从视频号内容创作者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把直播的3w字内容,提炼出了如下干货部分,与您共同分享:作为第一批开始做视频号并且坚持到现在的内容创作者,2年的观念转变和3年的经验凝练。
以下为正文,值得先收藏再看:
我认为“2023年,是一个入局视频号最佳的时间”。为什么呢?6点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观点我认为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短视频来重做一遍,一定会有小伙伴说:你说起来很轻巧,重做一遍行业,这是一件多累的事情。
不要着急,累还是不累,我们要看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和价值。
所以说我们在聊视频号之前,可以先来看一看短视频更大的赛道红利:
首先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数字: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一个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的12月份,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了10.67亿,短视频用户的规模达到了10.12亿,也就是说短视频用户的使用率高达近95%。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据,说明短视频整体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0亿的体量,这说明在如此之大的市场下短视频行业的红利依然在。
不过,我也要泼个冷水,另一个事实是,当前的短视频行业发展,正在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增速其实是在放缓。不过,在各种各样的软件赛道当中,短视频用户规模的增长率依然有13%,仍然处在一个非常显著的增速中。
短视频对网民的吸引力最大,有1/5的人是通过短视频触网的,我们回顾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历史,上一个大规模带动网民入网的产品,还是2011年左右的即时通信/社交软件大爆发的时候。所以可想而知,短视频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使用范围,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重要的底层应用。
过去的十几年的发展里,其实短视频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的从无到有,到现在的从多到优的存量市场的转变。
从无到有,这件事情很容易理解,就是从0~1。但是从多到优,怎么去理解?这个就和短视频行业的第三个现状有关系:
1)随着短视频的使用渗透率的扩大,短视频的使用频率其实也在提高,在2021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当中显示,在2021年那会儿,短视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就已经超过了两个小时,
2)而且随着短视频的使用频率和时长的这种变化,短视频的内容生态其实也在不断的延展,我们最早接触短视频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看的更多都是一些偏娱乐搞笑的内容,用户其实在但是发展到现在,也会期待说在短时期品里面去看看新闻,看看影视剧,还有看一些生活美食类的内容,包括甚至于说是教育科普类的内容,以及像“安吉拉频道”这类我们产出的财经科技类的行业性的内容,内容其实开始多元化起来。
3)短视频也在以更多元的角色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我其实在看任何一个新产品或者新赛道新行业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一样东西,一个产品有没有破圈,还有没有红利,我会去看这个产品有没有被我们家的老人长辈在用。那以前其实家里面的家人群,我估计每家都有一个这种家人社群,以前长辈会分享一些养生类的内容或是新闻报道或是天气预报的公众号文章链接,现在开始往群里发的,全部都是以短视频为载体的内容,比如视频号链接。
基于这样的短视频的现状,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既然短视频发展那么蓬勃、渗透率越来越高,而且内嵌进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我建议:“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短视频重构一遍。”
我自己亲身的经历,或者说我在用短视频重构这件事情的时候的作为受益方,我有哪些影响和变化?
我的公司除了做自媒体业务之外,还有一块是FA帮助企业做投融资的业务,我们公司的品牌叫元一资本,我在从0~1帮元一资本做品牌建设的时候,在开通元一公众号的同时也开通了视频号,两条腿一起做内容、做品牌建设。而且其实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在设计内容布局的时候会有重复或者冲突,因为公众号和视频号所能够承载的内容形态是非常不一样的。
公众号我们会做一些认知层面的输出,比如发一些对行业的深度洞察(需要沉浸式阅读的深度内容)、资讯周报(整合当周行业的动态,阅读效率最高)、融资报道(以文字检索的形式更容易去搜得到的内容)。
视频号上我们更多发一些融资经验。我当时是把团队的每一个FA的同事都拉过来,让他们每人录一条视频。这样的话,这条视频以及这个视频号,它既是我们每个同事个人以及公司的名片,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拼起来、一起构成的六边形战士一样的立体的形象,是我们品牌集中对外展示的一个形象。所以说你看我做的这个事情,实际上就是在用短视频把FA行业的品牌塑造重构一遍。
以前我们去做获客,其实就是合伙人做一个公司介绍的PPT,然后一家一家的面见客户,一家一家的去销售。而我们做FA行业的时候已经是2018、19年很晚了,那个时候整个风投行业整个投资圈都已经很火热了,FA遍地都是。我们要新切入这样一个市场,用这种一对一销售的方式太慢,所以我当时就提出一定要搭建包括短视频在内的一整套品牌官网,通过做marketing的方式去做销售,结果发现效率还真挺高,好多客户都会主动找过来。我们在视频号上也挂了一个企业微信的客服,每天就有客户通过客服的微信号加过来,给我们发BP,想找我们聊一聊看这个FA怎么做。这不就是把生意通过视频号重构一遍了吗?
