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卷SAAS”上市
6月,电商ERP头部公司聚水潭,提交了上市申请。
根据其招股书,2022年聚水潭的营收约为5.2亿元,年内亏损约为5.1亿元,亏损金额达到收入的96.9%。
但聚水潭的问题远非亏损那么简单。
作为赛道头部公司,聚水潭的销售与营销开支占比高达60.1%,销售成本也高达47.7%,两项成本占收入比例合计107.8%。
这意味着,销售和交付部门创造的毛利,连自己都养不活,更不要提分摊研发和行政成本了。
更可怕的是,聚水潭雇佣了2947个正式员工,却只有5.2亿元的收入,即便不考虑外包团队的人数,其人效也只有可怜的17.7万元/人。
员工数,来源:聚水潭招股书
虽然中国SaaS人效普遍不高,但很多SaaS公司仍然能达到30万元/人,部分优秀SaaS公司甚至能达到50万元/人。
聚水潭如此低的人效,主要是源于其庞大的销售团队(890人)和实施团队(999人)。
前者的用途主要是“抢夺”客户,后者的用途则在于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
一句话:卷死竞争对手。
01 电商ERP为什么这么卷
在聚水潭进入行业之前,电商ERP SaaS普遍采用订阅制收费模式。
但是聚水潭创新性的推出了“按单收费模式”——客户可以根据实际处理的订单数付费,这对于很多单量不大的小微企业来说,实际上就是变相的降价。
结果就是,按单收费成为了电商ERP行业的标准收费模式之一。
然而,一个厂商的降价策略能引起整个行业的跟随,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个行业太卷了。
那么,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1、没有壁垒的行业
电商ERP是一个偏操作型的产品,并不存在太高的方案和功能壁垒。
相对来说,CRM和HR赛道的头部公司可以依靠PaaS平台这样的复杂功能,和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
房地产、快消品赛道的头部公司则可以依靠标杆客户案例、成熟行业解决方案,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但是电商ERP的客户非常务实,他们需要的就是打通电商平台、高效拣货等实用功能——而这些相对简单、偏操作层的功能,很难形成差异化。
产品无法形成差异化,那么就只能拼价格、拼服务。人效也就“越拼越低”。
2、小企业市场
SaaS行业早就达成了共识:小企业很难赚钱,必须坚定转大企业市场。
然而,电商ERP市场却是一个典型的小企业市场。
还是以聚水潭为例。
2022年4.57万名客户,带来了5.23亿元收入,平均每个客户单年仅创造1.1万元收入。
相比之下,北森2023财年客户总数5119家,带来7.5亿元收入,平均每个客户单年创造14.7万元收入,是聚水潭的13倍。
两家企业都是各自赛道的头部,我认为,他们的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的状况。
我还特意咨询了SaaS高管群熟悉电商ERP的朋友。
他说,电商ERP很多客户的年费只有几千元。而且死亡率很高——据他统计——流失的客户中,一半左右都是公司倒闭或者业务缩减。
3、行业天花板
如果行业在快速增长,那么就可以缓解过于激烈的竞争。
然而,疫情过后,电商行业也遭遇了增长天花板。
这进一步加剧了SaaS公司的竞争——在一个存量市场,彼此挖角客户的行为会更加频繁。
而挖角的手段无非是更低的价格,以及更卷的服务。
卷到什么程度?
一般来说,SaaS公司仅提供软件相关的服务,比如上线服务、使用支持等。
但是,为了拿下客户,电商ERP公司甚至会主动提供纯业务的库存盘点服务。
更有甚者——SaaS高管群一位CEO透露——有的电商ERP公司员工甚至会帮客户接孩子放学!