再说第二个故事,是我发现短视频它内容趋势的变化,以前大家都是去消费娱乐内容,去killing-time消磨时间。而现在其实整个短视频生态更讲究内容性,咱们输出的内容质量非常重要。
我们是2012年开始做深度商业财经内容的,2017年是信息流平台发展最旺盛的时候,抖音快手都非常火,我也想借着那一波的势头,看有没有可能,把当时手上做的深度财经内容往视频化的方向去发展。
但是那个时候发现还挺难的,原因是什么?你会发现用户打开短视频APP的时候,预期和现在非常不一样。那个时候大家打开短视频APP,是想消磨时间,就纯粹只想娱乐,你不要给我聊一些什么正儿八经的、深度的内容,我听不进去。
所以我当时手上做的“钱皓频道”在短视频平台上唯一能起量的就是讲大佬成长史,是去扒一扒每一个互联网大厂的创始人,怎么一路打拼下来,比如马云怎么起家,刘强东怎么打造他的江湖兄弟情谊……等等,虽然依靠这种内容单条数据也不错,但是我们复盘觉得,这种流量只是流水,没什么用,当有一天这个号不发大佬八卦、大佬成长史的时候,那些个用户可能就未必愿意来消费正经的行业内容。
但是到2020年开始,整个视频化的趋势开始回归内容属性了,开始大家要强调这个内容有没有价值了,这个时候我再开始做视频号,会发现味道对了,土壤太对了,所以我们几个IP一下就做起来了,视频IP矩阵的树开始在微信视频号的土壤内快速成长发展起来了。目前手上三大视频号IP:安吉拉频道、薛定谔观察、清醒科技,几乎每周都占位科技互联网榜单前十:
新榜科技互联网榜单日常上刊
基于以上,我觉得目前短视频的发展依然十分的迅猛,我们可以去抓住短视频的这波红利,把你所在的行业生意通过短视频重构一下。
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短视频的从业者,并且你发展的还挺顺利的,毋庸置疑,你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平台持续增长,然后可以看一看新的增量市场。
但如果说你还没有利用其短视频尝试,或者说你尝试短视频不太顺利的话,我觉得你应该往你每天都在用的微信生态里面看一看。
先来抛观点,我觉得:微信红利至少还能够吃三年,2023年可能是我们入局视频号最佳时间。
为什么这样说?我还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我们团队从2013年微信公众号刚刚上线的时候就开始做公众号了,最早的一批。视频号也是内测第一年我们就开始做视频号,也是最早的一批。但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异,是什么?
我们13年开始做微信公众号,但真正开始变现是从2015年才开始的,前期蛰伏整整有两年多的时间,
我们做视频号,20年4月份开始做的,到20年的7月份,就有品牌客户找过来说能不能跟他们合作,共创一条内容。
这里非常大的差异:2年和4个月,这个差异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这个是不一样的地方,那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做内容的人可能都懂我这种感受: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腾讯的速度。视频做了一个月就开始频繁爆十万加(这对于图文时代的自媒体而言简直是梦寐以求)、第二个月时就开始有大佬关注(这件事在公众号时代是做了3年积累出来的结果,放到视频号时代竟然2个月,每天的乐趣就是在后台认大佬),第三个月时开始一下子涨粉井喷、第四个月开始品牌主动找来商业变现。……视频号的发展像在展现“腾讯速度”。
还有一件事情,我记得两年前的今天,就是2021年五六月份那会儿,我当时是被视灯邀请去参加了一场视频号沙龙,有一位听众他在QA环节的时候问我,他说安老师我们都看到你做视频号做的不错,我们现在入局还来得及吗?当时我给他的回答是:微信的每一次变革都包含着红利。
到了今天,我在回答两年前的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可以非常斩钉截铁得告诉那位朋友:如果说你还没有做视频号,2023年一定是你入局视频号最佳时刻。不管你是自己做内容,还是帮助你的公司做内容,还是你要运营你们公司的或者品牌的对外展示的形象,其实都是一个最佳时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过去三年已经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品牌帮你验证了。视频号这个产品,不是昙花一现,他已经成为了全村的希望。
刚巧,昨天晚上有个朋友跟我聊天时说,他今年把视频这件事布置在了另外一个平台,是他今年做的最大的战略失误。他说他发现包括我在内,身边做视频号的朋友们都发展得风生水起。
我跟他说为时不晚,既然你已经在做视频了,已经有现成的团队、现成的对于视频的感知,无非就是切换一下平台,或者说多做一个平台,是完全可以转战视频号的。
话说回来,当我们在聊平台,在聊短视频机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微信,它最早做的就是人与人的连接,做好“内容与服务”的连接也一直是微信的重点。
我理解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等产品中很多的策略和做法,包括现在微信各个产品之间的无缝跳转和联动,正是对于如何做好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服务之间“连接”很好的体现。
对于我们这类玩家来说,如何能够连接到更多的自己的目标用户,并且保持持续的连接,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也是我们在一个平台能够保持热情,持续提供更好服务和内容的动力所在。
我觉得微信它在这个方面区别于其他平台的至少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微信它是一个最基础的平台,基础不代表着弱,它反而代表着是最强的。因为他有能力去提供最基础的服务,就说明他可以去满足大多数最普适的需求。
第二,微信拥有最丰富的生态连接能力。刚刚我们说了很多,比如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等等,还有包括这两年发展起来的电商橱窗、优惠券、支付分、微信豆,还有我们已经用了很久的社群等等这些能力,其实他们都是可以有机的打通,有机的做结合的,不同业务间的无缝连接、跳转体验非常顺畅。
第三,关于微信的潜力是,微信内的私域流量的玩法真的是所有平台里面最百花齐放的,其实和很多熟悉私域的朋友交流会发现,基于前面提到的不同功能间的交叉运营,比很多其他的单一平台要丰富的多得多。这个就跟排列组合一样,微信里面的每一个功能就是最小原子组件,都可以自由组合排列任意一个其他的功能。
这样的话对于商家也好,机构也好,或者单位企业或者我们媒体也好,其实我们也会有一些把站外流量往微信内迁移的习惯,品牌也好,商家也好,可能在微信站外做流量投放或者获取到的一些私域,最终都会往微信生态里面去转化。
从电商到线下商铺,从银行理财经理到电信客服,或者说像民生类政务类的这种服务,我发现大家都开始用微信或者企业微信做用户运营和转化。
为什么大家要用微信生态做私域沉淀,其实就是因为它的玩法太多了,我们直接就可以在整个微信生态内,实现最终想要实现的转化效果。
话说回来,既然宇宙的终点是微信,为什么我们不以终为始,优先先来深耕一下布局微信生态内的视频的产品?
既然说到微信生态,我们可以就着这个点深入下去。来看视频号我们要如何看待它。
视频号是个 “社交经济“ 下的产物,我们在快手看“特别的人”,在抖音刷“美丽的人”,而在视频号点赞“社会人”,是不是一样的感受?
因为视频号它深挖的是用户的社交关系,我觉得所谓社交关系分“社”和“交”。
社,是社会面的陌生人的社交;交,是交情是更垂直更深度的交往。从两个部分去挖掘,你就会看到视频号它既可以做私域运营,也有公域的部分。
你看视频号,既可以在 1) 私域运营,通过朋友推荐、关注、朋友圈、微信群、个人名片挖掘“深度社交”;2)也可以通过 LBS 和热度算法推荐到“陌生人社交”。完成“一度”人脉向“二度”人脉的升级, 也是微信挖掘私域,拓展公域阵地的重要尝试。
2年前,我演讲的时候和大家说“对创业者来说,视频号是像名片一般的信任背书,可以更便捷地打造个人品牌资产”,今天我认为视频号不仅是每个个人的名片,也是每个机构的官网。
为什么会这样说?我们可以看一下左边这张图,这张图是今年微信公开课上的官方数据,说是视频号的用户使用时长增长特别迅猛,官方数据显示这个指标已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三倍,而且已经超过了朋友圈使用时长的80%,这就说明了视频号的这波红利,让平台创作者已经进入到了更多人的视野当中去了。
我们再来看右边这张图,右边这张图是Questmobile第三方数据公司统计的,早在去年上半年,视频号已经超过抖快成为月活最高的短视频平台了,可见就视频号的增长非常的迅猛。
相比起其他的短视频平台,我觉得他可能有的一些独特的发展潜力,我也总结了这样几个点跟大家交流:
1)视频号的“社交关系”推荐机制——这种人无我有的非常独特的点,它会让热门的好的内容通过熟人关系的推荐而变得更加优质,怎么去理解这句话?