这真是“服务到家”了。
4、缺乏场景创新
聚水潭等电商ERP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SaaS模式的创新:从而可以向中小企业低成本的提供ERP软件。
然而,电商ERP行业一直被困在订单管理和仓储管理这两个业务板块,十几年来都没有开拓出更多的SaaS软件场景。
相比之下,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其他行业垂直型SaaS的场景创新频繁得多。
比如,房地产SaaS就从ERP场景延伸到了营销场景,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场景等。
再比如,快消品SaaS从外勤人员管理延伸到了移动订单管理,以及渠道费用管理等。
这些场景创新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客单价,提升了客户粘性。
另一方面也拓展了SaaS公司的市场空间,从而避免了“在狭窄坑道里的贴身肉搏”。
然而,对于一直处于PC互联网时代的电商ERP来说,移动互联网并没有带来有效的场景创新。
当大家在一个缺乏创新的赛道耕耘了十几年,那么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就变得难以避免。
我想,这也许才是电商ERP赛道这么卷的深层次原因。
02 ChatGPT的战略价值
聚水潭的例子,说明了“场景创新”的重要性,也说明SaaS公司必须在“场景层”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比如,同样是HR赛道,有些SaaS公司的优势可能在于“招聘”场景,而另一些SaaS公司的优势则可能在于“培训”场景或者“社保办理”场景。
足够多的“场景”,特别是足够多的“新场景”,可以让市场变得不那么拥挤,也更容易形成差异化,从而一定程度上延缓恶性竞争。
为什么大部分知名SaaS公司的崛起都在2013年~2014年,原因很简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造就了太多“新场景”。
这些“新场景”往往超出了传统软件厂商的业务范围。
与此同时,传统软件厂商的历史包袱太重,这也让他们的反应略显迟缓。
于是,大量SaaS公司开始崛起。
我清楚的记得,在2016年,两家知名消费品公司主动找到我所在的公司,希望我们快些推出新的移动端CRM产品,以替代他们投资了几百万的传统CRM软件——软件的名气很大,但是移动端体验都太糟糕。
可以说,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就没有中国SaaS的繁荣。
那么,ChatGPT能带来中国SaaS的又一次繁荣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天还没有到来。
虽然SaaS公司对ChatGPT的反应都非常迅速,也推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功能。
但是,这些功能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只是在改良“现有场景”。
比如,用ChatGPT生成HR报表,用ChatGPT整理通话记录。
这就会带来两个问题:
首先,仅仅改良原有场景,提升的价值相对有限。
比如,用ChatGPT生成管理报表。
毫无疑问,一些简单的管理报表,比如某个部门的人数、离职率等,很容易通过ChatGPT来实现的。
但这些简单的报表,本身制作成本也不高。
而一些复杂的管理报表,比如分析某个部门的成本数据,其中可能涉及到部门间的成本分摊,逻辑非常复杂,不可能简单的把需求抛给ChatGPT。
更重要的是,即便ChatGPT准确理解了需求,并且生成了报表,我们又如何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毕竟,ChatGPT的生成逻辑还是个黑箱,仅仅是确认数据的可信度恐怕都得用上大量时间。
除了提升价值相对有限,对现有场景的改良,也很难变成SaaS公司的护城河。
比如,CRM产品可以利用ChatGPT帮助销售人员整理与客户的对话记录,从而提高销售人员填写跟进记录的效率。
然而,SaaS公司只是ChatGPT的使用方,在技术层面没有真正的差异化。
同时,目前ChatGPT仍然更多是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而不是一个行业方案来使用,这就使得“模仿”变得非常容易。
我相信,像“利用ChatGPT整理对话记录”这样的功能,一旦被证明确实有用,那么很快就会成为CRM的标配。
因此,对于SaaS公司来说,“现有功能的改良”肯定有用,但是其“战略价值”非常有限。
而ChatGPT真正的价值,其实在于开拓“新场景”、创造“新品类”,从而改变SaaS行业的格局。
然而,这样颠覆性的变革往往无法一蹴而就。
2007年苹果公司就发布了iPhone,然而直到2011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以及2014年4G网络投入使用后,中国SaaS创业才迎来爆发期。
虽然ChatGPT已经火了半年多,但要完成C端普及仍然需要一定时间,这势必也会影响ChatGPT在B端的应用。
当然,即便ChatGPT创造了新的B端场景,受益者也未必就是现有SaaS厂商。
如今,中国SaaS厂商规模越来越大,产品化流程也越来越规范。
比如,定期召开产品规划会议,集中评审一线收集到的客户需求,再根据既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需求筛选。
这种规范流程降低了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也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客户的需求——但是它最大的缺陷在于:对创新不友好。
因为这种流程的本质,其实就是“主流客户”主导产品研发。产品经理不过是“主流客户”的代言人罢了。
但是,真正的创新机会,恰恰在“非主流客户群体”。
就好像,阿里巴巴曾经自以为“用望眼镜也看不到竞争对手”,但彼时拼多多已经在阿里巴巴放弃的阵地建立了桥头堡。
所以,即便SaaS公司都在拼命研发“基于现有场景”的ChatGPT功能,但真正的机会也许并不在这里。
满足新市场、新场景的需求,这才是ChatGPT的战略价值所在。
也是中国SaaS公司“逃离”恶性竞争的机会所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B老人家”(ID:ToBlaorenjia),作者:王戴明,36氪经授权发布。