比如“安吉拉频道”这个视频号,这种深度内容、带有内容属性的泛知识类的内容,为什么能够在视频号上面生根发芽做起来?
因为我们的第一波用户其实是我朋友圈的那拨人,他们对于我们的内容本身是可以消费和理解的,通过这拨人的点赞和互动,他们的微信好友也能看到咱们内容。
正是因为出于这种像自我表达或者社交需求的这种需求,就是大家会更加愿意去传播优质的或者带有社交共鸣的深度内容,从而带来了二次裂变,二次裂变再让我们的受众更加愿意再度转发和传播。
我记得我就这个话题我跟朋友也有私底下聊起过,他想让我给他把把脉说,它的内容或者它所处的领域,还能不能够以这种社交传播或熟人社交的关系去做?他要是做的话,有点偶像包袱,因为毕竟都是自己认识的朋友,第一波会看到它的内容,就问说我的内容到底怎么样能够满足我的那些粉丝的口味。
我其实就跟他说,你还是先做再说,就不用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我的内容定位是什么,我的受众是谁,我应该怎么样去发。
有一个词,我经常跟朋友分享,叫做反向塑造,就是你通过发了一条视频之后,你自然知道谁被你这条内容吸引了,点赞的人是谁,然后你就知道这拨人的口味是什么,他们反而可以来影响你去创作内容。
所以说其实大家也不用一开始就要想得非常清楚,其实是可以一步一步试下来的,慢慢的进入这种正向循环,飞轮效应就会越来越起来。
2)视频号是双轮驱动的视频平台,兼具“人+内容”双重属性。
一方面是前面说到的,视频内容在好友、群、朋友圈中的社交传播,人们因为彼此的社交关系,而对被推荐的内容有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观看动力;另一方面,视频内容本身、基于兴趣的推荐、相关视频的推荐、地理位置等等内容向的驱动,随着视频号各类内容的丰富、各类生产者/主播的引入,用户使用时长的快速增长、和数据的积累之后,相信微信对“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的理解,会比很多视频平台都要更有优势和潜力。
3)还是不得不说强大的生态能力,视频号与微信大生态的结合会取得更潜力巨大的发展。
视频号之前整个微信都是产品驱动的,但是我们发现这两年出来了非常多的运营激励政策,比如互选平台、小任务等等。
小任务是一个可以去激发内容创作者创作动力的很好的产品,它是去年8月份上线,面向创作者和广告主的一个撮合交易渠道,听上去很功利,但是我觉得他还挺好玩的,为什么这么说?
只要你的视频号的粉丝量超过100个,而且你可以做原创内容,就可以参与进来,他每完成一个任务都会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根据内容的不同、任务的不同、单条视频的数据不同,收益都会不一样,据说最高的单条的收益有超过10万块的。
小任务所涵盖的领域面也很广,比如电商类的、零售类的、影视类的、综艺类的、游戏类的等等,都是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感兴趣的小伙伴,其实你可以点到自己视频号创作者中心,有一个叫视频变现任务的列表,有很多的这种任务,为什么我推荐大家去玩一玩这个小任务?
我觉得小任务这个产品代表着微信又一个贯穿“去中心化”原则的一款产品,同时它也是视频号商业化的一个标志,说明什么?
说明视频号平台它试图着去改善整个平台的供给侧的基建,来丰富内容创作的生态。如果你的粉丝体量已经很大了,几十万上百万,完全可以去开通互选广告平台,通过互选广告去接一些更大的任务。如果说你的粉丝量级还没有到几十万的体量,也可以先从小任务做起来,既丰富你的选题库,同时让你看一看跟广告主合作和品牌方合作是怎么一回事儿,同时,挣点儿零花钱。
不论是从0~1还是从1~100,对我自己来说,我是这两个阶段都经历过的,我的切身经验告诉你说both。为什么说两个都适合? 我是把视频号的发展历程分为这样4个阶段,分别是产品打磨期、快速发展期、商业释放期和再度升级期。
其实你会发现视频号它自己的发展4个阶段和我们去做视频号的发展阶段是一模一样、如出一辙的。
1)产品打磨期
产品打磨最早的0~1阶段,就是小步快跑不断迭代。
我2020年4月份开始做,一直到2020年的12月份,短短这8个月的时间,视频号他自己一年内迭代了33次。33次,朋友们这是什么概念?基本上每周每个月每周都在不断的迭代新的产品功能。
而且我记得我是20年的6月份,当时视频号是微信团队开了一场整个视频号第一次内部沙龙,有幸被邀请去微信总部跟他们聊了一聊。聊啥,就是聊我们作为内容创作者,觉得这个产品应该怎么样去调整?
当时我提的建议是说你们能不能有运营机制?刚刚我说的,因为腾讯整个主打以产品驱动,我说你们现在冷启动会不会有一些运营推荐?
自打那次活动结束之后,他们真的立马建了好几个垂直的创作者官方推荐群,会帮着做一些冷启动,我也是很早就加入了这些内推群。
我们做视频号其实也是一样的,你可以做各种各样零成本的尝试,这个阶段其实就是看哪个领域更适合你,或者说设计什么样的栏目更合适,能吸引更多的人,或者找哪些人跟咱们一起直播等等,各种各样的尝尝试都可以去做。
2)快速发展期
有了发展方向之后,接下来就是撒丫子狂奔,主打一个执行力,它不断沿着试验正确的方向,不断的做升级功能,比如说在读者端加强评论互动功能来交流这事儿:
最早视频号的评论区只有读者单向评论,后来才开始有了可以作者回复,而且最早也没有评论切换身份的功能,后来开始咱们可以切换微信身份和视频号身份。
甚至于现在,大家有没有发现评论区现在已经开放广告分成功能,就是在视频的评论区内,你可能刷着一个跟这条视频内容稍微相关的广告内容;还有,现在评论区有高频词汇搜一搜功能,评论区里会自动出一个放大镜,对于这条内容的专业术语在评论区里直接超链接到搜一搜结果页,简直不要太人性化。
你看,光评论这个东西都被视频号玩出了花,可想而知,视频号会在他觉得正确的方向上不断的快速的发展,快速的迭代。
刚刚说的是读者端,另外在创作者端视频号的发展步伐也是从来没有停下来过,而且是属于越跑越来劲。
比方说不断发布的编辑功能,一开始我们这个视频只能在手机端去发,后来才开始有了PC端视频号助手,这样一来特别方便我们团队化作业;再比如,一开始转发语是只有文字的,到后面开始才有@功能,以及加#带话题词,到后面还可以带活动带文章……这些运营的小点都是不断的迭代快速的发展出来的。
方方面面的小细节都会发现,视频号一直在快速迭代自己细致的功夫活。
3)商业释放期
我们打磨好产品之后,用户就会增长,用户增长了,粘性也会慢慢提高,这一些都是商业化的基础。
我发现很多人、很多平台,通常都会谈钱色变。其实我是觉得大可不必,因为任何生意都是要开张吃饭的。商业化不仅不会影响内容质量,反而会激发我们做内容的人不断的迭代创新,吃饱了饭好干活。
我们知道全球最大的视频平台是YouTube,为什么YouTube可以发展到今天成为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因为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理念,他说“收入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品味一下这句话,收入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他们从来不忌讳谈论商业化,他要考虑的是怎么去直面商业化这个问题。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想办法去提高广告主的投放效率投放效果,然后通过调整整个平台的商业化内容比例等等这一系列的操作手段,平衡读者体验和商业化变现,这是一个我觉得很良性的思考维度。
我们团队在商业化这件事情上也是心态很平和,刚刚有提到4个月的时候就有品牌客户找来想合作,我当时其实拒绝商务合作了,为时尚早,我的发心依然是:只要把内容做好,就不怕没有合作的机会。
当然了反过来讲,我是鼓励创作者能够抓住一切可以商业化的机会去做商业化,因为我觉得这个对于内容生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其实你这么做了之后,会发现客户对内容要求的坚持和压力会倒逼你把内容做得更好,这个是我的一个切身的体会。
4)再度升级期
我们把安吉拉频道主号已经差不多做出点感觉之后,我也在找一个新的往上走的新台阶。
我们当时决定做薛定谔观察和清醒科技,做高质量的混剪内容。但中长视频有一个弊端,它的生产周期很长,它的更新频率很慢。
我当时就说,我们那么好的内容,要把他做出来。但是,要做短内容。我们用长视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输出那种短平快的内容,一样可以给读者带来爽感,带来内容价值。
我这样做了之后,并且把它快速的sop(标准化模型)化,把它标准化起来,流程化起来,在保证更新频率的同时,更高效的做产出。其实对我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台阶和新的挑战,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关于商业化,我们也不必简单的理解就是挣钱。挣钱只是一个结果,实际在过程中,我们是把流量利用起来,让流量产生价值,我们自己就提供了价值。
实际一点,我们聊一聊视频号的6种变现方式:
从产品功能上讲,图片右边部分是视频号商业化能力的演变过程,前面有说到20年很疯狂,迭代了33次;然后21年和22年更疯狂,迭代了更多次,完善了非常多底层的基础建设和能力。
第一,电商带货,已经有电商小橱窗,直接就可以把现成的商品加到视频号内,用视频内容直接卖货,而且是不需要压货,不需要售后流程,不需要推广费用,就无忧卖货无忧带货。
第二,直播带货,这基本上是每个短视频平台都有的变现模式。
第三就是前面提到的互选广告,进入视频号创作中心就可以看到互选平台,它对于粉丝数量稍微有些要求,如果粉丝量级不够,可能暂时匹配不到互选平台的广告主。
第四个就是小任务,刚刚已经聊了很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入创作中心,在视频变现任务页面有非常多的小任务,覆盖各个领域,可以直接筛选、排序,选择感兴趣领域的小任务参加从而变现。
第五个是知识付费,这也是一个很古早的变现模式。
第六个就是刚刚有提到的服务商。
讲到这里,结论已经显而易见了,就是2023年视频号的商业化已经到了一个全面提速的阶段。
这张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的短视频营销行业整体营收规模从60亿元增长到了2,5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56.1%,翻了1.5倍,也就是说4年翻了43倍。
这件事情是很吓人的,仔细想想:17年到21年的视频号还只是一个小baby,更别说现在视频号已经具备了这么多能力,相信这一波的增长肯定会更加猛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一个4年会翻多少倍?
说了那么多,你肯定会有疑问,视频号的商业化提速之于我们而言,可以做什么呢?
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以下两点做好了,绝对不会错:
首先就是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能力,我要强调持续两个字。生产一两条优质内容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形成一种机制,确保可以持续的输出优质内容。
其次,是产品迭代能力,我们团队是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如何把生产内容产品思维化,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点。
因为我之前就职于互联网公司,如何用互联网产品思维去做内容,这件事情我认为是很值得思考的;包括当下,我们想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无论是往MCN方向,还是做服务商,未来发展的时候,这个点就显得更加有价值。
即使你不是内容创作者,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微生态,无论你是员工,是品牌的市场部、公关部,又或者在创办品牌、创业做产品,无论是什么身份,都是需要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呢?
因为我最近也读到了这样的一句话,也分享给大家,
我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会以好坏来评论任何事物。我是认为平台和创作者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很庆幸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内容时代,截止目前,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优质的内容输出,成为整个生态的能量之源;同时也为平台带来流量,并且和平台构建起互相成就的关系,我认为互相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这是今年新公布的「视频号创作者变现产品服务体系」,我们可以看出,只要你是视频号玩家,无论你在哪个阶段,都会被平台所看见,视频号对于不同阶段的创作者都有对应的扶持政策、产品,或者帮助我们商业化的计划和任务体系。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我们不是孤军奋战,这就是非常好的关系,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做这样的一场交流,我觉得我不孤单,不管我未来是否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至少在当下,有这么多人可以一起来见证,一起来讨论,我觉得就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世界永恒前进,只有改变永远不变,我也希望大家都可以顺势而为,趁势而上,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安吉拉观察”(ID:angelatv),作者:安吉拉,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